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厚意齊賀國慶 與眾同樂共享昇平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界社團聯會(新社聯)會長 陳勇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普天同慶。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一早謀劃籌備,我們民建聯、新社聯持續助力推動社會各界隆重其事,共同營造濃厚的喜慶氛圍,讓愛國主義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就此,我們亦義不容辭,率先宣布舉辦「龍躍賀國慶」系列活動,涵蓋文娛民生活動、培訓學習、展覽及線上活動。

今年二月,政務司司長、民青局局長、文體旅局局長等特區政府主要官員於立法會回覆筆者口頭質詢,表示會由政務司司長統領各政策局和部門,高層次、高規格籌備國慶活動。至前天(9月17日),特區政府再宣佈將舉行超過400項慶祝活動,展現了對國家的深情厚意,市民紛紛支持。這些活動意義重大,不僅展現香港的多元文化,也踐行全城同慶、與眾同樂的理念,有助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這次慶祝活動不拘一格總動員,每個政府部門均就其負責領域籌備慶祝活動,並融入祖國生日數字「75」到活動內。「青年興,則國家興」,不少活動主力面向青少年,例如「新生代千人合唱賀國慶」。這些活動莊重之餘,又有輕鬆「好玩」一面,相信有效培養年輕一代的國家觀念和民族自豪感——而這將關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業。

75年來,國家走過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擺脫一窮二白的屈辱,踏入昇平盛世。75年來,有賴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中國人民勇於探索,不斷實踐,成功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終於意氣風發走在時代前列!正如習近平主席強調,香港同胞始終同祖國風雨同舟、血脈相連,一直作出的獨特而重要的貢獻。我們將全力支持和配合特區政府的活動,積極推動社會各界參與其中,與祖國十四億人民齊賀國慶,共享昇平。

毋庸置疑,這些慶祝活動將進一步鞏固香港與祖國的聯繫,讓港人把個人事業與香港發展、國家發展緊密結合起來,讓港人更自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獨特力量。

人大制度展生命力 為新征程努力奮鬥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界社團聯會(新社聯)會長 陳勇

環球形勢複雜多變,習主席日前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7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堅持好、完善好、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香港各界必須審時度勢,堅持落實好「一國兩制」,維護憲法和基本法確定的特區憲制秩序,為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和主權領土完整作出貢獻。

70年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有效運作,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和扎實基礎。習主席在講話中強調,人大代表制度是符合國情和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証人民當家作主的好制度,是能夠有效凝聚全體人民力量一道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好制度,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

不過,西方國家為了維持所謂「民主大國」的地位,一直把西方那套「民主」作為向國外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工具,甚至大肆吹捧為「普世價值」,從而向其他國家指手劃腳。面對中國的穩步崛起,西方各國近年更不惜炮製一大堆對特區政府的失實指控,試圖動搖港人及世界各國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拖拉中國發展的後腿。

近日,美國又提出所謂「更新版香港商業警告」,宣稱香港國安法以及3月生效的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進一步「侵蝕香港基本自由和人權」云,根本是子虛烏有。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美國一浪接一浪地打壓香港,針對中國,顯然是源於霸權心態,惡人先告狀。

正如習主席在講話中重申,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發展人民民主上取得的偉大成就,豐富了世界民主理論和實踐,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要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香港各界必須保持清醒頭腦,與國家一起貫徹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項措施,實現改革的總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時,我們也要跟世界各國家共同探討實現民主的路徑,為人類政治文明進步作出新貢獻。

作為全國人民代表,我們更加責無旁貸,定必按習主席的指示,充分發揮人大在密切同人民群眾聯繫中的帶頭作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忠實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水平,為實現新時代、新征程而奮鬥努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 貢獻國家利民生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界社團聯會(新社聯)會長 陳勇

美國眾議院剛剛以詆毀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和抹黑香港人權狀況為借口,通過所謂《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認證法案》。近年美國等西方政客無所不用其極,處處打壓中國產業發展,這個法案無非又是美國政客打壓我國的陰謀之一。面對複雜多變的環球局勢,國家正積極加快推動新質生產力,以提高綜合國力來抵禦外來挑釁。香港特區作為國家發展進程中的參與者、貢獻者和受益者,我們有責任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善用獨特優勢,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合力把新質生產力做大做強,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

2023年9月,習主席在黑龍江考察時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此後在多個重要場合進一步作出論述。尤其在今年兩會,新質生產力成為熱度最高的政經關鍵詞,政府工作報告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更被列為今年中國政府工作十大任務之首。簡單來說,新質生產力是以新產業為主導的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而通過推動生產力高質量發展,將有助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及國際競爭力,更有底氣去維護國家安全利益。

