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確立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定位,支持香港持續發展文化藝術這新興產業。就此,李家超特首於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措施,銳意推動藝術發展,而舉辦“香港流行文化節”正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廣受矚目。
首屆文化節已於四月揭幕,將舉辦約二十個節目,包括七個表演節目、四個專題電影放映、四個專題展覽,以及一系列戶外和外展節目,冀能通過各式各樣的節目,讓新舊流行文化共冶一爐,向港人及遊客展現本地流行文化生生不息,傳承之餘亦持續發展。
惟一覽節目清單,赫然發現“韓國十月文化節2023-韓劇歌曲音樂會”列於其中,並由駐香港韓國文化院主辦。韓國文化院由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轄下的海外文化弘報院管理,官方色彩濃厚,擔負推廣韓國文化的任務。雖然康文署聲稱“主要會為節目提供場地贊助或按情況負責本地藝人的費用”,惟該節目似乎不符文化節宗旨,更變相以公帑協助韓國推廣文化,落人口實。
固然,香港一直為國際大都會,中外文化交流頻繁,港人能輕易接觸不同文化,而韓國文化受港人喜愛,部分元素已為本地流行文化吸收。康文署表示“正與香港韓國文化院洽談本地音樂人參與韓國十月文化節2023中一個音樂會的演出,期望為觀眾提供欣賞兩地流行音樂合作的新體會,並加深認識兩地的流行文化”,但活動理應緊扣文化節宗旨,重點推廣中國香港流行文化,而非喧賓奪主。因此,該節目無論名稱,還是演出內容、形式,均需細加斟酌,以求達致文化交流之餘,又能突顯主次。
習近平主席於七一講話寄語“全體香港同胞大力弘揚以愛國愛港為核心、同‘一國兩制’方針相適應的主流價值觀”。一直以來,香港的流行文化作品均強調正向價值——即使是梟雄片,亦會強調忠義。張國榮、梅艷芳等巨星富有家國情懷,更是廣為人知。在推廣本地流行文化的同時,期望相關部門再多花點心思,更好地宣揚正向價值。
用心辦好香港流行文化節,不只能增強發展動能,提升香港“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地位,更能潤物細無聲,讓港人更自覺維護和諧穩定,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這任重道遠,有賴相關部門孜孜不倦、各方監督支持。
特區政府律政司日前向法庭申請禁制令及臨時禁制令,禁止四項與有「港獨」意味的歌曲有關的非法行為,包括禁止傳播、演奏、印刷、出版、出售、散播或展示「獨歌」,包括旋律、歌詞或任何改編版本。
黑暴歌曲《願榮光歸香港》(Glory to Hong Kong)歌詞內容涉嫌含有煽動口號,違反香港國安法,早前多次在國際體育賽事上被錯誤表述為「香港國歌」,具有暗示香港為擁有國歌的獨立國家的意圖,違反《國歌條例》,更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侮辱,給國家和特區政府蒙羞。運動員在賽場拼搏取得名次,為中國和中國香港爭光,卻在高光時刻被有心之人播錯國歌蒙污,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此類事件屢禁不止,特區政府制訂《香港運動員及隊伍參與國際體育賽事期間處理播放國歌和升掛區旗的指引》,又要求GOOGLE刪除黑暴歌曲,但除了強烈不滿、予以譴責,更有必要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國家安全、捍衛國歌尊嚴。
事實上,立法規管網絡供應商的做法在各個國家或地區都是十分普遍的做法,以新加坡為例,2021年7月實施《防止外來干預(應對措施)法案》,賦予內政部長限制社交媒體、電子服務平台等終止發布針對新加坡的惡意宣傳等內容的權力,且當內容涉及煽動暴力,部長也有權要求互聯網中介和互聯網接入服務商介入,屏蔽涉事內容。言論自由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任何自由也不能超越原則和底線,煽動暴力、反中亂港是罪行,怎可被「英雄化」誤導民眾,更會荼毒下一代。為此,特區政府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憲制責任,向法院申請禁制令的行為是合法、合情、合理,且必要。法庭批出禁制令,包括GOOGLE在內的搜索引擎都有責任刪除法令所指的歌曲,且任何人都不得再在網上進行傳播,堅定維護國歌尊嚴和國家尊嚴,確保互聯網向市民大眾傳遞正確信息,從而有效預防犯罪。
適逢香港回歸祖國26周年,由26個本港省級同鄉社團共同舉辦的「鄉情聚香江 邁向新征程——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6周年家鄉市集嘉年華」一連三日在香港維多利亞公園隆重舉行。現場設置逾200個攤位,集合各省份的家鄉特色小吃美食、民間手工藝品、民族服飾,以及互動性極強的親子工作坊和攤位遊戲等,並為全港市民帶來歌舞、中西樂團、服裝秀、戲劇、武術等各類表揚,讓港人足不出戶就能「行」遍祖國萬水千山,感受各省份、各民族璀璨的文化魅力。
正所謂「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國幅員遼闊,受地理、氣候、歷史和宗教等因素影響,由23個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和2個特別行政區組成的34個省級行政區,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與文化,也因此共同構成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想要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卻又沒有太多假期怎麼辦?今次「家鄉市集嘉年華」就是一個絕佳機會!來到維多利亞公園,一日內即可到全國各地「旅遊」,實現高效率「打卡」。
今次市集較往屆規模更大,第一,體現了香港回歸祖國後一年比一年好;第二,展現香港在全面復甦後「活起來、動起來、熱起來」,帶動本港消費氣氛;第三,體現本港同鄉社團齊心協力服務社會。另外,市集從美食、服飾、手作等多方面展現各省文化,有助於港人直觀地感受到祖國不同地方的特色風貌,更好地了解國家,是通過強大的文化軟實力增強港人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展望未來,香港已經開啟由治及興新篇章,必然離不開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同特區政府通力合作,共同書寫香港更美好的未來,促進香港更快、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港人亦可到內地尋找更廣闊的發展平台。如何「邁出第一步」,不如先到維多利亞公園感受一下!
