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事通」——灣區人的「萬事通」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隨著廣東省「數字灣區」行動方案出爐,粵港澳大灣區打造「灣事通」計劃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計劃的核心理念是促進粵港澳三地的政務服務一體化,透過數字化手段打通政務服務鏈條,為居民提供更為便捷的生活體驗。筆者注意到,這個平台的名稱不僅與大灣區息息相關,亦與「萬事通」同音,意味著在這個平台上,大小事千萬事都可透過一個通道迎刃而解。相信「灣事通」的上線,將為香港社會和市民生活帶來方方面面的好處。

自開關之後,港人北上已經成為一種周末趨勢,每逢閒暇時間,港人帶上證件過關赴粵,搭乘當地交通,掃碼吃喝玩樂,必要時預定酒店住上一晚……這些常規的操作,將通過「灣事通」,以更便利的形式進行。

「灣事通」綜合服務小程序將於近期在多個平台上線,整合了70多項高頻公共服務,為市民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該平台提出了推動粵港澳三地政務服務統一化的計劃,將推動廣東省「粵系列」、香港「智方便」、澳門「一戶通」等政府服務平台對接互認,這將使香港市民在內地辦事、求職、購票等方面能夠享受到與內地居民相當的便利,令跨境活動更加便捷自如。

「灣事通」的上線意味著粵港澳三地政務服務進一步邁向智能化、數字化,提高了政府與市民的互動效率。這樣的一體化服務不僅有利於大灣區的發展,更有望為香港市民提供更多在大灣區發展的機會,加深兩地之間的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香港與大灣區將更加緊密融合。

要實現「灣事通」的種種好處,現時仍需克服一些挑戰。首先是市民高度關注的安全和隱私問題,特別是業務辦理服務,涉及大量個人資料和數據的情境下。各地政府需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用戶的數據得到安全保護,以建立市民對平台的信任。當平台建設趨於完善後,政府也需大力進行線上及線下宣傳,普及應用的使用率,令到更多市民能夠充分利用這一平台。

「灣事通」的實施將對大灣區和香港市民的生活產生諸多好處。它不僅是一個程序便捷的工具,更將成為促進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助推器,為香港在融入大灣區建設及國家發展大局的歷史性階段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灣事通」能夠為香港市民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好處。

美政客陰招盡出 難逆轉歷史大勢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上月初,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議員拋出所謂“香港制裁法案”,聲言將特區政府官員、法官及檢控官納入“制裁名單”,激起香港各界震怒譴責。事隔不足一個月,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又通過所謂“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認證法案”,試圖促使關閉特區政府美國的經貿辦。美政客連番上演拙劣的政治鬧劇,除了公然破壞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暴露虛偽雙標的無恥嘴臉外,更斷送美國及其企業的利益,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定必自食其果。

香港回歸以來,西方勢力不斷肆意挑撥香港政制爭拗,“以港遏華”的政治伎倆早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過,一場世紀黑暴,縱使一度令香港陷入恐慌與撕裂,但在中央及時出手落實《香港國安法》及新選舉制度後,香港社會不僅撥亂反正,更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里程,廣大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各項權利自由,得到了更大更好的保障,前途一片光明。

在中央的堅實支持下,西方無良政客操控香港的無形之手早已失靈,如今黔驢技窮,卻又為了繼續謀取自身政治利益,只能接二連三使出陰招,虛張聲勢。早前,美議員拋出的“香港制裁法案”,借用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的話來說,“和香港黑社會或外國黑幫行為很接近”,完全無視公義、背棄法治。今次,美反華政客抹黑攻擊香港特區駐美經貿辦,更加是“政治上腦”,竟然白白斬斷美國及其企業的經濟利益,完全是“倒自己米”。

中國向來崇尚和平發展而不是政治掠奪,是合作共贏而不是零和遊戲,奈何自詡“民主自由”的美國,骨子裡卻充滿霸凌霸權的基因,為了遏止中國強大,他們可謂壞事做盡。必須重申,加強環球領域的交流合作,締造互利共贏發展,才是民心所向及國際社會的共同期盼,任憑美方政客大打“制裁牌”、“經貿牌”、“香港牌”……都不能逆轉歷史潮流大勢。

香港“一國兩制”一直穩步落實,加上有中央作為堅實後盾,我們對香港的法治、經濟及未來發展都信心滿滿。香港社會各界定必全力支持中央及特區政府,對美方提出嚴正抗議,敦促美方立即停止粗暴干預香港事務。同時,我們會更加團結、更加堅定地維護國家安全,善用香港優勢,共創更美好的香港,為祖國貢獻力量。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助排解民生憂難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一日千里,九個內地城市的醫療、安老服務逐漸展現其多元而實惠的優勢,人才培訓體制亦漸臻完善。相對而言,香港地少人多,寸金尺土,醫療、安老服務受制於此,難以追上市民日益增加的需求。

習近平主席於去年七一重要講話寄語特區政府要“切實排解民生憂難”,我們民建聯、新社聯一直建議香港更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從而善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資源,讓市民的生活變得更好,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年紀大了得到的照顧更好一些。這次施政報告採納了我們多項建議,廣大市民紛紛歡迎。

於明年,政府將推出“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讓醫療券適用範圍擴展至大灣區內合適的醫療機構,初步目標先增加約五間醫療機構為試點。過去香港長者於內地養老,往往面對“回港睇醫生難”的問題,這計劃能對症下藥,為他們提供實惠而就近的醫療選擇。政府亦將探討把“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擴展至由內地機構營辦的指定安老院,豐富了長者的安老選擇。兩項舉措是完善香港安老政策的重要一步,為內地生活的“老友記”報上喜訊。期望政府未來繼續擴大醫療券的適用範圍,涵蓋大灣區內地城市所有三甲醫院和澳門主要醫院,並且將廣東計劃和福建計劃擴展至全國,實現福利“過河”。同時,建議特區政府更積極推動港資私營醫療機構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及澳門拓展業務,讓身處內地和澳門的港人亦能享用港式醫療服務。

