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合力互補 健全公共衛生體系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習近平主席於二十大報告強調要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並要創新醫防協同、醫防融合機制,健全公共衛生體系。李家超特首亦於《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開設中醫藥發展專員一職,加強中醫藥發展及政策統籌工作。

長久以來,香港一直以西醫主導,惟經過新冠肺炎疫情、非典等重大傳染病後,中醫中藥的作用日漸為人認識。過往三年疫情肆虐,本地中醫中藥界一直堅守最前線,贈醫施藥,為市民解除燃眉之急,大大紓緩了醫療系統的壓力。於預防新冠肺炎及治療後遺症方面,中醫中藥更有其獨特優勢,與西醫西藥形成互補關係。不少市民均期望中醫中藥有更好發展,從而更全面保障大眾健康。

最近,我們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永光中醫師於立法會提出“積極推動中醫發展,紓緩醫療系統壓力”議案,盼能協助政府推動中醫藥發展。喜見各立法會議員積極建言,提出眾多獨到見解,齊心推動國策於本地落實。

要讓中醫中藥更蓬勃發展,發揮更大作用,正如習近平主席強調的,必須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惟根據我們民建聯三月發布的調查,七成受訪市民認為特區政府推動中西醫協作的力度不足。

現時政府設有中西醫協作計劃,但只有部分公立醫院參與,而且僅限指定疾病,受惠人數甚少。建議政府擴大計劃至其它公立醫院,並把更多疾病納入計劃,以及增加資助,豁免病人的中醫診療費用。

此外,法例賦權西醫轉介病人至合適醫療專業進行治療、診斷成像檢測及化驗檢查,但尚未賦予中醫同等權力。事實上,本地中醫與西醫課程的修讀年期同樣為六年,課程內容亦涉及化驗學、影像學等。政府去年提出修訂《輔助醫療業條例》,容許中醫師可轉介病人予放射技師和醫務化驗師,我們期望政府加快立法工作,讓診斷成像檢測及化驗檢查等現代科技為中西醫所共同,更好發揮協同效應,提升治療成效。

中醫中藥體現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實踐經驗,是華夏文明的瑰寶。只要我們讓中醫藥進一步守正創新、傳承發展,並凝聚世界各國的醫學精髓,將能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做到合力互補,讓市民得到由預防到治療、復康的全流程保障。

鞏固國安防線 齊撐23條立法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今年6月30日是香港國安法實施三周年。三年來,香港國安法充分向環球各國展現了它是保香港安全、安定、安寧之法。在此良好的基礎上,香港各界必須保持警惕,時刻防範,包括要善用香港國安法具有的“域外效力”,將潛逃海外的反中亂港分子繩之以法;儘快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完善維護國家安全法律體系;更要持續增強全民尤其青年人的國安意識,使維護國安和社會穩定成為全民的自覺行動,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安全保障。

香港回歸以來,一直未就基本法第23條完成本地立法工作,亦沒有設立國安執法機構。結果,禍港政客在外國勢力“撐腰”下,肆無忌憚地挑撥政治、經濟及民生爭議,甚至向中央潑污水,一心要拖垮“一國兩制”的落實,拖拉中國的崛起發展。2019年,香港的紛亂更到達臨界點,一場“反修例運動”引發了“黑暴”風潮,暴徒大肆破壞,目無法紀,行為令人側目。

正如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形容,2019年“黑暴”是永遠抹不去的傷疤。當年“黑衣暴徒”的專橫跋扈至今還令人髮指,其中一幕是大批黑衣人聚集唱“港獨”歌曲時,一名手抱幼女的男子疑看不過眼,走到黑衣人面前激昂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儘管他全程沒有動武,卻慘遭暴徒揮拳施襲,男子血流披面仍堅持高唱國歌,令人動容,奈何他一家五口竟被圍困侮辱。

憶起當年“黑衣暴徒”的橫蠻,更教人倍感珍惜和感激中央在三年前果敢制定香港國安法。事實證明,香港國安法的落實,不僅徹底粉碎了港版“顏色革命”的圖謀,狠狠地打擊反中亂港分子的囂張氣焰,幫助香港告別動盪不安的局面;它更促進了香港社會對“一國兩制”信心倍增,宏揚以愛國愛港為核心的主流價值觀,引領香港邁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

