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時代呼喚 香港將再迎來影視業輝煌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特首林鄭月娥宣佈,中央有關部委原則上同意會實行五項措施,進一步便利香港電影業界進入內地市場。中央肯定香港演藝界過去對內地電影業的貢獻,希望助力「東方荷里活」重生。香港影視業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但近期走了下坡路,中央助業界打開內地市場的大門,對業界來說無疑是一個大好消息,業界應把握住這一機遇,提升香港影視業的競爭力。
五項措施包括:港澳人士參與內地電影製作不作數量限制;對內地與港澳合拍片在演員比例、內地元素上不作限制;取消收取內地與港澳合拍片立項申報費用;港澳電影和電影工作者可報名參評華表獎、金雞百花獎等內地電影獎項;港澳企業在港澳台地區和境外發行推廣優秀國產影片可申請獎勵。
這五項措施有助香港影視業打開內地市場的大門,更便利地參與內地的影視創作,對香港的影視業,乃至文化創意產業來說都是極大的支持,亦顯示中央對香港發展的支持。
我們國家正在推動文化自信,鼓勵文化界、文藝界推出好的作品,激勵人心,鼓動民族的力量,迎接中華民族的復興。影視界是文化藝術界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國家支持影視業發展,這將令中國的影視業開創出一個新的境界。而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亦沒有忘記香港,這次中央推出的五項政策,就是讓香港也融入國家的整體發展之中,讓香港在中國文化崛起的大潮中,找到自己的機遇和位置。
香港的影視業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經創出輝煌成就,香港的功夫片得到全球觀眾的熱捧,亦出了李小龍、成龍、李連傑、楊紫瓊、周潤發、張曼玉等國際巨星,香港的影視作品在亞洲地區成為經典,對整個亞洲都有巨大的影響力,香港也被稱為「東方荷里活」。
但近些年,香港的影視業發展出現走下坡路的現像,反而內地拍攝的一些作品,在全球影壇中表現不俗,其中的佼佼者如吳京自導自演的《戰狼》,以及今年上映的中國3D科幻冒險電影《流浪地球》等,都得到觀眾的好評,甚至掀起了一股看中國電影的熱潮。香港電影中也有一些與內地合拍的作品受到好評,比如,剛在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得獎的電影《無雙》,就獲好評。
香港在上世紀出現影視業發展的輝煌時代,主要是香港集中了一批來自內地、東南亞及由歐美回流的文化界精英人才,武俠小說大師金鏞、梁羽聲、古龍等,科幻小說家倪匡,都為香港文化藝術創作,以及影視業創作,做出巨大的貢獻。香港亦講好了中國人自強不息的故事,以一系列的功夫電視,告訴全世界,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李小龍、成龍、李連傑等功夫片巨星,透過電影,展示了中國人的民族精神,也讓香港的影視業走到了巔峰。
而近期出現的內地電影作品中的成功例子,背後則反映出中國正走向強大,中國在科技的發展上,正逐步走到世界前列,這些時代的背景。
現在,國家推出助香港影視業發展的五項政策,香港有必要把握住這次發展的機遇,但僅僅依靠中央的政策是不足夠的,香港的文化藝術及影視業界,有需要發展和提升香港的文化研究和文藝創作水平,要把握住時代發展的主弦,透過影視業,反映出中國崛起的大時代、大背景之下,香港的精神面貌。
如果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憑功夫片,憑中國人自強不息的精神開創了影視業的輝煌,那麼,在新的時代,香港要唱好的是「一國兩制」、大灣區和中國崛起。
香港如果能夠把握住這些時代的信息,把握住國家的利好政策,香港將會再次迎來影視業的騰飛。

納米樓價未來或波動 市民宜小心入市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香港樓價高企,市民上車難已成社會問題。近年有發展商看準市民,特別是年青人「上車心切」的心理,推出不少面積甚細的「納米樓」,將價就貨,市民亦較容易上車。不過,這類納米樓近日因需求不斷上升,呎價愈賣愈貴,加上納米樓未來供應多,樓價有機會大升大跌,青年人購買時需小心衡量風險。

納米樓沒有官方定義,社會一般認為面積少於300呎,都可算是納米樓。納米樓因為呎數少,單位售價對比400、500呎以上的單位,自然更低,亦更易取得高按揭。根據規定,現時售價為600萬元以下的單位,可透過按揭保險計劃取得八成按揭,首期約需120萬元;但若樓價高於600萬,就只取得六成按揭,首期便加倍至240萬,上車門檻大增。因此,納米樓受到不少年青人青睞,不少人甚至不問呎數,只求上車,惟恐愈遲買就買不到。

事實上,納米樓呎價的確有上升趨勢,近日一個納米新盤開售,平均呎價就超過2萬元,比一些中型單位更貴。發展商因應納米樓熱潮,近年亦加大供應,根據政府數據顯示,面積少於215呎的私樓單位,由2014年的64伙,急增至2017年的691伙,4年間急增9倍。政府又預計,今年落成面積少於430平方呎的細單位,共9,801伙,按年急增36%,將創20年新高。

供應增多,樓價自然波動,特別是現時人人上車心切,看到售價較便宜的納米樓就急不及待入市,未有全盤考慮個人的承擔能力。另外,納米樓面積小,幾乎只適合單身者居住,長遠在二手市場未必易於轉售。青年人入市前一定要小心考慮,一定要量力而為,不要因單位售價較便宜就輕率入市。

