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深化閩港民生合作 退休長者老有所依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自2月以來,香港越來越多機構組織交流團北上赴內地考察,積極呼應習近平主席“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理念,於各地學習發展經驗、探索合作新機遇。立法會也不甘示弱,各小組委員會休會後依舊馬不停蹄赴各地進行職務考察,早前我們立法會代表團在梁俊彥主席帶領下到福建省福州市和廈門市進行了為期五天的訪問調研,分別走訪數字經濟、金融、物流、文化、保育等範疇企業和重點設施,亦有機會探訪在福州居住的香港退休長者檢討香港養老政策,全程收穫頗多。

一直以來,福建省都與香港淵源深厚,香港有120萬福建原籍居民,即是每6個香港人就有1個來自福建,可說是港閩一家親。面對香港人口老齡化,自特區政府“福建計劃”實施以來,有逾2000名香港居民退休後選擇到福建安老。在福建調研團考察期間,立法會代表團探訪了福州一間公建民營養老院,與當地香港長者深入交流,我們了解到香港退休長者在福建能夠享受到較大的養老居住面積,又受惠於內地高效、智能化的養老服務,能夠安享晚年。美中不足的是,現時特區政府每月將高齡津貼存入他們的香港銀行賬戶,對於居住於內地的長者而言不便隨時提取。

隨著兩地社會發展,未來到內地養老的香港居民或會繼續增加,尤其是近距離的廣東和福建,相信港人對於相關政策的便利需要也會越來越殷切。我們盼望特區政府加快完善“福建計劃”和“廣東計劃”的養老政策,不僅要把人送到安心之所,也要把錢一起送過去,如此才是貼心的政策。特區政府應盡早將高齡津貼“過河”、擴大醫療券在內地的適用範圍等研究列出具體時間規劃,加快政策落地。政府也可以參照兩年發放消費券的經驗,研究如何將高齡津貼發放至不同儲值支付工具,讓長者津貼拎得開心,用得方便。

閩港兩地聯繫緊密,血濃於水,早已為民生領域深度合作奠下了堅實基礎。我們期望香港日後繼續加強與福建省合作,訂立更貼地、更到位的長者支援政策。

支持港澳律師內地執業試點計劃延長 帶動其它專業融入大灣區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正在北京舉行,並正審議有關「延長港澳律師在大灣區內地九市執業試點計劃」的建議草案。我們支持該草案通過,讓更多港澳律師能踏上更廣闊的舞台,把握當中龐大的發展機遇,同時能推動港澳加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貢獻國家所需。

試點計劃於2020年開始實施,一直深受歡迎,已有逾200名港澳律師通過了大灣區律師執業資格考試,並申領了大灣區律師執業證。計劃成功打破粵港澳三地法律體系相異而來的服務壁壘,促進三地規則與機制銜接,有助法律人才流通,是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典型案例。

三年以來,粵港澳法律服務行業持續融合,香港律師熟悉普通法、澳門律師熟悉葡語系國家和地區法律的優勢,與內地律師做到優勢互補,增強了內地律師事務所多法域服務的能力。時至今日,依然有不少港澳律師意欲參與大灣區律師執業資格考試,惟未能趕上過往三屆考試而感到可惜。這次建議草案無疑回應了業界冀盼,我們期望將來計劃能更進一步,邁向恆常化。

法律服務是大灣區融合最好的專業之一,擔當著引領及示範的角色。除了律師,本地其它專業的人才亦熱切渴望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發展事業。建議特區政府向中央政府爭取加快認可更多香港專業資格到內地執業,並適度授權粵港澳大灣區各政府,讓認可工作的大門小門均能盡早打開。

於後疫情時代,中國依然是發展最蓬勃的國家之一,而粵港澳大灣區正是我國其中一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讓世界各地的專業人士趨之若鶩。香港一直是國家聯通國際的金橋,只要我們繼續推進大灣區內人才互聯互通,便能更好發揮門戶作用,吸引世界各地的專業人士以香港為基地,投入到大灣區建設當中,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港深優勢互補強強聯手 迎創科發展「黃金時代」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國務院日前印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的三大發展定位,包括: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和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規劃》的公佈得到行政長官李家超的歡迎,指特區政府會繼續積極與深圳協同推動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發展,發揮港深強強聯手的優勢。

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指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惟過往香港經濟結構長期側重傳統產業,忽略對創科行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支援,亦缺乏相應人才,導致行業發展一度滯後。近年特區政府加大對初創企業的支援力度,在鞏固固有優勢的基礎上建立創科產業鏈,又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加快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和商品化、加強與內地創科合作等建議。

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在深圳河兩側以「一河兩岸」、「一區兩園」的理念構建,涵蓋面積約300公頃的深圳園區及87公頃的香港園區。近年特區政府與深圳市人民政府就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發展聯合專責小組保持緊密聯繫,時刻關註和了解園區最新建設情況,期待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能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合作平台之一,為灣區高質量發展提供發揮重要引擎作用。

