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向西九「小故宮」潑污水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特區政府在西九文化區興建故宮文化博物館,既可提升西九成為國際知名文化活動場所,也可提升港人文化生活質素,本港旅遊界更期盼「小故宮」能重振業界發展。奈何,破壞派抹黑花招盡出,有議員向廉署舉報稱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涉嫌公職人員行為失當,又揚言引特權法調查事件;有人矮化建館決定是「獻媚」、「文化统戰」;「支聯會」也爭先恐後在港鐵站展出的「故宮全接觸」展覽前集會「做騷」。

多年來,破壞派為政治私利,把大量經濟民生議題泛政治化。港珠澳大橋、高鐵工程及機場三跑等大型基建,都淪為他們政治角力的籌碼,工程延誤超支則由公帑「埋單」。至於新界東北項目、版權條例修訂、成立創科局等與時俱進政策,同樣被大潑污水,扣上「內地後花園」、「網絡23條」等罪名,不少利民措施葬送於政治噪音之中。

如今破壞派向「小故宮」張牙舞爪,把「公眾諮詢」變成撲擊政府、自抬身價的武器,說到底都是「利字當頭」。更無恥的是,政客明知建築設計師嚴迅奇了解西九規劃、具備設計內地博物館經驗、在海內外獲獎無數,但仍大肆炒作當局「欽定」他主理項目云。一心為港出力,卻無辜捲入政治漩渦,他朝還有誰願意為香港的未來籌謀獻策?

約千件故宮國寶級珍藏來港展出,機會難得,實屬美事一樁。破壞派口口聲聲關注西九故宮發展,就應聚焦其設計營運、展覽及未來路向提出建設性意見,而非繼續網羅罪名,禍港殃民。

落實港深創科園 肥水流進自家田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港深政府日前簽署備忘錄,攜手在落馬洲河套地區87公頃的空間,共同發展創新科技。消息一出,不少本地創科人才乃至普羅市民視之為喜訊,皆因河套區可塑性高,惜港深兩地多年來就土地業權及發展機制問題各持己見,合作項目一直「只聞樓梯響」。如今雙方同意在遵循「一國兩制」及「共同開發、共享成果」原則下合作,勢必拉動兩地經濟發展大引擎。

回歸後,歷屆政府空談經濟升級轉型,具體政策卻欠奉,業界只能單打獨鬥,香港整體科技發展大大落後於日韓、新加坡及台灣等地。相反,毗鄰的深圳卻在高科技發展上大放異彩,打造了躋身世界舞台的企業與產品,更有中國「矽谷」之稱。

事實上,香港不缺科技人才,例如大行其道的航拍機,其創造原型就是在香港的大學裏孕育,但由於深圳創業條件優勝,香港只能眼白白看著肥水流進別人田。隨著全球創新科技不斷演進,香港如不想淪為明日黃花,定必要把握好河套項目,讓香港國際自由港的優勢結合深圳科技創新產業優勢,締造共贏格局。

河套區發展前途光明,但阻力不容小覷。有環保人士稱科技園會破壞具生態價值的濕地;破壞派又打「諮詢」牌,揚言政府未問市民就包底出錢,加上地理位置遠,變相為深圳「作嫁衣裳」;有議員更恐嚇指,一旦附有便利通關措施,內地員工湧入會搶走本地人才「飯碗」云。謠言滿天飛,當局在公開透明開展項目時,必須及早「拆彈」,掃除謬誤,別讓一兩顆老鼠屎壞了整鍋粥。

西九建故宮不容再蹉跎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香港早前獲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將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合作在西九文化區建設全球第三個故宮博物館。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央在香港迎來回歸20周年之際,在芸芸省市中選擇在港建館,足證對香港的關愛之情。由於西九文化區蹉跎多年,難得獲國家提供千件國寶級文物珍品在此展出,普羅市民都大表支持,期盼將來大開眼界,一睹珍貴藏品。

奈何破壞派總要無風起浪,他們深明民意所在,不敢大鑼大鼓批評,於是又打「程序牌」,宣稱當局未有按法例諮詢公眾,繞過立法會監察,摒棄行之有效的機制云,勢要「公審」政府,撈一把政治油水。這群策動「佔中」、包庇「港獨」的政客,一邊衝擊香港法治、動搖「一國兩制」,一邊卻指責政府沒有諮詢,破壞體制,其雙重標準令人咋舌。

