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港安才能人人安 23條立法必須盡快推行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基本法第23條立法過往遲遲未能展開工作,本屆特區政府在特首李家超帶領下行動果斷,於今日(30日)展開基本法第23條立法的公眾諮詢工作,李家超指政府歡迎不同意見並會作充分考慮,又會要求同事盡快草擬法律條文,交代內容。筆者認為,香港的國安風險是複雜、真實和嚴竣,經歷2019年黑暴慘痛教訓,香港社會各界已清楚意識到基本法第23條立法工作的必要性,以盡早填補香港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的「短板」,只有國安才能港安、家安、人人安。

國家安全是重中之重,香港負有維護國家安全的憲制責任,完善健全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和執行機制,屬合法合理合情。面對層出不窮的英美等國的間諜組織,境內外國代理人和反中亂港分子伺機而動,企圖借軟對抗等方式擾亂香港社會秩序,更加凸顯通過立法降低國安風險的重要性。不過,基本法第23條立法工作在過往數年一拖再拖,雖然2020年在中央幫助下訂立並實施香港國安法,助香港迅速止暴制亂,惟香港國安法是在十分緊急的情況下制定,當中仍有諸多細節須通過基本法第23條立法進行完善和補充。

立法過程必然有人負面地評價,但我們必須保持頭腦清晰和理性思考。英美等國一而再、再而三地指手畫腳、說三道四,抹黑香港國安法、不斷干預香港事務和干涉中國內政,可事實上,他們國家在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比國安法更為嚴格、條例更加多,一味批評抹黑是雙重標準,各種藉口的背後是為了打壓中國。當然,在特區政府諮詢期間,有必要加強宣傳解說,讓普羅大眾明白立法的必要性,明白條例是防止外國干預,明白基本法第23條立法懲治的是極少數危害國家安全分子,保護的是商家利益、市民利益和香港整體利益。

香港是法治社會,穩定的社會秩序、良好的營商環境、市民的福祉權利,皆受法律保障。若要杜絕2019年黑暴風波再度發生的可能性,避免市民再陷入水深火熱、民不聊生,就必須盡快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工作。眼下國際形勢錯綜複雜,可我國發展從未停滯,香港亦要緊跟國家發展步伐,在保持固有優勢的同時積極尋找新優勢,一切發展的前提必然是社會穩定,只有國安才能港安,故而才能家安,因此越早、越快,則越有利於本港聚精會神謀發展。

垃圾收費民生效果為先 繼續仔細謀劃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隨著垃圾收費正式實施日期漸進,唯現時市民對政策認知和政府宣傳仍有落差,特區政府宣布押後垃圾收費實施日期,是從善如流、對民意重視的體現。相信大家都認同垃圾收費是好政策,其出發點是希望市民多做回收、少扔垃圾,重點在減少“垃圾”而不是“收費”,符合社會邁向可持續發展的減廢大方向。只是垃圾收費對香港市民而言依舊是個全新的概念,政府現時的主要任務應當優化講解,用多渠道、多元化的方式講解垃圾收費,讓市民腦內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屆時政策才能好好落地。

近期多區舉辦垃圾收費講解會,不少議員以及地區人士收到大眾市民、物業公司、清潔員工等持份者的提問,多是垃圾在哪扔、如何扔、什麼情況會被罰款等問題,讓我們深刻意識到垃圾收費政策若想好好落地,政府還需進行更清晰、多渠道的解說。事實上,現時市民問過的很多問題,例如大型垃圾的處理、清潔工會否承擔法律責任等,很多議員亦有在立法會2021年討論法律條例時追問過,政府也對這些問題做出充分考慮。

