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防博物館更新展品值得支持 助宣傳香港本地抗戰史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香港海防博物館矗立於維多利亞港南岸的山巒上,經過四年修繕,伴隨展品更新,近月終於再度開放予公眾免費參觀。“古跡徑”更升級為“史跡徑”,加入不少“打卡位”。

筆者多年來持續於不同渠道——包括人大會議發言、報章撰文和各類講座等——積極呼籲特區政府及各界加強宣傳本地抗戰史,並設立中國香港抗戰歷史紀念館,讓市民(特別是青少年)更深刻體會國家和香港曾遭受的苦難,明白當今和平來之不易而倍加珍惜。這彷如為市民注射“疫苗”,有助抵抗反中亂港之徒、外部邪惡勢力製造的“政治病毒”,避免做出“親者痛、仇者快”的破壞行為,進一步維護國家安全,讓市民安穩生活。

因此,筆者喜見海防博物館更新後,豐富了日本侵華、香港保衛戰、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等內容,相關展廳亦由兩個增加至四個,並以中國香港視角闡述抗戰史,移除了過往一些有美化侵略者嫌疑的展品。博物館更善用科技,以新穎而引人入勝的方式傳達歷史,同時不失嚴肅,從而吸引更多市民到訪,助他們全面準確認識本地抗戰史,並體會當年保家衛國者的愛國情懷。這更是具體行動,響應習主席七一講話強調的弘揚以愛國愛港為核心、同“一國兩制”方針相適應的主流價值觀,有助我們邁向更美好生活,值得支持。

惟美中不足的是,現時部分中國香港抗戰史料分布於香港歷史博物館及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若特區政府能認證分布於各處的抗戰史料,並整合於獨立的“中國香港抗戰歷史紀念館”,必定能提升宣傳成效。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將康文署旗下博物館的數目增至19間,本人深盼特區政府把其中一間設為永久性的中國香港抗戰歷史紀念館。

國家正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奮進,致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港人身為中華民族一員,有責任掌握國家歷史和現況,以準確貢獻己力,而中國香港抗戰史無疑是合適切入點,還望特區政府進一步善用本地豐富的相關資源。

推展僑務工作 貢獻香港貢獻國家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香港僑界是過百萬人的愛國愛港群體,七十年代,他們陸續遷居香港,赤手空拳為生活打拼,展現自強不息的“獅子山精神”,共同譜寫了香港一段輝煌歷史。九十年代,僑胞堅定支持“一國兩制”,積極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到了現在,僑界精英遍布各行各業,網絡更是聯通世界各地。僑界是香港繁榮穩定的堅實基石,也是愛國愛港的中堅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發展壯大愛國愛港愛澳力量,增強港澳同胞的愛國精神,形成更廣泛的國內外支持“一國兩制”的統一戰線。總書記的講話,揭示了國家統一、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歷史大勢,指引著海內外華人華僑凝聚力量,團結向前。

長期以來,香港僑界發揚愛國愛港精神,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為建設和諧繁榮香港出謀劃策、出錢出力。因此,我們熱切期望特區政府未來可以“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成立“僑務工作統籌委員會”,進一步推進華僑政策,為他們做出更多聯絡支援、解決實際問題,進而團結僑胞、凝聚愛國愛港精神,形成互利互惠的正向循環。

正如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曾國衞局長引用習主席講話,“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統一戰線是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強大法寶。”而僑界無疑是一座能將人心連接在一起的最好的“橋”。香港現時正逐步邁向全面復常,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一帶一路”倡議為香港帶來更多機會及更大舞台。僑界人士既了解國家發展,又具有國際視野,擁有豐富的企業經營和社會服務經驗,具備凝聚本地僑胞、聯繫海外廣大華人華僑、為香港開拓新機遇的能力。希望特區政府可以讓僑胞充分發揮“以僑為橋”的作用,讓他們在所屬的當地說好中國和中國香港故事;僑資企業可以扮演好“民間使者”的角色,融通海內外優勢,助力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特區政府十四個駐海外經貿辦正積極與當地港人保持聯絡,為求助個案提供適切協助或轉介,“招商引才專組”和“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亦主動接觸僑胞招攬重點企業,務求提供足夠配套措施。相信在特區政府與僑胞的同心同行下,我們都能向世界傳遞積極的中國聲音。

