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台獨」毀和平穩定 設特區助繁榮發展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隨着美方頻頻挑釁,中美關係愈趨緊張,Te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近期公開建議台灣設「合理可行的特別行政區」,並推行「比香港更寬鬆的安排」。馬斯克的言論反映全球對台海安全的憂心,我們樂見更多人發聲表態,支援「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以打擊「台獨」分裂勢力的囂張氣焰。

美國國會近月推動所謂《台灣政策法》,顯然是踐踏中方的紅線,此法案不僅嚴重違背美方在台灣問題上對中方所作出的承諾,更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訊號。一旦法案獲得通過,更對中國周邊相關國家和地區產生莫大影響,倘若新台海危機爆發並引發戰爭,更會打亂營商者的發展節奏,以及干擾人民的生活。

根據國務院8月發表的《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中方早已釋出善意,提到「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台灣可以作為特別行政區實行高度自治」,這代表台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

奈何民進黨明知改變不了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基本事實,卻一直「敬酒唔飲飲罰酒」,堅持「台獨」分裂政策,不承認「九二共識」,令兩岸很多問題缺乏溝通協調渠道,傷害台灣民眾利益。如今,他們更肆無忌憚勾連外部勢力「謀獨」挑釁,定必進一步摧毀台海的和平穩定。

說到底,對美方政客而言,台灣只是一隻「制華」棋子,相反中國和平統一後的台灣,才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們深信除了馬斯克的表態外,愈來愈多人也期盼中國的統一能為全球繁榮注入更多正能量。台灣政客與其撲出來花言巧語,貽笑大方,聲稱「打造韌性國家」、「給世界一個更好的台灣」、「無限期抵制Tesla」云云,倒不如好好為台灣人民的福祉想一想吧!

堅守法治 反對美霸權干預俄遊艇停泊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10月5日,普京總統盟友、鋼鐵大亨莫爾達紹夫(Alexey Mordashov)的超級豪華遊艇「諾德(Nord)」 抵港,並停泊至今,惹來了美國霸權的無理干預及威脅。

自俄烏戰爭爆發,歐美多國相繼制裁與俄羅斯總統普京「關係密切」的富商,包括拒絕他們的遊艇入境、甚至扣押。這次「諾德」抵港,無疑觸動了歐美政客神經。美國國務院聲言「香港作為金融中心,聲譽取決於是否遵循國際法律和標準」,若香港政府不就此採取行動,會鼓勵受多個司法管轄區制裁的人士視香港為避風港,「進一步讓人質疑香港營商環境的透明度」。

這說法再次彰顯美國霸權的橫蠻無理,違反情理和法理。

情理上,我國始終如一,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既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亦尊重各國的合理關切。就俄烏戰事,我們一直呼籲雙方克服困難,進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危機,而非「站邊」提供武器。採取行動干預「諾德(Nord)」 抵港,會違反上述原則,無助解決衝突。

法理上,政府更沒有法律理據拒絕俄遊艇停泊。香港作為金融中心,固然尊重且遵循國際法律和標準。李家超特首的回應明確指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一直全面實施及執行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施加的制裁。」我們有相應的法律——即香港法例第537章《聯合國制裁條例》及其附屬法例——規定相關事宜。

惟筆者要反問美國國務院:讓「諾德」停泊,到底違反哪項國際法律和標準?

早於今年二月,美國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提出決議案,要求譴責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卻被否決。然後,美國才聯同其盟友制裁俄羅斯。由此可見,這些制裁措施缺乏國際共識,只是美國及其盟友的個別國家決定,再以其一貫的「司法長臂」要脅其他國家遵從。

香港能成為金融中心,一大原因是我們尊重法治。我們堅定反對美國「司法長臂」,而且沒有任何法律依據去跟從其單方面制裁。若屈服於美霸權的「司法長臂」威脅而無理拒絕俄遊艇停泊,將嚴重削弱我們法治根基,才會真正讓人質疑香港營商環境的透明度,動搖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的大變局,波譎雲詭。身處浪潮,我們更要秉持原則,據理力爭,才能屹立不搖。就著俄遊艇停泊一事,筆者支持特區政府無懼美霸權威嚇,有理有節反駁其顛倒黑白的說法。

一國兩制成功實踐 劈波斬浪砥礪前行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國務院港澳辦副主任黃柳權在中宣部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發布會上,就十八大以來「一國兩制」在港澳的成功實踐進行介紹。黃主任不僅駁斥了所謂「香港實施國安法後變得內地化」的講法是危言聳聽,更強調「黨中央推動『一國兩制』在港澳的實踐劈波斬浪,奮勇向前,取得歷史性成就」,激勵我們要繼續加強國家意識,與祖國並肩發展。

黃主任在會上重點談到我國落實「一國兩制」的成就,重申中央積極應對港澳內外環境變化,採取一系列標本兼治的舉措,又形容「一國兩制」發生歷史性變革,包括「一國兩制」理論開闢新境界,「一國兩制」制度體系更加完善,香港澳門保持繁榮穩定的良好局面,以及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隨著香港由亂到治,再走向「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我們都堅實地感受到中央審時度勢,與港澳同胞風雨同行。正如黃主任所指,兩年多來,港澳受新冠疫情嚴重衝擊,兩個特區政府在中央堅定支持下,採取積極有效舉措舒緩民困、恢復經濟,推動各項建設事業不斷克難前行。

