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港澳居民居住證「升級」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一直以來,內地推出了眾多優惠措施,便利港人在內地學習、創業、就業和生活。於2018年推出的《港澳居民居住證》(下稱「居住證」),便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港人只要於內地居住半年以上,並有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住所或連續就讀條件,即可申請,從而享有三項權利、六項服務及九項便利,故深受港人歡迎。

 過往港人於內地生活,只能以回鄉證來證明身份,而由於回鄉證的號碼數量及編制與內地身份證相異(號碼數量分別為11位及18位),故不少網上平台及系統均無法識別回鄉證號碼,使港人難以享用這些服務。同樣為18位數的居住證推出後,令這問題得以持續改善。

 惟觀察所見,要廣泛應用居住證,依然有「大門開,小門未全開」的情況,而且無法完全取代回鄉證的功用。現時內地缺乏使用證件的統一標準,以規定兩種證件可以辦理哪些事務,導致辦理某些事務時只能用回鄉證,有時則只能用居住證。即使兩種證件均可使用,卻會出現信息不聯通的情況,造成混亂。

 因此,兩證號碼應盡快連結,打通信息系統,長遠則兩證合一,逐步提升其功能,最終與內地身份證看齊,讓港人享用內地日益方便和全面的公共服務。

 此外,居住期的有效期為五年,首批發出的居住證即將於本年9月起陸續到期。筆者盼望特區政府向中央有關部門爭取,參考回鄉證的安排,把居住證的有效期延長至十年,並於香港設立辦證地點,便利市民。

 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道路上,香港不能缺席。若能落實上述建議,相信能助港人更好把握發展機遇,讓香港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助力中國式現代化。

助力灣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引領地 推動更多考察交流機會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粵港澳大灣區是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重大戰略。香港是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但長此以往的產業鏈單一導致以青年為主的向上流動空間狹窄,自本屆特區政府上任以來,積極推動香港創科產業發展和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致力為香港和香港市民創造機遇、創建更廣闊的平台。當然,香港有四大支柱產業,八大高校中有五間排名世界百強,人才培養、科研成果是香港所長,配合「一國兩制」得天獨厚的制度優勢,吸引世界企業通過香港進駐內地的同時,也助力內地企業「走出去」。粵港澳大灣區土地更為廣闊,通過與內地城市深度合作,香港能夠迎來更新的發展機遇。

由行政長官李家超帶領特區政府和立法會展開一連四日的大灣區訪問行程,是自「愛國者治港」原則下,政府官員與議員以提升本港治理水平為目標齊心協力,既互相監察,又互相合作,在行程中直接交流,是將「前廳交流會」搬到大灣區。大家既參觀了包括機械人、新能源在內的先進創科企業,也有環境保育、古建築活化及文創旅遊的熱門景點,體現着中國式現代化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融會貫通。

粵港澳大灣區「9+2」城市之間的關係,絕非競爭。筆者認為應該將每座城市想象成一對筷子,如果各自發展互相競爭,必然十分脆弱輕易即可折斷,可若是協同合作,十一對筷子在一起的力量就是堅不可摧、無比穩固。誠如行政長官李家超所指,大灣區11個城市都有優勢與樽頸,大家未必要競爭,而是優勢互補,令大灣區整體發展加速,比外國的其他灣區群更有優勢。在「一國兩制」方針和「愛國者治港」原則的保駕護航下,香港社會各界團結一致,朝着創造經濟共贏發展的共同的目標出發,而放眼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更要發揮各自核心優勢、攜手合作,為自己和彼此帶來無限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日前視察廣東省,明確指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全國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強調要「擺在重中之重」,寄望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足以體現習主席的重視。另外,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本月中來港考察,充分肯定了本屆特區政府的工作和施政表現,也充分體現國家對香港的重視和關懷。

今次一連四日的行程,有助於香港社會各界對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更新、更深、更全面的認識,參與者無不感慨內地發展之迅速。為了響應習主席關於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要求,應推動更多視察粵港澳大灣區的機會,切實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助力香港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在更廣闊的舞台展現更大作為。

【建評】優化旅客到訪內地體驗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內地與香港已經實現全面通關,這對於香港邁向復常有着重大意義,為民生和經濟發展注入更大活力。香港作為內地與國際的橋樑,在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擔當着重要角色。惟現時到內地旅遊仍存在部分困難,例如在內地過關時仍須出示俗稱「黑碼」的健康申報要求。

 「黑碼」即是內地部門採用電子方式生成,再讓各港人及海外旅客掃碼出閘。考慮到取得「黑碼」的過程需要使用智能手機,內地部門已加派人手於各口岸協助港人及海外旅客進行申報,以免因為停留進行申報而讓關口擠塞,造成混亂。但是,仍有部分長者不熟應用程序操作而滯留關口,為各口岸在處理人流方面帶來挑戰。筆者認為港府應積極與內地商討如何優化過關流程或取消相關「黑碼」要求,更大程度上便利港人及海外旅客過關。

 此外,內地日趨生活智能化,包括網購、乘車、實體消費已廣泛使用電子支付。但不少港人及海外旅客於內地遇上「支付難」的問題,他們希望可以開通內地電子支付賬戶,但內地開戶門檻較高,申請所涉程序較為繁複,包括需要內地銀行賬戶,以及已實名認證的內地手機號碼,令港人及海外旅客開戶意欲減低。另外,香港特區政府也在近數年積極推動電子消費,如推出電子消費券、成立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等等,但是仍有不少港人及海外旅客認為使用現金較能保障個人私隱及減少發生網絡安全問題,看來社會仍需要一段時間適應支付模式的轉變。

