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大飛機C919首次訪港 彰顯國家騰飛和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地位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近日,我國自主研製的C919和ARJ21飛機即將於下周二至周日首次訪港,這也是C919在半年前首飛後,首次出訪內地以外的城市。C919將於下周六上午在維港上空進行飛行演示,讓市民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性瞬間,對香港而言,無疑將成為一個極為榮耀的重要時刻。

早於2016年,我們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曾在上海參觀過C919飛機樣機,轉眼輕舟已過萬重山,C919經歷多年的研發及多次試飛,終於獲得國家民航局的大型客機生產許可證,可以進入量產程式。

作為國家自主研製的飛機,C919的技術特點和性能表現引起了國內外廣泛關注。這款大型客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最長航程達到5,555公里,機身採用大量複合材料和新型航空合金,使得飛行更加迅速、節省燃油並且更加環保,可謂是「多快好省」,體現了國家在飛機製造領域的創新能力。長久以來,國際民航客機市場一直被美國波音及法國的空中巴士壟斷,C919飛機的量產將為國內外航空公司提供更多選擇,有望打破現時國際航空雙寡頭壟斷僵局,推動全球航空業的進步。

另一方面,C919出訪香港不僅是一場航空展示,更是國家對香港航空業發展和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肯定和重視,是國家與香港共同發展的有力象徵。國家在「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都明確支持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C919飛機的成功訪港,標誌著國家自主研發飛機取得了國際認可。同時,香港作為備受矚目的國際城市,C919可憑藉此次活動吸引更多國際市場的目光,可能帶動更多國家和航空公司對國產飛機的採購與合作。

此外,活動參與者中除了專業的飛機公司代表,還有不同界別的代表和青少年,飛行演示當日將安排青年團體的登機參觀和飛機公司代表與青少年的面對面交流。我們十分高興見到政府組織這種多元界別、互動溝通的參與模式,幫助加深香港社會各界和青年對國家航空業發展的認識和興趣。

C919和ARJ21飛機首次訪港是對國家航空科技巨大突破的肯定,也是對香港航空業未來發展的激勵。我們期待12月16日能親眼見證C919在香港上空翱翔的一刻,同時也期望這次活動能夠激發更多香港青年對航空事業的興趣,為香港的未來發展培育更多航空人才。

堅守憲法應有之義 握穩船舵破浪前行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每年的12月4日是國家憲法日,是加深社會各界認識國家和香港特區憲制基礎的好時機。在祖國正在致力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香港市民作為國家的一份子,必須堅定履行憲制責任,堅定遵守香港國安法,堅定支持基本法23條立法,香港今後才能在國家現代化建設中,繼續欣欣向榮,貢獻力量。

過去數年,香港特區在中央堅實支持下,從黑暴陰霾中踏上“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康莊大道。過程中,所有愛護香港家園的社會各界,更深切意識到香港特區作為中國領土不可分離的一部分,是在中國的主權之下,也是中國的憲政體制之內。一旦試圖挑戰憲法和基本法的權威,抗拒中央管治,甚至勾結外部勢力製造社會動亂,香港只有死路一條。

習近平主席多番叮嚀香港各界,“‘一國’是根,根深才能葉茂;‘一國’是本,本固才能枝榮”,又強調香港始終要依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的確,我們必須緊記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最高法,是國家的重要標誌和象徵,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而憲法在香港適用是切實地體現了“一國”的主權,香港市民履行好憲制責任,本來就是應有之義。

隨著環球局勢挑戰不斷,祖國亦正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香港特區必須時刻反思我們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如何主動擔當作為。正如香港中聯辦鄭雁雄主任在國家憲法日座談會上說,去年召開的中共二十大,已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五方面的特色、九方面的本質要求和五個重大原則等,在憲法中都找到有關規範依據,因此全面實施憲法,將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根本依據和法治保障。

