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落實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黑暴陰霾總算逐漸遠去,香港重回正軌,讓「愛國者治港」的根本原則貫徹落實,從政者能專心致志於解決民生問題。經歷了風風雨雨,如何激發興的動能,讓一國兩制事業再出發、再騰飛,讓港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是我們急切回答的考卷。
今天(2日),貿發局與「七大商會」以高規格主辦「激發香港『興』的動能座談會」,由李家超特首及中聯辦鄭雁雄主任出席致辭,並就十多個專案舉行簽約儀式,涵蓋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合作、北部都會區、創科等重大領域。這令我們十分鼓舞,相信能引領社會各界發揮自身力量,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背靠祖國、融入大灣區、聯通世界」是香港於「一國兩制」下擁有的獨特優勢。要激發興的動能,我們必須進一步鞏固這獨特優勢,更積極對接「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
由李家超特首帶領的新一屆管治團隊,上任後馬不停蹄到訪內地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努力有目共睹。我們期盼特區政府能與內地——特別是大灣區各級政府緊密溝通及合作,加快灣區內人流物流資金流的互聯互通,推動建立更多灣區標準。對外方面,我們支持特區政府爭取加入RCEP,讓本港進出口商在報關等各方面能享有更大彈性,而且吸引相關國家更多利用香港高增值貨運物流設施,進行國際配送及轉運,令本港轉口貿易及空運海運業受惠。
有與會商界代表提到將積極開拓國際推廣合作,特別是團結全世界華商共同參與大灣區及「一帶一路」建設,這與我們民建聯和新社聯的建議不謀而合。只要加強聯繫海外華僑華人,以僑為橋,自然更能發揮香港聯通世界的優勢,增強發展動能。
鄭雁雄主任強調團結合力的重要,大家都應「不扯皮、不內耗」、求同存異。新一屆立法會產生後,不但行政立法關係前所未有緊密,大家戮力同心為香港謀發展,即使極具爭議的勞資議題,商界與勞工界代表仍能求同存異,以最大的誠意和努力謀求共識,這為社會各界作出了良好示範。
願我們繼續和衷共濟,抓住國家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讓香港「興」的動能源源不絕。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政府因制裁原因,將不邀請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11月在美國三藩巿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首腦非正式會議,惟特區政府仍可派出其他官員率領代表團參與會議。
今年二月,美國副國務卿在向國會做出解釋的時候,指允許香港特首參加APEC會議對於穩定中美兩國的經濟關係和全球宏觀經濟局勢非常重要,但這項議案遭到了幾名美國國會議員的反對。但我們必須要知道,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不屬於某個國家或經濟體,亞太經合組織舉辦會議有其一貫規則及習慣,任何東道主都要按這些規則和習慣邀請成員參與。指引包括,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經濟體的領導人均會被邀請出席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而東道主有責任向各成員經濟體的領導人發出邀請函,為成員經濟體領導人出席會議提供便利。
因此,美國作為東道主,有責任要讓所有成員代表順利參會,惟拒絕邀請行政長官李家超赴美參加出席APEC會議這一舉動,就是「公器私用」,是不惜違反APEC一貫規則和辦會承諾,也要藉機對香港實施非法無理制裁,是嚴重違反國際規則、破壞國際公平的霸凌行徑。
美國一直在暗中插手和干預香港事務和中國事務,卻想不到如今也堂而皇之地利用國際組織做其霸凌的「武器」。APEC是跨地區經濟合作論壇,不是美國的下屬機構,其基本精神是開放對話與平等尊重,絕不應該被政治霸凌騎劫。美國應立即糾正連串錯誤做法,切實履行東道主的基本責任,依照亞太經合組織的常規及一貫做法邀請行政長官李家超以中國香港行政長官身分出席會議。
轉眼2023已經過去一半有餘,在這個復常的一年,香港大小機構積極舉辦各地交流團,對內融入國家發展、對外聯通世界、宣傳爭取合作,取得不少好成績。而要與各地尤其是大灣區城市更加緊密連結,便利的通行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民建聯今日赴澳門交流,參觀青茂和橫琴兩個新型口岸,現場體驗合作快捷查驗通道過關,認為其創新便利非常值得香港借鑑。
在青茂和橫琴口岸,澳門口岸的治安人員非常熱情地為我們介紹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快捷查驗通道,我們民建聯成員也即時使用該通道過關,體會到到一個閘機、三個閘口、一次性查驗的便利之處。市民只需要排一次隊,拿出證件驗證一次就可以過關,這種合二為一的模式能夠省卻一半過關時間。
由於香港西九龍高鐵站「一地兩檢」模式運行良好,港深兩地居民都稱讚此種過關模式省時省力,香港政府因此正在加快落實陸路口岸一站式查驗,旨在為市民帶來更便利舒適的過關體驗,加強港深連結。我們盼望政府在加快北部都會區的同時,參考澳門的創新合作過關通道,把握好「北都」7個陸路口岸的建設,未來將更加創新便利的通關通道普及所有陸路口岸甚至機場口岸,深化香港與深圳及大灣區內地城市聯繫。
