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棄事事妖魔化 走出拉布死胡同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香港自經歷「佔領」行動後,陷入曠日持久的撕裂局面,作為制定法律、審批撥款及監察特區政府施政的立法會,長期處於兩大陣營互不信任的狀況,天天在點人數及拉布中蹉跎歲月,好難走下去。

要打破困局,反對派是時候對中央及特區政府重建信任。為了「一國兩制」能健康地發展,無論是民建聯或其他建制派中人,也有責任促成反對派與中央的會面交流。

可惜,目前社會上許多經濟民生事務、工程基建,甚至是原意只為香港人往來內地更便捷的高鐵「一地兩檢」問題,反對派也掀起政治波濤,誓要鬥垮「一地兩檢」,實在是犧牲香港的整體利益。

事實上,特區律政司司長袁國強表明,將內地出入境、海關以及檢疫等法律納入《基本法》附件三,藉此落實「一地兩檢」,只是其中一個研究方向,並非唯一方向。筆者認為,根據基本法第二十條,「香港特別行政區可享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及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權力」,中央能否授予香港執法人員其他權力以解決問題?社會尚可繼續理性探討。

無論是香港的經濟民生問題,以致特首普選方案在去年被否決後,坊間關注的下一次政改時機,都必須在社會互信度高的情況下,才能有所發揮,尋求出路。今天香港持續發展的大前提,就是要摒棄事事妖魔化、為反對而反對的枷鎖。新年伊始,寄望反對派議員不再拉布,香港才得以避免畫地為牢,免得在死胡同裡自轉。

勿為暴行漂白貼金 同聲譴責義不容辭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大年初一晚的旺角暴亂嚴重衝擊香港法治底線,令全社會譁然,但涉嫌鼓吹煽動暴力衝擊的「本土民主前線」頭目未見收斂,宣稱暴動並非有組織,又大放厥詞揚言「寧為玉碎、不作瓦全」,誓言要用暴力改變香港。

無論是「佔中」、「光復」、「鳩嗚」行動,以致今次的街頭暴亂,一群以「捍衛本土」作幌子來掩飾「港獨」思潮的激進派,口裡高呼「勇武抗爭」,實際上只求達到一己政治目標,令香港雞犬不寧,社會動盪。奈何反對派中人,甚至有法律學者,仍試圖顛倒是非黑白,為暴動「漂白」、「貼金」,助暴徒逃避刑責,其心可誅。

不過,在暴徒及「幫凶」的窮凶極惡中,我們也看到令人動容的人性光輝面。有警員以身體作盾牌,掩護奄奄一息的同袍;有傳媒喝止暴徒施襲,挺身守在受傷倒地的警員前面。香港是我們的家,面對暴徒的麻木不仁,我們還能選擇沉默嗎?

立法會今年進行換屆選舉,立法會新界東補選亦於月底舉行,但有候選人因煽動旺角暴亂而被捕,也有候選人以「幫朋友」為名,免費為暴力衝擊者提供法律援助,如斯所為,顯然是明目張膽地向港人宣示他們與激進暴徒沆瀣一氣,同一陣線。

廣大市民崇尚和平理性,絕不容激進派陰謀得逞,特區政府及港人必須同聲譴責暴行,反思深層次矛盾,同時在關乎香港大局的問題上,選民必須心清眼亮,運用手中一票向暴力說不,讓香港重回正道。

暴亂摧毀家園 嚴懲暴徒遏歪風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猴年大年初一晚旺角爆發暴亂,綜合多個媒體報導畫面可見,暴徒在街上四處縱火焚燒雜物,更蓄意掟磚頭、投擲垃圾桶及揮木棍襲擊在場執勤警員,證據確鑿,就連在場採訪的傳媒也不能倖免,有暴徒趁亂用打破的玻璃樽刺傷記者。鏡頭下無法無天的亂局,仿佛不再是我們認識的香港。

香港向來是社會安寧、治安良好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法治和新聞自由等核心價值,港人珍而重之。但自從反對派在2014年策動「佔中」,以所謂「愛與和平」包裝違法行為,就像打開了「暴力抗爭」的潘朵拉盒子。隨之而來的「鳩嗚」、「光復」行動,暴力程度不斷升級,進一步動搖了香港法治根基,普羅市民的人身安全也敲響了警號。

港人追求的是優質民主,絕非「磚頭革命」,今次暴亂事件能讓港人看清是非黑白。縱使暴徒事後仍頭腦發熱,諉過特區政府和制度不公,但任憑你有千萬個「理由」,凡訴諸暴力就罪無可恕。誰人醜惡犯法,為一己政治目的毀滅香港;誰人執法維護市民大眾社會安全,全港大部分市民心中有數。

旺角暴亂嚴重衝擊香港法治的底線,大批被捕者已被繩之於法,被落案起訴暴動罪,但關鍵是無視法紀的案件移送到司法機構後,法庭絕不應姑息惡行,從輕發落,相反要嚴懲不貸,以儆效尤,否則只會壯大暴徒膽量,為香港埋下更多計時炸彈。

