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香港第四波疫情自去年底反彈後,終於有放緩跡象。社會各界都期盼特區政府在下一階段的抗疫戰中,尤其是清零、通關及採購疫苗等方面能當機立斷,乘勝追擊,助百業復歸正常。
所謂「父子騎驢,倒為驢騎」,話說父子倆牽着驢進城時,無論他們拉著驢子走、兒子或父親騎到驢背,還是父子一起騎驢,都總有路人訕笑議論。結果,父子索性把驢子四腳綁起,用棍子扛著,驢子最終因掙扎而掉到河裏淹死了。的確,世上總有太多「路人」,只懂「出嘴巴」或事後孔明,如果一味迎合他們的意見,只會焦頭爛額。
回想在反修例風波中,有人把「違憲播獨」說成「違法達義」,把打砸搶燒說成「民主抗爭」,可幸中央果敢訂立香港國安法,以法律止暴制亂。過去一年,香港疫情反覆,又有人危言聳聽,把全民檢測及「健康碼」演繹為政府肆機侵犯私隱。近日,當局採取封區行動以斬斷傳播鏈,又有人稱當局勞民傷財云。
每個人在人生中都有不少關頭要作出重大決定,更何況是整個政府,如果終日畏首畏尾,恐怕施政寸步難行。當然,我們絕不認同政府閉門造車,一意孤行,相反為官者有責任廣聽民意,具備判斷是非的能力,切忌活在別人的輿論中,政策議而不決,朝令夕改。
當下全球經濟疲弱,世界各國想方設法爭奪疫苗,重振經濟。特區政府未來也必須在抗疫戰中爭分奪秒,包括力爭中央支持,加大力度採購安全可靠的疫苗供市民接種,爭取與內地和澳門等通關,以重啟區域經濟活動,好讓小市民在新春後逐步回復正常生活。
常言道,不招人妒是庸才。祖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和平崛起,近年不單在經濟表現上常有亮眼表現,連在當前世紀疫症之下,我們靠著領導人快速反應及全國上下一心,成為全球第一個走出疫情陰霾的國家。這一切一切,怎能不叫個別遇到發展困難的西方國家眼紅不已?正因如此,他們就用盡一切方法,阻止中國快速前進。最新一樁,就是發起各國聯合抵制明年的北京冬季奧運會。
近日來,國際間的反華勢力又再傾巢而出。英國國會及美國參議會,分別有政客要求他們的政府及國際奧委會抵制北京冬奧;亦在所謂組織聯盟指中國對少數民族的人權侵害,無理地誣稱這是「一屆種族滅絶的奧運會」。德國媒體更報道,美國新任總統拜登的顧問,正以新疆問題作幌子,試圖游說歐洲缺席北京冬奧運,然而歐洲各國反應冷淡。
這一系列的操作,其實與這一兩年西方國家不斷以人權自由作藉口,干預中國香港事務、甚至對國家及特區官員作出制裁,同出一轍。西方國家不斷指控中國在新疆及西藏問題上違反人權,但從來沒有實質證據,反倒是國家多次邀請外交人員及外媒到當地視察,用行動表明所謂「種族滅絕」,根本站不住腳。同樣,在香港問題上,外國人員滲透本港事務,令本港出現黑暴示威,只有國安法在港實施,香港社會才能回復平靜。
說到底,體育歸體育,政治歸政治,西方政客用政治意圓騎劫四年一次的體壇大事,對得著自己的國民和運動員嗎?事實勝於雄辯,「種族滅絕」完全是毫無根據的指控,抵制北京冬奧,亦注定失敗。不過恐怕在他們心目中,運動員的努力及血汗,遠遠比不上他們想拖中國後腿重要。但是,歷史的發展證明,中華民族的復興始終會實現!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日前出席立法會的行政長官答問會時,提出了五項立法建議,包括要求區議員等公職人員宣誓、加強打擊「起底」行為、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改善舊樓安全以及劏房租金管制。這些立法建議雖然來得有些遲,但還是回應了社會長期以來的訴求。
五項立法建議中最優先的,是要求區議員宣誓。反對派區議員佔領十七區區議會至今,依然不務正業,凡事政治行先,輕忽居民利益。今年年初,警方國安處拘捕的六十多名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的反對派政客中也有不少區議員,顯示「區議會已經失效,淪為黑暴溫床之說絕不誇張。而現行法例並未要求區議員在就職時宣誓「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可謂一個法律上的漏洞。此外,近年來,特別是修例風波以來,針對執法人員、官員以至持不同政見市民的「起底」等網絡欺凌愈來愈多,但「苦主」即使報警或向私隱專員公署投訴,也難以阻止「起底」行為,顯見現行法例對網絡欺凌的打擊力度明顯不夠。兩項立法工作對香港政局和社會穩定有重大意義。
