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歌法》天經地義 建構國家觀念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國歌法》,並於10月1日起實施。一如所料,香港破壞派旋即條件反射,對香港引入《國歌法》套上「箝制言論自由」、「以刑逼人愛國」等無理指控,顯然是要誤導恐嚇市民,動搖「一國兩制」的落實。

事實上,《國歌法》引入基本法附件三後透過本地立法實施,乃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古今中外,各國的國歌皆蘊含着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因此當唱奏國歌時,以莊嚴態度肅立致敬,可謂最起碼的政治倫理和基本尊重。

更何況《國旗法》和《國徽法》早已納入基本法附件三之中,並以本地立法形式實施,多年來一直行之有效。因此,一向尊重國歌和守法的市民,根本毋須對《國歌法》議題有所擔心,庸人自擾。相反,對於那些愛做騷出位的政客,《國歌法》也正好杜絕了有人肆意侮辱國家、挑撥矛盾的無聊行為。

隨著「自決、港獨」歪風四起,破壞派散播「違法達義」歪理,甚至有人利用教師身份,把魔爪伸入中學校園,美化年青人要有「獨立批判思想」,煽動他們參與違法抗爭,社會各界必須深思如何幫助新一代重回正軌,認識基本法,建構正確的憲制與國家觀念。

為免破壞派從中作梗,特區政府日後在提出《國歌法》的本地立法時,也不能掉以輕心,必須顧及兩地差異,充分與香港各界尤其教育界溝通。針對誇張失實的流言蜚語,當局應盡快澄清釋疑,嚴防爭議發酵,把《國歌法》捲入政治風暴中,導致違法情緒蔓延、社會撕裂加劇。

汲取風災教訓防悲劇再現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強颱風天鴿吹襲澳門,造成人命與財產損失。鑑於災情嚴重,市內堆積的「垃圾山」隨時爆發瘟疫,澳門特首崔世安提請中央,要求解放軍駐澳部隊協助獲准,逾千官兵到城內趕緊救災。祖國及時伸出援手,不少災民深存感激,有澳門同胞更大讚軍人們展現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即使因傾力救援而透支中暑也在所不惜,默默無私為民,令人敬佩動容。

奈何當澳門全城滿目瘡痍,災民斷水斷電,一片狼藉之時,有安坐家中的香港網民竟然站在道德高地,指指點點,宣稱「解放軍隨時來鎮壓」、「先例一開,兩制蕩然」。有人甚至在討論區惡意造謠,誣衊「駐澳解放軍將澳門居民毆打致死」,添煩添亂。

必須重申,為了盡快讓澳門居民脫離險境,恢復正常生活,今次澳門特區政府請求駐澳部隊出動救災,完全是合情、合法、合理之舉。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澳門特別行政區駐軍法》第三條的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在必要時,可以向中央人民政府請求澳門駐軍協助維持社會治安和救助災害。」

正如孟子所言,「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災民陷入水深火熱,有人還要在救災關鍵時刻撈政治油水,挑撥矛盾紛爭,行為卑劣可恥。但話說回來,網上無稽之談可以不理,但澳門社會連日來批評當局救災不力的呼聲,為官者斷不能充耳不聞。筆者盼望澳門同胞能克服困難,齊心重建家園,也期盼澳門特區政府能汲取風災教訓,改善預報和應急機制,防止悲劇再現。

急起直追力爭創科樞紐地位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繼《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出爐後,國家發改委日前進一步表明,將研究推動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協調機制,將與粵港澳三地和國務院相關部門,編制區內城市群發展規劃,盡快按程序上報。

大灣區做大做強,對作為區內要員的香港帶來莫大裨益。據統計顯示,去年大灣區的經濟總量超過1.3萬億美元,進出口總額約1.4萬億美元,雄厚的發展實力不容小覷,倘若規劃合宜,大灣區不僅能成為「一帶一路」的「新支點」,整個珠三角更有望在創科領域上開闢新天地。

香港要近水樓臺先得月,關鍵在於我們能否確立自身優勢和定位,與區內持份者加強融合發展。近年,內地創科發展一日千里,反觀香港,儘管在人才資訊等方面掌握優勢,但礙於香港的創科法律框架未有與時俱進,減低了行內發展的靈活性,加上在近年政治低氣壓下,個別部門思維守舊,作風保守,也成為香港踏上創科路的絆腳石。

