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商會回訪香港 有助“做大經濟餅”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去年9月,我們民建聯兵分三路出團訪問東盟,向多個東盟國家分享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成功與“背靠祖國、聯通世界、融入大灣區”的優勢,協助特區政府拓展東盟市場。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今年伊始,新加坡香港商會代表團回訪香港,大大增加新加坡與香港加強合作的信心。

是次回訪,很多新加坡商會成員均表示想來香港開展業務、發展企業來港上市。代表團希望利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平台,既能做到集資融資的需要,又能協助新加坡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星洲商會代表的期望,進一步凸顯出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與金融市場樞紐地位。

從數據來看,東盟是香港第二大貿易夥伴及出口市場,而在國家大力支持下,香港有望於今年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香港應更積極搭上國家與RCEP投資貿易快速增長的快車,發揮香港優勢、與盟友一同做大RCEP市場。

香港和新加坡同為享譽世界的金融中心,一直爭相引領著亞洲金融市場的戰略框架。而新加坡作為進軍東盟的橋頭堡,可為香港出口商與對東盟市場缺乏了解的中小企業帶來新商機與經驗。相信新加坡與香港均看到對方的獨特優勢,明白合作互惠互補才可以將“經濟餅愈做愈大”。

香港應更積極主動地對接東盟,短期而言,特區政府要加大扶持出口企業力度解決流通領域的諸多障礙,以及修訂《上市規則》18C的安排,吸引更多海外特專科技企業來港發展;長期而言,特區政府應盡快加入RCEP,利用國際平台幫助香港開拓東盟市場。

本港與內地已初步恢復通關,與東盟和國際市場亦增加聯繫,香港將再次發揮“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合夥人”的重要功能,令人對香港發展前景重新充滿信心。隨著香港解除防疫隔離、再次與內地和國際全面接軌,相信資金與人才都會逐漸回流香港,希望特區政府新一年繼續加強外訪活動,向更多、更遠的地方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香港故事。

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 延攬更多人才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習近平主席於七一講話中提到,香港一直「發揮連接祖國內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橋梁和窗口作用」。正是由於擁有這獨特優勢,成就了我們國際大都會的地位,資金、人才源源不絕往來香港,經濟日益蓬勃,社會日益繁榮。

惟疫情肆虐三年,嚴重阻礙了人才流動,加上地緣競爭日漸升温,各地政府紛紛推出更進取的延攬人才政策,如新加坡於去年推出了「頂級專才准證」,故人才已變成最炙手可熱的資源。此外,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成為「八大中心」,既要繼續鞏固四大傳統中心(即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商貿中心、亞太地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的地位,亦要積極發展成為國際航空樞紐中心、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及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可見,香港有前所未有的逼切需要延攬人才,延攬時面臨的競爭更日益熾熱,故特區政府必須以更靈活進取的方式,引進人才。

筆者樂見特區政府於上月28日推出「人才服務窗口」線上平台,並定下關鍵績效指標,爭取於未來三年,每年均至少輸入35,000名人才,而且逗留12 個月或以上。這些舉措彰顯政府延攬人才的決心,短短一周更已接獲約三千宗申請,成效顯著,我們全力支持。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推進,而且香港與內地今天終於恢復通關,筆者建議特區政府進一步增強「連接內地」的優勢,深化粵港澳合作,與區內各級政府群策群力,以互相配合的方式招攬人才,並以創新突破的政策促進區內人才流動,讓人才成為灣區內的共有資源。從人才視角出發,這提供了「1+1大於2」的吸引力,讓他們更有意欲前來發展個人事業。

除了吸引現成人才,特區政府亦可推出政策,吸引具潛力的學生前來就學,並促使他們畢業後留在本地工作。筆者建議特區政府與大灣區內各級政府共同推出各項優惠政策,以鼓勵兩地大學合辦更多雙學位課程,並讓學生於畢業後能同時獲得兩地的工作簽證。

「融入大灣區,背靠祖國,聯通世界」,一直是香港最獨特而巨大的優勢。要延攬更多人才,這亦是我們最強大的優勢,盼特區政府進一步善用之。

各界齊準備 抓緊通關新機遇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香港很快便會與內地恢復首階段通關。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優化內地與港澳人員往來措施」,當中說明了港人入境內地無需核酸檢測,李家超特首亦於今日宣布通關名額初期為每日5萬人,而身處內地的港人回港及在港內地人士返回內地均將不佔名額。內地與香港接連發布利好消息,無疑為民眾共同期盼的「順暢」通關再註上一針「強心劑」。

通關在即,加上新春將至,很多香港與內地的市民已經積極準備。早前恢復通關消息一出,內地多個旅遊平台的數據即顯示,香港是內地遊客搜索最熱門的旅遊地點之一,社會各界須提前做好準備,迎接許久不見的「旅客潮」。

