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醫療潛力無限 港可帶路領航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陳勇

香港地少人多,不少人為居住環境而頭痛不己。隨著國家大力發展大灣區,近年已有不少人北上置業,尤其吸引退休一族。大灣區生活配套一應俱全,跟香港已沒有兩樣。即使是銀髮族最為關注的醫療水平,亦隨著更多政策開放落實,逐步跟上香港,甚至國際水平。

 

為便利在大灣區工作及生活的港人在當地就醫,以及促進港資醫療機構落戶大灣區,國務院已批准「港澳藥械通」以試點形式,率先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展開。計劃容許在大灣區的指定醫療機構,經廣東省審批後使用臨床急需、並已在香港上市的藥物和醫療儀器。計劃如順利進行,會逐步擴展至其他符合要求的指定機構。

 

有關安排不單可令北上發展的醫療人員在服務病人時能更得應手,更可令灣區醫療服務更貼近香港水平,從而跟國際接軌。下一步,特區政府可與內地再加強合作溝通,例如近期醫療界建議可將本港的醫療數據,與大灣區各城市互通。此舉不止能更方便在大灣區定居港人查閱病歷,控制過度醫療,更能進一步打通醫療融合領域中的信息流,對整個大灣區的醫療水平提升有莫大裨益。

 

香港的醫療水平處於國際前列,以我們目前的醫療設備和醫生水平,絕對有能力幫忙促進大灣區的醫療水準。而大灣區擁有龐大的人口,不論醫療數據及市場潛力,均是香港所不及。因此,我們鼓勵更多有志發展醫療事業的機構及人才,到大灣區實踐抱負,第一步,就由深圳試點開始。

大灣區機遇多 讓青年一展抱負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陳勇

疫情前,不少香港人都喜歡到深圳消閒娛樂。一班朋友在深圳逛逛街,四處打卡,尋訪美食店,成為港人特別是年青人的假日出游好去處。而大家有否想過,深圳除了是吃喝玩樂熱點,更是年青人一展抱負的大平台?國家著力推動大灣區發展,鼓勵香港青年人到大灣區城市發展所長。其中,與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更佔盡地理之便。

 

深圳近年在創科發展的成績有目共睹,一躍而成國家高新產業中心。在大灣區中,國家同樣著重深圳與香港發展科創產業,因此位於落馬洲河套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就能把深、港兩地的優點結合,為有志發展創科的年青人帶來一個巨大的創科平台。而在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正聚集越來越多的香港青年創業項目,已累計孵化創業超過350家,總融資金額超15億元,為香港青年提供全方位的支援。

 

假如你志不在創科行業,深圳亦提供很多不同行業機會予港青發展。深圳近年已聘請了超過100名港澳人才,於實行人事制度改革的新建高校和醫院等機構中服務,亦有港青如願以償,在深圳當公立學校老師。此外,陸續亦有更多青年人通過廣東省公務員招錄,成為港籍公務員在深圳服務市民大眾。

 

香港青年人靈活多變,亦具備專業能力和國際視野,在深圳以至大灣區均大有可為。隨著越來越多港資機構,甚至國際機構落戶大灣區,青年人不妨放眼該處,為自己的前途好好籌劃打拼之餘,亦可在這個平台,進一步融入大灣區和國家十四五規劃,與國家同步發展。

制定反外國制裁法 反西方霸權主義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陳勇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香港兩年前爆發的黑暴禍港亂局雖然告一段落,但當中暴露的漏洞尚要逐一堵塞,免得小事不慎,再次釀成大禍。繼落實《港區國安法》和香港立法會通過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後,據媒體報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反外國制裁法草案,與會人員普遍認為,為了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制定一部專門的反外國制裁法十分必要。

 

自從黑暴掀起反政府動亂,以至《香港國安法》蘊釀實施,香港一眾煽暴派只顧借社會混亂撈取個人的政治本錢,竄訪海外「告洋狀」,甚至乞求對方制裁中國和特區政府。而美國國會和白宮等也裡應外合,多番以所謂「人權、民主和自治」為藉口,以金融方式制裁及威嚇中國和香港特區政府官員。

 

