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發展前景 提防激進分子煽風點火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在兩會期間的港區人大小組會議上,闡明了香港面對的新情況是經濟放緩,傳統優勢弱化,社會矛盾激化。他勸勉港人,香港面對的問題「沒有甚麼了不起」,當今首要發展經濟,不要泛政治化。委員長的提醒值得港人,尤其是承擔香港未來的青年人好好深思。

相對新加坡、台灣等地區,香港的青年問題其實溫和得多,大部分香港青年人是守法的,也守護香港的核心價值。不過,青年人有激情、有理想,在目前經濟下行過程中,他們不禁會問,為何大學畢業後工資不高?為何樓價太高令置業夢落空?學歷和努力不再是成功的入場券,再加上激進分子的煽風點火,年青人對現實及社會政策的不滿,容易演變成偏激的怒火,一觸即發。

筆者絕不認同所謂的「勇武抗爭」、「以武制暴」,能引領青年人尋找到出路。解決問題的鑰匙,始終是和平理性的溝通,無論是特區政府及社會大眾,應協助青年人看到未來的希望,青年人本身也要看到前景所在。

對於新一代來說,「一帶一路」國策可能是國際版的改革開放,可能是人類社會裡最大的一塊蛋糕。香港近百萬的青年人,絕不能因為「火遮眼」而白白錯過發展列車。相反,港青如果能善用靈活變通、語言天份等天赋優勢,沿着「一帶一路」在塞爾维亞、前南斯拉夫或印度等早著先機,他們作為代入者的待遇,定必比追隨者更高,甚至可以扮演超级合伙人角色。

完善援助機制 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中國改革開放30年來,整個國家民族得到舉世矚目的發展,每一個付出努力的人民都應分得改革紅利,當中不能忘記跨省打工的農民工群體,以及他們留守家鄉的子女。

據全國婦聯2013年發佈的研究,估計全國留守兒童及城鄉流動兒童接近一億人口,由於他們長期與父母分離,容易出現自身安全、行為及情緒等問題,尤其在相對落後省份,更容易發生整體性問題,大大增加了國家處理問題的社會成本。

國務院今年初公佈《關於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提出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也是家庭和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了「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的關愛服務」的明確要求。總理的報告不僅是一個願景方向,且有成功的基礎,只要把它推廣落實,相信這方面問題會得到很好的推進。

筆者在今年兩會提出「進一步完善管理留守和流動兒童的援助機制」提案,促請國家及社會提昇農民工帶子女到城鄉生活的誘因,包括動員非政府機構及熱心人士,在大城市附近開拓新城鎮、建設家鄉寄宿學校、推動「家庭友善計劃」等。

目前,香港很多朋友也出來推動籌集款項,像當年「希望工程」一樣,與地方政府合作建立「留守兒童之家」。「一枝竹仔會易折彎,幾枝竹一扎段節難」,只要社會團結一致,共同編織關愛網絡,定能培養留守兒童成為社會正能量,新動力。

珍惜國家信任 善用智慧解決自身問題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主管港澳事務的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在兩會期間出席港區人大小組會議,外界熱議他對旺角暴動及激進本土勢力的評論,試圖藉此揣測中央對港政策會否有變。筆者置身會議現場,感受到曾長期在廣東省工作的張委員長,對香港問題瞭如指掌,他的講話淺白且語重心長,猶如面向全港市民閒話家常,字裡行間讓大眾放心,國家對香港始終是充滿信心而且全力支持的。

近期以「本土」作幌子的激進暴力、「港獨」思潮在港肆意冒起,張委員長談及旺角暴動時,語氣也比較慢,感覺對此事有所擔憂。但他點明這只是「少數激進分離份子」製造衝突,還三次讚賞香港人IQ高,明明白白知道哪些是對香港好,哪些對香港不好,相信特區政府和廣大市民能想清楚和解決好香港問題。

