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助排解民生憂難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一日千里,九個內地城市的醫療、安老服務逐漸展現其多元而實惠的優勢,人才培訓體制亦漸臻完善。相對而言,香港地少人多,寸金尺土,醫療、安老服務受制於此,難以追上市民日益增加的需求。

習近平主席於去年七一重要講話寄語特區政府要“切實排解民生憂難”,我們民建聯、新社聯一直建議香港更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從而善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資源,讓市民的生活變得更好,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年紀大了得到的照顧更好一些。這次施政報告採納了我們多項建議,廣大市民紛紛歡迎。

於明年,政府將推出“長者醫療券大灣區試點計劃”,讓醫療券適用範圍擴展至大灣區內合適的醫療機構,初步目標先增加約五間醫療機構為試點。過去香港長者於內地養老,往往面對“回港睇醫生難”的問題,這計劃能對症下藥,為他們提供實惠而就近的醫療選擇。政府亦將探討把“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擴展至由內地機構營辦的指定安老院,豐富了長者的安老選擇。兩項舉措是完善香港安老政策的重要一步,為內地生活的“老友記”報上喜訊。期望政府未來繼續擴大醫療券的適用範圍,涵蓋大灣區內地城市所有三甲醫院和澳門主要醫院,並且將廣東計劃和福建計劃擴展至全國,實現福利“過河”。同時,建議特區政府更積極推動港資私營醫療機構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及澳門拓展業務,讓身處內地和澳門的港人亦能享用港式醫療服務。

此外,今年《施政報告》提出“加強跨境資歷互認 — 與內地當局合作推進兩地相互承認副學位程度學歷,包括高級文憑學歷,並以試點方式試行資歷互認工作”,回應了民間對兩地資歷互認的訴求,有助解決升學及就業問題。

資歷互認之餘,建議兩地探討和深化技工的培訓體制,例如推動更多內地職業訓練機構與香港職業訓練局VTC合作,為大灣區培養多元而不同層次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勞工。這既滿足香港以至大灣區整體發展的需要,又能讓受訓者更具競爭力,有更好的就業機會。特區政府亦宜與大灣區各級政府合作,推出優惠政策,以鼓勵兩地大學合辦更多雙學位課程,並讓學生於畢業後能同時獲得兩地的工作簽證,從而於更廣闊的舞台建立自身事業。

隨著大灣區內各項交通基建相繼啟用,一小時生活圈前所未有地緊密。盼特區政府更積極推動香港融入大灣區,與區內各城市優勢互補,共同謀發展,共同為民謀幸福。

區選不失時機選賢能 打造地區治理新氣象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1210區選齊投票 共建美好社區」是今屆區議會選舉的宣傳口號,更加是社會各界的共同期盼。今天香港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我們不僅要徹底清除蠱惑人心的反中亂港分子,也要不失時機選出真正能為民辦事、有效推廣落實政府政策的愛國者,為香港的未來和普羅大眾的福祉堅實打拼。
今次區選是重塑區議會及完善地區治理架構後,首次舉行的全港性選舉,而隨着新任議員在明年一月投入服務,地區層面的治理部署亦大致完成。屆時,在各區民政事務專員的統籌協調下,區議會、三個地區委員會和關愛隊將會充分合作,更完善地服務市民和社區,令人殷切期待。
儘管特區政府重塑區議會的方案出台後,外國勢力及棄保潛逃海外的政客仍死心不息,惡毒地造謠抹黑。惟在中央的堅實支持下,今次區選堅守「愛國者治港」原則,任何反中亂港者、非愛國者均無參選資格,而在競選過程中,各大黨派、團體及獨立候選人都聚焦社區民生議題,比政綱、比能力,一洗往昔禍港派泛政治化的歪風邪氣。
事實上,自回歸以來,反中亂港分子不斷炒作「民主自由」,地區民生卻一於懶理,早已窒礙社區發展,街坊苦不堪言。及後,他們煽動港人置於祖國對立面,甚至揚言「獨立」,掀起2019黑暴風潮,更加嚴重撕裂社會。如今香港走出政治陰霾,地區治理體系重新出發,港人必須倍加珍惜。
隨著區選日臨近,特區政府上上下下都透過多元創新手法,推廣今次選舉。在投票當日,選舉事務處會在全港設立逾600個區議會地方選區一般投票站,供超過433萬名選民投票;18區各設一個地區委員會界別投票站,供地區委員會界別選民投票。選舉事務處亦在十月底起,為選舉作出周詳準備及加強為選舉工作人員訓練,確保過程順利。
萬事俱備,12月10日,選民的踴躍參與,又豈止為自己心儀的候選人投下信任一票,更加是對新區議會選舉制度及新社區文化投下支持的一票。我衷心期盼每一位愛護香港家園的合資格選民,積極履行公民責任,運用手中神聖一票選出自己信任的區議員,為共建美好社區注入更大的正能量。
特區政府與港區人大政協深化交流 共謀發展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李家超特首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秉承國家領導人對他的讚揚,我們看到一個愛國愛港立場堅定、致力維護國家安全及香港繁榮穩定的特區政府,以及李家超特首對香港繼續發揮「一國兩制」獨特優勢、作為內地與世界「超級聯繫人」、「超級增值人」和「超級合夥人」角色的重視。

