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支持中央反制外國制裁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陳勇

據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本月中將召開會議,其中一個議程會是討論將今年六月通過的《反外國制裁法》納入《香港基本法》的附件三並在香港和澳門特區實施的事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表示中央經已就此事諮詢了她的意見,她支持將《反外國制裁法》列入基本法附件三,並經本地立法在香港實施。

 

《反外國制裁法》的立法目的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護我國公民、組織的合法權益。在國際法中,「制裁」只適用於恐怖主義、核武器擴散等極少數威脅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情況,且必須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才能實施。但近年來,美國等西方國家屢屢以新疆、香港為藉口,根據其本國的國內法對中國實施制裁,是在國際法框架外的「單邊強制措施」,嚴重違反了國際法「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基本原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有了制裁就必定會有反制,訂立《反外國制裁法》無非是對等的舉措,可謂理所當然。

 

事實上,香港近年也成為了西方國家制裁的對象,不僅高官個人受到制裁,美國更無視國際貿易常識,不承認香港的單獨關稅區地位。作為受害者,香港自然堅定支持《反外國制裁法》的實施以維護自身的利益。《反外國制裁法》的適用範圍是「中國境內」,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自然被包括在內。如何反制外國制裁屬於中央事權而非特區自治範圍,中央有權根據基本法第18條將有關法律列入基本法附件三。通過本地立法而非直接公佈在港實施,特區政府可在實施釐清該法在香港實施的法律框架、程序等細節,以更符合本港的現實及法律制度。

 

《香港國安法》通過前,反對派紛紛稱國安法會影響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及營商環境等,但一年過去,投資者對香港市場依然很有信心,在港經營的外商並無減少。現在《反外國制裁法》將納入基本法附件三,反對派和部分境外勢力又不厭其煩地將那套「破壞香港營商環境」的說辭搬出來。任何雜音都不會影響我們反制無理制裁的決心,事實將再次「打臉」那些看淡的人。

以更全面體育政策 支持港隊再創佳績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陳勇

過去兩星期的東京奧運會,香港人可謂經歷了近兩年來最興奮、最齊心的14天。在全港市民全力支持下,。港隊運動員亦交出歷來最好的成績,歷史性以1金、2銀、3銅總共6面獎牌,創造香港有史以來最佳成績。事隔25年,再次印證了香港首面奧運金牌得主李慧珊所說的:香港運動員不是垃圾!

 

今次東奧,香港總共派出46名運動員參加13個項目,並創造了許多「第一次」:例如張家朗取得回歸以來第一面奧運金牌、何詩蓓是香港第一位運動員於同一屆取得兩面獎牌、「牛下女車神」李慧詩更是香港第一位運動員於兩屆奧運會中獲得獎牌。這些成績看以偶然,但事實是政府近10年來不斷增加體育資源,令港隊在2018年亞運會和今年東奧漸見收成。

 

不過,要好成績延續至明年亞運,以及2024年巴黎奧運,單靠增加資源仍不足夠,還需特區政府作出更全面的體育規劃。首先,如何令運動員全心投入訓練,不用因生計而影響訓練時間及質素,已是一個長年下來的問題。不少精英運動員在役時可獲得政府資助,或能不愁生活,但若果該項目不在精英運動之列,所得資助額就大有不同。而這個問題,就正正影響家長及年輕人是否願意轉為全職運動員。此問題若不能解決,港隊很快就會面臨人才接班的問題。另外,部門間如何配合及統籌體育政策,也需要認真審視。

 

運動員比賽時間只有幾十、甚至幾分鐘,但背後卻是花上十數年時間訓練。無論得獎與否,可以登上亞運及奧運這個大舞台,已值得我們肯定及支持。我們可以做的,除了給予更全面的政策配套,就是給予他們最大量的支持。今次東奧就見證了,香港人不論輸贏,都能齊心支持港隊運動員。我們再次向運動員致敬!

背靠祖國再出發 拆解深層次問題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陳勇

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特區政府成功完善了選舉制度,確保了「愛國者治港」,開啟了香港良政善治的新篇章。香港在風雨後迎來回歸24周年,我們必須在堅持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的基礎上,敢於破除舊制度束縛,積極融入灣區大藍圖,全力解決深層次問題,讓香港再出發、更出彩。

 

過去兩年,香港經歷了黑暴的破壞和疫情的挑戰,但全賴中央的強大支援,香港得以重回發展正軌,並徹底地抽出了禍港殃民的害群之馬,堵塞了積存已久的選舉制度漏洞,讓香港政治制度得以撥亂反正,有利全社會重新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

 

香港已開展了新的篇章,我們定必要總結經驗,堅持落實好「一國兩制」,其中三個發展方向包括:敢於破除舊制度束縛、積極融入灣區大藍圖,以及全力解決深層次問題,引領香港市民掌握機遇,共享發展成果。

 

首先,香港要發揮「一國兩制」下的經濟優勢,一個重要的因素是與時俱進,破除殖民地時代遺下種種不合理的制度和政策的束縛。例如當年英政府因邊界偷渡客及走私客猖獗,將沙頭角列為禁區,但如今香港與毗鄰內地是「一國兩制」下的互相協作關係,沙頭角等邊境制度理應因時制宜。特區政府如能做好規劃和配套措施,把禁區大量土地釋放出來,定必有利於發展北區經濟,增加就業,更能整體提升本港國際競爭力。