今年全國「兩會」前後,有全國人大政協代表已提出建議,認為國家有必要從法律層面遏止美國等西方國家意圖再霸凌中國。今次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反外國制裁法草案,絕對有助遏止西方國家再對中國圖謀不軌,正如與會人員指,相關法例有利於充實和豐富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長臂管轄的法律「工具箱」,為中國依法反制外國歧視性措施,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事實上,除了香港的黑暴風波外,近年西方政客也虛偽地利用涉疆等各種藉口,粗暴干涉中國內政,試圖污衊和打壓中國的發展。但中國國力今非昔比,在處理新冠疫情中的表現,很多所謂民主大國更加望塵莫及。難道西方政客還以為螳螂舉起雙臂,就能阻擋中國發展中的巨輪嗎?

市民接種疫苗擺脫新冠陰霾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陳勇

本港近日有17歲女學生及其家人確診新冠肺炎變種病毒,令連續42日無不明源頭本地個案、連續37日無本地個案的紀錄雙雙「斷纜」。由於他們曾到訪多地,且均無使用「安心出行」程式,令追蹤病毒源頭和密切接觸者的工作難以展開。

 

本港從未全面落實強制檢測和追蹤,導致潛在感染者大肆傳播病毒,增加第五波疫情爆發的風險。而今次英國變種病毒流入社區,顯示本港「外防輸入」上雖已盡力堵截病毒入境,但仍有漏洞。港府有必要對現行防疫抗疫措施查缺補漏,彌補疫情追蹤的短板。

 

改善政策須多管齊下,但眼下最「貼地」、最及時、最能保障市民健康的方法便是加緊接種疫苗,早日達至群體免疫效果。特區政府早前採購1500萬劑科興和復必泰疫苗,數量足夠全港市民接種。然而自接種計劃展開以來,3個多月來只有約150萬市民參與,且完成兩劑疫苗接種的只有110萬人,接種率不足兩成。

 

放眼全球,多個國家因實行大規模新冠疫苗接種,疫情漸趨平穩,逐漸解除封鎖及放寬防疫限制措施。新冠疫苗在全球是「僧多粥少」,世界上仍有十幾億人無針可打。反觀本港,疫苗過剩或將被捐給其他有需要的國家,相信將令國際感到難以置信。

 

本港早前的疫苗接種計劃以「護人護己,齊打疫苗」為口號,後又更新為「全城啟動,快打疫苗」,眼下提高本港疫苗接種率刻不容緩。各界為刺激疫苗接種率,紛紛推出例如抽獎、送樓、補假等優惠措施,的確有一些效果。但市民仍要謹記,早日擺脫疫情陰霾,必先盡快接種疫苗。

港深創科強強聯手 勿失良機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陳勇

近年全球迎來創科大潮,人人都想在創科領域上分一杯羹。創科不單是講求創新意念的開發,如何將之落實執行,更是不可或缺。香港在國家大力支持下,融入大灣區發展,正正就能補足短板。位處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是大灣區發展其中一個旗艦項目,讓香港及深圳在創科上強強聯手,各展所長。

 

本港擁有大量優秀的科研人才,並在一國兩制下擁有高度自由及國際化。此外,我們在幾個創科領域,如醫療科技、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機械人、及金融科技等,均處於領先位置。但我們不是沒有不足,最實際的,是香地土地空間不足,市場不大,整體科技配套更及不上深圳這個創科重鎮。所以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的落成,將成為香港歷來最大的創科平台,為本港的創科發展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說時遲那時快,園區第一期發展共八座樓宇,已預計於2024年至2027年間分階段落成。園區落成後,可聯繫全球頂尖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在區內建立重點合作基地,促進人才、機構之間的交流。而港深兩地機構亦能互相學習,香港的初創企業在區內拓展業務,內地的科創企業亦能借香港成為他們的發展平台,發揮優勢互補的協同效應。

 

香港與深圳因地理位置相近,一直以來在各方面都是緊密的合作夥伴。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兩地在創新科技的合作,更達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所以特區政府一定要繼續推動各項創科政策落地,並深化與內地,尤其是大灣區的創科合作。而創科企業及有志者亦要抓緊機遇,踴躍到大灣區尋求發展良機,搭上國家為香港建造的高速列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