廣深港高鐵即將於明年第三季通車,屆時由香港到廣州南站可以快至48分鐘,到深圳福田站更只需十多分鐘,大大促進兩地的交通,以及各方面的交流聯繫。可是如果不能夠在香港做到一地兩檢的話,乘客可能要多花大量時間排隊過關,乘客們更需要額外上上落落,隨時令到時間多花一倍,費時失事之餘,亦令到高鐵的效益大打折扣。
很明顯民意是希望能夠以最直接方便的辦法,完成高鐵的出入境手續,在以前沒有e道的時代,在羅湖或福田過關都是一件惡夢,後來西部通道落成,深圳灣首次引入一地兩檢,令到旅客大感方便,享受到這種好處的市民,難道要在搭乘高鐵的時候走回頭路,重溫以前「過關難」的經歷?
但是,縱使民意傾向是那麼明顯,反對派卻基於政治利益的考慮,不惜站在主流民意的對立面,誓要力阻一地兩檢。打從政府推出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一地兩檢「三步走」方案之後,反對派即不斷以之為題進行糾纏,在議會內外進行政治鬥爭,包括在議會內進行拉布,在街頭設立街站誤導市民反對方案,更在網上設立所謂的「關注組」,不斷在網上造謠,務求令到香港一地兩檢胎死腹中。
初期他們的口徑並不統一,部份人是反對任何形式的一地兩檢,部份人接受一地兩檢,卻要求在深圳福田站做一地兩檢;另一些說深圳北站是轉車站,反正要等轉車可以順便做一地兩檢;有些說廣州南站是終點站進行一地兩點最好不過,甚至有些建議不如在內地各主要高鐵設立出入境櫃位,仿傚現時直通車的做法,不一而足。其後反對派召開內部會議,在眾多不同組合的高鐵過境方案當中,以投票選出了「福田站進行一地兩檢」的方案,作為他們共同的立場。他們就拿這個方案給運房局長陳帆,結果這個方案發現了是以前已經諮詢過的,陳局長也很直接地說是了無新意,沒有討論的價值。
有一個極之重要的訊號是,反對派終於接受了「一地兩檢」的原則,表面上是一種共識,實際上他們無法具說服力地說明一地兩檢如何觸犯了基本法,他們只是說深圳灣一地兩檢沒有問題,移到在香港境內就有問題了,可是問題究竟出在那裏,實在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更令人有一種雙重標準的感覺。說穿了是因為他們實在再想不到反對一地兩檢的理由,因為一地兩檢在深圳灣口岸行之有效,在外國也有不同形式的實踐,對市民來說也是最省時省力的方法,他們自知再堅持以原則性來反對,已經不得人心,自然不得不要轉變立場。
歸根究底,反對派已經放棄了反對一地兩檢的原則,退而求其次用技術細節來作進一步的糾纏,就是在全世界任何一角做一地兩檢都可以,就是不可以在香港西九龍站進行。市民一定要看清楚,這是一種投機和橫蠻的立場,為何反對派認為深圳應讓步開放予香港進行一地兩檢,在西九龍卻不可以?這豈非自私的雙重標準?更何況,在福田口岸實行一地兩檢,乘客同樣需要額外的上上落落時間,可謂吃力不討好,對市民完全沒有好處!
繼《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出爐後,國家發改委日前進一步表明,將研究推動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協調機制,將與粵港澳三地和國務院相關部門,編制區內城市群發展規劃,盡快按程序上報。
大灣區做大做強,對作為區內要員的香港帶來莫大裨益。據統計顯示,去年大灣區的經濟總量超過1.3萬億美元,進出口總額約1.4萬億美元,雄厚的發展實力不容小覷,倘若規劃合宜,大灣區不僅能成為「一帶一路」的「新支點」,整個珠三角更有望在創科領域上開闢新天地。
香港要近水樓臺先得月,關鍵在於我們能否確立自身優勢和定位,與區內持份者加強融合發展。近年,內地創科發展一日千里,反觀香港,儘管在人才資訊等方面掌握優勢,但礙於香港的創科法律框架未有與時俱進,減低了行內發展的靈活性,加上在近年政治低氣壓下,個別部門思維守舊,作風保守,也成為香港踏上創科路的絆腳石。
要維持長遠競爭力,香港必須在創新科技板塊上急起直追。自創新及科技局成立以來,當局已投入逾180億元推出多項計劃,今年財政預算案也預留了100億元支援創科發展,政府亦明言會繼續提供資源加強創科人才培育和支援、推動本地金融科技等。筆者盼望當局在未來大灣區發展規劃過程中,能多與本港創科業界互動交流,認清他們的挑戰,吸納他們的意見。這樣才能更到位地把香港打造成為區內的創科樞紐,做好「超級聯繫人」、「超級合夥人」的重要角色。
特首選舉期間,反對派表示期望選出一位能促成社會和解的候選人;在特首選舉結束後,如何促成社會和解亦成為了一個各界關注的重要議題。然而,從高鐵爭議可見,反對派為反而反的立場依舊,和解之路,談何容易呢?
