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項立法建議切中社會訴求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出席立法會的行政長官答問會時,提出了五項立法建議,包括要求區議員等公職人員宣誓、加強打擊「起底」行為、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改善舊樓安全以及劏房租金管制。這些立法建議雖然來得有些遲,但還是回應了社會長期以來的訴求。

 

五項立法建議中最優先的,是要求區議員宣誓。反對派區議員佔領十七區區議會至今,依然不務正業,凡事政治行先,輕忽居民利益。今年年初,警方國安處拘捕的六十多名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的反對派政客中也有不少區議員,顯示「區議會已經失效,淪為黑暴溫床之說絕不誇張。而現行法例並未要求區議員在就職時宣誓「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可謂一個法律上的漏洞。此外,近年來,特別是修例風波以來,針對執法人員、官員以至持不同政見市民的「起底」等網絡欺凌愈來愈多,但「苦主」即使報警或向私隱專員公署投訴,也難以阻止「起底」行為,顯見現行法例對網絡欺凌的打擊力度明顯不夠。兩項立法工作對香港政局和社會穩定有重大意義。

 

如果說上述兩項立法建議是為了應對修例風波所帶來的社會不穩定,另外幾項立法建議則聚焦於改善民生,其中最受關注的,便是引入外地醫生。香港人口老齡化和公營醫療系統超負荷問題嚴重,公營醫療系統醫生人手供應一直嚴重不足已經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醫管局轄下專科門診的新症輪候時間以年計的情況屢見不鮮。目前,政府已經推行「特別退休後重聘計劃」以吸引更多退休醫生申請重聘,並多次放寬以「有限度註冊」形式聘請非本地培訓醫生的條件,但成效並不顯著。此番修例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要求申請者必須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來自獲認可的醫學院、在當地獲取醫生註冊,且申請成功後必須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一段時間,如此既能保證引入醫生的質素,亦能緩解公立醫院人手問題,是市民能切身體會到的「有感施政」。 而制訂劏房租金管制,亦是建制派團體多年來的訴求,對一些苦候公屋多年的最基層市民來說尤其重要。

 

雖然林太本屆任期只餘下一年半,但本屆特區政府依然大膽提出五項重大立法建議以回應市民關注,顯示在港區國安法通過和反對派議員總辭後,行政立法關係明顯順暢,這對社會穩定和改善民生而言有重大的意義,香港「由亂到治」的趨勢經已不可逆轉。

見了小偷還叫爸爸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英國公然違反中英之間的協議,推出所謂BNO「5+1」政策,還宣稱「為香港的BNO身份持有人在英國生活、工作和安居提供了新途徑,對此非常自豪」云。一班黄絲手足對新措施趨之若鶩,但假如當年英方對港人珍而重之,何解要起草BNO政策,而不乾脆接給予港人英國公民身份?如今忽然「皇恩浩蕩」打開門戶,一句到尾只是「講金唔講心」。

自從中央出手助港平亂,在國安法的震懾下,黑暴土崩瓦解,香港復歸安寧。但那些自詡「覺醒」的黃絲宣稱呼吸不到「自由氣息」,亦有人揚言要到英美打其所謂的「國際戰線」,有人就話為了守護下一代所以要出走云。其實任何冠冕堂皇的原因都不重要,結果都是一樣,這批港人只是自我感覺良好地帶著資金去當「二等公民」。

中國外交部清楚表明,英方罔顧香港已經回歸中國24年的事實,質疑英方公然違背承諾,「試圖把大批港人變成二等英國公民,已經徹底改變了原來中英諒解的BNO性質。」特區政府也發表聲明,批評英方借BNO護照作為「政治遮羞布」,BNO舉措「顯然是政治炒作」,還能為英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

不過「蔫豬頭都有盲鼻菩薩」,黃絲有「戀英」情意結,當然不信任中央和港府的提醒,但也請他們看看歷史,英國是老牌帝國主義的佼佼者,自古到今都是「利」字先行。英國近年因為脫歐、新冠肺炎及出現病變等情況,國力千瘡百孔,難得可以在港人面前高舉「民主」旗幟,又毋須給予大家即時入籍,即可吸納港人資產及増大本地消費力,何樂而不為?有人見了小偷還叫爸爸,就要好好承擔後果了。

百業蕭條陷寒冬 設失業金解民困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有傳媒引述慈善機構負責人指,曽在街上見過年僅7歲的小孩與家人露宿街頭。對於香港普遍學童來說,向來困擾他們的問題也許是學習壓力大、沉迷電子用品等,但自從黑暴禍港,香港經歷了連續兩年的經濟萎縮,再加上疫情持續,不少家庭陷入困境,家中幼小也默默承受經濟壓力。當疫情仍未受控,失業率持續攀升,特區政府可以做什麼?

