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指明了國家未來發展方向,中央政府首次應特區政府邀請派員來港,向問責官員和高級公務員講解十九大精神,除了有助管治團隊全面準確落實好「一國兩制」外,亦可引領港人融入國家新時代發展的洪流。惟消息一出,破壞派又大驚小怪,宣稱擔心中央向高官「洗腦」、「施壓」云,令人啼笑皆非。
中央宣講團從來不是為香港度身訂造,乃是行之已久的全國性活動,現屆由參與十九大文件起草工作人士組成的宣講團,自月初已到全國各地宣講,至今走遍數十個省市自治區。過往特區政府也有組織國事系列講座,邀請內地專家來港解說,如今當局主動邀請「專家中的專家」剖析十九大的精神底蘊,好讓履行好職責,根本是為官者的應有之義、明智之舉。
十九大報告中,明確要求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並明確提出謀發展、促和諧、保民生、有序推進民主、維護社會穩定,以及履行維護國家主權等憲制責任共6項要求。倘負責制定政策的特區官員,能第一手掌握報告核心精神,不僅能避免政策方向跑偏走歪,還可以充分體現「一國」之利、「兩制」之便,盡早握緊國家先機,近水樓台先得月。
畢竟香港回歸20年,國家發展早已為我們預留位置,部分港人總不能再只見樹木而不見森林。宣講團絕非破壞派口中的「洗腦團」,相反是推動香港融入新時代發展的補腦良方。正如港澳辦張曉明主任所言,港人要有全局觀,包括理解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國家發展方向和民族復興目標,為此共同承擔,共享成果。
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與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雙方見證中美企業簽署價值2535億美元的合作協議,刷新了世界經貿合作史上的新紀錄。習主席表明,太平洋之大,容得下中美兩國,深信中美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共贏才能通向更好的未來。
今次中美之間通過合作,穩定發展,符合了兩國和兩國人民的利益,也體現了中國文化向來推崇的和而不同的精神。事實上,在香港回歸祖國的問題上,「一國兩制」方針同樣是兼顧國家和香港人共同利益而制定的安排。習主席在今年中視察香港期間,也重申「一國兩制」是中華民族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的新貢獻,凝結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國智慧。
不過,在全球倡議和平協商、合作發展的歷史洪流中,偏偏香港的破壞派要逆水行舟。早前,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了中央治港新方略,並重申中央的「全面管治權」,破壞派旋即大造文章,宣稱「一國兩制」蕩然無存,甚至赴台出席「藏獨」研討會,誣衊中央正透過粵港澳大灣區計劃深化經濟整合,對香港「全面滲透、全面管控」云。
必須重申,香港是祖國一部分,中央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只是根據香港基本法授予香港高度自治的權力。所謂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是「滲透」之說,更加是天方夜譚。環顧全球各地都力爭打開與中國合作的大門,難道他們都是自願「被滲透」嗎?事實擺在眼前,中美合作開創新篇章,只有合作共贏才是出路,儘管香港破壞派繼續大放厥辭,抹黑中央,但還有多少香港人會受騙上當呢?
廣深港高鐵即將於明年第三季通車,屆時由香港到廣州南站可以快至48分鐘,到深圳福田站更只需十多分鐘,大大促進兩地的交通,以及各方面的交流聯繫。可是如果不能夠在香港做到一地兩檢的話,乘客可能要多花大量時間排隊過關,乘客們更需要額外上上落落,隨時令到時間多花一倍,費時失事之餘,亦令到高鐵的效益大打折扣。
很明顯民意是希望能夠以最直接方便的辦法,完成高鐵的出入境手續,在以前沒有e道的時代,在羅湖或福田過關都是一件惡夢,後來西部通道落成,深圳灣首次引入一地兩檢,令到旅客大感方便,享受到這種好處的市民,難道要在搭乘高鐵的時候走回頭路,重溫以前「過關難」的經歷?