要維持長遠競爭力,香港必須在創新科技板塊上急起直追。自創新及科技局成立以來,當局已投入逾180億元推出多項計劃,今年財政預算案也預留了100億元支援創科發展,政府亦明言會繼續提供資源加強創科人才培育和支援、推動本地金融科技等。筆者盼望當局在未來大灣區發展規劃過程中,能多與本港創科業界互動交流,認清他們的挑戰,吸納他們的意見。這樣才能更到位地把香港打造成為區內的創科樞紐,做好「超級聯繫人」、「超級合夥人」的重要角色。

從高鐵爭議看社會和解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特首選舉期間,反對派表示期望選出一位能促成社會和解的候選人;在特首選舉結束後,如何促成社會和解亦成為了一個各界關注的重要議題。然而,從高鐵爭議可見,反對派為反而反的立場依舊,和解之路,談何容易呢?

高鐵香港段是社會各界引頸以待的重要基建,工程已完成逾9成,預期將於明年下半年通車。為發揮高鐵的最大效益,便利乘客,實施「一地兩檢」是最務實理性的安排,一切都是為了香港、為了乘客。說實話,支持「一地兩檢」的理由並不複雜,說來說去也差不多,任何人憑常識也能夠輕易判別利弊。教人遺憾的是,一個如此純粹便民的安排,反對派卻總要無風起浪,在雞蛋裡挑骨頭,連日來不斷向「一地兩檢」抹黑、妖魔化、撥污水,先後創作了「割地」、「賣港」的負面標籤,民主黨甚至把韓國電影《屍殺列車》二次創作成《洗頭列車》,在社會胡亂散播恐慌,公民黨更把「林子健事件」與高鐵「一地兩檢」扯上關係,唯恐天下不亂。

所謂見微知著,一葉知秋,反對派對「一地兩檢」議題的立場和態度充份反映了,反對派始終放不下「逢中必反」、「為反而反」的一貫立場和態度。對立、對抗的立場依舊不變,和解又從何談起呢?如果反對派真的希望促成和解,必須以實際行動作出回應,放下為反而反的矛盾鬥爭思維,不要繼續抹黑和妖魔化「一地兩檢」,肆意挑起社會矛盾。

社會要和解,先要放下政治對立,共同從社會利益的角度出發,共同以更美好的香港為目標。有了共同目標和願景後,便會有溝通的基礎,很多分歧才能夠慢慢縮窄,香港才會有政治和解的基礎。無論如何,為反而反、逢中必反的非理性立場肯定無助於社會和解,更只會把和解之路堵死!

盼社會重回正軌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踏入丁酉雞年,先祝願各位讀者萬事如意,香港政通人和、繁榮安定。多年來,香港深陷政治漩渦中,吹噓「暴力抗爭」的「港獨」思潮更乘勢而起,撕裂社會,窒礙發展。新年伊始,廣大市民都期盼社會少一點爭拗,多一點理性包容。

家和萬事興,惟破壞派偏要為一己私利事事興風作浪。早前「末代港督」彭定康及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在接受外媒訪問時依舊「唱雙簧」,宣稱英政府為了對華貿易利益「辜負」新一代港青云。黃之鋒則在《華盛頓郵報》撰文「唱衰香港」,更「呼籲」國際社會干預「一國兩制」事宜。

破壞派政治噪音不絕,民生事務也難逃他們的魔掌。香港連續七年蟬聯全球房價最難負擔城市,為緩解基層之苦,政府倡議研究在生態價值不高的郊野公園邊陲興建老人院及公屋,再讓社會衡量得失利弊。但一如所料,「環保人士」傾巢而出,站在道德高地上斷言「一幅也不能少」。

政府「一地難求」,立法會工務小組數月來持續拉布而「未批過一蚊」,也令基建工程寸步難行。儘管當局早前終取得零的突破,獲批首筆供興建大埔公屋的撥款,但相對尚有逾40項、涉及約1千億元的工程申請,這只是杯水車薪。

隨著國家經濟騰飛,鄰近城市急起直追,香港若再錯失時機就無法挽回。告別「亂」字當頭的猴年,港人能否在回歸20周年金雞報喜,安居樂業,關鍵在於社會各界果敢向事事政治掛帥從而撈取政治籌碼的政客說不,讓社會得以重回到經濟民生的發展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