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證升級有助促進人心回歸
民建聯烏溪沙社區主任 吳卓璟 /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國家移民管理局5月16日宣布,港澳居民由今年10月起,持「回鄉證」可享受內地居民身份證同樣的網上及自助服務便利,涉及30多項、9個領域的公共民生服務,包括辦理就醫掛號、購買保險、考試報名、共用單車等,及辦理銀行、證券、手機開戶和即時註冊開通網絡支付等金融理財事項。回鄉證升級讓香港居民在內地的生活變得便利,讓香港居民也能享用國家在經濟、民生方面最新發展的成果,也是促進香港人心回歸的重要措施。

國家移民管理局等16個部門5月16日在北京召開推介會,移民局發言人指,港澳居民及華僑的出入境證件將納入認證服務範圍,成為各類政務及公共服務平台、互聯網應用端註冊登記和使用的有效身份證選項,滿足各領域「實名」、「實人」、「實證」認證需求,為境內港澳居民、華僑持用出入境證件辦理各類社會事務時,提供更多網上辦理及自助辦理的便利。

曾經前往內地的香港居民應該都有切實的體會,內地近年經濟、民生發展迅速,尤其在生活科技應用方面,已經領先世界許多地區。內地已經普遍地使用互聯網支付科技,內地居民外出基本可以不帶鈔票現金,生活變得十分便利。未來,隨着5G科技的發展,以及物聯網的應用,相信內地將迎來一次全新的日常生活的變革。

實現這些日常生活服務升級的關鍵點,就是實名制的身份認證。回鄉證升級後,也可以如內地的居民身份證一樣,可以在內地滿足各領域「實名」、「實人」、「實證」認證需求,也就是說,香港居民日後使用回鄉證,就可以與內地居民一樣,融入內地的日常生活中,這無疑為香港居民帶來極大的便利。

而回鄉證的升級也不僅僅是生活便利化的問題,更加讓香港居民也可以即時享有國家發展帶來的好處,讓香港居民可以即時體驗國家最新的發展成果,體驗內地最先進的科技應用。

我們的國家正在崛起成為世界領先的國家,不僅經濟總量達全球第二,在國民的日常生活中,也正逐漸展現出新的氣象。過去幾年,俗稱新「四大發明」的高鐵、網購、移動支付和共享單車,讓內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內地正在推動智能機器人、物聯網、5G的廣泛使用,相信不久的將來,內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還將會有新的變化。
過去,由於身份認證的問題未解決,香港居民到內地生活、工作和學習,往往感到十分不便,感覺未能追上時代的潮流,未能即時體驗內地最新的發展成果。現在,隨着回鄉證的升級,這些問題將會得到解決,香港居民也可以與內地居民一樣,即時地享用國家最新的發展成果。過去,香港居民只能充當旁觀者,回鄉證升級後,香港居民將可以及時地親身體驗這些最新的發展成果。
不僅經濟和科技應用方面,在與民生相關的各項社會服務和福利方面,內地也有很快的發展,教育、醫療、長者福利等方面,內地的發展同樣一日千里,日新月異,日後,香港的年青人到大灣區創業,年長者到內地養老,均可以因回鄉證的升級而使用到內地的各種社會服務。

回鄉證升級,不僅僅是讓香港居民在內地生活、工作和學習的便利措施,更加是促進香港居民人心回歸的重要措施,許多香港居民仍然對國家和內地的發展,所知不多,認識不足,回鄉證升級,讓更多香港居民可以親身往內地感受國家最新的發展,提升對國家的認同,促進香港的人心回歸,這對推動全面準確落實「一國兩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房委會應檢視授權裝修公司名單及機制
民建聯沙田碩門邨二期社區幹事 林港坤博士 /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據報導,近日有十間獲房委會授權的裝修公司,在觀塘安達邨的裝修工程,以「分餅仔」協議瓜分市場及合謀定價,令市民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只能以較高價錢裝修。事件反映政府當局,需好好監管相關過程及運作。

競爭事務審裁處裁定,十間裝修公司為單位提供裝修服務時「分餅仔」,合謀定價以操控市場。這些公司私下協調,分配所屬樓層,不接不屬自己樓層的生意,並合謀定價,向住戶收取差不多的裝修費用,令市民沒有選擇,只能接受一間公司提出的價錢及服務。

