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在一個紀念基本法實施二十年的研討會上,重申要把握好「一國兩制」實踐大方向,守住原則底線,有制度自信、戰略耐心和適度包容。他並呼籲法律學者加強研究,提高基本法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香港回歸祖國20年,基本法作為落實「一國兩制」的憲制性法律,一直有效運作,奠定了香港的法治基礎。縱使回歸後的香港並非一帆風順,但在「一國兩制」及背靠祖國的優勢下,我們安然度過了種種危機,保障了香港社會的穩定繁榮。
奈何,香港破壞派多年來在政制問題上挑起矛盾,不斷曲解基本法原意。近年,他們更把經濟民生議題泛政治化,刮起「分離」、「本土」、「港獨」等風潮,令香港雞犬不寧。
為了確保「一國兩制」實踐不走樣、不變形,香港的確需要強化市民正確理解和認識基本法的工作,這樣才有助釐清事實,解決政治紛爭,讓香港發展重回正軌。
事實上,香港過往在政改問題上,曾因為港人包括傳統破壞派,願意在基本法框架下有商有量,促成了「超級區議會」議席方案。相反,最近一次政改滑鐵盧,是因為破壞派歪曲法治原則,綑綁否決方案,他們策動違法佔中脅迫中央,更令香港滿城風雨,傷痕纍纍。
香港回歸以來走過一條不平凡的道路,未來要創造更大輝煌,有賴我們全港市民攜手同行,理解及尊重在「一國兩制」下,中央處理特區與國家相關事務是應有之義。只有守護好香港法治基石,香港必定會迎來更好的明天。
特區政府早前公佈《可持續大嶼藍圖》,提出「北發展、南保育」的未來發展方向,預計整體發展完成後可容納70萬至100萬人口,並提供約47萬個就業機會。大嶼山鄰近粵港澳大灣區,配有機場三跑及港珠澳大橋等重要基建,絕對有條件打造成為本港新經濟亮點,但要在泛政治化的社會氛圍中落實藍圖,談何容易。
多年來,特區政府施政舉步為艱,只因拉著香港發展後腿、為反而反的政客太多。他們往往拋出「被規劃」、「赤化」、「染紅」等子虛烏有的指控,恐嚇、誤導及煽動港人抗拒與內地融合發展,當內地省市及鄰近地區高速起飛之際,香港卻在內耗空轉,裹足不前。
港珠澳大橋因破壞派大玩司法覆核及拉布花招,進展緩慢,建造成本大增;高鐵香港段「一地兩檢」問題又被妖魔化,令工程一拖再拖。此外,無論是新界東北發展、創科局上馬、西九故宮,以致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明確要研究制訂的粵港澳大灣區,同樣受到破壞派莫須有的攻擊阻撓。在如此政治低氣壓下,還有多少才德之士果敢服務香港?
前車可鑑,要成功在大嶼山切實構建「智慧型低碳社區」及「商業就業平台」,當中的難度不容小覷。現屆政府任期快將結束,新一屆政府在推動大嶼山發展方面必須加倍努力,與各持份者做好溝通。尤其整個構思牽涉層面廣,在土地發展、環境保護及基建配套等議題上,更要集思廣益,免得政客伺機煽風點火、挑動矛盾,令大嶼藍圖再次失焦,慘變一紙空談。
縱然道路曲折,但只要全港市民認清目標,匯聚正能量,香港前途依然光明,紫荊花定必繼續盛放,我們定能為青少年建設更有機遇和希望的未來。
耗資千億的港珠澳大橋工程一波多折,繼香港段連番延誤和費用超支後,近日又爆出驗收石屎涉造假的醜聞,令外界對大橋質量及結構安全問題產生疑慮。
多年來,內地受盡「豆腐渣」基建工程困擾,反觀香港的建築工程、檢測認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且具備輸出相關服務的豐富經驗,是我們引以為傲的優勢產業之一。可惜,今次這座被譽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的大橋,竟然被揭發香港段工程涉嫌有貪污及虛假測試報告問題,這不單有機會延誤大橋通車時間,更輸掉了香港信譽及「信心保證」這個金漆招牌。
