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先烈遺志 將個人奮鬥目標融入國家發展進程——參加佛教筏可紀念中學活動有感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界社團聯會(新社聯)會長 陳勇

今年93日,我們將迎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紀念。

日前,我懷着崇敬的心情,受邀參加佛教筏可紀念中學在屯門龍鼓灘「劉春祥抗日英雄群體紀念碑」前舉行的悼念儀式。逾百名師生冒着綿綿春雨,進行了生動的本土課外國民教育。我們齊集在烈士紀念碑前,緬懷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獻身的一眾抗日英烈。

有部分同學之前只知道龍鼓灘聞名於觀賞落日,而不知82年前5月的一個夜晚,就在龍鼓灘對出的龍鼓洲、沙洲海域,港九大隊大嶼山中隊劉春祥等指戰員與日本侵略軍激烈戰鬥,遺憾因敵我雙方力量懸殊,劉春祥等英雄全部壯烈犧牲,鮮血染紅了這片海。

東江縱隊港九大隊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上世紀日寇入侵香港期間,唯一一支成建制在香港堅持抗日的隊伍,港九大隊屬下的大嶼山中隊更是其中一支抗日勁旅。從先頭部隊到達當地開展游擊戰,至抗戰勝利奉命撤出大嶼山海島區,他們總共在大嶼山開展抗戰三年六個月,留下了赫赫戰功,書寫了不少傳奇。

習近平主席曾經表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今日我們以此作為本土國民教育的一個課堂,在這裏悼念先烈,不僅是緬懷他們的英雄氣概﹐在民族的危急關頭捨身保家衛國,更要傳承他們忠誠信仰、奉獻家國的無私情懷。

我們通過回顧當年港九大隊抗擊日寇的戰鬥歷程,進一步了解國家及香港曾經遭受的苦難,珍惜當今來之不易的和平。我們寄望同學們要繼承先烈的遺志,將個人的理想和奮鬥目標,融入國家發展、香港發展、大灣區發展的進程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無愧於為我們今日幸福生活而獻出生命的先烈!

維護國安匹夫有責 支持反制遏美霸凌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界社團聯會(新社聯)會長 陳勇

美國國務院以所謂「進行跨國打壓及損害香港自治」為由,制裁六名中央和香港特區官員,霸權主義橫行,令人氣憤!保家衛國,維護國安,是特區政府的責任,也是我們每一位愛國愛港人士的重責。我們全力支持特區政府及外交部駐港公署等強烈譴責美方試圖遏制中國發展、破壞香港繁榮穩定的歹心,全力支持中方採取反制裁行動。

香港國安法將於今年中迎來頒布實施5周年,而香港《基本法》23條亦剛實施滿一周年。隨著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雙法雙機制」得以完善,特區政府聯同社會各界致力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成功令香港世界競爭力排名上升,位居全球經濟體中前列,普羅市民共享由治及興的成果。

正因為香港締造和諧安穩的環境,令企業放心投資,市民安居樂業,西方反華政客或媒體如坐針氈,無日無之地失實抹黑、無理譴責特區政府,千方百計製造輿論,肆機插手中國事務。今次美方再一次無視國際法原則,將六位中央及香港特區官員列入所謂「制裁」名單,公然包庇潛藏海外的反中亂港分子,再次暴露美國的雙重標準及霸權主義的野蠻。

中國一直以來堅定不移推進開放合作,展現了樂於與環球各國共贏發展的大國風範。相反,自詡「民主大國」的美國不單逆流鼓吹保護主義,欺壓不同國家及地區的發展,如今更再次以粗製濫造的所謂「香港政策法報告」,砌詞抹黑「一國兩制」,甚至以「捍衛人權和民主」為由,對中方和特區有關官員實施無理「制裁」,我們強烈反對。

環球局勢變幻,西方霸凌持續,我們要更加堅定維護國家安全,凝心聚力拼經濟、謀發展、搞建設,扎實有力地鞏固提升香港獨特地位和優勢。面對西方政客的謊話和惡行,我們繼續全力支持香港警方及司法機構,依法對海外反中亂港分子採取行動及作出獨立公正的審訊。同時,我們定必致力維護國家安全和香港繁榮穩定,以亮麗實績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和富強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向世界各國說好「中國故事」和「中國香港故事」。

提速提效發展智慧政府 全面推動灣區生活融合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界社團聯會(新社聯)會長 陳勇

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主席親自規劃的國家頂層發展策略,李強總理也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中的工作報告強調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和戰略價值。香港未來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應對經濟轉型和國際競爭,繼續聚焦發展,在國家聯通內外中擔當重要角色。而「智慧政府」的建設不僅是一個創科議題,更是關乎民生便利、經濟活力和區域融合的大方向。

香港近年的智慧政府發展確實值得表揚,以數據主導方式推動並構建了多項重要的數字基建設施,充分體現「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精神。在2020年啟用的「智方便」一站式個人化數碼服務平台便涵蓋了申領證件、稅務申報等多項常用政府服務。除了善用科技提升本地服務體驗外,發展智慧政府更有助推動大灣區的生活融合。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在2023年與國家互聯網資訊辦公室簽署《關於促進粵港澳大灣區資料跨境流動的合作備忘錄》,協助內地政務平臺線上認證港人身份,其後又與廣東當局合作推出超過100項「跨境通辦」服務,涵蓋養老、稅務、企業經營等範疇。