事實上,該十間裝修公司為房委會認可,在裝修承辦商參考名單之上。根據相關指引,要加入名單須符合特定條件,包括擁有一定程度的經歷及資產,並經警方查核其董事或經營者的背景,最終才能加入名單。但加入名單後,房委會似乎未有定期監察的機制,致令有關事件發生。傳媒在事發後,亦發現該十間被裁定違反《競爭條例》的承辦商,仍在名單之上。雖然房委會之後解釋,已暫時撤銷有關公司在參考名單上的資格,只是暫未除名,但足見有檢視現行制度的必要。

商人合謀定價,令市場失去競爭,消費者需以較高價錢購買產品及服務,自然有金錢損失。經過這次事件,房署應盡快處理監管不力的問題,同時,市民如發現日常生活中,有商戶作出合謀定價這些行為,記得向競爭事務委員會舉報,才能保障自己的權利。

溫和破壞派愈激愈失分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逃犯條例》修訂被破壞派鬧得滿城風雨,特首林鄭月娥日前指相關草案交到立法會首讀二讀至今六星期,惟立法會尚未成立委員會,是史無前例,對此非常遺憾。的確,破壞派力阻修例的怪招匪夷所思,其中自製「雙胞胎」會議、採取集體暴力衝擊等場面,更加摧毀了議會的尊嚴,踐踏了香港的文明,惟一眾政客毫無悔意,更諉過政府把他們「逼上前線」云,令不少市民氣憤難平。

以往破壞派在議事堂打「拉布」,就是濫用議事程序阻止表決,令到大量政府政策及議案受到拖延。如今在《逃犯條例》修訂問題上,破壞派變本加厲,他們自知議會通過修例機會大,於是千方百計粗暴阻撓委員會正常運作,根本是違背民主精神,既剝奪了政府釐清公眾對修例誤區的機會,也剝奪了其他議員議政的法定權利。

破壞派連番在議事堂上演鬧劇,自以為七情上面就可以撈到政治油水,但實際上隨時「偷雞唔到蝕渣米」。破壞派的支持者不乏中產專業人士,他們或許在政策上不完全同意政府的觀點,但也深明政治是妥協的藝術,議員應互相尊重,履行職責,絕不認同暴力搗亂和潑婦罵街是香港的出路。

傳媒報導,當年社民連議員向時任財爺「掃枱」、「搶演辭」後,民主黨及公民黨曾發表聲明,批評相關議員「動粗干擾會議進程」、「傷害立法會的尊嚴」和「阻礙議會有秩序運作」。時而勢易,民主黨主席竟以市井用語辱罵特首,所謂溫和派也在議會上無規無矩,拉扯推撞。臨近選舉,偏激暴行或許能贏到鎂光燈,但能否贏得民心和選票,則另作別論了。

治鼠患成效不彰 政府宜全面重新檢視
民建聯沙田大水坑區社區幹事 朱煥釗 ;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衞生防護中心公布今年新增三宗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個案,患者住處遍及港島、九龍、新界,去年在黃大仙發現全球首例的個案,至今已在香港發現五宗個案,而全球僅有六宗。這一情況顯示,香港的鼠傳戊型肝炎情況不但沒有受到控制,反而傳播得更為廣泛,反映政府治鼠的成效不佳,有必要重新檢視現有的滅鼠方法,提高治鼠成效。

據專家指出,大鼠戊型肝炎的傳播途徑與老鼠糞便有關,懷疑老鼠爬過及污染人類食品、餐具,及在社區生活環境留下尿液、糞便,均可能導致市民使用餐具及進食時中招,甚至昆蟲接觸老鼠糞便後再污染人類食物或餐具等,造成交叉感染,亦是傳播途徑之一。

因而,防治大鼠戊型肝炎,最重要的措施是要治理鼠患,搞好社區環境衞生。香港氣候溫暖,適合老鼠繁殖生長,而且香港人口密集,如果衞生管理得不好,很容易產生鼠患。而從社區區議員及社區幹事蒐集來的資料顯示,香港各區的鼠患近年來日趨嚴重,老鼠爬上高樓,老鼠大過貓等奇聞,時不時地傳出,很顯然,鼠患已成為影響社區生活的重要因素。