事到如今,特區政府必須徹底查明今次虛報結果的影響性,全面檢視大橋結構安全狀況,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撥亂反正,釋公眾之疑。同時,當局應聯同業界及專家,針對香港大型工程的監督機制,認真審視及填補制度上的漏洞,免得再有承辦商毫無職業操守地勾結造假,令香港工程以至整個城市形象蒙污。
話說回來,今次政府在大橋工程質量問題上的確把關不足,責無旁貸,但香港破壞派何嘗不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回望大橋工程自2009年底動工以來,他們怪招盡出,從初期發動司法覆核,到後來拉布力阻追加撥款,已令大橋主體工程成本飆升。
此外,破壞派為反而反,一味炒作「大白象」工程等口號、糾纏於「右上左落」行車安排是「毀『一國兩制』」等,相反工程質量這些需要深入研究卻不能搶到鎂光燈的議題,他們則一於少理。如今大橋風波停不了,政客們又豈能置身事外,隔岸觀火?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日前在紀念香港基本法實施20周年座談會上,重申中央與特區權力關係是「授權與被授權」,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以高度自治為名對抗中央的權力。破壞派被觸到痛處,旋即炒作中央欲收窄香港的「自治空間」,更試圖把高度自治與「完全自治」畫上等號,欺哄港人。
基本法寫得清清楚楚,特區政府的自治權是由中央根據基本法全權授予。早在2007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也明確闡明,基本法為授權法律,香港高度自治權源於中央授權,不存在「剩餘權力」的問題。
不過,破壞派為了撈取政治本錢,一直刻意選擇性理解基本法,煽動港人只重高度自治卻輕中央權力,甚至將「兩制」凌駕於「一國」之上。近年,所謂「本土自決」、「港獨」的邪風更加愈吹愈烈,揚言要把香港從國家中分裂出去云。
基本法是香港賴以成功的基石,唯有擁護及遵守基本法,香港才能長治久安。回歸以來,中央凡事有規有矩,依法辦事,根本不存在所謂收緊或放鬆香港自治的問題。反觀破壞派借政改分化社會、無視人大決定扼殺普選、策動違法「佔中」、瘋狂拉布、包庇「獨害」等,誰在踐踏法治及損害700萬市民福祉,顯然易見。
多年來,中央苦口婆心規勸我們正確了解「一國兩制」,在香港回歸20年前夕,張委員長的講話更加是當頭棒喝。我們必須明辨是非,嚴斥政客對基本法的錯誤詮釋,才能確保「一國兩制」的落實不變形、不走樣,確保年青一代不被模糊迷惑。
中國人傳统視龕位是逝者的最終歸宿,惟各區市民既希望妥善安放先人骨灰,卻不想龕場建在居所附近,令公營龕場「一位難求」。在龕位供不應求的龐大商機誘因下,近年私營龕場開到「成行成市」,群起圖利,但由於業界一直「無王管」,在定價及服務質素方面良莠不齊,不少孝子賢孫毫無保障可言。
立法會早前通過《私營骨灰安置所條例》,有助整頓私營龕場積存已久的問題。但在目前全港逾150間私營龕場中,僅約五分之一符合地契條款和規劃用途,殯儀業界估計,在現時涉違規的私營龕場中,僅一半或獲發牌照,即約10萬個骨灰龕位受影響。政府必須認真拆彈,以免激起民怨,而在條例通過但發牌委員會尚未上馬的真空期內,更有責任多做宣傳教育,免得消費者被誤導而預購龕位,蒙受損失。
歸根究底,本港每年約有四至五萬人過身,加上人口持續增長和老化,龕位需求若渴,政府必須下定決心,徹底尋求增建龕場的可行方案。早在7年前,政府已提出「區區有龕位」構思,儘管在落實過程中遇上不少地區阻力,可幸目前在18區的24幅用地當中,逾半以上已獲區議會支持。
當務之急,政府應加緊做好協調,包括改善龕場建築物設計以減低市民對陰宅的忌諱;針對骨灰安置所附近的社區,做好環境交通評估及增建社區設施,以紓解區內反對壓力。至於坊間提出建設地下龕場、推廣綠色殯葬等建議,當局也應集思廣益,深入研究及切實回應,這樣才能多管齊下解決骨灰龕供求失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