首先,作為通關初期交通運輸主力的鐵路和跨境巴士,應率先做好應對人流量增加的準備。港鐵日前表示硬件已準備就緒,陸路運輸業亦表示已做好車輛維護檢修相關工作,一旦恢復通關就能保證使用。為確保通關後有足夠人手應對人流量,交通運輸各業正在積極聘請「新血」。我們亦期望政府對業界施以援手,調配人手支援、考慮延長運輸司機續牌年齡等,舒緩運輸業人手不足的壓力。

其次,旅遊業和酒店業也需重整隊伍,做好接待遊客的準備。隨着疫情對香港社會的影響減少,世界各地與內陸赴香港航班搜索量和香港酒店搜索量都在上升,不少遊客都對「好客之都」抱有相當的期待。旅遊業和酒店業面對逐步回溫的旅遊服務,希望政府也能積極與業界溝通,協助培訓專業人士,務求通關後為遊客提供賓至如歸的體驗。

最後,不少人關注香港醫療服務,擔心伴隨旅遊蓬勃而有負面影響,醫務衞生局盧寵茂局長表示本港現時藥物存量充足,醫管局亦表示局方已制定方案應對通關後可能繼續增多的求醫需要,希望政府能繼續確保香港醫療運作暢順,適時應對醫療問題。

恢復全面通關,對香港是機遇,亦是考驗。相信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將重返世界繁榮之都、重拾經濟活力、再出發,再騰飛。

釋法理順職責 助各方共同維護國安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就黎智英一案的爭議,早前李家超特首積極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憲制責任,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以進一步闡釋《港區國安法》的立法原意和目的。於昨天(十二月三十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就《港區國安法》第十四條及第四十七條作出解釋,本人對此堅定支持。

是次釋法合符法、理、情,且是必要之舉。過往一直有別有用心者,試圖妖魔化人大釋法,惟根據憲法和基本法,《港區國安法》以至《基本法》條文的解釋權均屬人大常委會。回歸以來五次釋法,更證明此機制行之有效,有助平息本地法律紛爭,讓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這次釋法一錘定音,為本地司法實踐提供最權威的指引,既平息重大的法律爭議,更堵塞法規執行機制的漏洞,讓國家安全得到進一步保障——這再度印證人大釋法是我們法制重要而無可取代的組成部分。

就《港區國安法》第十四條及第四十七條,全國人大常委會闡明了相關條文的法律含義,進一步確立特首及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職責,不但無損司法獨立,更有助理順特區行政、立法、司法機構和任何組織於維護國安方面的權責,助各方發揮各自角色,共同承擔相應責任和義務。

反中亂港分子賊心不死,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更屢番污衊。惟觀乎西方國家,他們亦禁止沒有本地執業資格的人士插手國安案件,更側面印證是次釋法合法、合理、合情,相關「批評」只是刻意而為的污衊,不值一哂。就此,筆者支持香港國安委和特區政府盡快就相應問題作出判斷和決定,化解國安風險。

內地香港相向而行 團結一致落實通關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喜迎兔年新氣象,李家超特首帶領特區政府推出一系列放寬防疫措施,包括取消所有社交距離措施,取消限聚令,取消檢疫令,不再界定密切接觸者等,與內地“入境免隔離”的新政策相呼應。

在習主席和中央的關懷下,香港市民和商界期盼已久的通關即將成為現實,不少市民都舉手指公大讚內地與香港特區政府的相向而行。大家掃了兩年的疫苗碼,搶了兩年的健康驛站,似乎終於要告一段落了。

大家都熱切期盼一個逐漸恢復全面通關的春節。李家超特首強調通關要有三個原則:逐步、有序、全面,也就是香港一直提倡的“漸進式復常”。為了儘早落實通關,由政務司司長帶領的“通關事務協調組”正爭分奪秒推進籌備工作,特首亦表示已經與內地相關單位接觸,希望提交通關方案,在1月中旬之前實現通關。

內地與香港經歷了三年的封關,而現在,大家終於可以重新自由往返內地與香港,香港市民不用再預留兩周甚至一個月、符合隔離要求才能回鄉、經商或旅行,內地朋友也可以免受隔離之苦來港出境遊。因此,我們更要感謝現時密鑼緊鼓地籌備通關事宜的紀律部隊及相關公務人員。聖誕假期間,有不少市民見到紀律部隊已在各口岸管制站、西九龍高鐵站就位,進行關務演練、校正清關設施、檢查防疫裝備等;航空、貨運人士亦積極檢修、更換設備,以求跨境服務能夠儘快復常。

內地和香港的通關政策一出,不僅滿足內地與香港尋求再度連接的共同願望,更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相信通關將成為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強勁東風,大灣區有望加快更多有關創科、金融科技、可持續發展的項目合作,而香港可憑藉“融入國家、聯通世界”的優勢,進一步吸引有意投資內地的外資業務以香港作為基地,打通外資、港資與內資聯通的脈絡。

2022是香港邁向“由治及興”新階段的一年,香港的凜冬已過,隨著全面通關漸近,2023年會帶給我們中國香港更多的機遇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