李家超特首上月率領特區政府官員和立法會議員到4個大灣區內地城市考察,取得豐碩成果;無獨有偶,本周立法會討論「團結行政與立法機關,全力推進大灣區建設」議案,得到廣泛支持。共建大灣區是多數人都認同的發展大方向,筆者想在此分享所感所思,為香港和其它城市攜手建設大灣區略述淺見。
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謀劃、部署、推動的國家戰略,11個城市各有比較優勢,擁有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發展潛力。現時,大灣區存在2種制度、3個關稅區、3種政策和治理體系的複雜環境,特區政府行政、立法和相關架構需團結一致合作起來,才能進一步加速融入大灣區。在李家超特首帶領下,過往行政及立法便有很多成功合作的範本,如加速恢復落實全面通關,滿足兩地人民三年翹首以盼復常的願望;又如我們回鄉證延期使用,緩解超過100萬港人排隊換證的窘境。這些合作都極大地便利了人民的生活,亦加速香港與內地人流物流資金流的互聯互通。
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支持香港深度參與大灣區建設,今年的兩會上,粵港澳大灣區亦是經常出現的「高頻詞」。大灣區發展的宏圖已然展現,我們身在由治及興的香港,各級行政、立法機關,甚至社會各界的領袖都要有大局觀,用戰略的眼光謀求發展,才能更好地落實大灣區建設、達致真正的共融共榮。
正如當今熱門的「北部都會區」,以新界北部作為發展核心,旨在發展現代產業,和深圳前海互相配合。「北都」這片土地,站在香港的角度來看自然是「北部」,可若站在深港合作的角度來看,其實是位於兩城交界的中心帶。我們不應將它看作單純的「北都」,而更應將它看作「港深都會區」、「深港都會區」,或是「大灣區香港都會區」。這樣我們在發展新界北時才能更好地考慮如何吸收融入深圳的資源和優勢,拓展香港在深圳和大灣區的機遇。
香港和大灣區其他城市正在加速交流,相信通過各方全方位、多層次溝通,大灣區將合作得更加深入、長遠,我們將逐步實現世界一流灣區的美好藍圖。
日前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提議美國政府引用聯邦涉港法律去「制裁」至少29名《香港國安法》指定法官,公然抹黑香港的司法制度,干預香港的法治。這真的是荒天下之大謬,美國政客居然妄想「制裁」香港法官,美國國會有這樣的權力嗎?美國真的以為世界由他作主?
其實這類荒謬早在上一年就有發生,曾有七名美國國會的衆議員出於政治投機的目的致函拜登政府,讓美國政府「制裁」《香港國安法》指定法官及檢控官。美國政客從不掩飾自己的雙重標準,一面標榜尊重法治和司法獨立,一面又試圖恐嚇香港的司法體系。可是他們必須要知道,香港是中國的一部份,祖國是香港的最堅強後盾,美國的噪音不僅無法動搖香港法官伸張正義的決心,更無法動搖中央維護國家安全和香港繁榮穩定的堅定意志。
法治一直以來都是香港的名片之一。《基本法》第二條、第十九條規定了香港特區享有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第八十五條也明確規定香港法院獨立進行審判,不受任何干涉。香港法官奉公守法、緊守司法誓言。在行使司法權力時,無論面對什麽案件,他們的判決都只會以法律和證據爲依據,不受其他因素影響。香港法官的專業程度在國際社會上是廣受認可的,他們對社會公義的探索與思考,既不會受到外界政治的影響,更不會害怕美國政客的無端指控。
正如中聯辦的發言人所強調,「美方自己的人權紀錄劣跡斑斑,一些政客卻公然對法治和自由度排名均高於自己的中國香港指手畫腳」,美國有這些精力和空閑,倒不如去處理好自己國家的人權問題。反觀香港,「一法安香江」,由亂轉治的局面有目共睹,法治也改善了營商環境,本地的生產強勁復蘇,香港居民的權利和自由更是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勸美國政客快點收起自己那副「老大哥」的難看嘴臉,這些「制裁」恫嚇只會彰顯香港法官無畏、無懼的精神。假若真心支持香港的法治,那麽就應該尊重香港的司法獨立,支持香港的法官伸張法治正義,而非拿香港當作美國政客的「政治秀場」。對於香港而言,如今繁榮穩定的局勢,想必是對美國政客的最好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