令人可喜是,近日有團體公布了“香港國安法實施三周年”的意見調查,結果顯示,有近七成受訪者認為,市民的維護國安意識有提升或十分有提升。從三年前有人因高唱國歌而被公然施襲,到今天隨著七一回歸臨近,各區國旗區旗隨風飄揚,喜氣洋洋,一切來之不易。在香港國安法實施三周年的重要日子,我們必須繼續審時度勢,切實承擔起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義務。

面對世局風雲複雜多變,我們必須堅決維護香港國安法權威,有法必依。根據香港國安法規定,“不具有香港特區永久性居民身份的人在香港以外針對香港實施本法規定的犯罪,適用本法”。當今不少顛覆政權的亂港頭目在竄逃外國後,仍繼續肆意抹黑香港國安法,我們支持特區政府運用“域外效力”將他們繩之以法。

此外,儘管香港國安法實施後,國家安全得到了有力維護,社會重回正軌,但社會各界不應低估香港未來面對的國安風險。正如夏寶龍主任的提醒,國安才能家好,國安才能業旺。正因為基本法第23條立法工作一拖再拖,才令“港獨”分子有機可乘,令香港留疤,我們當今應不失時機,支持特區政府完成23條立法,完善維護國家安全法律體系。唯有國安防線越牢固,香港獨特優勢才更凸顯,人民安全才更有保障。

防範電騙 任重而道遠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近年,本港電話騙案猖獗,五花八門的騙案層出不窮,疫下假扮衛生署職員訛稱受害人違反防疫條例,疫後假扮物流公司職員謊稱受害者寄送非法物品,更有電騙禁錮集團轟動全球,緬甸KK園區令人震驚。騙徒隱藏在一個個電子屏幕背後,透過電話、短訊上演一幕幕「呃人劇本」,謀害錢財之餘,也嚴重滋擾市民生活。

有信貸資料服務機構4月公布最新全渠道詐騙狀況報告,發現本港去年有近兩成數碼交易有可疑,比率全球最高,並且近半港人在過去3個月內曾成為數碼詐騙目標,比例之高令人嘩然!香港電子騙案數字急升,已然成為一座「電騙之都」,然而與之不相符的是——因電騙被定罪的人數少之又少。

被騙容易破案難,由一個個虛假身份構成的電話騙案更是如此。不少詐騙分子更是身居海外,利用技術層面的偽裝冒充各種公司套取受害者信息,令警方破案難上加難。減少犯罪的三階段分別為防範、制止和懲治,對於案件發生時不見其人的電騙個案,比起被騙後亡羊補牢,市民和各機構防患於未然似乎更具成效。

有見及此,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已於今年2月落實電話智能卡實名登記制,讓不法分子不能再利用「太空卡」匿名從事非法活動;本港四大流動網絡營辦商亦自3月起就「+852」開頭的境外可疑來電,向用戶發送「語音提示」或「文字訊息」,提醒市民警惕該來電。在本周的立法會大會上,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則對防範手機短訊騙案的最新措施做出回應,稱自通訊辦實行電話卡實名制後,通訊辦加強抽查用戶資料真實度,亦有增加執法暫停可疑電話卡電訊服務,如短時間給很多人打電話,便會被重點關注。

我們十分讚成通訊辦做出這些努力加強市民警惕性,讓更多人在陷入詐騙旋渦前能夠懸崖勒馬、及時止損。未來通訊辦連同警方若有偵破典型騙案,也應大力懲治,殺雞儆猴。當然,萬騙不離其宗,最重要的是,希望市民在看過大量騙案新聞後,謹記提高警惕,遇到便宜事莫貪、遇到子虛烏有的事莫慌,再三推敲求證,就不會輕易上當。