此外,今年《施政報告》提出“加強跨境資歷互認 — 與內地當局合作推進兩地相互承認副學位程度學歷,包括高級文憑學歷,並以試點方式試行資歷互認工作”,回應了民間對兩地資歷互認的訴求,有助解決升學及就業問題。

資歷互認之餘,建議兩地探討和深化技工的培訓體制,例如推動更多內地職業訓練機構與香港職業訓練局VTC合作,為大灣區培養多元而不同層次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勞工。這既滿足香港以至大灣區整體發展的需要,又能讓受訓者更具競爭力,有更好的就業機會。特區政府亦宜與大灣區各級政府合作,推出優惠政策,以鼓勵兩地大學合辦更多雙學位課程,並讓學生於畢業後能同時獲得兩地的工作簽證,從而於更廣闊的舞台建立自身事業。

隨著大灣區內各項交通基建相繼啟用,一小時生活圈前所未有地緊密。盼特區政府更積極推動香港融入大灣區,與區內各城市優勢互補,共同謀發展,共同為民謀幸福。

區選不失時機選賢能 打造地區治理新氣象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1210區選齊投票 共建美好社區」是今屆區議會選舉的宣傳口號,更加是社會各界的共同期盼。今天香港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我們不僅要徹底清除蠱惑人心的反中亂港分子,也要不失時機選出真正能為民辦事、有效推廣落實政府政策的愛國者,為香港的未來和普羅大眾的福祉堅實打拼。
今次區選是重塑區議會及完善地區治理架構後,首次舉行的全港性選舉,而隨着新任議員在明年一月投入服務,地區層面的治理部署亦大致完成。屆時,在各區民政事務專員的統籌協調下,區議會、三個地區委員會和關愛隊將會充分合作,更完善地服務市民和社區,令人殷切期待。
儘管特區政府重塑區議會的方案出台後,外國勢力及棄保潛逃海外的政客仍死心不息,惡毒地造謠抹黑。惟在中央的堅實支持下,今次區選堅守「愛國者治港」原則,任何反中亂港者、非愛國者均無參選資格,而在競選過程中,各大黨派、團體及獨立候選人都聚焦社區民生議題,比政綱、比能力,一洗往昔禍港派泛政治化的歪風邪氣。
事實上,自回歸以來,反中亂港分子不斷炒作「民主自由」,地區民生卻一於懶理,早已窒礙社區發展,街坊苦不堪言。及後,他們煽動港人置於祖國對立面,甚至揚言「獨立」,掀起2019黑暴風潮,更加嚴重撕裂社會。如今香港走出政治陰霾,地區治理體系重新出發,港人必須倍加珍惜。
隨著區選日臨近,特區政府上上下下都透過多元創新手法,推廣今次選舉。在投票當日,選舉事務處會在全港設立逾600個區議會地方選區一般投票站,供超過433萬名選民投票;18區各設一個地區委員會界別投票站,供地區委員會界別選民投票。選舉事務處亦在十月底起,為選舉作出周詳準備及加強為選舉工作人員訓練,確保過程順利。
萬事俱備,12月10日,選民的踴躍參與,又豈止為自己心儀的候選人投下信任一票,更加是對新區議會選舉制度及新社區文化投下支持的一票。我衷心期盼每一位愛護香港家園的合資格選民,積極履行公民責任,運用手中神聖一票選出自己信任的區議員,為共建美好社區注入更大的正能量。
特區政府與港區人大政協深化交流 共謀發展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李家超特首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秉承國家領導人對他的讚揚,我們看到一個愛國愛港立場堅定、致力維護國家安全及香港繁榮穩定的特區政府,以及李家超特首對香港繼續發揮「一國兩制」獨特優勢、作為內地與世界「超級聯繫人」、「超級增值人」和「超級合夥人」角色的重視。

其中,《施政報告》強調特區政府將加強與港區人大代表及港區政協委員交流,透過定期及不定期的交流會面,聆聽他們對施政的意見,更有效地收集民意。作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我們很高興見到政府願意與香港各界的代表建立恆常交流機制,他們都是熟悉國情、了解港情的香港人,一定能夠幫助香港和國家增值。此機制的落實,不僅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政協能為特區政府提供更全面的國情資訊,同時也可幫助市民更了解特首施政方向,實現雙向交流、互利共贏。

作為特區政府的代表,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曾國衛局長將帶領執行這一政策,確保雙方交流有組織、有力度、有深度。相信透過這些定期、不定期或是專題交流,局方能夠更深入了解內地事務,特區政府將能夠更全面地考慮國家發展和政策方向,為香港的未來發展制定更具遠見的策略。

當然,此類交流活動還有更多空間值得拓展。未來,政府可考慮將交流對象擴大至全國性團體和各省市同鄉會,如全國婦聯、全國僑聯、全國工商聯、全國海外聯、全國青聯等全國性團體,以及香港各省市政協。這些團體內人士都是港人領袖,又對所屬聯會專業範疇和各省市事務及最新政策有較深了解,相信能夠為政府提供更專業、更深入細節的施政意見,同時也能藉助他們多年累積的網絡協助政府與內地相關部門溝通,建立更緊密的聯繫。

我們盼望特區政府深化完善政府部門與港區全國人大、政協的恆常交流機制,亦期待未來更多全國性團體和同鄉會能夠陸續加入交流平台,攜手共建更加繁榮的香港,同時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