必須釐清是,西九計劃十多年來已歷盡大小諮詢,社會共識就是打造一個世界級文化博物及藝術展覽群,而今次故宮博物館獲得西九文化管理局董事局支持,建館費用由香港賽馬會全額承擔,因此根本無必要再走一次城市規劃諮詢。說到底,爭議的根本不在於故宮或諮詢程序,而是破壞派為反而反的劣根性,試圖將魔手伸入文化藝術領域。

西九管理局將就博物館設計營運及展覽方向等,展開公眾諮詢,惟有學生不問情理司法覆核政府,一心推倒故宮方案。一子錯滿盤皆落索,各界千萬不要誤墮破壞派的圏套,在枝節問題上耽擱而得不償失,錯失兩地文化合作共融、豐富西九內涵的大好良機。

撥開雲霧 和衷共濟向前行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新年新氣象,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發表2017年新年賀詞時,總結過去一年國家取得非凡成就,同時展望全國人民要和衷共濟,「擼起袖子加油幹」,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香港回歸以來,國家的騰飛發展令港人感到驕傲自豪,在國家堅定信賴和支持下,香港熬過了沙士、亞洲金融風暴,以致國際金融危機等衝擊,成功穩住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務實靈巧的港人更加善用優勢,巧借東風,在國際投資者進入內地市場上分一杯羹。

事實證明,「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原則,最符合國家和香港的共同利益,也有助於維持香港社會人心穩定。惟近年本港有害群之馬,策動違法「佔領」、旺角暴動,又煽動「本土」為名,分裂國家為實的「港獨」思潮,企圖破壞香港的法治精神和「一國兩制」的原則,所作所為與全港市民的福祉背道而馳。

2017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所謂朽木不可雕也,我們不奢望破壞派會「收手」不挑起事端,正如近日他們一窩蜂妖魔化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項目,可見一斑。但香港市民尤其是年輕人,理應明辨政客的真面目,拒當「扯線公仔」,深思自身與社會及國家的關係,為未來籌謀。

烏雲再多都遮不住太陽,絕大部分港人始終秉承務實理性的精神,即使香港經歷再多的困難,但只要我們配合國家發展的步履,在「一帶一路」等重要戰略下,發揮好「超級聯繫人」,甚至是「超級合夥人」的角色,一起和衷共濟,定必能撥開雲霧見青天,東方明珠更亮更光。

破壞派庇「瀆誓四丑」 市民受夠不上當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特區政府正司法覆核四名立法會議員的議員資格,經常滿口「民主法治」的破壞派再次講一套、做一套。繼「佔中三丑」之一戴耀廷提出涉嫌違法的「換票論」後,「民陣」又發起元旦遊行,宣稱要律政司撤回對「瀆誓四丑」的司法覆核,並會為「四丑」而設的「守護公義基金」籌款。

破壞派為達到政治目的,向來寬己嚴人,濫用司法覆核作為政治工具。惟今次當「自己友」理虧,他們則一反總愛站在道德高地的常態,要求當局放棄跟進覆核案。倘若破壞派真心信奉法治,絕不應向法庭製造政治壓力,如今他們「死攬」「四丑」,是不惜摧毀法治,比「搬龍門」更過分,根本是「拆龍門」。可笑是他們還要「義正詞嚴」,把宣誓鬧劇粉飾為「守護公義」的「壯舉」,發起「眾籌」向小市民的荷包打主意,實行「我玩嘢,你埋單」。

前車可鑑,2014年中,署名「壹傳媒股民」的密件爆出大量破壞派的「黑金」醜聞;違法「佔中」的糊塗帳至今無影無蹤;破壞派頭目「黨產私產」不分、用公帑「買樓」、將捐款「袋住先」等知法犯法所爲不絕於耳。究竟有多少市民還甘於充當政客的提款機?

港人早已受夠騙,吃夠苦,不會再輕易受哄上當。事實上,香港對公開籌款一向有相當嚴格的法律規管,但破壞派的籌款十分兒戲,更可能是非法募款,律政司及廉政公署有責任徹查,防止黑金政治蔓延,毒害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