 同時,根據內地現行法規,已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人民幣現金,但仍有旅遊景區出現拒收現金或不設現金找贖的情況,這無疑令港人及海外旅客疑慮。為希望上述的情況能得到完善,民建聯全國人大代表及全國政協委員,將會致函內地有關部委作出反映,希望可以優化港人及海外旅客到訪內地的體驗,從而更加促進人員往來,讓香港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內地五一長假期將至,香港也需積極準備,迎接內地旅客,讓同胞體驗我們中國香港的繁榮、朝氣,便是以實際行動說好香港故事。

國家安全是民生穩定的前提 守護“一國兩制”香港潛力無限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典禮暨主題講座今日(15日)假灣仔會展中心舉行,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致辭時提到,回歸祖國之後,香港開啟歷史新紀元,“一國兩制”實踐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又提到國安才能港安,國安才能家安。保國家安全,就是保“一國兩制”,就是保香港繁榮發展,就是保香港民主自由,就是保香港全體居民的人權和根本福祉,就是保所有外國和內地來香港投資者的利益。

今日是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第三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回顧過去幾年,2019年“修例風波”曾為“東方之珠”蒙上陰霾,首當其衝的是千千萬萬無辜的市民,而“顏色革命”的背後,除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從中作梗及為激進分子提供支持,“攬炒派”肆無忌憚煽動市民情緒,更是凸顯了香港市民普遍缺乏對國家安全的充分及正確認知,香港社會應深刻反思並記住“修例風波”的慘痛教訓,倍加珍惜當前香港來之不易的好局面。

香港國安法自2020年6月30日正式實施,迅速止暴制亂,成效顯著的同時亦讓市民們意識到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國家安全是民生穩定的前提。回顧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維護國家安全工作取得的成果,要形成維護國家安全,人人有責的強大共識。儘管香港國安法實施後,“攬炒分子”紛紛作鳥獸散,有人背井離鄉“著草”海外,亦有違法分子落入法網接受法律制裁,外部敵對勢力和本港分裂勢力看似已經偃旗息鼓,惟大家深知他們絕不希望見到香港呈現欣欣向榮的態勢,必然會伺機再插上一腳,為了不讓他們有機可乘,破壞本港來之不易的繁榮穩定,必須提高警覺及提高國家安全意識,警惕反中亂港分子和國外敵對勢力破壞香港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各種企圖,杜絕分裂勢力死灰復燃的一切可能,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共同維護國安港安家安。

夏寶龍主任在致辭中表明“維護國家安全、守護香港安寧,是需要鬥爭、需要付出、需要犧牲的。”及“當家作主的香港人民揚眉吐氣,戰勝天災人禍,創造長期繁榮發展的奇跡,令世界為之讚嘆。”這是在香港成功走出“黑暴”陰霾後,中央對香港特區政府、愛國愛港力量、全體居民和青年人在維護國家安全和香港繁榮穩定中所發揮作用的肯定,相信香港特區一定能夠全面準確實施香港國安法,擔負起維護國家安全的憲制責任。同時,夏主任的致辭亦體現中央對香港未來發展光明前景充滿信心,香港前進的步伐不可阻擋。展望未來,誠如夏寶龍主任今日提及“國安才能港安”,香港在“一國兩制”的保駕護航下,已經全面走出疫情陰霾,正全力追趕受“黑暴”和疫情落下的進度。自香港回歸以來,無數實例驗證“一國兩制”是一個好制度,有助香港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繼續維持在金融、航運、國際貿易等方面的固有優勢和獨特地位,同時緊抓後疫情時代的各項機遇,配合國家各項發展策略,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促進兩地交流合作,大力發展創科、文化等新興產業,發展態勢必然一片向好。

完善居住證申領安排 便利港人在內地生活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全國人大閉幕會的重要講話強調「推進強國建設,離不開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說明中央高度重視香港,將繼續全力支持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為協助港人到內地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學習、創業、就業和生活,中央及廣東省政府先後推出一系列惠港利民政策,方便香港專業人士在內地執業,支持港青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學習、創業、就業。而「港澳台居民居住證」(下稱「居住證」),便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

  國務院在2018年發布《港澳台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居於內地半年以上的港人,符合有合法穩定就業、合法穩定住所、連續就讀條件之一,即可自願申請居住證。居住證持證人可享有三項權利、六項服務及九項便利,讓內地港人享有與內地居民同等待遇。

  在容許香港居民申領居住證前,內地港人有需要時只能以「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下稱「回鄉證」)充當身份證明文件,由於回鄉證性質有別於內地身份證,導致持回鄉證辦理部分手續時極為繁瑣。此外,回鄉證號碼組成和內地身份證不同,也衍生出諸多問題,例如部分網上平台認證用戶身份時,系統拒絕接納回鄉證號碼,令港人難以享用有關服務。而居住證號碼與內地身份證號碼同為18位數字,大大方便了內地港人辦理各式各樣的服務。

  據筆者觀察所見,現時內地港人應用居住證時,仍依然面對「大門開,小門未全開」的情況,例如辦理一些手續時可以使用其中一種證件,但辦理某些事務時卻只能使用回鄉證或居住證,容易造成混亂。

  筆者建議,內地可以連結兩種證件的系統,打破信息不聯通的情況,長遠更可以考慮將「兩證合一」,逐步提升其功能,最終與內地身份證看齊,讓內地港人享用日益方便和全面的公共服務。

  此外,居住證的有效期為五年,首批發出的居住證即將於今年九月起陸續到期。筆者建議特區政府與內地有關部門磋商,參考回鄉證的安排,把居住證有效期延長至十年,並於香港設立辦證地點,便利市民。

  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道路上,香港從不缺席。筆者相信若能接納上述建議,必定能助港人更好把握發展機遇,讓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