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嶼」願景自10月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以來,社會持續熱議。「明日大嶼」之所以為一個願景,是因為其跨越數十年,影響可及至永遠。香港的土地問題存在已久,若社會只花心力執拗於一早就該進行的填海計劃,延後甚至放棄這次大規模填海,影響的不止是青年人上樓無望,更是對經濟發展的重大打擊。我們又如何對得起下一代香港人?
過去幾星期,爭論的重點是圍繞其造價,認為計劃是「倒錢入海」、耗盡財政儲備等等誤導之言。首先,明日大嶼項目會分期推展,工程費用亦會經多年攤分,不會出現一次過耗盡儲備之說。政府亦會作出詳細評估,確保有能力承擔所需的開支。難道政府會草率地下決定,進行不必要的大型工程?
第二,不少人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忽略其長遠經濟利益。人工島的土地除了可以出售,作私人住宅和商業用地,為政府帶來財政收入,發展人工島亦能創造大量社會和經濟效益,包括大量多元化、高端、高增值的就業機會,政府估算,大嶼山日後的發展規模,等同於中環的八成,可成為香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再加上港珠澳大橋現已開通,有澳門、珠海作腹地,加之毗鄰世界級的香港機場,大嶼山填海計劃就會有更大的意義、更大的依託以及更大的底氣。早前,就有38位本港經濟學者發表聯署聲明支持計劃,認為計劃是上佳的選擇,能為港府帶來可觀的財政收入。
說到底,所謂「倒錢入海」只是偽命題,我們反而更該關注填海對漁農業界的影響。填海對近岸水域帶來或多或少的污染,影響環境及漁民生計。漁民日後在相關水域捕魚的安排,政府亦需小心衡量,與相關團體磋商協調,作出適當補償措施或政策,令業界受影響的程度減到最低。
香港特別行政區慶祝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代表團訪問行程日前圓滿結束。得益于林鄭月娥特首和相關領導的精心安排與規劃,代表團先抵達深圳,後至北京參訪,深刻感受到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變化與成就,更為香港參與新一輪改革開放找准了定位與方向。
令人感觸頗深的是,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在北京會見代表團並發表了重要講話。近兩個半小時的會見,習主席回顧了香港參與改革開放的歷史,肯定了香港在改革開放中作出的貢獻,強調了香港未來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並為香港未來的發展指出了方向,可謂高屋建瓴、情真意切。
是次極高規格的接見,充分體現出中央對香港和林鄭月娥特首的非常信任與支持,令香港各界感到安心、開心,並充滿信心。其一,改革開放至今,國家逐步走向富強,GDP躍居世界第二,上海、深圳、北京等國際化大都會越來越多,發展亦愈加成熟。部分香港朋友就會擔心,香港的作用和地位是否會下降?香港未來的發展機遇是否會減少? “在國家擴大對外開放的過程中,香港的地位和作用只會加強,不會減弱。”習主席的講話消除了大家的疑慮,這讓香港社會各界深感安心。
其二,會見過程中,習主席與代表團成員一一握手,並仔細聆聽大家的意見,氣氛十分輕鬆愉悅。習主席還用很多“接地氣”的語言與大家溝通,並在講話中多次舉例說明香港在改革開放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習主席提到,梁振英先生1978年就到深圳、上海等地免費舉辦西方土地經濟管理制度的講座,1987年參與編寫了深圳第一份也是全國第一份土地拍賣中英文標書;梁定邦先生、史美倫女士幫助創建證券市場有關監管制度,只拿“一元人民幣”的象徵性年薪。這些鮮活的例子充分說明中央對香港作用的重視與肯定,讓大家感到開心、暖心。
其三,展望未來,習主席為香港發展提出了四點希望:更加積極主動助力國家全面開放;更加積極主動助力國家全面開放;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國家治理實踐;更加積極主動促進國際人文交流。“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中國一定會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國家開放的大門永遠敞開,將面向更大的平臺,更深遠的“藍海”, 香港將分享的機遇與紅利便會更多。習主席給大家鼓足了勁,加足了油,堅定了更大的信心。
在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中,香港長期以自身優勢助力,作出具有獨特意義的重要貢獻,並從中獲益匪淺。祖國內地始終是香港繁榮穩定的堅強後盾,我們看到,香港目前所取得的成績,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國家的改革開放,香港市民已經品嘗到了與國家共贏所帶來的累累碩果,並心懷感恩。
面對新一輪的改革開放,香港既有「一國兩制」賦予的獨特優勢,又有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等傳統優勢,更擁有國際科創中心的深層潛力。香港市民要從國家發展大局中尋找自身定位和角色,把握好「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所帶來的重大機遇,探索新思路,尋找新模式,實現新發展。新時代國家的改革開放需要香港,必將進一步成就香港。