在社區可以見到,引起鼠患的原因主要有幾方面,其一是社區衞生管理不佳,食環署的公共衞生管理近年來經常為人所詬病,有些街坊反映,負責街頭清潔的工人,許多是年紀老邁的長者,這一方面反映出香港人口老齡化,工人人手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食環署在清潔工的招聘制度上存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尤其是清潔工的外判制度,過去已經有許多議論,政府有必要做出改善。

其二是社區的衞生黑點管理仍未完善,香港人口密集,街道狹窄,在許多地區都存有衞生黑點。而形成這些黑點的主要原因,是有一部分市民和商戶不自律,未能處置好剩餘食物和垃圾所致,過往,地區居民、區議員和社區幹事曾向政府當局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安裝監視攝像鏡頭加強監察,做好社區衞生宣傳教育等,但現時仍有多個地區仍存在衞生黑點,政府宜加強這方面工作。

其三是政府治理鼠患的措施效果不理想,據了解,政府在社區治理鼠患的主要措施,仍然是以投放鼠藥為主,但這些傳統的做法,未能有效地治理鼠患,顯得十分過時。近幾年來,有關要求政府治理社區鼠患的呼聲不絕,但鼠患卻越來越顯得嚴重,這反映出政府需要重新檢視現時的治鼠措施,有必要參考外國和外地的有效措施,引入高科技的手法,加強治理社區鼠患。

其四,去年超強颱風「山竹」襲港之後,在社區造成十分嚴重的破壞,但政府多個部門在清理風災損害方面,進度不理想,例如在大水坑區內,一些被風破倒的樹木數月未獲清理,留下樹洞成為老鼠窩,導致社區鼠患嚴重。政府須督促各主管部門,儘快處理好風災遺留下來的社區衞生問題。

鼠患已成為破壞香港社區衞生,危及市民健康的重大問題,政府須高度重視。政府現時的治理鼠患措施成效不彰,有必要重新全面檢視,查找不足,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治理鼠患。

夏季將至,鼠患對社區衞生和市民健康帶來的威脅日趨嚴重,政府有必要進行一次全港性的衞生清潔工作,並就大鼠戊型肝炎多做社區宣傳,加強市民的預防意識,以盡可能地減少疾病的傳播擴散。

解決泊車位不足問題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經常在茶餐廳吃飯期間,侍應忽然大叫一聲:「抄牌呀」,然後總有幾個食客,可能是的士司機、貸車司機,甚至是私家車司機,就會放下手中的飯,快步去取車。泊車位不足,小則影響食飯,大則為市民及商用車輛帶來不便,政府應好好應對這個問題。

香港人多車多,不少人都喜歡自己駕車上班外出,可是泊車位不足,就造成不少人冒險在路邊泊車。在路邊隨意泊車,被抄牌的機會自然增加,引來金錢損失。更重要的是,街邊泊車會阻塞車路,有機會造成交通意外。但香港的確是泊車位不足,因此不少車主唯有冒著被抄牌的風險,碰碰運氣。

運輸署推算,全港泊車位比例於未來數年,會進一步下降至1以下,即每輛車都未必分配到一個車位,情況嚴竣。政府亦表明,政府的運輸政策是鼓勵市民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因為香港的土地資源有限,不可能持續增加泊車位供應,以追趕汽車增長的步伐。

事實上,香港住屋問題是當務之急,用大批土地作停車場亦是不智之舉。既然如此,我們應該另尋出路,例如推展智能停車系統,在停車場利用機械式托盤,即電子飛氈,可騰出更多空間,增加車位。深水埗欽州街將會有智能停車場先導計劃,希望當局可進一步壓縮及簡化行政程序,加快落成時間。

另一方面,政府應盡力增加各區泊車位供應,例如針對商用車位不足的問題,當局可善用政府物業的車位,於夜間開放予商用車輛;政府亦可考慮,在充分諮詢地區居民的前題下,將經常違泊路段劃為夜間限時泊車位,紓緩問題。希望政府可以參考這些意見,從多管齊下的方式,研究如何更便利駕車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