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共享 應更便民利民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特區政府於去年的財政預算案提出向市民派發4000元的「關愛共享計劃」,將於2月開始接受申請。市民可在1月21日起,到網上或指定地點索取申請表格,並於4月30日前交回表格。手上多一筆現金使用,市民自然開心,不過今次計劃的執行安排上,政府仍有不少可改善之處,以供日後參考。

「關愛共享計劃」是政府在上年度擁有相當寬裕的財政盈餘下,與市民共享經濟成果的安排,預計受惠人數達300萬,社會當然期望計劃細節可以愈簡單、愈方便愈好。但首先,要合資格領取全數4000元津貼,要先付合6項條件,包括年滿18歲、持有香港身份證、通常居於香港、沒有受惠於去年預算案的綜援、長者生活津貼、生果金或傷殘津貼的「三糧」、無交稅及無物業。其餘有交稅人士,經申請可領取部份津貼,如薪俸稅退稅少於4000元,可補差額等。申請條件不如2011年派6000元寬鬆,只要是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居民就可申請。

第二,申請人在申請表格上,需填寫11項個人資料,並遞交3份證明文件,包括香港身份證副本、3個月內的香港地址證明副本,及收款銀行戶口證明副本。這些手續對於一般市民,更別說是老人家,都是較為繁瑣及複雜。

更重要的是,政府雖為計劃設立網頁,介紹詳情及細節,但卻不能經網上遞交申請,市民只能郵寄或親身到指定地點交表,對好多上班族或老人家來說,都是非常不便。更何況,所有的程序都需要額外人手處理,亦增加了政府的行政成本。在特區政府大力推動智慧城市及智慧政府的方針下,關愛共享計劃的安排,似乎開了倒車。

特區政府審慎理財、處理政策嚴謹,當然是一件好事,亦是香港賴以成功之道。關愛共享計劃是政府體恤為民推出的好政策,不應因為安排欠周全就抹殺整個計劃的原意。政府應檢討執行細節如何可更便民,待日後再推出有關政策時,就可用以借鏡。

與外國人士溝通的底線原則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香港作為國家首個實踐「一國兩制」的地方,也是國際城市和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事務是注定會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作為中國香港人和具代表性的人士,積極向國際社會講述香港的真實情況,維護香港的切身利益,亦可謂無可避免、無可厚非。然而,筆者必須強調,向國際社會講述香港的情況時,必須建基於維護國家利益、香港利益及「一國兩制」立場,至於那些背離國家與香港利益、踐踏「一國兩制」、分裂國家、旨在唱衰國家與香港的別有用心言論,筆者不但絕不認同,甚至予以強烈譴責!

筆者早前看到有媒體報導,有激進反對派人士參加境外政治活動時,竟主張外國政府制裁香港,分裂國家,甚至鼓吹以香港利益為籌碼向國家施壓,試問這樣的主張和言論,合符國家與香港利益嗎?對於那些損害國家與香港利益的人和言論,我們予以譴責,完全是立足於愛護自己國家和香港的正當立場,又有什麼問題?正如有美國人在外國發表一些分裂美國和踐踏美國國家利益的言論,該人在美國本土受到其同胞責備,豈非很容易理解?

筆者也曾經跟一些外國組織、媒體或政客交流過,注意到他們是絕少會一面倒「唱衰」自己的國家的,更不會鼓吹制裁自己的國家、促使國家分裂、容忍暴力和恐怖主義活動,實際上更會稍為「唱好」和「粉飾」自己的國家和家鄉。說實話,所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國家其實也一樣,但假若我們是愛護自己的國家的話,又豈會不想多展示國家富吸引力的一面,不想為國家多吸引投資者和境外朋友?偏偏香港的激進反對派卻反其道而行之,以貶抑香港為樂。更何況,即使不斷向外國「唱衰」香港,又有什麼意義?香港自身的「家事」只能靠自己解決,在「一國兩制」及《基本法》的框架下,無論激進反對派向外國勢力說些什麼,外國勢力也是沒有介入香港事務的權力和空間的。

歷史早已充份證明了,外國勢力是只會考慮自身利益的,只有中國人和中國香港人才會真真正正考慮香港的切身利益。奉勸激進反對派不要再認賊作父,鼓吹一些傷害香港的主張,本末倒置,淪為外國勢力的棋子了,否則只會害己害人!

