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需持續加大力度儘早解決假難民問題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假難民」問題在過去幾年,一直困擾香港。他們滯留在港所引發的治安及社會問題,日益引起社會關注。過往,我們曾多次要求政府從源頭打擊「假難民」入境,並加快審核免遣返聲請申請,可惜成效不彰,有關問題仍未見改善,希望政府可以加大力度,解決「假難民」問題。

 

港府自2014年3月起,就免遣返聲請實施統一審核機制。截至今年2月底,仍有4958宗聲請尚待入境處審核,有關數字雖較2016年3月的高峰期的11201宗減少56%,但數字仍是十分驚人。免遣返聲請申請者在確認難民身份期間無法工作,他們沒有固定收入,需靠政府每月資助。亦因申請時間十分漫長,長期滯留香港,因此,不少人會選擇打黑工,甚至走上犯罪之路,影響香港社會治安。

 

要有效解決「假難民」所造成的問題,政府必須加強打擊,盡快堵塞聲請個案審核機制的漏洞,包括增撥資源以加快審核免遣返聲請的程序,盡快處理多年來積壓個案;規定有意提出聲請者,必須在來港後一個合理時限內提出申請,以及提交受到酷刑等的證明,以防止大量個案積壓。對於在港觸犯嚴重罪行的聲請人士,當局應拒絕處理其申請,並在他們服刑期滿以後立即進行遞解遣返,避免罪案在社區滋生。

 

另外,香港亦應與內地執法部門合作,加強打擊人蛇集團,減少「假難民」從內地偷渡入境。港府並應設立收容中心,妥善安置及管理提出免遣返聲請的人士。

 

當然,基於人道理由,如果有提出聲請的人士,在原居地真正遭到迫害而令人身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政府可依法安置跟進。但我們絕不容許有人濫用機制及香港社會資源,希望政府可針對假難民問題,再加快及落力實行解決政策措施。

政府用地豈能淪為「播獨」平台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特區政府取締「香港民族黨」的決定備受社會各界的支持和肯定,惟「獨派」未有偃旗息鼓,反而在國慶日上街宣揚「港獨」,又有示威者持「港獨」含意標語衝擊政府總部東翼前地,造成3位保安員受傷。「獨派」的囂張跋扈,再次證明維護國家安全和憲制秩序的工作長路漫漫,絕不能掉以輕心。

 

《基本法》第一條開宗明義清楚表明,「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基本法》第十二條表明,「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由此可見,特區政府竭力執行「一國兩制」,不允許「港獨份子」在政府總部宣揚分裂,乃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

 

惟破壞派指鹿為馬,揚言政府不讓持「港獨」標語的人士進入政總是「劃多一條紅線」,更上綱上線宣稱政府「掩耳盜鈴」,「犧牲了香港人言論及示威自由」、將來「全香港都不需要搞遊行」云。眾所週知,港人根據基本法享有言論、示威和集會的自由,但相關權利並非無限大,而是受到法律限制,在香港任何地方播「獨」都是違法違憲,何況在政府物業,就更不容「獨派」胡作非為。

 

近年,中央一再重申對「港獨」零容忍的立場,大大提升了市民對破壞派分裂國家言行的警覺性。政府行政署今次堅守反「港獨」的底線,果敢拒絕「獨派」標語入侵政總,值得肯定。未來,政府團隊必須繼續致力消除令香港陷入分裂內耗的風險,才能引領全社會更好地擁抱國家的發展機遇。

破壞派才是損害法治元兇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加拿大菲沙研究所在最新發表的《世界經濟自由度2018年度報告》中稱,香港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但憂慮香港受到中央的「干預」,會導致香港法治等優勢倒退云。必須重申,中央根據憲法和香港《基本法》貫徹落實「一國兩制」、全國人大常委會行駛釋法權力等,本來就合情合法合理,所謂「內地干預論」,顯然是西方研究機構偏頗失實的「指控」。

但話說回來,香港司法制度向來穩健,是我們賴以成功的基石,何解近年關注香港「法治倒退」的聲音不絕於耳?歸根究底,破壞派才是損害香港法治精神的元兇。過去幾年,無論是策動違法「佔中」、「旺角暴動」、「反東北案」,以致近年煽動「港獨思潮」等,破壞派都樂於將政治議題挑撥成為社㑹矛盾和衝突,繼而再借司法程序去解決,期間更把矛頭胡亂指向中央,又對特區律政司和承審法官等肆意抹黑攻擊,從中予取予携。

另一邊廂,在連串政爭中,當主流民意眼見玩弄「法治」的幕後黑手,至今仍逍遙法外,肆意荼毒年輕人,也難免對司法制度的信心出現動搖。例如「佔中案」拖足四年,至今僅有九名搞手被檢控,一眾核心人物卻未見「罪有應得」,所謂法律教授更有閒情煽動所謂的「港獨公投」。又例如「反東北案」明顯牽涉暴力,但終審法院卻因考慮上訴庭量刑起點「過重」,最終裁定13人上訴得直獲減刑期,也予人「從輕發落」之感。