適逢新一屆區議會工作正式啟動,為香港開啟地區治理新篇章。在“愛國者治港”原則下,特區政府與區議會的聯繫必會更加緊密,政府應加強與區議會合作,從地區入手更好推廣垃圾收費。政府應為區議會提供充分資源和協助,與區議員配合,先在地區試行垃圾收費,根據不同地區特質調整政策施行力度和配套設施,如在屋苑增加廚餘回收箱,在鄉郊用距離計算方式放置回收桶等。接下來的半年,地區議員辦事處也應未雨綢繆做好相關準備,幫助市民進行垃圾分類、垃圾處理等工作。另一方面,政府不同相關部門,如環保署、衛生署、房屋署都應更多部署外展活動,主動向市民講解政策。

垃圾收費是一項涉及700萬市民的全港性政策,初期的實施困難必定是大的,為此政府更需積極宣傳,以教育引導為主,不斷調整政策方案,讓市民適應。我們盼望垃圾收費能夠更好地、影響更小地成功施行,共同建設綠色香港。

就特區政府最新通關安排及融入大灣區發展建言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月23日)宣布,特區政府與深圳當局達成共識,農曆新年期間通關作特別安排。深圳灣口岸在農曆年三十至年初四,即2月9日至13日會24小時運作;年三十、年初二羅湖口岸會延長運作至凌晨2時。民建聯對此安排表示歡迎。

自2023年兩地恢復通關以來,兩地居民交流實現快速增長,2023年12月31日,內地有許多市民因為到香港觀看煙花表演而滯留香港的事件讓更多的兩地市民都表達了希望能增加更多24小時通關口岸的意願,本次特區政府作出通關政策調整,體現了新一屆政府“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積極施政理念,相信此政策定能為市民出入境提供便利,推動更多的旅客於新春佳節期間到港旅行。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陳勇希望特區政府以此為契機,推出更多通關便利措施,民建聯一直希望期望破除關口的設施及人為障礙,做到港深兩地不再受地域界限影響,讓粵港澳大灣區推進生活一體化邁向更高質量發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在質和量方面將升至更高台階。

因此我們(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勇、劉國勳、梁熙等)一直致力於推動一下政策的實施:首先,我們希望增加更多“24小時通關”關口。第二,延長現有口岸的通關時間。第三,在重建、升級改造或新口岸落實“合作查驗、一次放行”,而長遠可以透過“一次過檢、無感通關”把通關流程一體化,將安檢和海關查驗合併;並利用科技令通關智能化,進一步突破24小時通關的人手限制。立法會議員劉國勳亦提到,口岸交通配套應配合好通關時間,做好人員的調動及車輛資源的安排。希望未來可轉為恆常做法,例如深圳灣24小時及特別節假日應延長鐵路口岸的服務時間;應繼續推進創新及便利通關,延長更多口岸的服務時間;希望爭取加快落實“一簽多行”及開放更多的自由行城市,香港作為開放性旅遊城市,目前應考慮不同旅客的需求,無論日間或過夜旅客都應歡迎。立法會議員梁熙提到,相信此措施可以促進香港經濟的繁華,因為來港遊客可以通宵來往內地,同時,更多的旅客會選擇將香港作為中轉站,比以前更長時間停留,吸引更多的遊客來港並且消費。

最後,今年是《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5周年,王偉中省長提出要舉全省之力支持大灣區建設,我們備受鼓舞。國家新征程,大灣區新未來,民建聯將會與香港各界共同攜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邁向新的台階,例如在國際規則銜接、沙頭角中英街(深港國際消費合作區)建設、鞏固和提升金融中心地位以及說好故事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共同為強國建設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讓香港成為教育強國應有的國際教育樞紐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世界強國無一不是教育強國,教育始終是強國興起的關鍵因素」,習近平主席一語道出了教育對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重要性。其於去年明確提出「要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兩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要素,使我國成為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李家超特首於2023年施政報告提到要把香港建設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無疑是發揮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