積極建言 盼預算案為市民擘劃美滿未來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疫情肆虐三年,窒礙了本地經濟發展,不少市民及企業均面臨著種種困難。但“守得雲開見月明”,踏入2023年,隨著防疫措施逐步放寬,市民深盼已久的願望——與內地通關——終於實現,有望為香港經濟重新注入最豐沛的活水,社會亦正有序復常。

現時環球經濟低迷,本地經濟仍有待復甦,但我們面對的地緣競爭卻日趨激烈,市民均冀盼新一屆特區政府承接良好開局,積極有為推出更多措施,以增強發展動能,讓香港實現新飛躍。

就著下月發表的財政預算案,我們民建聯及新社聯向陳茂波司長提出了多項建議。在此,本人重點闡述跨境福利、對外經貿發展及關愛隊方面的建議。

跨境福利方面,由於香港最大的發展機遇在於進一步融入大灣區,若讓港人於大灣區以至整個內地享用香港福利,將令他們更願意往來兩地,從而抓緊發展機遇,助香港進一步融入大灣區,同時舒緩香港社會的老大難問題。因此,我們建議把醫療券適用範圍擴展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三甲醫院和澳門主要醫院,並以先導計劃方式,優先資助居於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港人長者購買內地醫保,再逐步擴展至其他年齡組別。這既能減輕本港醫療系統的壓力,又能讓內地港人就地及時求診。此外,現時居於廣東及福建省的港人長者已能享用長者生活津貼及高齡津貼,特區政府宜一視同仁,把相關計劃擴展至全中國,為長者提供更豐富的退休選擇。

至於發展對外經貿,我們建議特區政府重組駐外經貿機構,重點推動與東盟地區經貿往來,並增撥資源加強機構職能,以提升招商引資的成效,同時幫助港商到當地擴展業務。此外,眾所周知,華僑華人素有愛國愛港優良傳統,一直為國家及香港的發展貢獻良多,故我們建議特區政府成立“僑務工作統籌委員會”,以推進華僑政策,加強團結僑界,從而發揮“以僑為橋”的作用,推動香港發展。

最後,我們相信關愛隊將成為特區政府與市民的橋樑,完善地區治理體制,從而促進社會和諧。我們希望特區政府衡量財政狀況後,能盡可能提供資源,並提供場地及服務支援,助關愛隊提供更豐富的地區服務,裨益市民。

新一屆特區政府上任近半年,不負眾望,新猷層出不窮,更雷厲風行,用實際行動呼應習近平主席七一講話提出的四個必須、四點希望,決心有目共睹。我們民建聯、新社聯衷心期待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會再接再厲,為市民擘劃更美滿的未來。

先有國安才有家安 香港要主動肩負維護國家安全責任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全國港澳研究會今天早上主辦「保證香港國安法準確實施」專題研討會,全國政協副主席、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準確實施香港國安法和推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與大家深入交流。

夏寶龍主任致辭時提到,香港國安法護國安、保家安、得民心,已成為香港繁榮穩定的「守護神」。制定實施香港國安法,是香港回歸以來「一國兩制」實踐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回顧香港國安法實施前後,形成鮮明對比,實施前香港街頭打砸搶燒亂象叢生,法治社會被黑暴分子弄得烏煙瘴氣,而香港國安法的實施迅速止暴制亂,還香港一片風清氣正,香港國安法的實施是拯救香港於水深火熱之中,其實施完全符合香港實際情況,在香港國安法的保駕護航下,香港實現由亂到治並走向由治及興。