如果說上述兩項立法建議是為了應對修例風波所帶來的社會不穩定,另外幾項立法建議則聚焦於改善民生,其中最受關注的,便是引入外地醫生。香港人口老齡化和公營醫療系統超負荷問題嚴重,公營醫療系統醫生人手供應一直嚴重不足已經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醫管局轄下專科門診的新症輪候時間以年計的情況屢見不鮮。目前,政府已經推行「特別退休後重聘計劃」以吸引更多退休醫生申請重聘,並多次放寬以「有限度註冊」形式聘請非本地培訓醫生的條件,但成效並不顯著。此番修例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要求申請者必須是香港永久性居民、來自獲認可的醫學院、在當地獲取醫生註冊,且申請成功後必須在公營醫療系統工作一段時間,如此既能保證引入醫生的質素,亦能緩解公立醫院人手問題,是市民能切身體會到的「有感施政」。 而制訂劏房租金管制,亦是建制派團體多年來的訴求,對一些苦候公屋多年的最基層市民來說尤其重要。
雖然林太本屆任期只餘下一年半,但本屆特區政府依然大膽提出五項重大立法建議以回應市民關注,顯示在港區國安法通過和反對派議員總辭後,行政立法關係明顯順暢,這對社會穩定和改善民生而言有重大的意義,香港「由亂到治」的趨勢經已不可逆轉。
英國公然違反中英之間的協議,推出所謂BNO「5+1」政策,還宣稱「為香港的BNO身份持有人在英國生活、工作和安居提供了新途徑,對此非常自豪」云。一班黄絲手足對新措施趨之若鶩,但假如當年英方對港人珍而重之,何解要起草BNO政策,而不乾脆接給予港人英國公民身份?如今忽然「皇恩浩蕩」打開門戶,一句到尾只是「講金唔講心」。
自從中央出手助港平亂,在國安法的震懾下,黑暴土崩瓦解,香港復歸安寧。但那些自詡「覺醒」的黃絲宣稱呼吸不到「自由氣息」,亦有人揚言要到英美打其所謂的「國際戰線」,有人就話為了守護下一代所以要出走云。其實任何冠冕堂皇的原因都不重要,結果都是一樣,這批港人只是自我感覺良好地帶著資金去當「二等公民」。
中國外交部清楚表明,英方罔顧香港已經回歸中國24年的事實,質疑英方公然違背承諾,「試圖把大批港人變成二等英國公民,已經徹底改變了原來中英諒解的BNO性質。」特區政府也發表聲明,批評英方借BNO護照作為「政治遮羞布」,BNO舉措「顯然是政治炒作」,還能為英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
不過「蔫豬頭都有盲鼻菩薩」,黃絲有「戀英」情意結,當然不信任中央和港府的提醒,但也請他們看看歷史,英國是老牌帝國主義的佼佼者,自古到今都是「利」字先行。英國近年因為脫歐、新冠肺炎及出現病變等情況,國力千瘡百孔,難得可以在港人面前高舉「民主」旗幟,又毋須給予大家即時入籍,即可吸納港人資產及増大本地消費力,何樂而不為?有人見了小偷還叫爸爸,就要好好承擔後果了。
有傳媒引述慈善機構負責人指,曽在街上見過年僅7歲的小孩與家人露宿街頭。對於香港普遍學童來說,向來困擾他們的問題也許是學習壓力大、沉迷電子用品等,但自從黑暴禍港,香港經歷了連續兩年的經濟萎縮,再加上疫情持續,不少家庭陷入困境,家中幼小也默默承受經濟壓力。當疫情仍未受控,失業率持續攀升,特區政府可以做什麼?
本港第四波疫情曠日持久,基層弱勢每天掙扎求存。根據政府數據指,本港失業率由去年首季的4.2%,升至去年9至11月的6.3%,這意味約24萬人打破了飯碗,而受到第四波疫情衝擊,最新失業率更升破近16年的高位。打工仔手停口停,有協助無家者的志願機構形容,過去一年露宿人數增長「失控」。
除了大經濟環境蕭條外,隨著晚市禁堂食措施不斷延長,美容、健身、戲院等因疫情持續停業,業界一片風聲鶴唳。儘管政府自疫情以來已動用3,100億元推出紓困措施,但由於疫情反覆,愈來愈多失業大軍流落街頭。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也引述業界人士指,農曆新年向來是零售餐飲業的傳統旺季,若果疫情不盡快平復,新年過後或會出現較多的結業和裁員,情況令人擔憂。
事實上,社會一直強烈要求特區政府設立「失業援助金」,無奈勞福局只推搪失業市民可以申請綜援計劃下的失業援助,但有關申請資格嚴苛,根本難解燃眉之急。農曆新年將至,不少基層街坊慨嘆在新一年「有工開」、「有飯開」,已經心滿意足,盼望特區政府能體會到失業數字背後的民間疾苦,在經濟寒冬中為弱勢送上一絲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