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流傳一則故事:回歸前,某新上任港督傍晚時分到邊境一遊,想看看香港在英國的管制下發展有多好,結果誤把燈火通明的深圳市區當作香港,令人乍舌。可見英國管制香港時期,將今時今日我們大力發展的北都作為禁區分隔港深,令這片風水寶地變作荒廢邊境,阻礙港深攜手並肩。回歸後早應糾正,至今二十幾年,新界北部卻變化不大。單看照片,恐怕不少人會誤把羅湖作中環。
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其中,港深合作一直是重中之重,兩城可以憑藉各自金融與創新科技優勢互補不足,創造更大經濟價值。如果說大灣區是祖國的豪華客機,那麼香港和深圳就是這架飛機的兩個巨大引擎。而北都擁有接壤深圳的先天優勢,是香港與深圳的連結窗口,也是香港對接大灣區建設的橋樑。
李家超特首的《施政報告》重點提出進一步推進北都發展,《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將北都分為四大區域重點發展,包括「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創新科技地帶」、「口岸商貿及產業區」、「藍綠康樂旅遊生態圈」,這些範疇都是北都能夠給港深帶來的動能和勢能。北都擁有發展成未來國際創科新城的巨大潛力,利用其先天的土地和資源,能夠配合很多現行創科政策同步發展。如提供土地、興建設施給國家目前唯一跨境創科合作區河套區,應付龐大創科項目需求,使河套深港科技園區產生最大效益;又如批出用地給政府「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的合作企業,幫助它們在港落地設研發中心或區域業務總部,允許企業設立基地,和北都同時間、同頻道發展。
相信社會各界都認同重點發展北都,之後如何能多、快、好地發展則是此刻的課題,最重要的是要更「快」。北都的發展已經缺失了英國管制下的幾十年,而現在北都可以主動銜接國家策略,時不待我,政府更應以倍速加快建設北都,包括減少顧慮、在政策上拆墻鬆綁發展跨境創科產業;以先行先試方式探索港深商業和民生合作等。北都發展日新月異,政府也應以每半年或一年的頻率向市民宣傳最新成果,讓市民看到北都建設的進步。
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新引擎、新格局,未來北部都會區之重要將並不局限於香港,憑藉其在整個深港、大灣區的中心地段,相信北都未來將成為整個大灣區重要的「大灣區新都會區」。
特區政府下月28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各界近日紛紛為香港未來建言獻策。但對於有意見稱,當局應調整《香港國安法》以令外資重返云云,顯然是硬把香港肩負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跟香港的經濟發展置於對立面,確實不能苟同。必須重申,香港各界必須堅定落實維護國安責任,才能令香港在由治及興的新征程上穩步前進,社會才能增強發展動能,人民才能安享繁榮。
《香港國安法》自2020年6月底推出後,坊間一直傳出「外資撤出香港」、「動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等流言蜚語。隨着新年度預算案下月出爐,近日有傳媒報道,有學者亦提出現階段要思考如何吸引外資來港,更舉例稱需要在《香港國安法》作出調整,以令外資重返云云。
事實上,《香港國安法》在港頒布實施三年半以來,國家安全得到有力維護,香港社會秩序也迅速恢復,這是港人有目共睹的。更何況,鼓動政府修改《香港國安法》以吸引外資重返香港,本來就是偽命題,因為香港特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內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及責任,不存在為了經濟就可以犧牲國安的說法,想也不要想。
外界常常把《香港國安法》影響了香港營商環境的說法掛在嘴邊,但縱觀環球局勢複雜多變,過去數年香港受到黑暴拖累,又遇上世紀新冠疫情的挑戰,加上西方勢力聯手打壓中國、多國戰火持續等因素,全球經濟受創,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系,也難以獨善其身,各界斷不能輕率地把香港面對的經濟挑戰,簡單地與實施了《香港國安法》畫上等號。
相反,《香港國安法》實施三年半以來,相信每一位市民都切實感受到香港社會由亂到治再由治及興。回想2019年的「黑暴」和港版「顏色革命」,嚴重危害社會安寧和特區管治權,小市民外出上班上學、搭車、購物等,連人身安全都受到極大威脅,惶恐終日。試想想,一旦沒有落實《香港國安法》,目無法紀的暴行無日無之,香港經濟發展又從何談起?
