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外地醫護 刻不容緩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大家有沒有試過,在公眾假期間身體不適,但私家診所不營業,唯有到公立醫院急症室。一入內就見到人山人海,不知等到何時。根據醫院管理局數字,在1月22日,如果你在等聯合醫院急症室,輪候時間為全港最長,需八小時;廣華醫院、北區醫院及威爾斯親王醫院,亦要等七小時。

公立醫院急症室爆滿,對香港人來說已經不是新聞,特別是在每年的流感高峰期及公眾假期,急症室輪候時間一定是幾小時以上。但為何問題存在這麼久,情況仍不見得改善呢?要改善社會問題,通常都是資源調配,即是錢和人。為應對流感高峰期,特首林鄭月娥早前宣布,政府預留五億元供醫管局推行即時措施紓緩人手,不過醫院管理局就指,本身有足夠內部資源應付冬季流感高峰期,政府預留的5億元撥款能令他們安心,但在有必要時才提出動用款項。

既然錢不是問題,自然就是人手不足了。公立醫院被迫爆,多間醫院的病床佔用率超過百分之一百,供不應求,醫護人員需求極大,醫管局亦說,最大困難是增聘人手。政府多年來都是從加大培訓醫護名額著手,難以解決即時所急。要解決現時醫護人手極度不足的問題,輸入海外醫護人員就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早幾年前,香港曾討論過引入非本地受訓醫生,但遭部分醫生團體大力反對,最終不了了之,埋下今日逼爆醫院的伏線。要輸入海外醫護人員,當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進來,政府可以制定一套標準及機制,審核外來醫護人員,如考慮於外地認可醫學院畢業的港人,豁免考本地執業試回港執業,保障本地醫療質素。

香港人口老化是事實,社會對醫護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輸入海外醫護是最直接及有效的應對方法。過程中也許會引起社會討論,但只要政府與相關團體作充份諮詢,並做好應對人口老化的政策,做好本港醫療系統,相信本港醫護都會歡迎高質素的外援幫手。

防政客毀港譽撈本錢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年近歲晚,不少內地遊客來港旅遊兼辦年貨,帶旺本港經濟。惟破壞派政客近日分別在上水及紅磡土瓜灣一帶發起遊行,表面「捍衛」當區居民利益,實際上將內地遊客正常的旅遊購物抹黑為「走水貨」,甚至宣稱要「源頭減人」云,顯然是挑撥兩地矛盾,撈取政治本錢。

香港今年連續25年獲美國傳統基金會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令人欣喜,但環顧經濟全球化及區內競爭日趨激烈,港人必須保持自由市場良好運作,並充分發揮獨特優勢,提升競爭力。尤其是旅遊業向來易受外圍環境影響,面對環球經濟及匯率波動等不明朗因素,旅客訪港意欲也易受牽連,我們不能掉以輕心。

可幸是香港在地理及文化上與內地相近,加上隨著高鐵及港珠澳大橋相繼啟用,加速了內地訪港旅客在去年第四季的增長。單計去年10月,訪港旅客已按年升約一成,當中內地旅客升一成半,旅發局表明會加強宣傳,吸引更多過夜旅客來港。可惜,當社會各界致力維護香港「旅客之都」的形象,破壞派卻挑撥欺凌旅客的「倒米」行為,隨時令香港蒙上「趕客之都」的污名,令人髮指。

說穿了,破壞派上演「大龍鳳」,皆因區選會選舉年底舉行,政客地區實績欠奉,自然想「慳水慳力」靠煽風點火吸晴。不過,港人見識過當年「驅蝗行動」、「光復行動」等暴行,都深明損害兩地人民正常交往,猶如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奉勸破壞派回頭是岸,如果真心為香港好,更應與政府、旅遊界及建制派合作,研究分流遊客措遊,締造保民生、促經濟的多贏局面。

做好創科基建才是智慧政府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政府於去年財政預算案提出「關愛共享計劃」,向市民派發4000元。計劃籌備近一年,近日開始派發表格,供市民於2月開始申請。然而,有關安排卻引起社會不滿,當中政府相關部門對細節執行未有周詳考慮是問題之一,但派錢引申出另一個問題,就是政府近年大力推展創科政策,現實是香港的創科基建似乎未能跟上。

關愛共享計劃最令市民不滿,是不容許網上交表,要郵寄或親身交回表格。因此,大批市民到指定地點領取表格,政府部門最開始只印制了一百萬份表格,在短短兩日間幾乎派完。有不少區議員在自己的辦事處為市民印表,但由於數目太多,連影印機都負荷不來。

不少人質疑,政府大力推動智慧城市及智慧政府,政府各部門又擁有全港市民的資料數據,為何今次安排不能全面電子化。相關部門指出,要設計申請系統連招標,需時18個月,可能會令派錢時間延後,考慮到利民便民,便沒有採用。這次事件反映出,即使世界創科大潮已至,港府內部的創科發展及創科基建仍是落後,連一個讓部門間互通資訊的系統都沒有。