善用堅實後盾 沉穩應對挑戰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踏入2019年,全球經濟氣氛雖未明朗,但難得香港在過去一年整體經濟狀況良好,全年實質經濟增長預測更比過去十年高,維持於3.2%。此外,隨著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和港珠澳大橋相繼通車,在內地經濟的支持帶動下,香港可望在人口多、地域廣的粵港澳大灣區大展拳腳,以國家為堅實後盾,走向世界。

融入國家大局是香港持續發展的不二法門,特首林鄭月娥表明,今年香港會爭取積極參與多項國家大事,包括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及慶祝建國70週年的連串活動等。筆者深信,只要香港各界一如以往地與內地優勢互補,並肩作戰,定能為兩地發展注入新動能。

當然,香港在穩步發展之際,也不容忽視投資未來的重要性,尤其在土地房屋這個樽頸問題上,更加要多下功夫。早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已就整體土地供應策略作出建議,特區政府也預告今年立法會有多筆土地供應的撥款,包括新界粉嶺古洞北、近岸填海及東大嶼填海等。社會各界應持理性客觀的態度,尋求全社會意願的最大公約數,支持政府對症下藥,回應市民置業安居的需求。

國家主席習近平接見改革開放40周年港澳訪京團時,不僅表揚香港在改革開放所作的貢獻,也勉勵我們要準確把握特區在新時代中的定位,作出新貢獻。香港得天獨厚,既有置身大灣區的地利優勢,又具備「一國兩制」的制度優點,新年伊始,社會各界應好好發揮香港所長,沉穩應對挑戰,締造更好發展。

實現新發展 作出新貢獻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會見赴京述職的特首林鄭月娥時,讚揚她和特區政府一年來發揚「志不求易、事不避難」的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回顧過去一年,林鄭月娥著力投資醫療教育,解決民生問題,與民共享經濟成果,其中在基建和土地方面更取得突破性發展,令人鼓舞。

土地短缺問題一直困擾香港,林鄭月娥提出跨越20至30年的「明日大嶼」願景,希望為香港未來填海造地,從根源解決房屋問題。另外,在政府團隊的努力下,《廣深港高鐵(一地兩檢)條例》贏得主流民意支持及通過,令9月開通的高鐵香港段發揮了最大的經濟效益;而港珠澳大橋於10月開通,也實現了整個粵西的快速連接。

展望未來,我們感恩國家一再重申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習主席更勉勵港人培育新優勢,發揮新作用,實現新發展,作出新貢獻。我們深信特區政府會繼續率領港人,在新時代積極擁抱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但香港要鞏固穩中向好的大勢,還有賴立法會及全港市民並肩同行,理性務實地促進施政暢順和社會和諧。

正如習主席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發表講話時,提到中國的改革開放「沒有可以奉為金科玉律的教科書,也沒有可以對中國人民頤指氣使的教師爺。」回看香港的「一國兩制」也一樣,全賴我們敢於探索,開拓前進。尤其在融入大灣區、加強憲法和基本法教育、推動創科和開拓向上流動機遇等方面,我們不會低估未來的挑戰,但只要港人團結拼搏,定能在康莊大道上行穩致遠,為國家出一分力。

權利不是絕對 「和平」非護身符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中央近年明確劃出國家主權安全的底線,國家主席習近平更清楚表明維護國家統一,既是「一國兩制」的初心,也是「一國兩制」的生命線。破壞派應該理解在主權問題上沒有灰色地帶,惟近日參加村代表選舉的「自派決」立法會議員朱凱迪又試探底線。當他被要求確認自己真誠擁護《基本法》的立場時,竟宣稱「和平主張『港獨』是港人受《基本法》保障的權利」云,顯然是鑽空子欺哄港人。

破壞派經常濫用「和平」作為他們為所欲為的護身符。多年前,他們以「愛與和平」的口號合理化違法佔中,最終令香港陷入撕裂,年青人墮入牢獄之災。如今,朱凱迪又用「和平」來包裝「港獨」,更在《基本法》和《香港人權法案條例》中斷章取義,把自由和權利無限放大。

必須重申,《基本法》第27條的確保障港人享有言論自由、集會自由等,而《香港人權法案條例》也保障港人有「意見和發表的自由」、「和平集會的權利」及「結社的自由」等。惟相關權利並非絕對,而是附有特別責任及義務,例如在「保障國家安全或公共秩序,或公共衞生或風化」及「保護他人的權益」等方面,上述自由也受到合法限制。

過去「港獨」歪風屢禁不絕,但隨著中央及特區政府再三闡明立場,主流社會已認清主張「港獨」等同破壞中國領土完整,認同維護國家安全才是保障港人福祉。一言以蔽之,《基本法》從沒有認可用所謂「和平」方式就可以分裂國家,無論破壞派怎樣為「港獨」粉飾貼金,也改變不了其違法違憲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