本港第四波疫情曠日持久,基層弱勢每天掙扎求存。根據政府數據指,本港失業率由去年首季的4.2%,升至去年9至11月的6.3%,這意味約24萬人打破了飯碗,而受到第四波疫情衝擊,最新失業率更升破近16年的高位。打工仔手停口停,有協助無家者的志願機構形容,過去一年露宿人數增長「失控」。

除了大經濟環境蕭條外,隨著晚市禁堂食措施不斷延長,美容、健身、戲院等因疫情持續停業,業界一片風聲鶴唳。儘管政府自疫情以來已動用3,100億元推出紓困措施,但由於疫情反覆,愈來愈多失業大軍流落街頭。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也引述業界人士指,農曆新年向來是零售餐飲業的傳統旺季,若果疫情不盡快平復,新年過後或會出現較多的結業和裁員,情況令人擔憂。 

事實上,社會一直強烈要求特區政府設立「失業援助金」,無奈勞福局只推搪失業市民可以申請綜援計劃下的失業援助,但有關申請資格嚴苛,根本難解燃眉之急。農曆新年將至,不少基層街坊慨嘆在新一年「有工開」、「有飯開」,已經心滿意足,盼望特區政府能體會到失業數字背後的民間疾苦,在經濟寒冬中為弱勢送上一絲暖意。

疫苗接種要快更要穩妥 不可單靠一招救香港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香港政府訂購3款新冠疫苗供市民自願接種,減低因疫苗出現質量問題影響整體接種率的情況,其中由復星與德國藥廠BioNTech及內地的科興疫苗最快下月抵港。港府務必要確保疫苗的質量和安全性。復星疫苗要儲存在零下70度的環境,對運輸條件要求極高,加上長途跋涉運抵香港,任何一個環節出紕漏,輕則浪費一批疫苗和訂購資金,重則直接威脅接種者的生命安全。

本港受新冠肺炎衝擊已久,不少市民都希望可以盡快完成疫苗接種、實現疫情「清零」。政府專家顧問委員會早前一致建議使用的復星疫苗,初步評估有效率逾95%,不過常見副作用亦較高。有醫學專家指,復星疫苗採用全新的mRNA技術,未知長遠效用和對身體的影響。另外,有國家出現接種疫苗後死亡的案例,為保障香港市民的健康與安全,港府應敦促藥廠提供更多臨床數據並及時向市民公布,同時亦應觀望其他國家的接種情況。

本港乃至世界各國均希望盡快實現經濟復甦和生活回復,一致目標盡快打敗2020年最大的「健康剋星」,所以各國研發新冠疫苗時,都力爭做最快最好。然而卻有人從中惡意加入政治元素,企圖通過犧牲大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來達至一己政治私利的行為,極不道德。

疫苗的確為抗疫帶來希望的曙光,但不可完全依賴「疫苗救疫情」。要達到「群體免疫」標準,需逾7成接種率。本港人口750萬,且不說疫苗接種計劃是市民自願而非強制性,即使市民踴躍參與,接種疫苗亦需要有序推行,短時間內無法達成「群體免疫」效果。港府仍需借鑒內地成功的抗疫經驗,同時避免優柔寡斷的「被動式抗疫」,主動出擊推出更有效的防疫措施。

劏房爆疫突顯政府抗疫短板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疫情持續一年,當中最受影響就是草根階層市民:一是經濟下行,生活朝不保夕;二是居住環境惡劣,環境擠迫,衛生情況堪憂,當中尤以劏房最為嚴重。劏房居住人口極為密集,一旦一人染疫,勢必引爆傳播風險。因此,在疫情之初,已有不少團體希望政府加派資源,嚴防疫情在劏房爆發。可惜政府似乎未有多加關注,令這個隱憂,最終成為現實。

 

最近,油麻地及佐敦一帶的唐樓劏房,出現多宗確診個案。特區政府於是首次宣布進行小區檢測,以彌敦道、甘肅街、渡船街及佐敦道為界,勒令區內約20幢已有確診個案的大廈,須於3日內檢測,涉及數千居民,務求達至「小區清零」。衛生署及後再向其中4楝大廈發隔離令,禁止進出大廈,及帶進或帶離任何物品。

 

政府官員經常把「早發現、早檢測、早隔離」掛在口邊,但面對劏房爆發疫情,明顯慢了半拍。還好政府今次狠下決心,實施小區強檢,以求避免疫情在該區進一步擴散。不過,若政府只要求有確診個案的大廈強檢,仍然是留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階段。有專家指出,強檢沒有配合居家令,已非最理想情況。既然政府已經以四條街道劃起該區,為何不走多步,要求小區內所有居民都接受強制檢測、甚至整區頒下隔離令呢?

 

抗疫需有超前思維,不能哪裡有火頭,才到哪兒撲火。是次小區爆發,明顯在政府意料之外,亦突顯政府抗疫仍有不少漏洞。面對疫情反覆,政府應有多手準備,不能一本通書讀到老,亦不應將應對私樓、屋邨爆疫的一套,搬到老舊唐樓甚至劏房之上。如果政府在抗疫戰上仍舊見步行步,本港只會離清零的目標愈來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