我們支持特區政府主動積極樹立憲法意識,讓香港各界全面準確認識憲法和基本法及其確定的特區憲制秩序,增進對國情的了解,從而促進國民身份的認同。其中,當前的三大重任是,第一,團結各界全力支持特區政府於明年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並聯合香港國安法建立堅強保護盾。第二,國家“十四五”規劃確立了香港“八大中心”定位,香港各界必須不失時機,善用獨特優勢,做大做強。第三,做好憲法教育的傳承工作,加緊從小培養青年學生的國家意識和民族認同,讓他們接好愛國愛港這一棒。

香港特區正跟隨著祖國巨輪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破浪前行,唯有握穩船舵,在憲法框架下落實好“一國兩制”,我們才能不偏不倚地遵從正確航向,對接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等國家大戰略,為香港再創高峰,與祖國同行發展。

「灣事通」——灣區人的「萬事通」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隨著廣東省「數字灣區」行動方案出爐,粵港澳大灣區打造「灣事通」計劃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計劃的核心理念是促進粵港澳三地的政務服務一體化,透過數字化手段打通政務服務鏈條,為居民提供更為便捷的生活體驗。筆者注意到,這個平台的名稱不僅與大灣區息息相關,亦與「萬事通」同音,意味著在這個平台上,大小事千萬事都可透過一個通道迎刃而解。相信「灣事通」的上線,將為香港社會和市民生活帶來方方面面的好處。

自開關之後,港人北上已經成為一種周末趨勢,每逢閒暇時間,港人帶上證件過關赴粵,搭乘當地交通,掃碼吃喝玩樂,必要時預定酒店住上一晚……這些常規的操作,將通過「灣事通」,以更便利的形式進行。

「灣事通」綜合服務小程序將於近期在多個平台上線,整合了70多項高頻公共服務,為市民提供一站式的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該平台提出了推動粵港澳三地政務服務統一化的計劃,將推動廣東省「粵系列」、香港「智方便」、澳門「一戶通」等政府服務平台對接互認,這將使香港市民在內地辦事、求職、購票等方面能夠享受到與內地居民相當的便利,令跨境活動更加便捷自如。

「灣事通」的上線意味著粵港澳三地政務服務進一步邁向智能化、數字化,提高了政府與市民的互動效率。這樣的一體化服務不僅有利於大灣區的發展,更有望為香港市民提供更多在大灣區發展的機會,加深兩地之間的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香港與大灣區將更加緊密融合。

要實現「灣事通」的種種好處,現時仍需克服一些挑戰。首先是市民高度關注的安全和隱私問題,特別是業務辦理服務,涉及大量個人資料和數據的情境下。各地政府需采取有效措施確保用戶的數據得到安全保護,以建立市民對平台的信任。當平台建設趨於完善後,政府也需大力進行線上及線下宣傳,普及應用的使用率,令到更多市民能夠充分利用這一平台。

「灣事通」的實施將對大灣區和香港市民的生活產生諸多好處。它不僅是一個程序便捷的工具,更將成為促進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助推器,為香港在融入大灣區建設及國家發展大局的歷史性階段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灣事通」能夠為香港市民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好處。

美政客陰招盡出 難逆轉歷史大勢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上月初,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議員拋出所謂“香港制裁法案”,聲言將特區政府官員、法官及檢控官納入“制裁名單”,激起香港各界震怒譴責。事隔不足一個月,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又通過所謂“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認證法案”,試圖促使關閉特區政府美國的經貿辦。美政客連番上演拙劣的政治鬧劇,除了公然破壞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暴露虛偽雙標的無恥嘴臉外,更斷送美國及其企業的利益,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定必自食其果。

香港回歸以來,西方勢力不斷肆意挑撥香港政制爭拗,“以港遏華”的政治伎倆早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過,一場世紀黑暴,縱使一度令香港陷入恐慌與撕裂,但在中央及時出手落實《香港國安法》及新選舉制度後,香港社會不僅撥亂反正,更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里程,廣大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各項權利自由,得到了更大更好的保障,前途一片光明。

