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鐵爭議看社會和解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特首選舉期間,反對派表示期望選出一位能促成社會和解的候選人;在特首選舉結束後,如何促成社會和解亦成為了一個各界關注的重要議題。然而,從高鐵爭議可見,反對派為反而反的立場依舊,和解之路,談何容易呢?

高鐵香港段是社會各界引頸以待的重要基建,工程已完成逾9成,預期將於明年下半年通車。為發揮高鐵的最大效益,便利乘客,實施「一地兩檢」是最務實理性的安排,一切都是為了香港、為了乘客。說實話,支持「一地兩檢」的理由並不複雜,說來說去也差不多,任何人憑常識也能夠輕易判別利弊。教人遺憾的是,一個如此純粹便民的安排,反對派卻總要無風起浪,在雞蛋裡挑骨頭,連日來不斷向「一地兩檢」抹黑、妖魔化、撥污水,先後創作了「割地」、「賣港」的負面標籤,民主黨甚至把韓國電影《屍殺列車》二次創作成《洗頭列車》,在社會胡亂散播恐慌,公民黨更把「林子健事件」與高鐵「一地兩檢」扯上關係,唯恐天下不亂。

所謂見微知著,一葉知秋,反對派對「一地兩檢」議題的立場和態度充份反映了,反對派始終放不下「逢中必反」、「為反而反」的一貫立場和態度。對立、對抗的立場依舊不變,和解又從何談起呢?如果反對派真的希望促成和解,必須以實際行動作出回應,放下為反而反的矛盾鬥爭思維,不要繼續抹黑和妖魔化「一地兩檢」,肆意挑起社會矛盾。

社會要和解,先要放下政治對立,共同從社會利益的角度出發,共同以更美好的香港為目標。有了共同目標和願景後,便會有溝通的基礎,很多分歧才能夠慢慢縮窄,香港才會有政治和解的基礎。無論如何,為反而反、逢中必反的非理性立場肯定無助於社會和解,更只會把和解之路堵死!

盼社會重回正軌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踏入丁酉雞年,先祝願各位讀者萬事如意,香港政通人和、繁榮安定。多年來,香港深陷政治漩渦中,吹噓「暴力抗爭」的「港獨」思潮更乘勢而起,撕裂社會,窒礙發展。新年伊始,廣大市民都期盼社會少一點爭拗,多一點理性包容。

家和萬事興,惟破壞派偏要為一己私利事事興風作浪。早前「末代港督」彭定康及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在接受外媒訪問時依舊「唱雙簧」,宣稱英政府為了對華貿易利益「辜負」新一代港青云。黃之鋒則在《華盛頓郵報》撰文「唱衰香港」,更「呼籲」國際社會干預「一國兩制」事宜。

破壞派政治噪音不絕,民生事務也難逃他們的魔掌。香港連續七年蟬聯全球房價最難負擔城市,為緩解基層之苦,政府倡議研究在生態價值不高的郊野公園邊陲興建老人院及公屋,再讓社會衡量得失利弊。但一如所料,「環保人士」傾巢而出,站在道德高地上斷言「一幅也不能少」。

政府「一地難求」,立法會工務小組數月來持續拉布而「未批過一蚊」,也令基建工程寸步難行。儘管當局早前終取得零的突破,獲批首筆供興建大埔公屋的撥款,但相對尚有逾40項、涉及約1千億元的工程申請,這只是杯水車薪。

隨著國家經濟騰飛,鄰近城市急起直追,香港若再錯失時機就無法挽回。告別「亂」字當頭的猴年,港人能否在回歸20周年金雞報喜,安居樂業,關鍵在於社會各界果敢向事事政治掛帥從而撈取政治籌碼的政客說不,讓社會得以重回到經濟民生的發展軌道。

依法判刑有助鞏固法治權威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我們經常強調香港是個法治社會,但在不知不覺之間,有些基本的法治理念卻被敗壞、扭曲和變質了。

犯了法便須承擔法律責任,警務人員有責任執行法規,法官有責任依法裁判,律政司有責任維護法治公義,難道不是基本的法治理念嗎?但我們從反對派對立法會議員宣誓司法覆核案及激進派衝擊政府總部東翼前地案的反應可見,反對派基本上是不服判決的,把特區政府的訴訟一概視為政治打壓,這公道嗎?到底幾時開始,依法辦事和依法判刑也會遭受非議?難道特區政府不應對反對派的違法行為提出訴訟、法官不應對反對派成員依法判刑、警務人員要對反對派的違法行為「隻眼開,隻眼閉」,反對派的違法行為不需承擔法律責任,才算是公義?一些犧牲了法治的公義,還算是公義嗎?

