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管理要加強 協同民間增成效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近月塌樹意外頻生,10月28日於大埔梧桐寨發生的塌樹更釀成悲劇——由於危樹遲遲未有人清除,有村代表便聯同村民自行處理,結果遭塌下的樹幹擊斃。這無疑響起警號,促使政府改善樹木管理的工作,以更有效保障市民生命。

現時,政府以「綜合管理方式」,管理位處政府土地的樹木。部門若負責管理某地或某設施,便需同時負責護養該處的樹木。一旦部門間出現權責爭議,便由發展局轄下的樹木管理辦事處(樹木辦)負責協調。據悉,涉及部門權責爭議的個案每年平均約八百宗,當中多達數十宗需超過三個月才完成跟進。截至現時,更積壓逾二千宗樹木投訴,絕大部分已延誤三個月以上,情況堪憂。

固然,「綜合管理方式」有其合理性,能幫助釐清權責,但不能止步於此。各部門必須秉持「我和我們」的精神,以團隊式互補為市民解決問題。政府亦宜檢視樹木辦現有權力,確保其有效協調及督導各部門管理樹木。

是次意外亦顯示政府須加強獎懲,確保處理危樹的機制行之有效。按照機制,承辦商到場視察後,須於三天內提交報告。若發現危樹,則須在四星期內移除。惟早於8月下旬,承辦商已到場視察,卻直至兩個月後、意外發生當天的黃昏,才姍姍來遲,提交報告,並評定該樹為高風險。延誤如此嚴重,令公眾譁然。

地政總署署長雖聲言追究承辦商責任,惟措施可能只是終止其投標,阻嚇力嚴重不足。筆者認為原有處理危樹的機制已足夠清晰,只是未能有效執行,故署方只要加入足夠阻嚇力的懲罰條款,促使機制有效執行,相信便能及時處理危樹,避免意外發生。

要更完善管理樹木,政府可善用民間力量,共同擔起監察及護養工作。於鄕村地區,由於地處偏遠,若委託承辦商恆常護養樹木,成本將非常高昂而不切實際,故政府可委託專業人士,向村民傳授樹木知識,讓他們懂得辨別危樹,及早報告。一些簡單的樹木修剪工作,亦可交付予村民,令樹木能較頻密護養,減低成為危樹的機會。於市區,政府則可研究如何善用十八區地區關愛隊的力量,更全面監察及護養樹木。

連番塌樹危及市民性命財產,令他們憂心忡忡。二十大報告強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政府必須更務實有為,切實完善樹木管理,讓市民的生命財產得到最大保障,達至「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同盼施政開新篇 為民為國獻力量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行政長官李家超上任百日以來,新班子尚未有時間熱身磨合,已經在疫下馬不停蹄,推出利民解困的新猷,贏來各界的掌聲和正評。現屆特區政府第一份施政報告將於本月19日出爐,新界社團聯會早前向李家超特首提交報告建議書,我們深信首份施政報告是引領香港「由治及興」的關鍵,也深信李家超特首在中央支持下,定能展現良政善治的魄力,不負所託。

近日輿論盤點李家超特首的百日施政表現,評價甚高。除了在上任之初火速成立四個專責小組,積極處理跨代貧窮、土地房屋供應、公營房屋項目及地區事項統籌外,又開創立法會前廳交流會,推動行政立法機關的溝通。在防疫方面,最大亮點是把「7+7」入境檢疫政策穩步改為最新的「0+3」,並放寬社交距離措施,讓港人生活逐步復常。

現屆政府開局贏得口碑,但即將出爐的施政報告,既要應對當前疫情挑戰,又要拆解住屋難、看病難等老問題,還要具備前瞻性,推動香港開創與海外和內地通關合作的新機遇,難度之大,不容小覷。本會根據社區服務體驗及地區市民心聲,向李家超特首提交施政報告建議書,重點包括促請當局既要配合國家規劃,增強發展動能,同時要切實排解民生憂難,促進市民認識國情等。

新社聯尤其關注「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希望當局盡快制訂具體落實方案及時間表,並建議減低人才在港生活的成本,以引進更多內地及各地人才,為香港總體發展注入新動力。除了搭建兩地互動平台,人心回歸祖國也是香港未來的致勝關鍵,希望特區政府能重點推廣中華文化,完善國情教育,加強凝聚人心。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清晰提出「四個必須」及「四點希望」,為特區政府未來五年施政提供了重要指引。儘管香港回歸後一度被政客扭曲民主、法治和人權等核心價值,窒礙發展,但隨著我們在中央支持下完善了選舉制度,建立由治及興的穩定基礎,香港社會必須走出「議而不決」的年代。期盼特區政府能發揮好「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為民謀幸福,為國獻力量。

「香港正在恢復活力」就是切實的行動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過去一周,金融科技周、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與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接連圓滿落下帷幕,另有正舉行得如火如荼的“香港法律周2022”,吸引了世界各地創科、金融、司法精英,還有球迷們的到來。一連串盛事再度回港,令人喜聞樂見,它們的成功舉辦亦贏得多方稱讚。

這些活動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三日吸引到6.5萬人次入場的國際七人欖球賽。競技體育總能激發人們心中的熱血與激情,相信市民都在新聞中見到球迷們舉杯暢飲的模樣,場面氣氛熱烈,活力無限,仿佛代表香港向世界宣告著:“盛事之都”回來了!