高鐵香港段是社會各界引頸以待的重要基建,工程已完成逾9成,預期將於明年下半年通車。為發揮高鐵的最大效益,便利乘客,實施「一地兩檢」是最務實理性的安排,一切都是為了香港、為了乘客。說實話,支持「一地兩檢」的理由並不複雜,說來說去也差不多,任何人憑常識也能夠輕易判別利弊。教人遺憾的是,一個如此純粹便民的安排,反對派卻總要無風起浪,在雞蛋裡挑骨頭,連日來不斷向「一地兩檢」抹黑、妖魔化、撥污水,先後創作了「割地」、「賣港」的負面標籤,民主黨甚至把韓國電影《屍殺列車》二次創作成《洗頭列車》,在社會胡亂散播恐慌,公民黨更把「林子健事件」與高鐵「一地兩檢」扯上關係,唯恐天下不亂。
所謂見微知著,一葉知秋,反對派對「一地兩檢」議題的立場和態度充份反映了,反對派始終放不下「逢中必反」、「為反而反」的一貫立場和態度。對立、對抗的立場依舊不變,和解又從何談起呢?如果反對派真的希望促成和解,必須以實際行動作出回應,放下為反而反的矛盾鬥爭思維,不要繼續抹黑和妖魔化「一地兩檢」,肆意挑起社會矛盾。
社會要和解,先要放下政治對立,共同從社會利益的角度出發,共同以更美好的香港為目標。有了共同目標和願景後,便會有溝通的基礎,很多分歧才能夠慢慢縮窄,香港才會有政治和解的基礎。無論如何,為反而反、逢中必反的非理性立場肯定無助於社會和解,更只會把和解之路堵死!
香港回歸祖國20年來,在「一國兩制」基礎上發展有目共睹,新上任的中聯辦主任王志民提醒港人要把握「三勢」,包括要發展好香港當前的良好態勢、要發揮好香港的特殊優勢,以及要把握好國家發展的戰略大勢,激勵港人對未來信心更堅,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的確,中共19大即將召開,在中央多年來帶領全國人民奮發努力下,國家成功躋身世界舞台中心,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正當全球各國力爭和中國達成經濟合作時,香港坐擁「近水樓台」的優勢,發展潛力不容小覷。只要我們乘著東風,積極參與國家的「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等倡議,藉此拉動經濟、改善民生,香港前途一片光明。
不過,香港會直奔康莊大道還是在死胡同上打轉,仍然是未知數。畢竟破壞派鼓吹暴力違法佔中後尚未「找數」,幕後主腦依然逍遙法外,而「港獨」思潮也隨之一發不可收拾,在校園持續發酵。近日,破壞派又耍花招,祭起「反威權」的旗幟,妖魔化政府官員,撕裂社會。隨著立法會補選戰臨近,可以預見這些政客將會更加肆意羅織罪名,製造更大的政治雜音干擾香港前行。
為免香港大好前途變成鏡花水月,港人必須緊握好習主席對香港「一國兩制」實踐提出的「四個始終」的要求:始終把握好「一國」和「兩制」的關係,始終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始終聚焦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始終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只有這樣,香港才不致於被破壞派的謬誤迷惑,能繼續綻放「一國兩制」的生命力,維護港人福祉。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閱兵早前於內蒙古舉行,場面震撼,舉世矚目。習近平主席在慶祝解放軍建軍90周年大會上,表明人民軍隊有力服務和保障國家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依法履行港澳防務職責,同時強調「誰都不要指望我們會吞下損害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充分宣示了維護中國主權與領土完整的決心。
過去5年,中國經濟、軍事、科技等多個方面突飛猛進,廣大中華兒女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美好發展深感自豪。對於香港社會而言,強大的人民軍隊更加是「一國兩制」成功落實的堅強後盾。我們作為祖國的一分子,有責任認清國家發展大方向,擅用自身優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奈何,香港激進派近年以「本土」作為糖衣包裝,大吹「港獨」歪風,以致社會亂象頻生。除了普羅市民生計及香港形象受損外,更可悲是部份年輕人慘受蒙騙,只對西方「民主」趨之若騖,卻對國家翻天覆地的躍進視而不見。破壞派為一己私利,甚至無視「一國」主權,妖魔化兩地融合發展,近日又試圖把高鐵「一地兩檢」方案捲入政治漩渦,以所謂「割地賣港」、「越境執法」恫嚇市民。
國家崛起揚威國際,民眾引以為傲,反觀香港長期因政治角力,經濟困於桎梏,社會躁動不安。要爬出政治泥潭,我們必須果敢向政客發聲施壓。在內地高鐵發展一日千里,兩地互惠發展的大格局下,我們更應抓緊在「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中的良機,扮演好「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合夥人」的角色,讓香港得以背靠國家,重回正軌,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