香港今天的繁榮穩定,有賴歷代港人刻苦經營,我們絕不容暴徒頭戴「抗命」冠冕毀我家園。

摒棄內鬥 登上國家「一帶一路」發展列車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近年香港局勢複雜紛繁,縱使違法「佔中」及政改爭議告一段落,但香港傷口未癒,後遺症已陸續浮現。議會內反對派無日無之的「拉布」、議會外激進派不擇手段的「抗爭」,都為香港的發展套上枷鎖。在沸沸揚揚的喧鬧聲中,香港沉默理性的大多數必須自省定位,沉著應對,尋找出路。

香港當前的機遇與國家的發展密不可分,尤其是國家提出嶄新的「一帶一路」發展大戰略,勢必拉動世界經濟巨輪,香港未來的發展空間絕對大於挑戰。只要港人善用背靠祖國的優勢,好好加強兩地基建接駁,深化經濟交流合作,可說是手握打開發展大門的鑰匙。

事實上,國家向來對香港的狀況十分關心,也由衷期望香港能夠在國家的深化改革開放和「一帶一路」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我們沒有任何理由錯過登上國家高速發展的列車,城市間的競爭不進則退,如香港錯失良機,未能夠乘勢而上,其他城市亦絕不會慢下來。當「東方之珠」漸轉黯淡失色,一步步落後於人,甚至被邊緣化,我們怨得了誰?

奈何當今香港泛政治化的局面令人憂心,踏入選舉年,社會矛盾的裂縫更越拉越大。作為制定法律、審批撥款及監察特區政府施政的立法會,長期因兩大陣營的互不信任,天天上演點算人數的鬧劇,在反對派的惡意「拉布」中蹉跎歲月。

香港創新及科技局一拖三年才能上馬;為了與科技發展與時並進的版權修訂條例,被人肆意亂扣「網絡23條」帽子,挑動白色恐怖;便利兩地交通的高鐵項目,其「一地兩檢」安排也被反對派藉機掀起政治波濤。總言之,凡特區政府提出的政策工程,反對派也擺出一副「對人不對事」的姿態,不惜犧牲香港的整體利益,誓要把計劃鬥垮。

無可否認,「一國兩制」賦予了香港不可取代的制度優勢,香港也佔盡天時地利擔當「超級聯繫人」的獨特角色,但香港的前途始終繫於香港人的一雙手。堡壘往往是由內部被攻破的,如港人未能團結一致,官民未能上下一心搞建設,又怎能發揮應有的競爭力,對外奮力打拼?

要打破困局,香港各界必須有所反思,重新出發。反對派是時候對中央及特區政府重建信任,摒棄事事妖魔化,否則只會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令香港繼續在死胡同裡自轉,打爛港人的飯碗。

沉默理性的大多數是時候為香港發聲,不容激進抗爭文化騎刧主流民意。「掟蕉掟杯」、「鳩嗚踢喼」、違法「佔領」、議會「拉布」,已經蠶蝕了港人和平理性的核心價值,香港人必須勇於向鬥爭文化說不,恢復良好的社會秩序。

未來是屬於青年人的,香港的新生代也是時候回歸理性,勿因政客迷惑賠上前途。學生的理想與激情容易令人動容,但一旦走火入魔,凡不合己意就要打垮,就會變得曲直不分、橫蠻無理。70至80年代,香港人逆境自強,拼搏進取,為香港創造傳奇,今天年輕一代的滿腔熱誠,也不應流於拉扯鐵馬、圍堵馬路或揮動「龍獅旗」,更應以勇於創新、積極樂觀的態度,闖天地、打江山,跟國家民族一起追尋夢想,共建輝煌。

人心回歸路漫漫 強制護照二選一適得其反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銅鑼灣書店李波事件持續發酵,箇中真相仍未大白,有人已在網上掀起白色恐怖,揚言港人應續領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自保」,更有人借題發揮,稱事件反映部份港人眷戀英殖民政府的管治,香港回歸18年,人心卻從未回歸云。

公道來說,移居外國生活的情況並非港人獨有,不少內地人也曾申請移民,這是各人的自由選擇,理應獲得尊重。但話說回來,當初不少變賣房子遠走他國的港人或內地同胞,也始料不到國家近年的長足發展,如今回流才大呼「蝕本」,飲恨當年若不出走,今天在祖國地土的發展可能更大。

世界上沒有透視未來的水晶球,有些人對一個地方沒有信心,但可能大趨勢是更多外來人對這個地方充滿憧憬。正如近期香港網民沉醉於吹捧BNO威力之際,筆者也有持有加拿大護照的朋友,倒認為當今持有回鄉證才是最便利的。

說到底,人心回歸,長路漫漫。當年香港回歸時為了安定人心,不少市民既可持有外國護照作為旅遊證件,同時也可持有特區護照及回鄉證。港人想多獲一份保障或便利乃人之常情,倘如今貿然一刀切強制市民二選一,只會令民心不穩。但假如有人堅持不需要中國公民身份,國家將來循序漸進探討自行選擇的機制,也未嘗不可。不過,奉勸那些宣稱要放棄回鄉證、棄當中國公民的人士,首先要確定自己擁有足權的外國國籍,免得一廂情願擁抱異邦,最終卻淪為無國籍的人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