 

除了破除不合時宜的框框,香港更要趕上融入大灣區的大潮流。特區政府宜未雨綢繆,為港人爭取更多便利在大灣區工作和生活的政策措施,同時應盡快鼓勵香港市民接種疫苗,平定疫情。社會各界也應摒棄畫地為牢的心態,爭取早日通關,穩步有序地恢復大灣區的正常跨境協作,繼而推進與內地其他省市的區域合作。

 

香港成功融入灣區大藍圖,不但為香港帶來新機遇,更有助解決一籃子經濟民生的深層次矛盾,包括土地樓房短缺和年青人欠缺發展階梯等老大難問題。事實上,早在黑暴和疫情夾擊前,香港經濟結構過於側重金融、地產和服務業而引發的社會問題早已浮現,港人住屋又細又貴,年輕人欠缺追夢平台。但試想想,大灣區擁有逾7,200萬人口,生產總值達17,000億美元,相對香港而言,港人在當地的發展能量隨時放大數十倍,勢必為香港注入新動力,突破發展瓶頸。

 

回歸以來,實踐證明「一國兩制」是香港的最大優勢,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強調,「發展是永恒的主題,是香港的立身之本,也是解決香港各種問題的金鑰匙。」在香港回歸祖國24周年之際,置身國家發展大潮中,我們要把「一國兩制」落實得更好,就必須敢於破舊,融入灣區,全力解決深層次問題,為國家、為香港出一分力。

全民奧運 同心歡呼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陳勇

在新冠疫情影響底下,「2020東京奧運」終於在2021年開幕。本屆奧運會是歷史上首屆推遲舉行的奧運,且由於日本新冠肺炎疫情至今仍未受控,幾乎所有賽事都會在沒有觀眾的情況下舉行。比賽推遲本就打亂了運動員的訓練節奏,運動員還必須遵守嚴格的防疫規定,涵蓋核酸檢測、行動限制、接觸限制、衛生習慣、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各方面。例如,運動員們在奧運期間只能來往酒店、訓練和比賽場所,如果要外出活動,每次只有15分鐘,即使在領獎台上也只能「除罩」30秒,待拍照結束後須立即戴回。

 

在這種環境下,參賽運動員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和壓力,也格外需要加油和支持。今年,特區政府首次以公帑購入奧運比賽電視轉播權,交予本地五間免費和收費電視台播放,香港電台可播放商業電視台提供的精華片段,全港市民都可免費收看奧運賽事。過去幾日,有商場和戶外大熒幕直播中國隊和中國香港隊運動員參與的熱門賽事,吸引不少市民駐足觀看,為國家隊和港隊加油。

 

面對困難,國家隊和港隊選手仍頑強拼搏,不負眾望。國家隊「00后」女將楊倩在女子10公尺空氣步槍打出9.8環的優異成績,為中國拿下本屆東奧發出的第一面金牌;港隊選手張家朗在男子花劍個人賽中愈戰愈勇,擊敗世界第一贏得香港歷史上第二枚奧運金牌,也是香港回歸後第一枚奧運金牌。隨著比賽的進行,國家隊和港隊運動員定能取在賽場上得更好的成績,為國爭光,為港爭光。

 

在這裡,筆者再次對張家朗奮勇奪金表示祝賀!並期望所有國家隊和中國香港隊的成員,都能夠發揮水準,甚至展現出超水準表現,為國家爭取更大的榮耀!中國隊,加油!中國香港隊,加油!我們支持您!

撐中華民族健兒 全力以赴創佳績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陳勇

延遲一年舉行的東京奧運在疫情中揭幕,受防疫規則限制,今屆大部分比賽基本謝絕觀衆入場,雖然賽事現場的氣氛略遜於歷屆,但特區政府首次購入奧運轉播權供5間電視台使用,讓香港市民安坐電視機前,就能為中國國家隊和中國香港的運動員打氣。

 

今屆奧運會在疫情下排除萬難舉行,各國參賽選手無論在身體或精神上,都經歷比以往更嚴峻的考驗。但令人振奮的是,中國奧運代表隊沉著應戰,首日已摘得三金,其中就讀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的學生楊倩,更在女子10米氣步槍決賽中,頂住落後的壓力,靠著最後一槍反敗為勝,為國家隊擲下「第一金」。

 

有媒體形容楊倩的沉稳應戰,正正是中華民族的象徵。的確,回望過去百年來,中國一直為建設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不懈奮鬥,時至今天,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說,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今屆奧運會中,國家隊先拔頭籌,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更令人引以為傲。

 

至於港隊方面,我們今年共有46名香港運動員參加14項運動共38個項目,為歷來最多運動員參賽。從媒體訪問中,看到香港運動員一個個努力奮鬥的辛酸故事,他們那份不輕言放棄的堅持,那份努力為港爭光的拼搏,無論賽果如何,他們已贏得了香港人的支持、敬佩和尊重。

 

在未來約兩個星期的賽事中,我們期盼香港社會各界能團結一致,祝願我國健兒們全力以赴,發揮實力,屢創佳績。中國國家隊加油!中國香港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