「一國兩制」方針不僅給香港特區帶來了「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得天獨厚的優勢,亦助力「一區兩園」理念得以實現,更好推動深港兩地創科產業的優勢互補和協同發展。《規劃》的公佈從極大程度上顯示國家重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香港發展,當中30項措施為香港發展國際創科行業指明方向,亦是為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建設提供大力支持,為兩地創科發展注入強大動能。,值此機遇,香港將迎來創科發展的「黃金時代」。

為圓滿完成《規劃》部署的主要任務,特區政府務必與深圳政府保持緊密溝通與合作,從各方面加強跨境基礎設施建設,令兩地通關模式更加便利快捷,方便人員交流往來和確保物流暢通無阻。行業發展離不開人才的貢獻,要積極吸引優秀企業和人才,促進產業蓬勃發展。放眼未來,香港應充分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同時,與國際創新科研接軌,打造國際創科中心地位,擔當好聯通內地與世界的橋樑。

警惕日本核污水“洗白”謠言 必須長期監測影響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近日,日本當局無視國內國際強烈反對,一意孤行啟動核污水排海計劃,隨後辯稱非核“污”水,又要求中國和特區政府撤回針對日本的水產禁令,可謂一個國家演了一台戲。

必須要說的是,福島核事故後產生的“核廢水”,是與核原料棒直接接觸過的水,含有60多種放射性元素,這與一般核電站運行用來冷卻發電的廢水完全不同,稱其為“核污水”是完全不冤枉的。然而,日本政府一直宣揚核污水無害,或稱核污水裡放射性元素氚的含量少,或引國際原子能機構和日本水產廳的報告表示排放計劃符合安全標準。

有趣的是,日本政府和外交官的“核污水無害說”打得也是一手“科學牌”,看似公正合理,可只要稍加探究就能看出端倪。首先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評估基於日本單方面委託開展,屬於技術援助和諮詢評估性質,不具有國際法效力。其次日本水產廳檢測魚類樣本只有2條,樣本之少令人咋舌。直到今天,我們還沒有看到第三方參與及檢測有關日本核污水的輻射數據,其對水域和人體的危害性依舊未知,故採取嚴格的禁令是十分必要的。

自日本8月24日開始排放核污水,特區政府密鑼緊鼓出台緊急政策、進行各種監測,包括檢測所有日本進口水產、於天文台網站每小時更新實時輻射水平。這種做法才是科學檢驗,旨在透過大量監測、記錄數據、進行對比累積正面證據,用實際行動和數據讓居民安心。我們相信任何“行得正企得穩”的行為都禁得住科學檢驗,若是兩、三年後特區政府發現日本進口食物和臨近水域輻射水平並未受到影響,屆時取消日本水產禁令也不遲,日方又何必焦急呢?

日本核污水排海影響後患無窮,香港難免被波及,引得人心惶惶。特區政府必須堅持監測日本核污水影響,動態調整監管措施,累積長期科學數據,切實防範、遏制核污水對香港市民健康、食品安全帶來的風險。

支持特區政府管制日本核污產品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 陳勇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8月22日宣布,將從8月24日開始向海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消息一出,全球嘩然,特區政府立即表示啟動進口管制措施。日本政府不顧國際社會嚴重關切和反對,罔顧各國人民安全健康與全球海洋環境堅持排放核污水,強烈反對這種極端自私、不負責任的做法。

自日方公布計劃後,已不斷遭受日本民間和國際社會的反對。日本政府雖然不斷宣稱核污染水安全無害,但不少環保團體和教授均質疑就算是處理過的和污水還是會有超標的放射性物質,會對世界各地海洋生態和食品鏈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全球專家提出過最少五種安置核污水的可能方案,包括增建新的儲存槽、過濾加熱排放到大氣等,然而,日本政府對這些擔憂置之不理,在一眾處理核污水方案中選擇了最「便宜」、「便利」的做法。日本政府將自國的划算立於世界公共利益之上,這種極度自私、不顧公德的態度令人震驚。

日本政府一意孤行,可我們絕不願被日本「一齊拖入水」。研究表明,日本核污水一旦排放,在太平洋循環帶動下只需不到一年便會蔓延至香港海岸,屆時受到直接影響的就是香港市民。特區政府表示自周四起會每個工作天公布本港水域、漁獲及日本進口食品的樣本輻射數據,務求盡力遏制日本核污染產品進入香港,保障每位市民健康。國家對此深切關注,我們期望特區政府和國家海關總署、食安中心等相關部門保持密切聯繫,建立通報機制,堅決抵制核污染產品。

我們都希望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這種災難不再發生,也希望日本勇於擔起責任而不是進一步加強「人為災難」禍害全球。我們呼籲世界各國積極行動起來,採取果斷措施向日本施壓。同時,國際組織如聯合國和世界衞生組織,應該起到帶頭作用維護世界公共利益,這樣我們才能維護長遠的海洋環境、食品安全和公眾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