我們盼望未來政府繼續善用創新科技、發展智慧政府,推動兩地聯通、便利民生。當中,優化跨境流程最能讓市民直接深刻體驗跨境交流的便捷性。早前入境處推出的掃碼過關系統,以及保安局引入的人臉識別技術等創新措施都大幅提升了通關效率。而兩地關口的最終目標是無感通關,例如人車共檢——讓市民不用下車便能過關,可望再縮短現時「一小時生活圈」的距離,令人充滿期待。

香港作為大灣區內實施「一國兩制」、高度開放的國際城市,有責任也有能力在區域融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而提速、提效發展智慧政府便是其中一個推進大灣區融合的關鍵所在,盼望政府未來繼續將資源投放在推動創新科技,更多應用於公共服務上,尤其是在實現灣區生活無縫銜接的方面。我們要拼經濟,就要從民生細節做起,善用科技提升效率,善用智慧規劃未來,我們一定能迎來一個更加高效、便捷和充滿活力的大灣區生活圈。

區議員履職盡責展效能 關愛隊無私奉獻助社群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界社團聯會(新社聯)會長 陳勇

李家超特首積極帶領施政團隊做到「以結果為目標」,設立「績效指標」(KPI)以監督進度成效,適時改進。而特區政府對現屆區議會也引入履職監察制度,早前470名議員如期提交報告,並於稍後供公眾申請查閱,相關做法既能提升區議員表現,也能增加區議會的透明度,有助進一步完善地區治理體系,為民謀求更大幸福。

第七屆區議會議員自上任以來,表現有目共睹,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在看過各區議員的工作報告後,亦公開表揚區議員落力履職盡責,在地區推展各項活動和服務,處理約45萬名市民的查詢和建議,做到了「上情下達、下情上報」。事實上,區議員對於履職監察制度也非常支持,綜合來說,起碼帶來四個方面的多贏成果。

第一,區議員藉著整理報告可自我反思總結表現,精益求精;第二,透過不同經驗分享,促進區議員之間的互相監督、互相借鏡學習;第三,區議會是政府面對市民的第一線,議員的報告內容可讓政府各部門掌握社情民意及具體數據,主動優化政策;第四,區議員報告內容可供公眾查閱,能令地區工作透明化,體現完善地區治理體系的新風氣。

習主席曾說:「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過於為人民幸福而奮鬥」,我們樂見區議會在新制度下,一眾區議員努力奮鬥,為市民提供優質服務,助力特區政府有效施政。更難得是區議會還與關愛隊、地區組織和團體合作無間,無論是面對突發意外還是地區老問題,均發揮了「一加一大於二」的協同效應,解決了不少市民日常生活中面對的大小疑難雜症。

特首在去年《施政報告》宣布恆常化關愛隊配置,同樣是「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之舉,而關愛隊在完成第一期協議後,亦將會向當局提交報告,待政府整理後再向社會公布。我們深信義工們的無私奉獻,不單令受助人倍感窩心,也能令社區更有溫度,而當局在下月舉行關愛隊好人好事分享會,也是對義工朋友的支持和鼓勵。在此先衷心感謝區議員及關愛隊的不懈努力,令社會吹起了關愛共融之風,所謂「家和萬事興」,社區和諧,香港就更能同心拼經濟、謀發展。

國家堅定開大門展氣魄 港充橋樑握機遇創共贏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界社團聯會(新社聯)會長 陳勇

舉世矚目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在北京舉行,李強總理發表主旨演講時,重申中國將堅定不移推進開放合作,繼續敞開懷抱歡迎各國企業,幫助外資企業深度融入中國市場。這充分展現了中國樂於與環球各國在互利互惠中,同謀更大發展的決心和氣魄。香港特區具備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未來必須精準發力,以更高水平的對外交往來壯大自身發展,服務強國建設。

環球局勢變幻,加上美方狂妄,發動損人不利己的貿易戰,更令全球經濟動蕩不穩。不過,即使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外力亦想方設法打壓圍堵中國發展,我國的經濟表現依然亮麗,亦對未來信心滿滿,不僅把今年國家經濟增長目標設定為5%左右,同時堅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堅持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堅持維護和引領經濟全球化,讓發展成果惠及各國人民。

國家打開開放大門之際,在剛過去的兩會,李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首次提及港澳要「深化國際交往合作」,為香港指明發展方向。事實上,在特首李家超帶領下,近年香港開創政通人和新局面,特區政府治理效能全面提升,社會各界積極拚經濟,為香港高質量發展奠下堅實根基。儘管西方政客不斷抹黑打壓香港,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排名重回全球第三、全球競爭力重回五強等數據,足以反映國際投資者對香港投下十足的信任票。

我們樂見李家超特首在舉行政府高層內部學習分享會時,已因應中央在兩會對港的要求,具體闡明香港會如何更好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當中包括:在鞏固歐美等傳統市場的經貿聯繫外,也會大力開拓包括中東、東盟、中亞等新市場;透過「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以建立人才庫,增強香港「八大中心」和科教興國的實力和目標;加快發展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設,以創新思維結合市場力量;以及推進北部都會區和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發展等。

時不我與,機不可失。國家順應歷史潮流,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將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而隨着國家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香港務必成為國家與世界共享機遇、共同進步、共迎未來的重要橋梁。當然,除了特區政府努力牽頭,社會各界也要以此為己任,更大力度發揮內聯外通的窗口作用,以實績說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以壯大自身發展來促進合作共贏,以實際行動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