動搖經濟說法子虛烏有
事實勝於雄辯,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早前發布的《2023年世界競爭力年報》中,香港在全球排名第7位。特區政府上月亦公布,2023年母企在海外及內地的駐港公司數目達9039間,按年增加61間,回復至疫情前的高水平,在香港的總就業人數約為46.8萬人。此外,「2023年初創企業統計調查」顯示,香港的初創企業持續蓬勃發展,數目較去年增加272間至4257間,創歷史新高。數字會說話,所謂《香港國安法》動搖了經濟的說法是子虛烏有,港人及外資仍然對香港營商環境投下信心一票。
總言之,維護國家安全是香港整體社會的責任,這是我們務必堅持的底線思維,不能輕言調整《香港國安法》。反之,港人在打拼經濟、改善民生之時,更要高度警惕外力干預,時刻居安思危。在政治上,我們不能忘記「黑暴」的沉痛教訓,必須在今年內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以完善維護國安的法律系統。在經濟上,香港各界應在特區政府帶領下,鞏固香港在「十四五」規劃下的「八大中心」定位,確保香港的競爭力,同時靈活應變,多提「好橋」,齊心擦亮香港旅遊消費的金漆招牌,搞活地區經濟。
自2022年李家超特首《施政報告》宣佈在18區成立「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後,各界熱烈迴響,關愛隊的關愛活動造福了不少地區街坊及弱勢群體。對於有個別關愛隊承辦團體因個人理由退出營運,我們予以尊重,同時深信社會上尙有很多有志之士願意持續加入,期望特區政府及各界人士繼續支持關愛隊義工們的工作,把愛心傳遍社會每一角落。
政府成立關愛隊的目的,是凝聚社區資源和力量,支援政府地區工作和加強地區網絡。事實上,自關愛隊籌組以來,他們所推展的工作都能急民所急,務實貼地。例如去年超強颱風襲港後,多區關愛隊積極參與協助市民應對風災工作,充分展現民間力量;寒冬襲港期間,關愛隊義工們又出動到臨時避寒中心及四出派發禦寒物資給區內有需要人士,讓人感受到人間溫暖。
近日有傳媒報導,有關愛隊承辦團體因個人理由退出營運,尊重。必須重申,關愛隊是出心出力出資源的義工和各界善長為主,大家都是一片熱心為社區,各界對他們的無私奉獻深存感激。我們也堅信關愛隊的信念及表現,社會上還有很多有心有力的朋友,願意持續加入義工隊伍行列,為社會綻放正能量。
年近歲晚,我們樂見各區關愛隊已密羅緊鼓,將聯同義工們陸續上門探訪居民,尤其為獨居及雙老長者送上節日祝福和關愛。隨著特區政府全面落實完善地理治理體系,推動地區治理更有效運作,我們深信關愛隊的工作,不僅能造福有需要人士,同時能全面配合好民政事務處及區議會的工作,肩並肩在社區吹起關愛風,鼓勵港人發揮守望相助的鄰里精神,18區更好發展,人人生活得更幸福。
黎智英涉國安案開庭審訊,再次引起本地與國際關注。我們關注,是因為黎智英是2019年黑暴動亂中的關鍵人物,涉及勾連外部勢力亂港反華;而西方國家關注,怕又是想借機插手香港事務,其一貫「以港遏華」的居心不脛而走。
相信各位市民都還記得2019年香港社會的亂象,港鐵線路隨時癱瘓,街上商鋪受到黑暴份子暴力威脅,服務市民的區議會辦事處被打砸搶燒。黎智英,作為壹傳媒的創辦人,長期以來一直是反中亂港分子的領軍人物,他于修例風波時期的所作所為早已在國際舞臺上曝光——高調赴美賣港與外國政客勾結,公然呼籲對中國實施所謂「制裁」,對香港進行非法「初選」,種種行為嚴重挑戰國家安全底線,也嚴重破壞我們香港社會生活與經濟。至今他的所作所為仍未得到應有的依法嚴厲懲罰,令人們格外關注這次庭審能否錘出一個公道的判決。
另一方面,西方國家也一直對黎智英分外「關注」。英國外相卡梅倫早前在倫敦會見黎智英之子黎崇恩,「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近日公開譴責《香港國安法》及呼籲制裁有關中國和香港的官員,無疑是對這些反中亂港分子的公然支持和鼓勵。事實上,自港區國安法實施以來,西方國家借各種名目肆意抹黑攻擊國安法,為反中亂港分子提供庇護與支援。這一系列行為,充其量只是一場政治表演,以所謂的「民主人權」為幌子,企圖站在「道德高地」混淆視聽,抹黑香港國安法的威力和合法性,破壞香港法治。然而,這種邪惡的本質已完全暴露,不僅對香港特區政府和司法機構毫不尊重,更是對我們中國國家主權的侵犯。我們奉勸西方國家及時收手,切莫再「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西方政客百般用力企圖美化黎智英罪行、不斷進行政治炒作,不正更加證明黎智英與外國反華勢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嗎?