但是,縱使民意傾向是那麼明顯,反對派卻基於政治利益的考慮,不惜站在主流民意的對立面,誓要力阻一地兩檢。打從政府推出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一地兩檢「三步走」方案之後,反對派即不斷以之為題進行糾纏,在議會內外進行政治鬥爭,包括在議會內進行拉布,在街頭設立街站誤導市民反對方案,更在網上設立所謂的「關注組」,不斷在網上造謠,務求令到香港一地兩檢胎死腹中。
初期他們的口徑並不統一,部份人是反對任何形式的一地兩檢,部份人接受一地兩檢,卻要求在深圳福田站做一地兩檢;另一些說深圳北站是轉車站,反正要等轉車可以順便做一地兩檢;有些說廣州南站是終點站進行一地兩點最好不過,甚至有些建議不如在內地各主要高鐵設立出入境櫃位,仿傚現時直通車的做法,不一而足。其後反對派召開內部會議,在眾多不同組合的高鐵過境方案當中,以投票選出了「福田站進行一地兩檢」的方案,作為他們共同的立場。他們就拿這個方案給運房局長陳帆,結果這個方案發現了是以前已經諮詢過的,陳局長也很直接地說是了無新意,沒有討論的價值。
有一個極之重要的訊號是,反對派終於接受了「一地兩檢」的原則,表面上是一種共識,實際上他們無法具說服力地說明一地兩檢如何觸犯了基本法,他們只是說深圳灣一地兩檢沒有問題,移到在香港境內就有問題了,可是問題究竟出在那裏,實在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更令人有一種雙重標準的感覺。說穿了是因為他們實在再想不到反對一地兩檢的理由,因為一地兩檢在深圳灣口岸行之有效,在外國也有不同形式的實踐,對市民來說也是最省時省力的方法,他們自知再堅持以原則性來反對,已經不得人心,自然不得不要轉變立場。
歸根究底,反對派已經放棄了反對一地兩檢的原則,退而求其次用技術細節來作進一步的糾纏,就是在全世界任何一角做一地兩檢都可以,就是不可以在香港西九龍站進行。市民一定要看清楚,這是一種投機和橫蠻的立場,為何反對派認為深圳應讓步開放予香港進行一地兩檢,在西九龍卻不可以?這豈非自私的雙重標準?更何況,在福田口岸實行一地兩檢,乘客同樣需要額外的上上落落時間,可謂吃力不討好,對市民完全沒有好處!
特首林鄭月娥自上任以來大吹和風,除了帶領問責團隊與立法會互動溝通外,新出爐的首份施政報告也廣納了大量政黨和民間社會的建議。日前,林太又伸出橄欖枝,在禮賓府宴請全體立法會議員,當中有9名傳統破壞派議員參與,席間理性表達訴求,這種久違的政治交流,市民樂見其成。
過去數年的政改爭議,摧殘了香港社會發展,當中觸發的暴力「抗爭」、違法佔領及「港獨」風潮,更加令港人陷入內耗,心力交瘁。林太深明要修補撕裂,同行向前,必須建基於正常的行政立法關係之上,否則任何惠澤民生的政策措施,在破壞派為反而反下定必付之一炬。
當然,改善關係不能一蹴而就,更非一頓飯可以解決的問題,但今次宴請再次展現了林太的決心,也看到傳统破壞派似乎意識到每事反已經「無市場」,試圖擺脫被激進派牽著鼻子走的窘況。事實上,觀乎近期「羅哲斯被拒入境事件」、政客試圖誣衊《國歌法》是箝制言論自由的工具,以致鼓吹重啟政改云,任由破壞派如何添油加醋,都未能挑撥民眾情緒,反而招來輿論的批評。
畢竟這些年來,議會「拉布」、「點人數」,甚至是粗鄙謾罵、肢體衝擊已經太多,破壞派唔厭,市民都覺得煩。面對「一帶一路」和大灣區的機遇及鄰近地區的競爭,我們殷切期待擺脫政爭,早著先機。如今林太在堅守「一國兩制」及基本法底線下,提出利民德政及發展藍圖,更先行一步緩解劍拔弩張的關係,破壞派與其悖逆民情,倒不如踏上下台階,順應民心,回頭是岸。
特首林鄭月娥首份施政報告出爐,當中涵蓋逾224 項新措施,既勾勒了發展願景,也有具體利民新猷。林太更一展施政新風,在經濟上果敢擔當「促成推廣」的角色,在手握逾萬億元財政儲備下「大手筆」惠澤民生,而面對全城關注的住房問題,她也多管齊下增加「綠置居」、恒常化「白居二」、增加過渡性住屋等,重建港人置業階梯。
事實上,林太上任三個多月以來,已率領政府團隊在發展土地房屋、支援醫療服務、促進內地和國際合作等方面落實了70多項措施。如今她在施政報告中,開宗明義會竭力執行「一國兩制」、維護基本法和捍衛法治,履行對中央和香港的莊嚴承諾,同時提出一系列促發展、振經濟、惠民生的政策,的確讓香港市民在過去「泛政治化」的迷霧中看到方向和希望。
當政府積極開創施政新風,反觀破壞派卻裹足不前,沉醉於社會內耗中撈取政治肥油。有人樂此不疲地挑撥政改矛盾;有人糾纏於高鐵「一地兩檢」爭議;有人在全長四萬九千字的報告中挑骨頭,「捉字蝨」;更有人騎劫民意,宣稱政府「以小恩小惠收買人心」,在答問會上演一場掏出300元交通費補貼給林太的政治秀。
批評容易建設難,正如林太回應坊間質疑施政報告對修補撕裂「隻字不提」時重申,修補撕裂不是文字工夫,反而是靠實際行動及工作的。筆者深信市民心清眼亮,要走出困局,不是空喊口號成事,社會各界必須支持林太「志不求易,事不避難,迎難而上」,這樣香港的未來才能真正做到「一起同行、擁抱希望、分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