國家安全是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等一切的前提,若無國安,何談家安?針對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不設防」,香港國安法能有效打擊極少數企圖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組織實施恐怖活動、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分子,為的是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人身安全,保護青少年不受挑唆誤入歧途,維護千家萬戶的團圓和睦。自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社會恢復應有的秩序、市民安全亦得到應有的保障。那些刻意抹黑香港國安法的謠言和謊言,最終止於真相,沒有了分裂勢力和反中亂港分子的從中作梗,學生得以安心上學、市民得以安心返工,「東方之珠」重新煥發光彩。

夏寶龍主任今日提到,香港國安法執行機制最大的特點是「雙執行機制」,是考慮到「一國兩制」的特殊性和香港的實際情況,中央通過香港國安法授權香港特區承擔維護國家安全的主要責任,中央負責處理特區層面難以解決的問題,承擔最後兜底責任。中央主導以及特區主責維護國家安全,兩套執行機制職責分工明確,又體現互補、協作和配合關係,共同構成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完整的制度和機制。中央始終按照「一國兩制」的方針解決特區治理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充分體現香港特區的高度自治權。結合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釋法,對香港國安法第14條和第47條做出明確闡述,目的是讓香港更加清晰準確全面把握香港國安法的立法原意,因為中央賦予香港在特區範圍內處理有關維護國家安全具體問題的權力和責任,這充分體現中央對香港特區的高度信任、尊重和支持。

全面貫徹實施香港國安法,維護「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是香港繁榮穩定的堅實基礎。隨著疫情減退,香港與內地於近日恢復首階段有序通關,未來兩地間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將頻繁往來,更加密切的合作亦有助拉進兩地人民的心。面對反中亂港的外部分裂勢力,香港決不能掉以輕心,要嚴陣以待,築好守護國家安全的壁壘,切實有效地負起國家憲法與基本法賦予的憲制責任。

新加坡商會回訪香港 有助“做大經濟餅”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去年9月,我們民建聯兵分三路出團訪問東盟,向多個東盟國家分享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成功與“背靠祖國、聯通世界、融入大灣區”的優勢,協助特區政府拓展東盟市場。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今年伊始,新加坡香港商會代表團回訪香港,大大增加新加坡與香港加強合作的信心。

是次回訪,很多新加坡商會成員均表示想來香港開展業務、發展企業來港上市。代表團希望利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平台,既能做到集資融資的需要,又能協助新加坡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星洲商會代表的期望,進一步凸顯出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與金融市場樞紐地位。

從數據來看,東盟是香港第二大貿易夥伴及出口市場,而在國家大力支持下,香港有望於今年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香港應更積極搭上國家與RCEP投資貿易快速增長的快車,發揮香港優勢、與盟友一同做大RCEP市場。

香港和新加坡同為享譽世界的金融中心,一直爭相引領著亞洲金融市場的戰略框架。而新加坡作為進軍東盟的橋頭堡,可為香港出口商與對東盟市場缺乏了解的中小企業帶來新商機與經驗。相信新加坡與香港均看到對方的獨特優勢,明白合作互惠互補才可以將“經濟餅愈做愈大”。

香港應更積極主動地對接東盟,短期而言,特區政府要加大扶持出口企業力度解決流通領域的諸多障礙,以及修訂《上市規則》18C的安排,吸引更多海外特專科技企業來港發展;長期而言,特區政府應盡快加入RCEP,利用國際平台幫助香港開拓東盟市場。

本港與內地已初步恢復通關,與東盟和國際市場亦增加聯繫,香港將再次發揮“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合夥人”的重要功能,令人對香港發展前景重新充滿信心。隨著香港解除防疫隔離、再次與內地和國際全面接軌,相信資金與人才都會逐漸回流香港,希望特區政府新一年繼續加強外訪活動,向更多、更遠的地方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香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