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員跨領域「谷針」社會復常指日可待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陳勇

本港近期迎來一段較長時間的本地零確診,正如政府專家顧問所說的「清零」在望。不過,愈接近清零,大家就愈不能鬆懈。連一直在抗疫上做得不錯的新加坡和台灣省,都可以在轉眼之間疫情大爆發,就證明單靠防疫措施難以令疫情穩定。說到底,疫苗才是防疫的唯一出路,全社會應動員起來齊齊「谷針」,令香港走出疫情。

 

疫情肆虐全球將近年半,要徹底清除新冠病毒眼下似乎並無可能,「與病毒共存」這句話一語成籤。而當政府試盡各種方法防止病毒輸入及社區爆發,病毒仍是有機會流入社區。其實大家都心知疫苗是最有效防治疫情的辦法,但因為種種原因,加上攬炒派的黑心抹黑,令市民對疫苗一直存疑。即使政府進一步推出疫苗氣泡,接種率仍不見大幅提升,令本港接種率遠遠低於其他國家。

 

難得的是,社會各界都開始一同推動疫苗接種。例如有商場為已打針的顧客,提供購物優惠;亦有公司提出,向自願打針的員工提供現金獎勵或假期。工商界亦在醞釀,向已打針人士提供不同獎賞,包括免費酒店住宿、餐券等等。甚至連大學都鼓勵所有學生及教職員打針,其中港大、中大及嶺南大學更要求新學年所有入住宿舍的學生都要打針。

 

我們希望,更多企業可以推出獎賞予員工或市民,若社會達到群體免疫,企業亦定必能得益。另一方面,政府可更積極爭取與內地和周邊地區推動疫苗護照,一旦成功,肯定令很多渴望外遊的港人,馬上接種疫苗。

 

疫情反反覆覆,實在令人厭煩。如果大家不想再跌入疫情的惡性循環,讓香港可以盡快通關及復常,就快點去打疫苗吧!

發展新界北助港深融合 攜手共贏紓港困局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陳勇

「一國兩制」發展到新階段,香港若要與內地城市融合發展,首先要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此舉屬合作共贏,既利於灣區發展,亦有助解決香港困局,防止香港「被邊緣化」。更何況國家有意通過自身發展,帶動香港發展,為此更在近年不斷推出各項利港措施,促進兩地融合。

 

特區政府和立法會在2016年提出「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當中包括對於新界北區的發展。現時新界北靠近邊境區域基本無高樓大廈,與對面的深圳形成鮮明對比。北區宛若一張白紙,需要明確自身定位、發展方向,再通過完整規劃得以取長補短,相信定可以大幅提升香港GDP,同時助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新界北區若要發展,屆時人口必將大幅增加,且香港與深圳僅一岸之隔,未來兩地融合的過程中,人員往來將逐漸頻密。因此除發展創科和物流業以外,解決住房困難、舒緩交通負荷、便利區內居民都成為全面規劃中的一部分。

 

一個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貢獻。香港擁有多間世界排名靠前的高校,對於人才培養和吸引海外人才有絕對優勢。不過,為吸引更多外來人才來港發展,同時要留住他們,不僅需要港府多多推動關懷政策,讓「港漂」們有家的感覺,亦需要真正為他們提供一個家。在新界北興建人才公寓,解決住房困難之餘,亦利於人才來往兩地。至於如何避免「炒房」現象,或許就需要政府制定關於房屋居住及買賣相關的限制。

 

解決住房問題後,為進一步便利當區居民,應將返工、娛樂和生活一體化,避免花費大量時間往返市區,悭時又悭力。此外還要提前規劃對外的交通基建,以避免因區內人口增多及地區發展造成的道路擁堵、公共交通擠塞。

科技創新引領港深合作共贏新模式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陳勇

深圳兩會喜訊頻傳,我們欣喜地看到深圳市在「十三五」發展時期所取得的顯著成果。經濟實力、發展品質躋身全球城市前列,創新體系實現歷史性變革與重構,社會民生事業領域實現跨越式大發展。這無疑為深圳的「十四五」開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相信深圳在實現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定能繼續行穩致遠。

 

