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團體應放棄過度保護主義 以700萬香港市民的社會利益為重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公立醫院迫爆的情況,近年愈來愈嚴重。除了硬件措施,社會對醫護人員的需求亦極大。社會不時討論輸入海外醫生的方案,可惜的是,醫務委員會近日否決多個放寬海外醫生考取本港執業資格的方案,令本港輸入外來醫生遙遙無期。

為應對公院迫爆的情況,特區政府近年已投放大量資源在人才招聘及人才培訓之上。不過,加大培訓醫護名額是長遠規劃,難以解決即時所急,增撥資源予已是「加爆鐘」的醫生,更是成效不大。不少醫生亦曾公開表示,現時的問題不是錢不夠吸引,而是醫生加班已是加無可加。

要解決即時困境,輸入海外醫護是最有效的方法。回歸前,英聯邦醫生可免試及免實習,在港註冊執業。回歸後,本港不再承認英聯邦醫生在港執業資格,連港人在海外讀醫後回流,資格也不獲承認。幾年前,香港亦曾討論過引入非本地受訓醫生,但遭部分醫生團體大力反對,令情況多年來原地踏步。

歸根究底,是有部分醫生團體過份保守,著重團體保護主義,多於病人甚至整體700萬港人的社會利益,致令醫療服務長期人手不足,醫護人員長期過勞工作,又引發「逃亡潮」,環環相扣,形成惡性循環。

隨著醫委會提出引入海外醫生的方案被否決,短期內難有其他解決公院人手問題方法。我們希望醫生團體本著醫者父母心,急病人所急,放棄過度保護、過度排他主義。香港本是一個國際人才匯萃的城市,應以民生和技術為先,更開放地引入世界各地的優秀醫生,不但為700萬市民帶來更好的醫療服務,更為本地醫生減輕巨大壓力,帶來雙贏。

提高警惕 全力應對麻疹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本港近日陸續出現麻疹確診個案,雖然還未見大規模社區爆發,但已令不少市民擔心情況惡化,社會出現「撲針」的風潮。在麻疹一事上,可見政府有關部門的防範意識不足,危機意識不夠,對社會發佈消息亦不夠快,易令市民信息混亂,引起更多憂慮。

本港去年全年只有15 宗麻疹個案,但今年首3 個月便錄得超過30 宗,情况並不尋常。而這些確診者,絕大部分均於潛伏期間仍有外遊,或是仍在機場工作,麻疹個案應該絕大部份都是由外地傳入。近期全球多個國家,包括歐洲、日本、美國紐約州等這些港人熱門的旅遊地點,均爆發麻疹,加上香港為國際都市,每日經各關口出入境的人不計其數,政府部門早應加強出入境檢疫,以防麻疹在本地出現。

此外,政府部門今次的信息發放亦較緩慢,連日來只公布麻疹最新情况,但未有清楚交代麻疹病情、發病後果、死亡率等細節,更未有講清楚麻疹正常來說不會太嚴重,未有釋除市民疑慮,令市民出現「撲針」打疫苗的情況。再者,政府部門理應早預見麻疹在本港爆發,應有類似當初防範豬流感的周全應對,但卻未有預先做好預案,例如加購疫苗等,市民「撲針」時才發覺疫苗短缺,更徒令市民擔憂,實屬失策。

政府有關部門在今次事件上反應太慢,準備和應急不足,資訊亦公布不夠清楚,引起社會不必要憂慮。事實上,本港麻疹疫苗接種率高達九成半以上,絕大部份市民都對麻疹有免疫力,理應毋須特別恐慌。政府更應提高警惕,加強危機意識,小心應對,殺雞要用牛刀,特別是針對機場病菌流傳的情況,以及向藥廠盡快購入更多疫苗,防止麻疹在本地進一步散播。

美化坐監太唔似樣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非法「佔中案」即將在9日宣判,民主黨前主席3月28日舉行新書《判刑前的沉思》發布會,李氏聲稱,「連監都未坐過,好似唔似樣」。實在令人啼笑皆非,連堅守香港的法治這一核心價值也拋到腦後,「佔中」是違法行為,更加對香港的社會秩序,對香港的經濟民生帶來巨大的破壞,接受司法審裁是應有之義,他不以惡意違法為恥,反而要美化「坐監」,連基本的理念和原則也失去了,難怪逐漸被市民所拋棄。
非法「佔中」對香港法治的破壞,對香港社會秩序和經濟民生發展造成的破壞是擺在眼前的事實,同時也對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而非法「佔中」案如果不受法律的制裁,對香港的未來將產生嚴重的影響,不僅不能維護香港的法治精神,更加對香港的青少年的價值觀形成負面影響。
作為非法「佔中」事件的發起人之一,李氏接受司法審判也是應有之義,但奇怪的是,他在面臨司法審判之前,竟然高調出書,而某報紙竟高調地以大篇幅在報刊的顯耀版位為其宣傳,意圖美化其違法和入獄,繼續破壞香港的核心價值。
他在書中大篇幅地造謠說謊,在香港社會散佈恐共情緒,連日來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批評。書中所說的許多內容,全無事實依據,只是憑空想像、猜測,或以不知是否存在的所謂「消息人士」的引述,已成坊間的笑料。
但他仍然不以為恥,還要高調地搞新書發布會,更加在發布會上發表「連監都未坐過,好似唔似樣」這樣荒唐可笑的話,難道他們都以坐監為榮?他想要向社會公眾傳播甚麼樣的信息呢?
在書中後記提及,牢記已故民主派元老司徒華說過的一句話:「不要讓民主黨敗在我們的手中。」
筆者相信,許多市民看到這句話都要搖頭嘆息,如果司徒華見到今日的民主黨,見到李氏如此是非不分,如此唔似樣,不知作何感想。