「佔中」裁決顯公義 放下政爭再出發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2013年,「佔中」發起人蘊釀以所謂「非暴力公民抗命」方式爭取普選,惟2014底「佔中」啟動,說好的「愛與和平」瞬間幻滅,隨之而來是一場歷時79日、嚴重撕裂社會的違法「佔領」。日前,「佔中」案九名被告被裁定罪成,破壞派反過來倒打一耙,誣衊政府以司法手段進行「政治報復」,有外媒及政客更抹黑「一國兩制被蠶食」,嚴重破壞香港聲譽。

必須重申,「佔中」發起人當年企圖以違法行動,脅迫得到「真普選」,才是政治凌駕法治,令港人付上沉重代價。今次的裁決彰顯了法治的公義和神聖,印證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正如法官在判詞中亦重申,發起人推動「佔中」並透過堵路造成公眾妨擾,他們不能以「公民抗命」為犯下刑事罪行作辯護。

有輿論宣稱政府「秋後算賬」,更加說不過去。由始至終,非法「佔中」發起人所提倡的「公民抗命」,其精神本來就在於「違法達義」後,要坦然承擔罪責以完成「抗命」最後一步。更何況香港是法治社會,違法者受到法律制裁,這樣才可守護香港的法治核心價值。

破壞派近日除了借佔中案煽動民怨外,也不斷妖魔化《逃犯條例》修訂建議,多名非建制議員更宣稱要集體退出立法會長三角考察團,完全是以政治凌駕民生和經濟。隨著七一臨近,區議會和立法會選舉在即,破壞派勢必繼續炒作政治爭議,撒播仇恨言論。香港市民必須保持清醒,倘任由「佔中」的傷害繼續發酵,只會深化社會矛盾,無助香港前行。與其陷於政爭漩渦,倒不如好好思考香港定位,重新出發。

選管會「失冊」失信 速徹查重建信譽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區議會及立法會的換屆選舉將分別於今年及明年舉行,惟傳媒上周揭發,選舉事務處於2016年立法會換屆選舉時,竟遺失了載有八千名選民資料的登記冊。更令人驚訝是,處方在過去兩年半一直未有公布消息及報警,被批隱瞞內情。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公布,處方經一周查核後確認仍未能尋回登記冊,故已報警及向私隱專員公署通報,他再次向受影響選民致歉。

公平、公正、公開的廉潔選舉,一直是港人珍而重之的核心價值,要維持這個金漆招牌,有賴於專業的機制和管理團隊。可惜,負責主理香港各大選舉的選舉事務處,竟犯下隱瞞遺失選民資料的錯誤,的確令市民大跌眼鏡。事實上,今次亦非處方首次遺失選民資料,在2017年特首選舉期間,該處曾遺失了兩部載有約1200名選委及全港選民個人資料的電腦,至今尚未尋回。

保障個人私隱乃大勢所趨,尤其是選民登記冊載有選民的姓名、性別、地址及身分證號碼等資料,還涉及選民是否在該次選舉中有投票的紀錄。處方的行政失當及後知後覺,或多或少削弱了公眾對選舉制度的信心,以及未來參與選民登記運動和投票的積極性。

今次選舉事務處的失誤,既揭示了處方行政管理粗疏,也反映他們與局方的溝通出了問題。筆者促請選管會在徹查事件後,必須開誠布公,如發現有人敷衍失責,甚至蓄意隱瞞,必須按機制作出紀律懲處,否則難以挽回公眾的信心。至於其他經常處理市民個人資料的政府部門,以至是公共事業機構,也應引以為戒,加強敏感度,防患於未然。

醫生團體應放棄過度保護主義 以700萬香港市民的社會利益為重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公立醫院迫爆的情況,近年愈來愈嚴重。除了硬件措施,社會對醫護人員的需求亦極大。社會不時討論輸入海外醫生的方案,可惜的是,醫務委員會近日否決多個放寬海外醫生考取本港執業資格的方案,令本港輸入外來醫生遙遙無期。

為應對公院迫爆的情況,特區政府近年已投放大量資源在人才招聘及人才培訓之上。不過,加大培訓醫護名額是長遠規劃,難以解決即時所急,增撥資源予已是「加爆鐘」的醫生,更是成效不大。不少醫生亦曾公開表示,現時的問題不是錢不夠吸引,而是醫生加班已是加無可加。

要解決即時困境,輸入海外醫護是最有效的方法。回歸前,英聯邦醫生可免試及免實習,在港註冊執業。回歸後,本港不再承認英聯邦醫生在港執業資格,連港人在海外讀醫後回流,資格也不獲承認。幾年前,香港亦曾討論過引入非本地受訓醫生,但遭部分醫生團體大力反對,令情況多年來原地踏步。

歸根究底,是有部分醫生團體過份保守,著重團體保護主義,多於病人甚至整體700萬港人的社會利益,致令醫療服務長期人手不足,醫護人員長期過勞工作,又引發「逃亡潮」,環環相扣,形成惡性循環。

隨著醫委會提出引入海外醫生的方案被否決,短期內難有其他解決公院人手問題方法。我們希望醫生團體本著醫者父母心,急病人所急,放棄過度保護、過度排他主義。香港本是一個國際人才匯萃的城市,應以民生和技術為先,更開放地引入世界各地的優秀醫生,不但為700萬市民帶來更好的醫療服務,更為本地醫生減輕巨大壓力,帶來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