要力保「香港法治」這面金漆招牌,特區政府責無旁貸,尤其是律政司有責任果斷執法,伸張正義,不能再因為忌諱政治爭拗而拖拖拉拉,姑息養奸。除了檢控工作外,在濫用免遣返聲請的假難民等民生議題上,當局也不能再交白卷,有責任堵塞漏洞,保障市民。此外,針對本港年輕人對「一國兩制」欠缺了解,給衝擊法治的行為埋下藥引,特區政府亦要加把勁向社㑹做好《基本法》教育工作,杜絕政棍肆機添油點火,免得青年人沉淪「獨海」。

破壞派才是損害法治元兇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民建聯副主席 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加拿大菲沙研究所在最新發表的《世界經濟自由度2018年度報告》中稱,香港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但憂慮香港受到中央的「干預」,會導致香港法治等優勢倒退云。必須重申,中央根據憲法和香港《基本法》貫徹落實「一國兩制」、全國人大常委會行駛釋法權力等,本來就合情合法合理,所謂「內地干預論」,顯然是西方研究機構偏頗失實的「指控」。

 

但話說回來,香港司法制度向來穩健,是我們賴以成功的基石,何解近年關注香港「法治倒退」的聲音不絕於耳?歸根究底,破壞派才是損害香港法治精神的元兇。過去幾年,無論是策動違法「佔中」、「旺角暴動」、「反東北案」,以致近年煽動「港獨思潮」等,破壞派都樂於將政治議題挑撥成為社㑹矛盾和衝突,繼而再借司法程序去解決,期間更把矛頭胡亂指向中央,又對特區律政司和承審法官等肆意抹黑攻擊,從中予取予携。

 

另一邊廂,在連串政爭中,當主流民意眼見玩弄「法治」的幕後黑手,至今仍逍遙法外,肆意荼毒年輕人,也難免對司法制度的信心出現動搖。例如「佔中案」拖足四年,至今僅有九名搞手被檢控,一眾核心人物卻未見「罪有應得」,所謂法律教授更有閒情煽動所謂的「港獨公投」。又例如「反東北案」明顯牽涉暴力,但終審法院卻因考慮上訴庭量刑起點「過重」,最終裁定13人上訴得直獲減刑期,也予人「從輕發落」之感。

 

要力保「香港法治」這面金漆招牌,特區政府責無旁貸,尤其是律政司有責任果斷執法,伸張正義,不能再因為忌諱政治爭拗而拖拖拉拉,姑息養奸。除了檢控工作外,在濫用免遣返聲請的假難民等民生議題上,當局也不能再交白卷,有責任堵塞漏洞,保障市民。此外,針對本港年輕人對「一國兩制」欠缺了解,給衝擊法治的行為埋下藥引,特區政府亦要加把勁向社㑹做好《基本法》教育工作,杜絕政棍肆機添油點火,免得青年人沉淪「獨海」。

支持大灣區醫療特區及擴展醫療劵計劃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在社會亦時有討論,特別是香港地少人多,安老宿位不足,居住面積又不大,近年來有不少退休港人選擇到內地退休安老,有地理優勢的粵港澳大灣區,自然是一個好選擇。行政會議成員、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近日提出,在大灣區設立「醫療特區」,在特定地點提供港式醫療,以助香港長者適應當地生活。對此,我是絕對認同、大力支持。

愈來愈多香港長者到廣東省安老定居,但同時有不少人擔心,內地的醫療配套及長期護理服務的系統,與香港的水準不一,若要醫病,就要中港兩邊走,極不方便。所以,若果在大灣區設立港式醫療機構及安老院舍,由港方管理,以香港標準打造與香港一樣的醫療機構,甚至構建一站式的醫療小社區,就能令香港長者在內地定居養老,亦無後顧之憂。

因應中央大力發展大灣區,除了創科產業,醫療安老在灣區亦有巨大發展潛力。現在已經愈來愈多香港非牟利機構及私人公司,有興趣到大灣區營運與醫療安老相關的機構及業務,我認為香港政府亦應是時候探討把長者醫療劵擴展到大灣區範圍亦能適用。

特區政府於2015年10月推出試點計劃,讓合資格的香港長者,可以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指定的科室,使用醫療券支付門診醫療護理服務費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是由深圳市政府全額投資、並由香港大學管理的大型綜合性公立醫院。計劃推出至今,反應理想,計劃推出至上年底,約有二千一百名合資格長者於港大深圳醫院使用醫療券,涉及金額約三百八十六萬元。這除了反映出香港的醫療水平值得信賴,亦反映在大灣區內的港人醫療需求。
特首林鄭月娥去年底述職時,向中央提出在大灣區發展醫療、教育和安老服務,反映港府亦有意在大灣區發展醫療安老產業。隨著愈來愈多港人願意在內地養老定居,希望政府可盡快擴大醫療劵計劃至大灣區其他醫院,給予港人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