其中,《施政報告》強調特區政府將加強與港區人大代表及港區政協委員交流,透過定期及不定期的交流會面,聆聽他們對施政的意見,更有效地收集民意。作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我們很高興見到政府願意與香港各界的代表建立恆常交流機制,他們都是熟悉國情、了解港情的香港人,一定能夠幫助香港和國家增值。此機制的落實,不僅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政協能為特區政府提供更全面的國情資訊,同時也可幫助市民更了解特首施政方向,實現雙向交流、互利共贏。

作為特區政府的代表,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曾國衛局長將帶領執行這一政策,確保雙方交流有組織、有力度、有深度。相信透過這些定期、不定期或是專題交流,局方能夠更深入了解內地事務,特區政府將能夠更全面地考慮國家發展和政策方向,為香港的未來發展制定更具遠見的策略。

當然,此類交流活動還有更多空間值得拓展。未來,政府可考慮將交流對象擴大至全國性團體和各省市同鄉會,如全國婦聯、全國僑聯、全國工商聯、全國海外聯、全國青聯等全國性團體,以及香港各省市政協。這些團體內人士都是港人領袖,又對所屬聯會專業範疇和各省市事務及最新政策有較深了解,相信能夠為政府提供更專業、更深入細節的施政意見,同時也能藉助他們多年累積的網絡協助政府與內地相關部門溝通,建立更緊密的聯繫。

我們盼望特區政府深化完善政府部門與港區全國人大、政協的恆常交流機制,亦期待未來更多全國性團體和同鄉會能夠陸續加入交流平台,攜手共建更加繁榮的香港,同時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

免費播放大型體育盛事 增強國民身份認同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隨著全球化,大型體育盛事已成為各國展示綜合實力和提升形象的重要平台。很多蕞爾小國便是由於在大賽取得傑出成績,而廣為人知。若國民看到國家代表於大賽全力以赴,展現出不屈不撓的鬥志和努力成果,強烈的國家認同感便油然而生。

2008年我國首次主辦奧運,並勇奪金牌榜第一。當年港人和內地同胞共同為國家隊和港隊熱烈打氣,市民依然歷歷在目,奪金運動員的名字更是如數家珍。至於2021年東京奧運、今年的亞運會,亦牽起陣陣熱潮。當中,中國香港足球代表隊史無前例晉身亞運四強,猶為受眾人矚目,得到港人和內地同胞一致支持,心連心地為港隊吶喊助威。這種團結氛圍讓港人更能感受到自己是中華民族一員,能跨越方言和地域阻隔,促進民心相通。

然而,大型體育盛事播放權的價格高昂,免費電視台往往沒有足夠財力競得播放權,變相令港人觀看這些盛事的機會大減。我們建議政府策略性地購買體育盛事的播放權,特別是國家隊和港隊參與的賽事,再分發予本港三間免費電視台播放,務求覆蓋每個角落,塑造熱鬧氛圍,吸引港人投入賽事,全民支持國家隊和港隊。這亦能提升市民恒常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達致體育發展普及化的政策目標。此外,建議政府與央視合作,用更實惠的價錢團購播放權,從而以最少資源達致最大效果。

隨著國家和香港的綜合實力持續提升,國家隊和港隊均於體育大賽中屢創佳績。這些體育健兒於賽場上全力以赴,無疑展現出我們中華民族堅毅的精神面貌,必能激起市民為國家奮鬥的愛國情懷﹗還盼政府加強推廣這些賽事,讓市民能免費觀賞。

從「香港海防博物館」到「香港抗戰紀念館」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李家超特首於上月發表今年的《施政報告》,我們看到政府將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旨在增強市民對國家和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令人感到十分鼓舞。

其中,康文署將設立專館介紹國家的發展和成就,並會將「香港海防博物館」改設為 「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重點介紹抗戰歷史。特區政府對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建造及改建計劃視終於提上日程,引起市民的廣泛討論。我們民建聯、新社聯一直以來全力在港尋找香港抗日遺跡、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為期三年零八個月的本港抗戰歷史、倡議籌建永久性高水平「中國香港抗戰歷史紀念館」,對特區政府此次重視香港抗戰歷史、提升市民愛國精神的新政策感到非常高興,並會全力支持。

對於計劃改建成立的「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其館名將「香港抗戰」和「海防」兩詞並列,不少朋友向我們提出了一些擔憂。現時的「香港海防博物館」所在地是19世紀末英國殖民者建立的鯉魚門炮臺,其初衷是展示英國駐軍生活和防守歷史,「海防」的本意也是英國殖民者防禦與英國爭搶香港的法國、俄羅斯等國,還包括廣東沿海的華人海盜。九七香港回歸前,英軍鯉魚門炮臺軍營活化為「海防博物館」,近年雖然增加了中國元素,但「海防」遺跡睹物思情,終究難以抵消殖民基因的歷史影響。

實際上,香港有非常豐富的抗戰史、紀念地和文物,香港歷史博物館藏有約一萬一千件文物與本地抗戰史相關,另外尚有部分本地抗戰史料臨時分佈於香港海防博物館及由民間營運的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因此我們一直主張建立一間以本地抗戰史為題的永久性、高水平專門博物館,如「中國香港抗戰歷史紀念館」,全面展示香港在抗戰歷史中的獨特地位。

我們期望政府在改建海防博物館前,能夠仔細思考本港抗戰博物館的定位,並協同民間力量,認證及整合抗戰史料,並在北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合作指導下,建立具「一國兩制」特色的高水準抗戰博物館。這將不僅是香港抗戰歷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中心,更有望成為香港遺跡保育活化及抗戰文創產業的統籌機構,開創香港愛國教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