在中央的堅實支持下,西方無良政客操控香港的無形之手早已失靈,如今黔驢技窮,卻又為了繼續謀取自身政治利益,只能接二連三使出陰招,虛張聲勢。早前,美議員拋出的“香港制裁法案”,借用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的話來說,“和香港黑社會或外國黑幫行為很接近”,完全無視公義、背棄法治。今次,美反華政客抹黑攻擊香港特區駐美經貿辦,更加是“政治上腦”,竟然白白斬斷美國及其企業的經濟利益,完全是“倒自己米”。

中國向來崇尚和平發展而不是政治掠奪,是合作共贏而不是零和遊戲,奈何自詡“民主自由”的美國,骨子裡卻充滿霸凌霸權的基因,為了遏止中國強大,他們可謂壞事做盡。必須重申,加強環球領域的交流合作,締造互利共贏發展,才是民心所向及國際社會的共同期盼,任憑美方政客大打“制裁牌”、“經貿牌”、“香港牌”……都不能逆轉歷史潮流大勢。

香港“一國兩制”一直穩步落實,加上有中央作為堅實後盾,我們對香港的法治、經濟及未來發展都信心滿滿。香港社會各界定必全力支持中央及特區政府,對美方提出嚴正抗議,敦促美方立即停止粗暴干預香港事務。同時,我們會更加團結、更加堅定地維護國家安全,善用香港優勢,共創更美好的香港,為祖國貢獻力量。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助排解民生憂難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一日千里,九個內地城市的醫療、安老服務逐漸展現其多元而實惠的優勢,人才培訓體制亦漸臻完善。相對而言,香港地少人多,寸金尺土,醫療、安老服務受制於此,難以追上市民日益增加的需求。

習近平主席於去年七一重要講話寄語特區政府要“切實排解民生憂難”,我們民建聯、新社聯一直建議香港更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從而善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資源,讓市民的生活變得更好,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年紀大了得到的照顧更好一些。這次施政報告採納了我們多項建議,廣大市民紛紛歡迎。

於明年,政府將推出“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讓醫療券適用範圍擴展至大灣區內合適的醫療機構,初步目標先增加約五間醫療機構為試點。過去香港長者於內地養老,往往面對“回港睇醫生難”的問題,這計劃能對症下藥,為他們提供實惠而就近的醫療選擇。政府亦將探討把“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擴展至由內地機構營辦的指定安老院,豐富了長者的安老選擇。兩項舉措是完善香港安老政策的重要一步,為內地生活的“老友記”報上喜訊。期望政府未來繼續擴大醫療券的適用範圍,涵蓋大灣區內地城市所有三甲醫院和澳門主要醫院,並且將廣東計劃和福建計劃擴展至全國,實現福利“過河”。同時,建議特區政府更積極推動港資私營醫療機構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及澳門拓展業務,讓身處內地和澳門的港人亦能享用港式醫療服務。

此外,今年《施政報告》提出“加強跨境資歷互認 — 與內地當局合作推進兩地相互承認副學位程度學歷,包括高級文憑學歷,並以試點方式試行資歷互認工作”,回應了民間對兩地資歷互認的訴求,有助解決升學及就業問題。

資歷互認之餘,建議兩地探討和深化技工的培訓體制,例如推動更多內地職業訓練機構與香港職業訓練局VTC合作,為大灣區培養多元而不同層次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勞工。這既滿足香港以至大灣區整體發展的需要,又能讓受訓者更具競爭力,有更好的就業機會。特區政府亦宜與大灣區各級政府合作,推出優惠政策,以鼓勵兩地大學合辦更多雙學位課程,並讓學生於畢業後能同時獲得兩地的工作簽證,從而於更廣闊的舞台建立自身事業。

隨著大灣區內各項交通基建相繼啟用,一小時生活圈前所未有地緊密。盼特區政府更積極推動香港融入大灣區,與區內各城市優勢互補,共同謀發展,共同為民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