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鑼灣書店事件真相未明,特首梁振英早前宣布從三方面作出跟進,包括書面向中央反映港人的關注、檢討兩地通報機制,以及在有需要時派官員到內地跟進。筆者認為,當局做法合情、合法、合理,畢竟事件鬧出「羅生門」,部份港人或許對「一國兩制」產生疑慮,躁動不安,當局有責任向香港社會保證,會嚴守外地部門不能在港跨境執法的底線,並應促請內地當局弄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讓市民自行判斷。
但話說回來,目前雖然難以就事件判斷孰真孰假,但法理原則是絕不含糊的,特區政府應針對港人的誤區正本清源。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公開承認,在親自運禁書被抓後,他改以網購方式向內地人賣書及寄書,網上交易及銀行收款帳戶均在內地,此舉已涉嫌觸犯內地法律銷售禁書。無疑,港人有權維護香港的核心價值,但在「一國兩制」前提下,港人絕不能僭越國家法規,一旦在內地違法,也必須根據內地法律處置的。
香港回歸19周年在即,一路走來縱有風雨,但中央和特區貫徹落實了「一國兩制」方針,香港整體社會穩步發展。奈何,反對派在今次事件上,單憑臆測就抹黑「『一國兩制』名存實亡」,試圖引起市民恐慌,激進「本土派」更揚言要號召網友在七一「黑衣蒙面」參與「活動」,趁機生事。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港人在急於尋求真相之際,必須慎防政客將事件炒作鬧大,甚至圖謀把香港變成獨立的政治實體。
為期半年的退休保障公眾諮詢本月21日結束,特區政府表明社會對「退休保障應否全民」及「強積金對冲應否取消」意見相當分歧,但期望在現屆任期完結前能訂出政策性方向。退休保障制度關乎全港市民的切身利益,是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石,尤其是香港正面對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萎縮的雙重挑戰,一旦退保問題處理不周,猶如為未來發展埋下計時炸彈。
民建聯早於2011年提出三級制退休保障養老金計劃,除了讓所有長者受惠外,建議透過資產及入息審查機制,讓有需要的長者獲得較高額養老金,確保資源運用更公平和具針對性。早前,民建聯向當局提交了建議書,深化了退保三級制構思。第一級是凡65歲或以上長者,均可取得相等於現時生果金金額;第二級是資產不多於80萬元長者,可取得較第一級更高金額;第三級是參考長者生活津貼資產限額,讓資產介乎30萬至80萬元的長者取得另一金額。
當然,社會上對退保方式及融資安排仍然眾說紛紜,但當局在收窄分歧的過程中,即使未能完成整個退保立法程序,也應先行一步,先落實有共識的措施。例如將領取醫療券年齡降至65歲、擴大適用範圍至購買醫療器材等,以儘快緩解貧窮長者的困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護老是中國傳統美德,縱使退保議題艱鉅,但政府有責任集思廣益,敢於提出符合社會整體利益且能持續發展的方案,確保廣大為社會作出貢獻的市民,在晚年能夠活得健康、快樂及有尊嚴。
特區政府在施政報告提出設立「一帶一路」十億元獎學金計劃,其後從善如流修訂成「雙向」安排,令本地學生也可受惠到經濟漸趨蓬勃的沿線國家升讀大學,並加強港生出外短期交流的資助。奈何,反對派大力炒作,在近日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的討論中,更把計劃妖魔化為向中央「擦鞋」、「獻媚」之舉,揚言會就此在財委會拉布。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上月訪港時,肯定了香港在「一帶一路」的角色,也勉勵港人要趁着國家發展之勢投入「一帶一路」建設。事實上,「一帶一路」是國家未來數十年發展的藍圖,橫跨亞洲、東歐、中東及非洲等國家及地區,舉世矚目,特區政府提供獎學金與交流資助,有助港青與相關經濟體的民心相通,奠定合作根基。
為了令香港突破發展瓶頸,借助「帶路」東風提升競爭力,「一帶一路」獎學金構思值得支持。但必須關注是,一旦當局在爭議聲中把撥款申請硬闖立法會,勢必刮起新一輪政治風暴,激化社會矛盾,尤其在9月立法會選舉前夕,反對派又豈會錯過任何「博出位」、撈名聲的機會?