另一方面,我們見到在青茂、橫琴口岸還有不少為便利市民過關的配套設施,如青茂口岸有提供3000個泊位的停車場,港人無須兩地車牌、無須預約就可以駕駛私家車去澳門;又如橫琴口岸內的內地簽證辦事處,為港澳居民、內地居民和外籍人士提供緊急簽證服務。這些配套服務非常人性化,可見澳門和珠海政府在設計口岸時想得周全,是服務為民的體現。
我們都盼望未來港深合作能夠做到澳珠合作般緊密,中間雖有一個關口之隔,兩個城市卻能做到一心同體,合作共贏。希望特區政府在探索與深圳的新型合作模式時,能夠更加積極地與香港、深圳兩邊市民溝通,缺一不可,只有了解大家的真正需求,才能令「一國兩制」下共同發展行穩致遠。
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日前開鑼,繼去年《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在港發行,今年《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2023年版)》及「足跡」系列圖書繁體版亦在書展發行。
適逢香港回歸祖國26周年,五部圖書在香港發行意義重大,一方面系統闡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思想精髓、核心要義和發展軌跡,也為國家未來發展指明方向;另一方面通過「足跡」系列圖書展現習近平主席在長達25年的地方工作實踐中,堅定實踐馬克思主義、不負時代使命擔當、務實工作,推動地方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深受人民愛戴和尊敬,通過一個個生動的實際事例,展現習近平主席的理想信念。
其中,《讓群眾過上好日子——習近平正定足跡》,記錄了習近平主席於1982年至1985年在河北正定的工作軌跡,當中提到習主席任職期間,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當做奮鬥目標,把百姓的事放在心裏,以「真刀真槍幹一場」的實幹精神,在全省率先推行大包幹,制定「人才九條」廣納英才,幫助正定摘掉「高產窮縣」的帽子,帶領人民脫貧過上好日子。
正如中聯辦主任鄭雁雄在五部圖書的首發儀式上強調,讀好用好五本書,要從中感悟思想偉力,汲取真理力量;要從中感悟使命擔當,共築復興偉業;要從中感悟中國魅力,講好中國故事。五部圖書對於幫助香港同胞加深對世情國情的認識、增強對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及涉港決策部署的領悟把握,對於幫助海外讀者加深對中國之理、中國之路、中國之治的理解,具有重要意義。
五部圖書展現了習近平主席工作中的思考實踐,展現出習主席的從政風範與人格魅力,為香港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特別是青年,深入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更好擔當作為,提供了學習的典範。
筆者認為,五部圖書對香港未來發展具有「引路明燈」的作用,更能夠幫助港人更全面、更正確、更深入地了解國情和國家政策,特別是中央對涉港決策的部署,加深港人家國情懷,促進人心回歸。
香港經歷一年黑暴、三年疫情後,社會已撥亂反正,穩步復甦,在特區政府的帶領下進入由治及興新階段。我們要牢記並落實習近平主席去年「七一」重要講話提出的「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香港要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發揮香港所長、貢獻國家發展所需,不斷增強發展動能。
香港各界都要讀好用好這五部圖書,牢記習近平主席諄諄教誨,勤奮工作、無私奉獻,與特區政府攜手合作排解民生憂難,紓解民困,讓廣大市民過上好日子,房子住得更寬敞、創業機會更多、孩子教育更好、年紀大的人得到更好照顧。
在本周的立法會大會上,李家超特首來到立法會進行第二次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李家超特首今次帶來三項重要的民生議題與議員互動交流,一問一答間,既是為市民解惑,也帶出對未來的展望。
在第二節答問會上,李家超特首提出「如何提高香港防災救災及應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議題。對於過去幾年天災人禍不斷的香港來說,特首這一提問十分值得大家深思,引得多位議員集思廣益、發表見解,共同謀劃推進「由治及興」新篇章。
過去幾年,一旦香港遭遇突發事件,如面對天災、人禍、火災、疫情等,都是主要靠紀律部隊尤其警隊、以及社區義工幫助渡過難關,重大時刻更要靠中央政府伸出援手。可以說,香港的長期穩定與市民安全離不開高效出動的紀律部隊、積極熱心的社區義工和關懷香港的中央。特區政府今年創新啓動「全政府動員」級別演練,標誌著全體公務員對突發事件應對的真正投入,可見特區政府旨在提升應急機制的決心。
至於如何精益求精,可再借用內力發動全社會及外力聯動大灣區。香港南區和荃灣區的關愛隊已經投入運作,未來18區關愛隊都將陸續投入,組成一個完整的地區服務網絡。關愛隊有熟悉街坊市民、有統籌及地區動員能力等優勢。2019年,黑暴與疫情接連到來之時,全靠社區領袖和義工一同協助政府幫扶市民、派發物資,地區才能從亂象中恢復穩定。特區政府未來可考慮與關愛隊等民間組織加強協同應對突發事件,充分發揮其支援政府地區工作的功能。另一方面,香港正在積極融入大灣區,特區政府也可從深圳開始,加快研究如何與深圳政府乃至大灣區內地其它城市合作,加快開發粵港聯合應對機制。利用舉行聯合訓練、進行跨境演練等方式,未來遇到區域性突發事件時能夠一起應對、互補優勢,長遠做到粵港澳三地恆常合作應對緊急安全事故。
應急機制就像空氣,平時很少有人注意到,但必須要有,只有常備兼有效,才能保證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我們都希望香港不會再出現2019年的黑暴事件或突發疫情,但若類似事情再度發生,我們也有更加完善的機制有備而戰,令香港安全安穩、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