同時,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需要認識到,深圳的高品質發展,是以推進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為突破口,充分發揮“雙區”驅動,“雙區”疊加效應為依託的。這必將引領深港合作,邁入新的令人期待的歷史發展時期。尤其是在構建新的發展格局之下,為打造重要的原始創新策源地、關鍵核心技術發源地、科技成果產業化最佳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全球一流科技創新人才嚮往集聚地,深港需要在人才聯合培養,高等教育合作,科技創新研發以及成果轉化等方面,有更密切、更頻繁、更深入的互動。加之金融方面,深港互補性很強,這種由科技創新引領的新階段的合作模式,也將推動深港兩地在更廣闊的經濟佈局、城市治理、規劃基建,文化交流等領域實現高效、可持續、健康的聯動發展。

 

這也為深港兩地發揮輻射功能,實現城市群帶動效應,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高品質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與活力。期待深港加強合作,實現聯手共贏,共同擁抱國家戰略,帶領粵港澳大灣區開拓更輝煌的未來!

香港發展不可單一 亟待融入大灣區分享機遇和紅利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陳勇

過去一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世界經濟受到嚴重衝擊。但中國因疫情較早受控,成為全球唯一一個經濟正增長的國家。香港的經濟發展一直以來依賴金融和地產行業,導致過度局限和單一,發展缺少增長點導致些許停滯不前。現時本港的國際競爭力正在日益弱化,眼下應及時調整發展模式,即利用自身優勢,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一方面分享發展過程中釋放的紅利,另一方面可以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

 

適逢「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國家支持香港深度參與。除了一如既往保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和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國家亦計劃將香港打造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中外文化交流中心。香港自身法制較完善、稅制較簡單,可以吸引外資來港和內地企業來港上市,做好粵港澳大灣區的「對外窗口」。而《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中非常注重粵港之間的合作,近年陸續推出各項便利措施,極力打通兩地人流、物流、資金流,推動稅務和法律體制的先行先試,以縮短兩地差距、促進融合。此外,香港科研技術領先世界,但缺乏本地產業,因此可以結合香港的基礎科研與內地的產業,將研究成果產品化和商業化。

 

發展離不開人才培養。眼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亟需大量人才,而香港多所高校在世界排名靠前,利於吸引大批國際人才來港。除引進人才,國家亦鼓勵港人「走出去」,近年推出一系列便利港人於內地創業就業和生活的政策。港人大可勇敢邁出第一步,前往粵港澳大灣區尋找更廣闊的平台。

攬炒派議員鳥獸散 社區可望撥亂反正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陳勇

現屆區議會自2020年1月上任後,18區中有17區由縱暴攬炒派主導。攬炒議員一朝得志,氣焰一時無兩,他們除了濫用區議會平台「播獨」和分化社會外,更無視經濟民生事務,屢屢上演「禁錮」政府官員、煽動「仇警」等鬧劇,甚至公私不分,拒絕撥款設立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又標示「藍絲與狗不得內進」等口號,散播仇恨。

 

可幸自港版國安法出台後,無論是香港社會及區議會也步入正軌。有縱暴派議員直認,近月區議會已少有聽聞「自決」、「本土」等字眼,亦較少提到政治議題。事實上,在過去半年來,至少有20名區議員相繼離職,當中有人涉嫌違法被還押而未能履行議員職務,亦有人未辭職已摒棄選民「著草」他國。

 

隨著立法會三讀通過有關公職人員宣誓的條例草案,規定區議員需要宣誓,擁護《基本法》及效忠香港特區,坊間預期會有更多攬炒派議員提出辭職,這對社會大眾來說,絕對是好事。根據香港《區議會條例》,區議會最主要的職能是就社區事務向政府提供意見,並承擔區內環境、文康、建設等工作。簡單而言,區議員本應竭盡所能服務街坊,共建社區,而不是濫用公帑騎刧議會做「政治騷」。

 

在中央和特區政府的努力下,香港走出「黑暴」陰霾,但各區區議會能否真的撥亂反正,回歸初心,還有賴於當局及社會各界的繼續努力。畢竟有所謂「本土派」區議員雖然事先張揚願意宣誓,卻揚言要憑藉區議員的資源及話語權協助「同路人」云,因此當局今後有責任在區議員宣誓後嚴正執法,免得有人陽奉陰違,講一套,做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