相信大家都會同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治不應成為法治的擋箭牌。近日,很多被判刑的社運參與者都是年屆18歲的成年人了,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難道他們在爭取政治曝光的同時,又不應承擔違法衝擊的法律後果嗎?又想靠衝擊爭取鎂光燈的關注,又想逃避法律刑責,世上哪會如此便宜?他們應該承擔法律責任,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筆者認為,近日多名反對派人士被法院取消立法會議員資格,以及一些滋事者因衝擊政府總部東翼前地而判刑,產生了撥亂返正的作用,提振了本港司法體系的權威,遏止了反對派近年動輒擾亂社會秩序的氣燄。大家必須明白到,政治不是法律的免死金牌,抵觸法治必負上法律代價。

其實,香港作為現代的文明社會,講道理素來是香港人的核心價值,反對派真的需要以擾亂社會秩序,踐踏法治的形式來表達政治訴求嗎?香港過去幾年的政治衝突特別多,香港已夠折騰了,香港現時需要的是更多的法治和發展,更少政治,這才是香港最根本的利益所在。

盲反一地兩檢必遭唾棄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隨著特區政府及法律學者剖析「一地兩檢」方案的理據,愈來愈多市民明白到,在西九龍高鐵站劃出部分地方作「內地口岸區」實施內地法律,並在站內完成出入境手續,既不損港人法律權利,也能發揮高鐵的最大經濟效益。破壞派眼見所謂「割地削權」的謬論未能挑撥社會反響,近日試圖以「公眾諮詢」的花招,拖延高鐵上馬。

事實上,自高鐵工程開展以來,「一地兩檢」構思也在社會中經過反覆討論,如今再耍賴皮要求政府進行「公眾諮詢」,顯然是要把通關問題政治化。儘管政府以積極包容的態度回應破壞派的無理挑釁,惟破壞派變本加厲,繼續單憑臆測,空喊政治口號威嚇港人。

當港鐵邀請全體立法會議員參觀高鐵西九龍站時,破壞派竟集體杯葛考察,又要求負責高鐵的一司兩局官員應陪同解畫云。其後,當運房局局長邀請個別破壞派議員見面,對方又搬龍門,宣稱不能接受閉門會面而斷言拒絕。更可笑是,有「一地兩檢關注組」成員一邊高喊要政府諮詢公眾意見,一邊卻揚言即使民意最終支持「一地兩檢」,自己可以「繼續反對」。

香港與內地融合發展的潮流不可逆轉,當今每天上十萬計市民因工作及旅遊穿梭內地,高鐵通車將為他們帶來莫大裨益,而香港成功融入內地高鐵網,更為全港帶來更大的機遇。「一地兩檢」方案是在符合「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前提下的妥善安排,破壞派口裡說「為民請命」,實際上只看重一己政治私利,倘他們繼續違背民意,犧牲港人福祉,必為市民所唾棄。

學習莊老精神 愛國愛港獻力量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2007年6月,歷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常委,南洋商業銀行創辦人、大紫荊勳賢莊世平先生與世長辭。十年過去,莊老報效祖國的滿腔熱忱,無私奉獻的崇高品德,依然為世人津津樂道,彪炳千秋。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早前亦隆重舉行了紀念座談會活動,逾百人共同緬懷這位令人欽佩的已故愛國僑領。

莊老一生猶如一本活着的中國近代史。他早在年少時代,已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為祖國的富強統一不懈奮鬥,在抗日戰爭期間,他更站起來為國抗敵。新中國成立前後,莊老全情投入到祖國建設事業上,1949年,他創辦了香港南洋商業銀行,期後又創辦澳門南通銀行,成功促進港澳及內地的經濟發展,也為打破國際反華勢力對新中國的經濟封鎖,發揮了關鍵作用。

莊老是充滿幹勁的領導,但他一生不為名利付出,而是全情投入去奉獻國家、建設社會。新中國成立以後,莊老積極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建言獻策。他生前曾明言:「作為一個中國人,這個根不能忘,離開了這個根還能說什麼呢?只要我們的國家能夠好,這是一個總體原則。國家民族不富強,不自立,作為一個中國人是很難過的。」莊老所言有若晨鐘暮鼓,發人深省。

今天世界各國爭相搭上中國發展快車,國家發展令人鼓舞,我們作為當中一員,也有責任為國家及香港的繁榮發展出一分力。在香港回歸20周年之際,盼望社會各界尤其年輕一代,能秉承莊老精神,多了解國家民族歷史,窺探未來發展方向,貫徹支持落實「一國兩制」,讓愛國愛港的優良傳統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