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百物騰貴,近年牛肉價格漲不停,打工仔想食一頓「安樂茶飯」談何容易。雖說人民幣自去年中開始貶值,但供港活牛價格未見下調,有香港業界人士分析,這極有可能與供港活牛代理為獨市生意相關。
市場價格受供需影響,是經濟學的不變定律,國家曾於2013年新增「廣東食品進出口集團公司」為供港活牛口岸公司,奈何供港活牛市場仍然缺乏良性競爭,導致價格居高不下。五豐行自2013年中調整活牛批發價後,至今肥牛批發價及肉牛批發價仍維持在每擔4,690元及4,070元的高位價格,上百元不夠買一斤牛,牛肉貴過龍躉並非笑話。
筆者在今年兩會期間提出關於紓緩活牛價格的提案,建議國家商務部、直屬檢驗檢疫部門等,研究開放供港活牛市場中的各個環節。例如考慮支援熟悉香港行情的香港養殖戶,於香港鄰近地區建立養牛基地、肉牛隔離場和屠宰場,出口活牛到港澳地區,並提供養牛配套支援,增加競爭及活牛供應量以平抑活牛價格。
此外,當局可研究容許香港養殖戶以中外合資方式,在善用國家「一帶一路」及自貿區優勢的情況下,引入外國活牛經自貿區供港,讓供港活牛品種更多元化,增加供應量。
特區政府去年推出《競爭法》後,電子產品價格普遍下降,足證自由競爭再配合良好的競爭環境,最終能惠及市民大眾。為免基層市民「無啖好食捱貴牛」,當局應盡快制定新政策,打破壟斷局面。
隨著內地鐵路網絡愈來愈發達,不少香港人都搭乘高鐵走訪內地主要城市。目前,港澳居民可以憑藉俗稱回鄉證的「港澳居民往來內地通行證」,登入「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的門戶網站,直接預訂往來全國各地之間的鐵路火車票,但訂票後的換票手續,才叫不少香港旅客「未出發先頭痛」。
按規定,以回鄉證訂購火車票,旅客需要到任何一個車站售票窗口或鐵路運輸企業授權的代售點,換取紙質車票。由於換票所需時間不定,為確保行程不誤,旅客一般會在乘車當日之前換取車票。
由於香港目前尚無內地鐵路的直接售票點或鐵路代售點,因此香港旅客必須耗費時間與金錢,到內地的車站售票窗口或代售點提早換取紙質車票,極不方便。不少網友也經常吐苦水,細訴售票窗口經常湧現千軍萬馬的排隊人潮,要成功拿票及趕上班車,可謂要「過五關斬六將」。
為進一步優化香港與內地陸路交通往來,筆者在今次兩會期間提出提案,建議「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在香港設立訂票服務點,向在網上訂購火車票的香港旅客提供換取紙質車票的服務,並為初次在網上註冊購票的香港旅客,提供身份信息核驗的服務,相信此舉可以大大方便香港居民。
筆者同時關注有關便民措施的收費不宜過高,才能令服務普及化,讓港人減輕無謂的心理壓力,靈活安排在內地的旅程,享受內地鐵路網絡發展帶來的便捷。
國家發改委於去年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概述了「一帶一路」的框架思路及重點,備受全球各地關注。特首梁振英在新年度施政報告中,也重點提出成立「一帶一路」督導委員會、設立「一帶一路」辦公室等,為香港力爭新機遇。
奈何反對派別有用心,刻意煽動「去中國化」思潮,揚言梁振英「硬銷」「一帶一路」是給中央「擦鞋」、「博表現」,說法匪夷所思。更可笑是,財爺曾俊華的預算案出爐,又有人把當中只提數次「一帶一路」,借題發揮地與特首比較。財爺則表明自己過去一年在不同活動提及「一帶一路」達400次,做了很多功夫,立場與特首無異。
香港「泛政治化」的歪風愈吹愈烈,明明大好機會放在眼前,但社會還未來得及了解消化「一帶一路」是甚麼,對全球經濟有何深遠影響,以致香港所能擔任的重要角色,有政客已添油加醋,把「一帶一路」妖魔化,力阻深化香港與內地合作。
試問「一帶一路」的貿易網絡遍及全球,香港作為國際樞紐,豈能置身事外,錯失良機?相反,香港具備司法制度獨立、投資環境開放、國際網絡廣泛及人才匯聚等優勢,假如能早著先機加深認識「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扮演好「超級聯繫人」角色,對香港整體經濟社會發展必定帶來良性影響。
繼續盲從反對派的危言聳聽,令香港經濟孤島化,還是摒棄政治掛帥,復歸理性謀發展?聰明的香港人理應心裡有數。
「一帶一路」是國家自改革開放以來,另一舉世矚目的重大發展戰略,當中將通過五個走向貫穿歐、亞、非三大洲,涉及數以十億計的人口,並以「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勢必拉動世界經濟巨輪,極具時代意義。
國家向來關顧香港經濟社會發展,也期望香港能夠在國家的深化改革開放和「一帶一路」中扮演重要角色。事實上,香港多年來都是內地面向世界的一扇窗口,在這嶄新的「一帶一路」發展大戰略下,我們不僅要扮演好自身「超級聯繫人」的角色,更要力爭做到各國的「超級合夥人」。
特首梁振英在今年初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對「一帶一路」着墨甚多,而財爺曾俊華在新出爐的財政預算案中,也提出政府與貿發局會在5月合辦「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邀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代表探討合作機會,以及香港可以發揮的獨特作用。
特區政府的積極態度令人欣喜,正如香港早年在國家開放時,都是「先行先試」,更早參與其中,對本身才是最有利。港人向來以靈活變通、效率高見稱,如今「一帶一路」潛藏的大好良機伸手可及,香港中小企及民間團體同樣應抱着靈活「先行」的態度,以熟悉沿路國家的語言、文化,讓民間思維更好地互動交流。
筆者更加期盼香港年輕一代,能有寬大胸襟及寬闊視野,為自己尋找新的發展機會,絕不能錯過登上「一帶一路」發展列車。
新年度財政預算案出爐前夕,坊間已吹風指今年「派糖」措施或會減少,似乎要為市民做好「減甜」的心理準備。財爺曾俊華在網誌亦預告,紓緩措施只佔政府一年整體開支數個百分點,希望外界更關注政府整體收支情況及來年經濟環境。
老實說,基層市民「食咩著咩」、長者是否捨得上酒樓飲餐茶,都直接受經濟大環境影響。香港現正受環球經濟下滑和內地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零售旅遊界已首當其衝,餐飲、地產等服務性行業也難以幸免。此外,反對派在議會瘋狂「拉布」,多項民生工程的撥款申請膠著,相關行業的打工仔隨時飯碗不保。
正因為香港預期會受多種不利因素夾擊,筆者認為,預算案在配合特首的施政報告,訂定長遠發展策略之餘,應推出紓困措施與市民共渡時艱,致力解決社會矛盾。而根據《基本法》,特區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如今庫房有豐厚盈餘,政府更應還富於民,讓大家共享社會成果。
事實上,財爺在網誌也承認,過去幾年的紓緩措施和稅務調整,為本地經濟增長產生了提振作用,對本地經濟和就業市場起了穩定作用,這正正說明紓困措施的重要性。
想當年,財爺曾被「一碟粟米斑塊飯要幾錢」考起,希望他如今能「食米知價」,體恤民情,為基層提供電費補貼、寬免公屋租金兩個月等措施,讓本地消費能持續支撐本地經濟。至於受壓最大的中產家庭,如獲增加稅務減免和調高免稅額等,相信更能增強提振作用的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