不過,在「一國兩制」穩步發展的基礎上,我們仍然要警惕禍港政客和西方外力肆機妖言惑眾。黃主任也指出,一些人講香港實施《國安法》後,就會變得越來越「大陸化」或「內地化」,這些說話危言聳聽,也是帶有政治偏見。他反問很難想像哪一個國家會放任顛覆國家政權、分裂國家的言行,在其國內大行其道。

至於有人刻意誇大香港出現「移民潮」,試圖唱淡香港前景,黃主任重申,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人口流動性一直很高,又勉勵港人善用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區位優勢,一定會吸引更多人才到香港施展抱負。雖說事實勝於雄辯,但為免別有用心者再抹黑祖國、分化港人,我們必須勇於講好中國故事,說出祖國的好,更要鼓勵新一代認識祖國,熱愛祖國,以主人翁意識書寫精彩的人生。

潤物細無聲——善用各式媒體宣揚國情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早前內地芒果TV與香港無綫電視聯合製作節目《聲生不息》,由內地與香港歌手共同演唱經典港樂,成為香港同時段收視率最高的節目,平均每場超過118萬香港觀眾觀看,熱潮持續至今。該節目以音樂作品為橋樑,連接內地與香港同根同源的文化血脈,無形中促使粵港澳大灣區更快融合,堪稱合拍節目的典範。

從上述事例可見,要協助市民認識國情,從而強化國民身份認同,運用各式媒體是卓有成效的方法。政府宜善用多媒體,採用貼近不同群體受眾的精準傳播方式,闡述我國的發展觀、文明觀、安全觀、人權觀、生態觀、國際秩序觀和全球治理觀,廣泛宣揚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達致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令國民教育滲入日常生活,與學校教育互補。

筆者建議政府更積極推動本地電視台與內地電視台合辦文化節目,促使行業交流,並促進香港與內地各省市觀眾彼此了解——既知曉中國各地域文化的不同特色,更體會到同是華夏文化分支的各地域文化何處相通。

此外,中央電視台製作了許多精良節目,有些講述國家現況及成就,有些弘揚傳統文化。這些節目無論是文化內涵,還是說故事的能力,均甚具水準。早前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旗下的CGTN紀錄頻道及「粵港澳大灣區之聲」電台頻道開始在本地播放,由香港電台負責管理,政府宜循此方向,引入更多央視頻道,讓市民免費觀賞,藉此更全面認識國情。

隨着互聯網發展,網上資訊劇增,市民接收資訊的渠道亦遽變。近年來,失實資訊更大量湧現,妨礙市民認識國情。故此,政府既要「立」,用各式媒體正面宣揚國情;亦要「破」,反駁失實資訊。筆者建議政府進一步善用新媒體平台,如Facebook、YouTube、微信等,解說政策,並及時澄清失實資訊或謬誤。

時代不斷發展,我們要因時制宜,以更新穎多元的手法,特別是善用各式媒體,盼能「潤物細無聲」,讓市民不經意間,便已掌握國家最新和真實一面。

善用本地歷史資源 促進了解以增愛國情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香港於國家現代史上的地位舉足輕重,不少國家大事與香港息息相關,眾多中華革命先烈、抗日英雄更紛紛在此留下足跡。本地豐富的歷史資源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生動史料,容易引起市民共鳴。筆者建議特區政府善用這些資源,以推進國民教育。

「修例風波」期間,位於烏蛟騰的烈士紀念園和烈士紀念碑遭暴徒塗污損毀,侮辱了為香港犧牲的先烈,而所有修復工作均由民間團體自發。

這些紀念碑意義非凡,更是香港僅存的國家抗戰紀念設施、遺址,筆者建議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負起管理責任,撥出資源維護。其它抗戰遺跡,諸如黃毛應教堂、羅家老屋等,也日久失修,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亦應納入管理,並推出「東江縱隊香港抗戰史蹟遠足郊遊路線」(由香港東江縱隊歷史研究會編制),整合抗戰遺跡,產生協同效應,吸引市民遊覽,讓其以生動方式認識抗戰歷史。

此外,現時抗戰史料主要分布於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海防博物館,以及最近開幕的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該館由民間籌備,獲發展局資助),缺乏專門史館展出抗戰歷史。筆者期望香港政府協同民間力量,認證並整合抗戰史料,儘快籌建永久性「中國香港抗戰歷史紀念館」(可考慮使用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現址,並加以擴建)來保存。建議展館陳列全國抗戰、太平洋戰爭、香港三年零八個月抗戰史、抗日戰爭對香港社會發展影響、香港就國家安全的定位等內容,讓市民從宏觀及微觀角度,系統化地了解抗戰歷史。

抗戰歷史以外,特區政府宜向市民宣傳中國共產黨黨史。中國共產黨不但直接領導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於日軍入侵、英軍迅速投降之際,帶領中國香港人民抗擊日寇、保家衛國;更是國家執政黨,領導地位受國家憲法保護。

惟香港目前缺乏正式場所介紹中國共產黨,市民難以接觸全面準確的共產黨史料。筆者建議特區政府建立中國共產黨展覽館,展出共產黨的理念、成立背景、奮鬥歷史及成就,讓港人深入認識國家執政黨,並定期舉辦課程,組織全體公務員及學生參與。

筆者深信,愛國源於理解。當市民理解國家如何篳路藍縷,獲得現有輝煌成就,愛國情懷便油然而生。本地歷史資源無疑是有效切入點,讓市民產生最大共鳴,促使他們更積極認識國家歷史,盼特區政府善用之,多管齊下推進國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