在特區政府實行兩年嚴格防疫政策之後,總有人唱衰香港競爭力不復當年,已經被新加坡趕超拋棄。可事實勝於雄辯,不同領域的盛事活動爭先在香港恢復舉辦,證明了香港依舊是塊寶地,是世界各國渴望與外界建立交流的首選,與“十四五”規劃中將香港發展成“八大中心”的願景不謀而合。而連串盛事的成功舉辦也足以向世人證明,香港有能力在本地疫情防控與國際盛事舉辦中維持一個兼顧平衡。

更令人欣慰的是,不少金融投資峰會的參與者都坦言表示在港的親身體會與某些海外媒體講述的不一樣,他們感受到這個城市充滿活力和發展機遇。摩根大通資產與財富管理首席執行官瑪麗·埃爾多斯更在訪問中直言,摩根大通只有通過香港,才能與世界上最大、增長最快的財富管理平台之一中國內地市場建立資產管理業務。香港一直是一個有活力、有動力的城市,其原因之一就是香港具有“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優勢。

本周香港仍會舉辦多項國際會議及展覽,包括“國際醫療健康周”的活動“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與“香港國際醫療及保健展”。我們衷心祝願這些活動圓滿順利舉行,也非常歡迎各項國際盛事接踵來香港舉辦,香港的復常之路中、長期肯定是一條四通八達的康莊大道!

政府合署四成擬北上 北都有望綻放新活力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特首李家超任內的第一份施政報告發表逾半月,多項開新篇的創新政策不僅引得全城矚目,在搶人才留人才、公營機構變革等方面更引起外界高度關注,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

值得大家特別關注的是,施政報告中大篇幅交代落實新界北部新城建設的細節,展現了政府進一步建立北部都會區、將新界北部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樞紐角色的決心,包括政府將成立由特首親自領導的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同時將提高「北都」的發展密度,住宅用地最高地積比率提升至6.5倍,較原先的5倍高出三成;位處核心商業區而沒有特定地域要求的政府辦公室,例如金鐘道政府合署近四成樓面面積將遷往「北都」,帶動該區發展並騰出核心商業區土地。

本港長期面臨甲級寫字樓辦公室不足、「大西北」市民往返核心商業區通勤時間特別長等問題。特首提出從硬件上進一步完善「北都」,並提供行政支持,是政府預測北部都會區發展需求與經濟和人口增長潛力的標桿性政策,也是為新界日後發展成為新商業核心區做足準備的表現。未來市民在「北都」居住、工作、生活將變得更加便利,也利於與南部傳統商業核心區之間穿梭,我們對此十分樂見,並將全力支持。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支持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新界作為連接粵港的地區,位置好、機遇多,必能在大灣區發揮「催化劑」與「聯通者」的作用,幫助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新界擁有大面積土地,可以滿足《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中建設「北都」為可持續的碳中和與智慧社區的需要,利於協同大灣區建立綠色生活圈,亦能提供場地深化與大灣區的創科合作。相信隨着「北都」的持續發展,新界將成為大灣區未來發展的核心區域。政府要保持這股將政府工作、商業活動與民生配套持續「北上」的勢頭,為新界北部市民與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

人們常用「背靠祖國、面向世界」來形容香港於中國的獨特定位,新界又何嘗不是「背靠香港、融入大灣區」呢?香港是中國面向世界的港口,新界是香港融入內地城市的金橋。我們盼望發展「北都」政策可以加快落實,新界將積極參與建設,為香港打造新的創新科技商業發展核心區,共同為國家打造世界一流的灣區!

善用新增博物館 助市民更好認識香港抗戰史和中國共產黨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中國共產黨剛走過百年奮鬥歷程,帶領中國人民取得多項舉世矚目的成就,並正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習近平總書記於二十大報告強調「團結奮鬥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而且「必須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的創造偉力」。港人身為中華民族一員,有責任加深認識國家歷史和現況,從而更有效地為港為國貢獻己力。

要認識國家近代史,中國香港抗戰史無疑是更合適的切入點。本地這方面的歷史資源十分豐富,是看得見摸得着的生動史料,容易引起各界市民共鳴,從而收事半功倍之效。故筆者多年來於不同渠道——包括人大會議發言、報章撰文和各類講座等——呼籲政府向市民加強宣揚抗戰史。

現時,部分中國香港抗戰史料主要分布於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海防博物館等,現時正更新其常設展覽,以加強展示日本侵華、日軍侵港、香港保衛戰、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等內容。惟2022年施政報告提出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旗下博物館的數目增至19間,我們深盼政府把其中一間設為永久性的中國香港抗戰歷史紀念專館,以認證並整合分布於各處的抗戰史料,方便市民全面認識相關歷史。

此外,我們亦呼籲政府把其中一間博物館設為中國共產黨歷史館,讓港人準確全面而深入認識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為國家執政黨,一直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篳路藍縷,帶領我們由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故港人很有必要去認識、理解和擁護。

認識過去,掌握現在,才能更容易取得未來美好成果。期盼政府更積極有為、社會各界更積極響應,更快促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