中央穩步推動國家發展 政府壯士斷腕補貼民生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今年的全國「兩會」勝利閉幕,會議開得很成功,「兩會」值得香港市民關注,筆者作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樂於與香港市民分享「兩會」的一些重要的信息。今年的「兩會」,非常貼近民心。國家的發展正面對來自國際的新情況,但中央領導層沉着應對,穩步推動扶貧、農業,以及經濟民生國防和文化事業發展,事事以穩保經濟民生發展為先,更展現出「壯士斷腕」的決心,確保國家的經濟民生發展,令人對國家發展充滿信心,為之振奮。

今年的全國「兩會」有特殊的時代背景,中國在一些領域取得的突破和成就,這令美國有一些人感到擔心,認為中國的發展會對美國產生威脅,美國去年挑起對中國的貿易戰,再加上全球的經濟波動,包括香港市民在內的許多人,都關心國家未來一年的經濟和民生該如何發展。

全國「兩會」上,從國家主席習近平落團聽意見,就以看出中央的整體思路的一些脈絡框架。習近平先到甘肅團,甘肅是全國重點扶貧的省份,如果甘肅的扶貧可以做好,那麼全國扶貧的目標大部分可以完成,他到甘肅團就是要保證全國最基層、最貧困的老百姓可以脫貧。

習近平又到河南團,河省是全國農業大省,糧食大省,河南省的農業搞得好,就可以保障全國人民吃得飽。習近平又到內蒙古團,強調的是要搞好環境,守穩國家的綠色長城。我們以前經常見到北方有沙塵暴,內蒙古是北面的綠色長城,在綠化、治沙等等各方面做得好,結果現在沙塵暴情況已有好轉。

其後,習近平又去解放軍武警團和文化藝術團。我們感覺是,當國家富強,人民富裕,幸福了,國家就要靠自己的國防力量,保護好國家,這就需要國防建設。當全國老百姓都豐衣足食,就需要提升文化藝術。從國家領導人在「兩會」期間落團聽民意,基本可以看出中央領導層的治國方略。

過去一年全球經濟波動,中國的經濟民生發展也受到一些影響,包括中美貿易戰的陰影產生的影響,但國家仍然可以取得的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這一成績舉世公認。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總結了過去一年國家在經濟民生發展上來之不易的成績,得到與會代表的稱讚。

今年,總理工作報告強調經濟要穩,民生要穩,各方面都以穩為先,在多個方面體現出對普通老百姓的體貼和照顧。比如,總理提出的就業優先,這關係到眾多普通老百姓的貼身利益,影響到每個家庭的日常生活,體現出中央領導層對普通老百姓的體貼和關懷。
總理亦提出,未來一年,老百姓的上網費、電話費要減一半,當他提到這一點時,人民大會堂內的掌聲雷動,反映出人民的心聲。讓幾大電訊公司將利潤回饋給老百姓,這只有中國才可以做得到,現場近三千位全國人大代表,近三千位全國政協委員紛紛鼓掌表示支持和感謝。

在面對可能出現複雜的國際經濟環境的變數,總理工作報告對民營企業展現出關懷。民營企業是聘請職工最多的一部分,國家要讓民眾穩步地與國家一同發展,分享成果。今年總理提出大幅減稅減費,這是切切實實地回饋民眾,藏富於民的措施,其中涉及兩萬億的未來開支。用總理的話說,這是拿政府自己開刀,壯士斷腕,向國企、央企,以及政府部門的開支落刀,削減政府自己的開支,補貼及支持全國的民企發展。

從「兩會」可以充分感受到國家面對未來的挑戰和發展,有周祥的考慮和布局,穩步發展沉着應對,這令筆者對未來國家的發展充滿信心,亦對香港的發展充滿信心,令人振奮。

港深各口岸24小時通關更助大灣區發展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去深圳飲果茶、吃火鍋,已成不少港人周末假日的活動。一班朋友開開心心地聊天食飯,但受限於口岸關閉時間,有時不免未盡興就趕著走。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推進,香港及內地人員交流愈來愈頻繁,可以預期未來香港及深圳之間各口岸出入境旅客將保持一定增長。所以,我們希望有關當局考慮,逐步擴展所有口岸可以24小時通關,便利兩地居民。

港深之間現有的6個口岸中,只有皇崗口岸設有24小時通關,未必能滿足大灣區城市融合發展的需要。在眾多口岸中,深圳灣口岸最有條件先落實24小時通關。相比起其他口岸受周邊配套的限制,深圳灣口岸條件成熟得多。近年來,深圳灣口岸日均使用人次已達11萬,比當初預期的6萬人次多近一倍,港深人民一直亦希望該口岸可以24小時通關,以帶來更大便利及經濟效益。

至於第7個陸路口岸,蓮塘口岸預計於今年啟用,有廣東省人大代表早前就建議,蓮塘口岸在啓用當日就應實施24小時通關。蓮塘口岸若能24小時通關,就更能做到「東進東出、西進西出」的分流目的。以往兩地車牌的車要從香港到粵東地區,必需從羅湖過境,再在羅湖繞道才能到粵東地區,走不少冤枉路。蓮塘口岸一啟用,前往粵東地區如龍崗、坪山、惠陽、汕頭等,就方便不少,不用再兜來兜去,節省時間。

另外,我們希望各口岸可逐漸開放車輛使用口岸限制。現時兩地車牌車輛必須在同一個關口出入境,若放寬有關限制,允許各口岸的兩地車牌車輛,可使用任何一個口岸過關,更能體現「東進東出、西進西出」的便利。若配合開放所有口岸24小時通關,讓市民可選擇最近的口岸到內地,是最好不過。港深政府不妨研究有關建議,令兩地人員來往更容易,更能發揮大灣區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