握好人工智能 更好造福人類發展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近十幾年來,人工智能發展迅速,展現出日漸多元的功能,從運用於高新科技,到輔佐各行各業工作,再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如現時市民最為關注的生成式AI驅動的聊天機器人、Open AI ChatGPT和百度文心一言,已在不同行業領域引起震蕩,也成了人們茶餘飯後的閒談對象。人工智能的普及化、廣泛化使用為全球的科技技術與經濟效益帶來各種突破,每有更新迭代都令人感到無限新奇。

然而,蔗無兩頭甜。在開發和使用人工智能時,往往會觸及個人資料與大量數據,以協助訓練和改進其演算法,當中可能涉及識別、評估或監察使用者的技術。因此人工智能治理帶來其他複雜的挑戰,如引起各界關注的個人私隱問題。

有見及此,內地和不少海外國家正研究進一步監管人工智能,例如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早前發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提出人工智能產品或服務提供者應當遵守法律法規的要求、尊重社會公德及公序良俗、禁止非法披露個人信息,以及不得非法留存能夠推斷出用户身份的輸入信息;美國及歐盟亦正探討相關的規管或法案。

法例的修訂一向需要與時俱進,人工智能的出現使得我們需要檢討保障個人資料的傳統方法。筆者早前在立法會上提出有關「開發或使用人工智能時保護個人資料」的書面質詢,得到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回覆指《人工智能指引》已派發至超過450間機構,包括政府部門、法定機構、商會以及不同行業機構,私隱公署亦會不時檢視《人工智能指引》的實施情況並在有需要時做出適當調等。我們樂見局方持續關注機構合理使用個人資料,旨在最大程度保障市民在使用人工智能時資料不被外洩。

人工智能的變革性發展與普及要求資料保障文化的改變,所有持份者,尤其是開發人工智能的科企與政府各局應該攜手合作,共同創造一個安全的使用環境,才能確保這項技術在創造數碼經濟利益的同時,繼續保障和尊重個人的基本權利。

支持加大輸入內地電力 保障香港長遠穩定供電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本周的立法會大會上,立法會議員陸頌雄提出“輸入內地電力,平抑香港電費”議案,建議特區政府增加購買內地平價電力控制電費增幅,造福香港市民,我們十分支持這項提議。電力市場對民生安居、經濟發展和能源安全都至關重要,加大輸入內地電力不僅能夠平抑香港電費,亦有助推進香港新能源電力發展,更能保障香港電力供應背靠祖國、確保長期穩定,也屬於國家安全範疇,可謂“一石三鳥”。

中電和港燈在三月上調燃料調整費,無疑給疫後仍面對經濟壓力的市民、中小企業及弱勢社群增添不少生活負擔。而內地如深圳等周邊城市電價都遠低於本港,增加購入內地電力有助降低成本,惠及市民。與內地電力系統對接,前期自然要花錢興建相關接收電力系統,長遠而言則有助穩定香港供電、抑制電費增長,即是民心所向,亦符合成本效益。且中電一直與內地南方電網有長期合作,故在實際操作上非常可行。

另一方面,應對全球暖化,節能減排是全世界各地都有責任盡力達成的課題,香港也不例外。特區政府於2020年提到香港“2050碳中和”目標,可香港環境限制太多,發展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潛力有限,要達至碳中和,增加輸入內地核電等再生能源電力,解決本港發電廠碳排放問題,乃是最現實可行選擇。現時,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首座深遠海浮式風電平台“海油觀瀾號”成功併入文昌油田群電網;首個沙漠、戈壁、荒漠地區風電光伏基地外送電的特高壓工程——寧夏送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工建設。未來再生能源與零碳電力在內地勢將更加普及,向內地購買電力有助推進香港邁向低碳減排大方向。

俄烏戰火不停,由於俄羅斯大幅削減天然氣供應,歐洲能源價飆近10倍,電費飆升使得市民苦不堪言,我們香港絕不願意陷入這種電力供應受制於人的窘境。近年中國電力技術發展迅速,如全球之最的中國特高壓輸電,而國家大力支持香港融入國家高質量發展,共建大灣區。時不我待,特區政府應順勢乘上這股時代大浪與國家發展對接,包括電力系統。增加輸入內地電力,香港供電得到國家更多支持,未來發展才更有底氣,更加安全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