香港的優勢是什麽?世界上國際化的城市很多,但只有香港能緊密連接國際與內地,而且是粵港澳大灣區這台豪華客機的重要引擎。不少人時常以新加坡比對香港,惟筆者早前外訪新加坡時,當地不少商界領袖均艷羨香港有國家關愛。若香港進一步善用「融入大灣區,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自然指日可期。

2023年施政報告提到把資助院校非本地生限額,由本地生的20%增至40%。有人認為要把目光放至歐美,吸引更多歐美學生來港就學,讓本地大專院校更為「國際化」。但事實上,這只是「歐美化」。

香港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吸引歐美學生之餘,更要吸引東盟和中東等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來港升學,才算真正的國際化。建議政府牽頭於一帶一路國家舉辦教育展,宣傳香港教育的優勢及未來機遇。當地華商更應是重點的宣傳對象——筆者外訪東盟國家期間,聽聞不少華商安排子女入讀當地華文大、中、小學,讓他們認識自身根源,而本港各類院校無疑為他們提供優良選擇。

恢復通關以來,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再次高速融合發展,為香港帶來極大發展機遇。於2023年,中文大學與其深圳分校合辦跨學科數據分析的雙主修課程,深受歡迎。修讀者需於兩地交替學習,從而能兼具兩地生活的寶貴經驗,更容易於未來抓緊大灣區發展的機遇,發展自身事業。若特區政府與大灣區內各級政府共同推出優惠政策,鼓勵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大學,又或本地大學與其內地分校合辦雙學位課程,並讓學生畢業後能獲得兩地的工作簽證,必能吸引世界各地的學生報讀,提升香港大專院校國際化的程度。

香港得天獨厚,擁有巨大而獨一無二的優勢,更應繼續秉承「敢為天下先」的氣魄,把自身建設成為中國的國際教育樞紐,助力國家成為教育強國。

政客造謠抹黑其心可誅 法院依法執法合情合理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相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罪的案件正在審訊階段,隨著控方舉證公諸於世,心清眼亮的香港市民都心裡有數。惟西方外力卻繼續自欺欺人,又再搬出“打壓言論新聞自由”等謊言試圖抹黑香港國安法。不過,大話講一百次都是大話,對於西方勢力黔驢技窮,一再重彈舊調,只能說你不厭,人家都悶了。

黎智英案審訊以來,西方政客和傳媒妖言惑眾,樂此不疲,一時把亂港頭目黎智英粉飾為“言論自由的捍衛者”,一時又詆譭法院的起訴是“出於政治動機”云。正如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評論文章所指,對那些美西方政客和媒體的撒謊成性、造謠上癮,世人早已將之看透;又強調黎智英案必將依法得到公正的審理。

必須重申,全球都有防止危害國家安全的相關立法,而言論和新聞自由從來不是沒有底線的,更加不是反中亂港份子肆意違法的擋箭牌。無論是基本法和香港人權法案,向來保障香港市民享有新聞和言論自由,而香港國安法第四條亦清楚訂明,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應當依法保護香港特區居民享有的該等自由。

2019年“黑暴”是“香港永遠抹不去的傷痛”,可幸自從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三年半以來,香港社會恢復穩定發展,也堵塞了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漏洞。如今,香港特區執法及司法部門針對涉嫌違法人士或機構的行為,嚴格根據證據和依照法律採取執法行動,乃合法合情合理之舉,美國和西方政客媒體,一而再三地為了自身利益肆意造謠抹黑,其心可誅。

香港特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西方政客的失實指控,不僅對香港司法極不尊重,而他們借題發揮揚言“要求中國履行其國際義務”云,顯然是要挑起事端來干涉中國內政,極其荒謬和無恥。

真理必勝,正義長存。特區香港的繁榮穩定,從來不是靠西方政客的花言巧語或“空頭支票”,唯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中央堅實無私的支持,才是我們自信發展的底氣所在。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我們有責任自覺維護國家安全和香港的根本利益,支持法院秉公辦理黎智英案,還要將潛逃海外的反中亂港分子繩之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