為免好事成壞事,當局宜小心評估形勢。針對坊間質疑「帶路」獎學金搶佔本地教育資源,當局有責任公開保證此計劃不會影響港生就讀學位的機會,以釋除疑慮。當局也可考慮靈活調撥資源,反守為攻,動用原有獎學金基金資源或向商界尋求支持,率先啟動計劃,製造正面效應,免得再次被政客拖拉施政後腿。
隨著內地騰飛發展,香港與內地趨向經濟一體化,但基於兩地的法律體系和制度存在差異,港人難免在頻繁交往中遇上矛盾衝突,甚至無辜地招惹官非。自2006年起,民建聯在全港18區免費推出內地法律諮詢專場活動,為中基層市民在兩地的經貿文化互動中,提供適切的法律保障。
十年來,在香港內地法律專家的大力支持下,法律諮詢專場活動成為了民建聯服務地區、 服務市民的品牌活動之一,至今約有4000人曾參與其中。本年度為期約一個月的法律諮詢活動,亦於5月中在全港18區支部全面開展,單計首三個星期已舉辦了至少15場次,接受諮詢的市民約600人,反應熱烈。
在法律專家認真和專業的解答下,不少服務使用者更能掌握應對涉及內地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從而化解矛盾,紓緩心理壓力;法律諮詢活動也成為了中基層市民了解内地法律的有效渠道,避免兜兜轉轉走彎路,防患於未然。
國家正積極推動「一帶一路」發展及「十三五」規劃,民建聯支持港人善用「一國兩制」的制度特色和優勢,早著先機,融入國家發展的「大棋局」。同時,民建聯作為有承擔的政黨,定必堅持紮根社區,為民辦實事。展望未來,我們期盼社會各界在與內地的互動過程中,能夠多一點溝通和理解,積極克服兩地法制差異帶來的挑戰,與內地民眾共享雙贏。
去年七月啟晴邨率先爆出鉛水恐慌後,問題席捲全港多個公共屋邨,數萬住戶受影響。經過大半年的調查,食水含鉛超標調查委員會早前發表報告,直指持份者集體失職,並針對確保香港食水安全等問題,提出為全港屋邨驗水等建議。
鉛水危害市民健康,人心惶惶,涉事官員道歉過後,公眾更關注政府如何善後。奈何,當局雖然表明全面接納調查報告,卻又稱要先留待專家小組在6至9個月拿出具體方案後,再決定如何驗水。換言之,如何驗、何時驗等關鍵問題仍然是個謎,可能受影響的全港公屋居民只能無奈的等了又等。
毫無疑問,拖拖拉拉絕不能挽回市民對食水安全的信心,政府當務之急是盡快對症下藥,包括馬上落實委員會報告建議,主動以恰當的取樣規程,再為所有公屋屋邨安排檢驗食水,如有困難也應開誠布公,說清楚,講明白。此外,水務署及房屋署在事件中明顯失職,當局宜多行一步,向受影響居民提供寬免租金及水費等方案,以補償日復日承受的滋擾,消除民怨。
有父母為免鉛水影響孩子發育,至今仍不厭其煩到大廈分層水喉取水,為官者必須有苦民所苦的同理心,密切跟進受鉛水影響兒童的健康及學習發展,提供適切醫療及支援,以及盡快完成受影響屋邨的換喉工程。長遠而言,政府更應制定一套屬於香港的優質食水標準,切實保障港人安心用水,否則小市民連喝一口涼水也要自求多福,政府又豈能贏得人民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