在上海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順利完成。博覽會吸引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加,共有3600多個參展企業,成果豐盛,中外媒體廣泛報道。在國家開放改革40周年的時機,再次向世界展示中國夢的美好願景:國家將會進一步擴大開放,推動世界各地經濟互利共贏。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幕禮致辭時強調,中國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宣示維護全球貿易的決心。習主席提出5大擴進口新舉措,包括承諾降低關稅、放寬外資股比限制、引入侵犯知識產權賠償制度、加快出台外商投資法規、推動多邊和雙邊合作深入發展等,預計未來15年中國進口商品和服務將分別逾30萬億和10萬億美元。
習主席的講話體現了中國的大國責任與擔當,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中國進一步開放的決心。在中美貿易戰當前,國家藉今次機會,加大力度開放國際合作平台,繼續堅持對世界有利的發展方向,讓世界其他國家看到中國的態度。
習主席又提出完善中國改革開放空間佈局,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與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建設等相互配合。可能有人會擔心長三角與大灣區會否形成競爭關係,不過港澳辦主任張曉明就此作出解說,表示大灣區有可能成為未來幾十年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又透露大灣區有利措施將會陸續出台,相信國家繼續通過港澳與外部世界保持緊密聯繫。
國家改革開放40年來,香港一直扮演進出門戶的角色,相信今後在大灣區及一帶一路建設中,繼續會成為國家的國際門戶。在今次的進博會中,香港亦有積極參與,與國內外不同參展商交流,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為國家擔起橋樑的作用。展望未來,隨著國家進一步開放,相信香港可以把握機遇,調整自身角色,推動長三角與大灣區協同合作,為開放改革作出積極貢獻。
今年是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在短短40年間,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別人用上百年才得到的收成,我們用40年來邁步躍進,成就蜚然。而在國家高速發展的40年間,香港從不缺席,成為聯繫國家及外國經濟體的重要橋樑,當中既有貢獻,亦有受惠。
回顧國家40年來的發展里程,實非片言隻語可以盡道,不過單從以下幾項經濟數據,就可看到國家發展是如何一日千里。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國內生產總值(GDP)每年平均增長約9.5%,到2017年已經超過80萬億人民幣,佔全球GDP的15%;過去五年來,內地增長對世界經濟貢獻均超越30%,自2010年起,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進出口貿易總額39年來猛增178倍,外匯儲備達3.1萬億美元,為世界第一。人均生產總值亦從當年只有約200美元,上升至現時超過8,000美元;農村貧困率亦由97.5%銳減至4.5%。這些數字都是有目共睹,並非隨口吹噓的威水史。
在這些非凡數據的背後,香港一直都參與其中。1978年鄧小平先生提出「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後,國家經濟逐漸對外開放。而第一批湧來的外來投資,正正就是一班愛國的香港商人;在輸入資金的同時,亦有大批專業人士為國家發展提供專業意見,借鑑香港的國際化經驗,為改革開放輸入發展理念,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隨著國家愈來愈富強,香港的角色亦有所轉變。香港不再單純只是「引進來」,而是與國家一起「走出去」,協助國家在金融及專業服務上與國際接軌,實現另一次轉型,並從中加強香港自身的競爭力。在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下,國家發展勢必更為高速,香港在未來需要不斷調整自身的功能及作用,發揮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連繫國際門戶,為國家改革開放繼續貢獻自身所長,再創另一個輝煌時代。
立法會九龍西補選走入直路,向來自詡「民主公義」的破壞派,繼早前說一套做一套,大玩欽點「Plan B」,甚至對陣營中不妥協者嘲諷割席後,近日他們就在社區大肆炒作政治議題,又借抹黑對手試圖「吸票」,手法卑劣。
據報導,破壞派把地區團體向長者派發禮物、祝福長者的語句穿鑿附會,在毫無證據下向對手扣上「賄選」的帽子。另有破壞派候選人也被揭發涉嫌在選舉廣告中,聲稱特區政府沒有將旅客「引導」去「獲特區政府龐大資助」的元朗新田購物城云,試圖挑撥內地旅客與區內居民的矛盾。但事實上,購物城根本無收取政府一分一毫,有法律界人士直指如提供虛假信息誤導選民,有可能違反選舉條例。
破壞派連串舉動,顯然要把今場補選政治化,尤其經過今年3月,建制派在地區直選補選中締造了「零的突破」,更加令向來地區實績欠奉的破壞派措手不及,但他們扭盡六壬抹黑對手就能欺哄選民嗎?從政者本應為民生打拚,選舉也應講政綱、講理念,習主席在現屆特區政府就職典禮上亦強調,香港始終要維護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若陷入「泛政治化」的漩渦,人為製造對立、對抗,不僅於事無補且會嚴重阻礙經濟社會發展。
破壞派眼中只有選票和議席,不惜向對手潑污水,一旦有更多政棍躋身議事堂,天天上演「政治騷」,只會窒礙施政,成為利民措施的「攔路虎」。愈來愈多香港市民厭棄紛爭,希望積極投入國家發展大局,隨著高鐵及港珠澳大橋的啟用,我們將迎來更多機遇,選民更應認清事實,明智運用手中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