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派近期在議會出盡怪招阻撓《逃犯條例》的修訂,日前更不惜摧毀議會制度,試圖製造法案委員會「雙胞胎」,硬把立場中立的立法會秘書處推進政治漩渦,甚至向秘書長發律師信,宣稱對方涉公職人員行為失當云,議會的荒謬程度前所未見。
破壞派不斷賊喊捉賊,「指控」特區政府借台灣殺人案剝奪港人權利。實際上,真正利用修例撈盡政治油水的,正是這班站在道德高地的亂港政客。律政司一再重申,移交逃犯有多重把關,非單靠任何一個人或機構就可以完成移交逃犯程序,惟破壞派有心裝聾扮啞,繼續散播恐慌,甚至宣稱修例「慘過廿三條」,目的顯然是要煽動民情,「捍衛」他們背後政治金主、外國商會的利益。
由於議會內建制人數佔優,破壞派深明草案獲通過的機會很大,故此便耍賴皮、出茅招。自修例爭議在議事堂拉開帷幕,破壞派連番上演大龍鳳,先有最資深議員涂謹申玩弄程序,令選主席工作拖拉了兩次會議、共4小時尚未完成。當內會舉行特別會議撥亂反正,政客又使出叫囂搗亂、衝擊主席台的把戲。
如今破壞派更公然無視內會指引,上演自備音響、霸房開會的鬧劇,丟盡議會尊嚴。他們更揚言秘書處應尋求法庭裁決,由法院裁定誰是合法的主席,這明顯是要借司法程序「過橋」,總之要拖拉到七月立法會休會都未完成修例。為了私利,破壞派的「議會暴力」,已由對保安員的肢體碰撞、對官員和同僚的言語侮辱,到今天對秘書處的詆毀欺凌,甚至鑽盡空子摧毀整個議事制度,多麼的可悲!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紀念大會上重申,熱愛祖國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並向青年人提出六點要求:要樹立遠大理想,要熱愛偉大祖國,要擔當時代責任,要勇於砥礪奮鬥,要練就過硬本領,以及要錘煉品德修為。香港作為祖國一部分,香港年青一代同樣責無旁貸,理應在「一國兩制」制度優勢下恪守正道,肩負興邦建港的時代使命。
想當年五四運動爆發,港人展現血濃於水的同胞情,不少學生成立愛國組織及推動「提倡國貨」行動,奮起為國的心令人動容。經過百年努力,中華民族熬出頭一雪前恥,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奈何,當國家向新時代邁進之際,香港少數人自回歸以來卻一直打著「民主自由」的幌子,挑戰國家安全紅線,挑撥兩地矛盾,令香港社會陷入撕裂。
無論是過往的23條立法和政制改革,到現於立法會審議的《國歌法》,以致近期被政客拉布的《逃犯條例》修訂建議等,破壞派都不斷鑽空子、找破口,散布恐慌和煽動矛盾,以謀取政治本錢。習主席的提醒猶如當頭棒喝,愛國是我們的本分和職責,一個人不愛國,甚至欺騙背叛祖國,那在自己的國家、在世界上都是很丟臉的,也是沒有立足之地的。
香港擁有高度開放自由的獨特地位,但不等於縱容無限放大個人的「人權自由」,更不容蔑視國家主權和威嚴,肆意鼓吹「港獨」等分裂主張。香港年青一代必須明是非、駁歪理,抵制任何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的行為,更應善用「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機遇,為自己、為香港和為祖國的未來奮鬥打拼。
近年公院逼爆現象司空見慣,遇上流感高峰期,前線醫護更加壓力爆煲。但遺憾的是,醫務委員會早前竟否決全數四個放寬海外專科醫生實習期方案,難怪被批「醫醫相衞」、「專業霸權」。這亦促使政黨提出私人條例草案修訂《醫生註冊條例》,包括建議非本地培訓醫生若在醫管局工作不少於5年後,如工作表現令人滿意,可免考試直接註冊在港執業,藉此增加引入醫生的誘因,解決燃眉之急。
十多年來,香港醫療體系一直面對人手、床位不足等問題,要走出困局,折衷辦法就是尋求「外援」。惟醫學界一邊慨嘆做到無停手,一邊卻通過高門檻的資格測試,來抵制引入海外人力,保證本土醫生的利益和收入。2016年底,政府曾提出修例以增加四名非業界委員進入醫委會,結果無功而還。翌年,政府讓步只增加兩名非業界委員,令醫學界委員依然佔多數,草案才獲通過。
業界一直「自我保護」,未有對症下藥,根治體制,均令前線人員和病人叫苦連天。必須重申,《基本法》雖然保障專業自主,但醫學界不應只盤算界別利益,對大眾福祉卻視若無睹。
值得關注是,近年醫療問題亦被破壞派濫用為挑撥市民情緒的工具。有「本土派」宣稱新移民是導致本港醫療不足的「罪魁禍首」,把矛頭直指每日一百五十名新移民來港單程證制度;亦有人抹黑建制派基於政治考慮,刻意方便內地醫生來港執業云。隨著人口老齡化和議題政治化,可預見再不拆解醫療系統困局,只會令民怨升溫,社會矛盾加劇,非香港之福。
立法會在2017年底修訂議事規則後,破壞派在議會的拉布劣行有所收斂,惟近日他們為了狙擊修訂《逃犯條例》,竟然漠視民意,故態復萌。更令人不齒是,所謂「最資深議員」在主持會議時,竟公然與民主黨、公民黨等「自己友」扯貓尾,經過兩小時會議都未能選舉出正、副主席,十分荒謬。