張委員長把滋事者歸類為一小撮「分離份子」,足見國家仍信任絕大部分的香港市民崇尚理性、和平守法,同時苦口婆心勸勉港人,香港始終靠經濟並非靠街頭政治。

在激進派的妖言惑眾、興風作浪中,不少市民確實迷失於泛政治化的氛圍,忘記了香港的成功,從來不靠所謂的「革命抗爭」,倒靠港人的實幹拚勁。如今在全球經濟陰霾滿佈下,張委員長「畫公仔畫出腸」,表明國家給香港「十三五」規劃和「一帶一路」等發展機遇,但「過了這條村,就沒有這個店」。沉默的大多數倘再任由激進勢力牽著鼻子走,就要做好心理準備,香港一旦被搞亂,大家將來只能啞忍苦日子。

融入大中華掌握機遇 忌鼠目寸光看一帶一路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全城熱議的「一帶一路」貿易策略,不單涉及國家經濟地位的改變,也影響著全球貿易結構的變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交的十三五規劃綱要港澳專章,提到支持港澳參與國家雙向開放、「一帶一路」建設,這對港人來說,意義重大,令人鼓舞。

事實上,現屆特區政府在過去一段時間致力抓緊「一帶一路」的契機,奈何反對派諸多挑剔,一時稱特區向中央「獻媚」,一時稱「一帶一路」遙不可及。但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君不見香港住房及經濟轉型等發展不順暢,皆因個別政府部門實行「鴕鳥政策」,到頭來證明「看得不夠遠就會出事」,如今反對派對「一帶一路」重大戰略的冷言冷語,反而暴露了政客們鼠目寸光的窘態。

畢竟香港地方小,當年「改革開放」造就了香港八、九十年代的經濟騰飛,如今「一帶一路」相當於國際版的「改革開放」,特區政府及整體社會更應該融入到整個大中華,以國際的視野去思考自身的未來發展,才能在國際大舞台上,站得住腳,綻放光芒。

為免港人誤信惡言,錯失良機,特區政府在闡述「一帶一路」的構想時,亦宜採取更多變、更順耳的方法。與其老是喋喋不休地說「一帶一路」四個字,可否改用「帶路」、「尋找出路」等不同演繹?鮑魚多吃也會悶,豆腐都有幾百種做法,適當的轉變和包裝,或許更能啟發香港市民,尤其是新一代,瞄準時機,乘勢發展。

促進兩地水產品貿易 為業界打開發展大門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自2003年起,中央政府與特區政府簽署《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以及其附件,為本港多個行業提供龐大商機,提升了本港經濟競爭力。

近年香港水產品發展迅速,一旦能打開內地發展大門,可謂商機無限。可惜,本地水產養殖戶反映,現時中央政府仍未與特區政府就由香港輸入內地加工食用水產品達成協議,香港優質的水產品未能打入內地市場。

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自2005年推行「優質養魚場計劃」,至今已有逾百個淡水魚和海魚的養魚場登記為「優質養魚場」,廣為香港市民歡迎。此外,港人對綠色生活的要求不斷提昇,也更願意花費購買有機水產,例如獲認證的包括寶石魚、大頭魚、鳥頭魚及鯇魚等。

由於「優質養魚場」得到香港有關部門的認證,安全的水產品不但受香港市民歡迎,更獲得內地不少高要求的消費者垂青。筆者在今年兩會提出「促進內地與香港水產品的貿易合作」的提案,建議在CEPA安排上,兩地政府能盡快對開放香港優質水產品進入內地市場的問題展開研究和商討,並制定簽發衛生證書的標準。

一旦事成,可謂「一舉三得」。第一能擴闊內地消費者選購優質水產品的選擇;第二是有利於促進本地各種水產養殖業的發展。第三,本地「有機水產養殖」是建設一個整全的水產養殖系統,在產出魚獲之餘,也能保持生態環境平衡及資源的循環再用,如兩地業界能加強合作交流,定能共同為生態環保出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