黎智英破壞國家安全,擾亂香港安寧的事實已經明瞭,其罪責不可推卸。香港已恢復來之不易的安寧與繁榮,特區政府與市民更需保持警惕,防範外部勢力死灰復燃。隨著黎智英案開始審理,相信越來越多黎智英涉嫌串謀勾結外部勢力的證據將公之於眾,我們相信此次庭審將有力證明國安法的有效性,以及特區政府對維護國家安全、香港安全、市民安全的決心。
新年新氣象,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香港特區邁向由治及興新征程的關鍵時刻。國家富強發展,香港繁榮穩定,人人生活幸福,都是普羅香港市民的共同期盼。只要大家不分彼此,把握好「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給予的獨特優勢,時刻警惕外力操弄,積極融入國家大局,一起搞活經濟,完善地區治理,香港在2024年一定會更美好、更進步、更上一層樓。
隨着新一年的到來,習主席發表2024年新年賀辭,與民眾回顧了2023年中國一系列成就和風雨,同時展望2024年要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進一步提振發展信心,增強經濟活力,讓老百姓過更好的日子,建造更美好的世界。
祖國無私的關愛和支持始終是香港砥礪前行的最大底氣。習主席談到港澳時强調,「要繼續支持香港、澳門發揮自身優勢,在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保持長期繁榮穩定」。他還表示:「祖國統一是歷史必然,兩岸同胞要攜手同心,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光。」習主席的勉勵令我們心裏踏實,香港不僅要與內地優勢互補,共同進步,同時要講好中國故事,肩負起新時代祖國統一的光榮使命。
習主席在賀辭中又提到:「前行路上,有風有雨是常態」,他讚揚群眾不懼風雨、守望相助,直面挑戰、攻堅克難,「人民永遠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挑戰的最大依靠。」的確,香港也曾因反中亂港分子的破壞,陷入了嚴重的撕裂和紛爭中,但在中央堅實支持下,李家超特首領導新班子無懼風雨,敢於擔當,加上市民齊心努力,我們感恩香港「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社會重回正軌。
回望2023年,香港變得更美、更開心、更積極、更有活力,展望2024年,香港有奮鬥目標、有明確方向。我們樂見李家超特首於元旦在社交平台發放短片,強調特區政府會推展兩大目標:第一,增強發展動能,搞活香港經濟;第二,改善民生,尤其在完善地區治理體系後,第七屆區議會開始投入服務,更好凝聚社區力量,搞好民生。
元旦維港夜空煙花璀璨,48萬人夾岸歡呼,一片喜氣洋洋。縱然環球局勢複雜多變,但我們深信只要特區政府乘勝追擊,致力凝聚各界抓緊經濟,打拚民生,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滿足人民最基本、最緊迫的需求,社會定能和諧發展,定能更勝從前。「東方之珠」在國際舞台上變得更耀眼奪目,各行各業各階層都能迎來更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