修訂《逃犯條例》彌補法律漏洞不容再拖,畢竟香港是法治社會,豈能容讓重犯在香港「自由行」?根據前保安局局長的說法,當年處理「張子強案」時,早已因為無法將嫌疑人由內地移交香港,立法會強烈要求當局與中央商討移交安排,但問題一拖廿多年,如今再爆出台灣殺人案慘劇,各界更應盡快支持修例,還死者和家屬一個公道。
事實上,有民調顯示,主流民意支持修例,也相信法庭定必做好把關工作,只是破壞派連月來不斷造謠抹黑,甚至宣稱有人做了中央不喜歡的事,隨時可被引渡到內地接受不公平審訊云,試圖恫嚇市民。眼見議題炒不熱,破壞派乾脆耍賴皮,「最資深議員」在主持會議時,瘋狂配合陣營拉布,包括朗讀一次62位議員名字、糾纏個別議員的名字讀音、反覆爭拗加時問題等。代議士素質如此,實在悲哀。
所謂「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立法會議事規則雖作修改,始終難以完全杜絕「小人」的「拉布」把戲。如不欲政客再蹉跎歲月,廣大市民應積極發聲支持修例,為社會凝聚更大的正能量。隨著今明兩年舉行區議會和立法會換屆選舉,選民更應用選票為議事堂「大掃除」,將政客掃出議會。
特首林鄭月娥宣佈,中央有關部委原則上同意會實行五項措施,進一步便利香港電影業界進入內地市場。中央肯定香港演藝界過去對內地電影業的貢獻,希望助力「東方荷里活」重生。香港影視業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但近期走了下坡路,中央助業界打開內地市場的大門,對業界來說無疑是一個大好消息,業界應把握住這一機遇,提升香港影視業的競爭力。
五項措施包括:港澳人士參與內地電影製作不作數量限制;對內地與港澳合拍片在演員比例、內地元素上不作限制;取消收取內地與港澳合拍片立項申報費用;港澳電影和電影工作者可報名參評華表獎、金雞百花獎等內地電影獎項;港澳企業在港澳台地區和境外發行推廣優秀國產影片可申請獎勵。
這五項措施有助香港影視業打開內地市場的大門,更便利地參與內地的影視創作,對香港的影視業,乃至文化創意產業來說都是極大的支持,亦顯示中央對香港發展的支持。
我們國家正在推動文化自信,鼓勵文化界、文藝界推出好的作品,激勵人心,鼓動民族的力量,迎接中華民族的復興。影視界是文化藝術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國家支持影視業發展,這將令中國的影視業開創出一個新的境界。而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亦沒有忘記香港,這次中央推出的五項政策,就是讓香港也融入國家的整體發展之中,讓香港在中國文化崛起的大潮中,找到自己的機遇和位置。
香港的影視業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經創出輝煌成就,香港的功夫片得到全球觀眾的熱捧,亦出了李小龍、成龍、李連傑、楊紫瓊、周潤發、張曼玉等國際巨星,香港的影視作品在亞洲地區成為經典,對整個亞洲都有巨大的影響力,香港也被稱為「東方荷里活」。
但近些年,香港的影視業發展出現走下坡路的現像,反而內地拍攝的一些作品,在全球影壇中表現不俗,其中的佼佼者如吳京自導自演的《戰狼》,以及今年上映的中國3D科幻冒險電影《流浪地球》等,都得到觀眾的好評,甚至掀起了一股看中國電影的熱潮。香港電影中也有一些與內地合拍的作品受到好評,比如,剛在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得獎的電影《無雙》,就獲好評。
香港在上世紀出現影視業發展的輝煌時代,主要是香港集中了一批來自內地、東南亞及由歐美回流的文化界精英人才,武俠小說大師金鏞、梁羽聲、古龍等,科幻小說家倪匡,都為香港文化藝術創作,以及影視業創作,做出巨大的貢獻。香港亦講好了中國人自強不息的故事,以一系列的功夫電視,告訴全世界,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李小龍、成龍、李連傑等功夫片巨星,透過電影,展示了中國人的民族精神,也讓香港的影視業走到了巔峰。
而近期出現的內地電影作品中的成功例子,背後則反映出中國正走向強大,中國在科技的發展上,正逐步走到世界前列,這些時代的背景。
現在,國家推出助香港影視業發展的五項政策,香港有必要把握住這次發展的機遇,但僅僅依靠中央的政策是不足夠的,香港的文化藝術及影視業界,有需要發展和提升香港的文化研究和文藝創作水平,要把握住時代發展的主弦,透過影視業,反映出中國崛起的大時代、大背景之下,香港的精神面貌。
如果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憑功夫片,憑中國人自強不息的精神開創了影視業的輝煌,那麼,在新的時代,香港要唱好的是「一國兩制」、大灣區和中國崛起。
香港如果能夠把握住這些時代的信息,把握住國家的利好政策,香港將會再次迎來影視業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