也許普羅市民會覺得,新質生產力聽起來遙不可及,但實際上,新質生產力早已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任何產業上的技術突破、創新配置所引發的效率提升,都離不開新質生產力,它不單只關乎個別高端行業的發展,而是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為特征影響著各行各業。以兩地協作發展的元朗攸壆路簡約公屋項目為例,該項目通過內地工廠生產組件,再發運到港進行後期建設,整個工程相比傳統方式節省約一半工期,現場工人成本也是傳統建築的三成,正正展現了新質生產力的效率優勢。公屋早日落成,基層市民就更添幸福。

近年特區政府投放不少資源推動創科發展,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以致在金融、生物、醫學等方面都強化了科研元素。正如中聯辦鄭雁雄主任所說,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實力雄厚,可謂是風向標、動力源、加油站和競技場。我們必須跟上時代發展步伐,積極識變、應變、求變,深化與內地的互利合作,致力激發大灣區的創科潛能,一起貢獻國家所需。

斥美恐嚇投資者 撐港多拓新商機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界社團聯會(新社聯)會長 陳勇
美國政府近日又大肆抹黑香港國安法律,發布所謂「更新版香港商業警告」,唱衰香港營商環境。我們堅決支持特區政府及香港各界對此予以嚴厲譴責。公道自在人心,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為香港提供堅實保障,美方罔顧香港由治及興的事實,自製「風險」來恐嚇在港投資者,只是赤裸裸曝露黔驢技窮、丟人現眼的窘態。
 
美方向香港國安法潑污水早已司空見慣,但我們絕不姑息任何妖言惑眾的失實指控。正如外交部駐港公署重申三點:中央政府始終全面且準確、堅定不移地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香港國安法為香港營商環境提供強力保障;以及唱衰香港營商環境是美方打壓香港發展的一貫伎倆。中央鏗鏘有力的反擊,令人掌握好大勢,也對香港前途更有信心。
 
美方愈試圖打壓,愈見其小人之心,美方口口聲聲提到對香港保障基本自由與人權的關注,但實情是法庭運用國安法法理原則,公平公正審訊,彰顯了司法公義,懲治了反華勢力的胡作非為,維護了基本法的權威。更何況美國的國安條例遠比《香港國安法》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更嚴,刑罰更重,美方對香港的「指控」根本站不住腳。
 
在背靠祖國優勢下,香港一流營商環境持續提升,機遇處處。我們切實支持中方敦促美方恪守國際法原則,撤銷所有涉港無理制裁及停止干預中國內政。我們也樂見特區政府反守為攻,主動率團訪問環球各地開拓商機。繼李家超特首訪問東盟成員國老撾、柬埔寨和越南後,財爺陳茂波也計劃訪問歐美、澳洲和中東等地,相信有助鞏固傳統投資者及資金,同時開闢具潛質的新市場。奉勸美方與其想方設法造謠生事,倒不如多做實事。
善用創科優勢 發展新質科技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界社團聯會(新社聯)會長 陳勇

中國科技事業發展近年取得長足進步,除了航天科技外,海洋科學發展成就有目共睹。中國遠洋科考船「深海一號」攜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日前順利完成了深海羽流絮凝實驗,取得良好效果,再次展現中國海洋科學實力持續增強,對提升國家的硬實力及綜合國力均有正面影響,令人鼓舞。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國家綜合國力大大提升,科技成就更令人眼前一亮。其中中國海洋探測能力不斷提高,為全球海洋環境的探測、防災及開發能源等方面帶來裨益。上月中,「蛟龍號」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航次首潛,這也是「蛟龍號」作為中國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的首台7000米級大深度載人潛水器第300次下潛。

當前世界正經歷新一輪科技革命,同時也深刻重塑全球發展格局。習近平主席在今年6月舉行的全國科技大會發表講話時,強調中國必須進一步增強緊迫感,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搶佔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今年7月圓滿閉幕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亦提出要「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把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擺在重要位置。

在這發展大勢中,國家向來對香港寄予厚望,包括把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納入「十四五」規劃;去年8月,國務院發布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到2035年將河套區打造為「世界級的科研樞紐」。令人欣喜的是,戰績彪炳的「蛟龍號」於本次任務結束回航時,將在本月底停靠香港,並舉辦研討會,足見國家對香港創科的重視和支持。

事實上,香港向來匯聚世界頂尖專才,《香港創科人才指數2023》報告顯示,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人才庫已初具規模;同時,香港多所高校正與內地展開深入合作,承擔着許多國家重要的創科任務,未來可為國家建設成為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更多貢獻。

話說回來,特區政府近年雖然大力投入逾2千億元發展創科,但仍遠低於深圳、北京、上海等地的投資水平,未來還有賴社會各界共同實現新質生產力發展戰略目標,增大投資參與。正如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所說,香港得天獨厚,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風向標」。相信在各界共同努力下,香港不但能邁進創科新時代,也能促進經濟多元發展,提升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