政府於2017年公佈「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勾劃未來5年香港的創科發展,智慧政府為其中一項發展計劃。當中計劃,於今年採用具增強保安功能的公共雲端服務,讓政府部門提供有效率和靈活的電子服務;明年則會建立新的大數據分析平台,讓部門能互相實時傳送和分享數據,並革新政府雲端基礎設施平台,提供數碼政府服務,令市民可享用更廣泛及更便捷的數碼公共服務。從以上計劃可見,政府是有心改善及加強數碼公共服務,我們期望經過今次派錢事件,政府可檢視不足之處,加快做好內部資訊基建,應對社會不斷變化的挑戰,更好更便利的服務市民。

關愛共享 應更便民利民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特區政府於去年的財政預算案提出向市民派發4000元的「關愛共享計劃」,將於2月開始接受申請。市民可在1月21日起,到網上或指定地點索取申請表格,並於4月30日前交回表格。手上多一筆現金使用,市民自然開心,不過今次計劃的執行安排上,政府仍有不少可改善之處,以供日後參考。

「關愛共享計劃」是政府在上年度擁有相當寬裕的財政盈餘下,與市民共享經濟成果的安排,預計受惠人數達300萬,社會當然期望計劃細節可以愈簡單、愈方便愈好。但首先,要合資格領取全數4000元津貼,要先付合6項條件,包括年滿18歲、持有香港身份證、通常居於香港、沒有受惠於去年預算案的綜援、長者生活津貼、生果金或傷殘津貼的「三糧」、無交稅及無物業。其餘有交稅人士,經申請可領取部份津貼,如薪俸稅退稅少於4000元,可補差額等。申請條件不如2011年派6000元寬鬆,只要是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居民就可申請。

第二,申請人在申請表格上,需填寫11項個人資料,並遞交3份證明文件,包括香港身份證副本、3個月內的香港地址證明副本,及收款銀行戶口證明副本。這些手續對於一般市民,更別說是老人家,都是較為繁瑣及複雜。

更重要的是,政府雖為計劃設立網頁,介紹詳情及細節,但卻不能經網上遞交申請,市民只能郵寄或親身到指定地點交表,對好多上班族或老人家來說,都是非常不便。更何況,所有的程序都需要額外人手處理,亦增加了政府的行政成本。在特區政府大力推動智慧城市及智慧政府的方針下,關愛共享計劃的安排,似乎開了倒車。

特區政府審慎理財、處理政策嚴謹,當然是一件好事,亦是香港賴以成功之道。關愛共享計劃是政府體恤為民推出的好政策,不應因為安排欠周全就抹殺整個計劃的原意。政府應檢討執行細節如何可更便民,待日後再推出有關政策時,就可用以借鏡。

與外國人士溝通的底線原則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香港作為國家首個實踐「一國兩制」的地方,也是國際城市和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事務是注定會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的,作為中國香港人和具代表性的人士,積極向國際社會講述香港的真實情況,維護香港的切身利益,亦可謂無可避免、無可厚非。然而,筆者必須強調,向國際社會講述香港的情況時,必須建基於維護國家利益、香港利益及「一國兩制」立場,至於那些背離國家與香港利益、踐踏「一國兩制」、分裂國家、旨在唱衰國家與香港的別有用心言論,筆者不但絕不認同,甚至予以強烈譴責!

筆者早前看到有媒體報導,有激進反對派人士參加境外政治活動時,竟主張外國政府制裁香港,分裂國家,甚至鼓吹以香港利益為籌碼向國家施壓,試問這樣的主張和言論,合符國家與香港利益嗎?對於那些損害國家與香港利益的人和言論,我們予以譴責,完全是立足於愛護自己國家和香港的正當立場,又有什麼問題?正如有美國人在外國發表一些分裂美國和踐踏美國國家利益的言論,該人在美國本土受到其同胞責備,豈非很容易理解?

筆者也曾經跟一些外國組織、媒體或政客交流過,注意到他們是絕少會一面倒「唱衰」自己的國家的,更不會鼓吹制裁自己的國家、促使國家分裂、容忍暴力和恐怖主義活動,實際上更會稍為「唱好」和「粉飾」自己的國家和家鄉。說實話,所謂「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國家其實也一樣,但假若我們是愛護自己的國家的話,又豈會不想多展示國家富吸引力的一面,不想為國家多吸引投資者和境外朋友?偏偏香港的激進反對派卻反其道而行之,以貶抑香港為樂。更何況,即使不斷向外國「唱衰」香港,又有什麼意義?香港自身的「家事」只能靠自己解決,在「一國兩制」及《基本法》的框架下,無論激進反對派向外國勢力說些什麼,外國勢力也是沒有介入香港事務的權力和空間的。

歷史早已充份證明了,外國勢力是只會考慮自身利益的,只有中國人和中國香港人才會真真正正考慮香港的切身利益。奉勸激進反對派不要再認賊作父,鼓吹一些傷害香港的主張,本末倒置,淪為外國勢力的棋子了,否則只會害己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