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認識國家發展 說好中國和中國香港故事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根。其源遠流長,孕育出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創造出輝煌歷史。四大文明古國,只有我們國家屹立至今,延綿五千年,並長期處於世界文明頂端。

雖然自鴉片戰爭以來,我們經歷了百多年的苦難歲月,但有賴國家執政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我們再次昂然於世界民族之林,逐漸走向輝煌,在經濟、民生、醫療、基建和航天科技等領域取得非凡成就。近三年的新冠疫情,更印證著國家的富強,讓國民的生命健康得到全方位保障,防疫物資、疫苗及藥物源源不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是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指日可期。

國家由站起來到富起來,再至強起來,切實促進了世界和平穩定及繁榮。我們積極運用自身的影響力,促成它國以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紛爭,並以互惠互利的方針,與世界各國共謀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至於我們中國香港,自九七回歸後,由於實行“一國兩制”而得以保持長期繁榮穩定,歷經風雨仍砥礪前行,戰勝各種艱難險阻,成果舉世瞩目,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最具活力的城市。英國面對自身問題,亦想借用“一國兩制”解決,更見這制度的巨大優越性,經得起實踐反覆檢驗。

中國和中國香港的發展歷程,實在有很多美好故事,值得我們發揚和推廣。

然而,以美國為首的部份西方國家,一直抱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的成就,處心積慮遏制中國發展,抹黑中國。他們於2017年發起貿易戰,於2019年在香港發動顏色革命,於2021年就新疆事務發表不實指控,更於2022年惡意訪台,敵意不斷升級。

故此,我們更有必要向本地和國際社會,特別是本地青年,宣傳國家發展歷史及成就,並講解國策最新發展,反駁不實指控,從而說好中國和中國香港故事,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筆者和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身體力行,於今年九月份分別出訪了越南、新加坡、印尼和泰國等東盟國家,向其介紹香港最新情況和成就,以及中央對港政策,講好中國和中國香港故事;於今天(12月14日)的立法會大會,筆者亦 提出了“全面認識國家發展,說好中國和中國香港故事”議案,重點闡述成立“中華文化推廣局”、設立“中國共產黨史館”和籌建永久性“中國香港抗戰歷史紀念館”等建議,盼能藉著這些工作,促進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將國家和香港最新和事實的一面向世界反映,並讓市民能更好把握國家發展機遇,分享成果和榮光。

歷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為民謀福促發展 中央重視多項建議有回應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對於國家和香港而言,過去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在以習近平主席和中央英明領導下,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不僅迎來建國70周年、建黨百年年等重要里程碑時刻,經濟社會發展亦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過去五年,香港雖然經歷黑暴風波和新冠肺炎疫情雙重夾擊,在中央切實幫助下實施香港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令香港實現由亂到治,開啟由治及興新篇章。

對於36位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而言,過去的五年裡,他們積極投入工作、收集民間智慧、反映市民心聲,將香港的各項信息和市民心聲進行收集、匯總,擬成各項切實建議帶去北京,再將中央的各項政策及時、準確地帶回香港,過程中充分發揮著連接中央與香港的橋梁作用,有效促進兩地間的溝通。

回顧過去五年,第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香港代表在代表團審議期間,代表共發言309次,平均每場發言19人次,最多一場發言人數達到34人次。在五年的會議上,香港代表團共提出建議近千件,包括:推動港人內地求診享受當地居民待遇、加強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在香港推動愛國主義及國家安全教育、在香港建立永久性的抗戰歷史紀念館及中國共產黨展覽館、在香港加強宣傳香港國安法、進一步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及科研合作等多個范疇,體現各位代表心繫民生、為民謀福的道路上兢兢業業。

當中許多建議受到國家有關方面的重視和採納、得到有關部門的積極回應。中央一直高度重視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反映的香港民心民意。無論是維護「一國兩制」、落實「愛國者治港」,抑或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保護港人生命健康,中央始終是香港最堅實的後盾。在香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刻不容緩,關於「在香港建立永久性的抗戰歷史紀念館及中國共產黨展覽館」這項建議,亦得到中央的肯定,今年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正式成立,愛國主義教育事業開始蓬勃發展,有助港人了解中國香港的抗戰故事,從而推動全民正確認識國家歷史、了解中國共產黨的發展,促進港人對國家和歷史的正確認知和深刻認識,增強國民身份認同感,從而達至全面人心回歸。

展望未來,大家都會期待第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繼往開來、再接再厲、砥礪前行,秉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繼承前輩們為港人謀福利的精神,不忘初心,繼續做好中央與香港的橋樑,促進香港更好地融入和助力國家發展,推動實現香港開啟「由治及興」「為民謀幸福、為港謀發展」的新局面。

「關愛隊」也需要多點關愛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為市民解決民生問題、創造更加和諧便利的生活一直是從政者的首要目標,李家超行政長官將“為市民謀幸福”作為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的第一句口號,展現了新一屆特區政府以民為本的施政決心,也令市民倍感安心。

隨著人口老化、土地供應等問題日趨嚴重,要解決香港社會中的老大難問題,特區政府不但要制定好政策目標,更應作為一個統領者的角色,通過統籌、資助等方式,下放權力給不同團體,從而解決不同範疇的問題。

為了幫助更多基層家庭和獨居長者,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在全港十八區成立關愛隊,推展地區關愛活動,包括探訪和緊急支援,並可作為特區政府和市民之間的橋樑,協助雙方傳遞信息和意見,我們對此十分支持。相信由特區政府親自帶領以社區關愛團體為單位的關愛隊,並提供相應資助,地區服務能夠進一步加強。

從民政及青年事務局提交的文件來看,關愛隊每小隊人數約為8至12人,兩年資助協議期的總資助額約80萬至120萬元,換言之,每隊關愛隊一個月3-5萬元資助,而一小隊人要負責的服務範圍卻是一片數萬人的區域,這筆資金並不足夠。

地區服務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心力與物力,相信願意從事這類工作、投身關愛隊的人都是很有愛心與社會責任感的團體和義工,但若他們所做的工作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和支持,長期下來也難免會心灰意冷,這也是為什麼各界義工流失率較高的原因。做一時好事容易,做一世好事很難。

所以,特區政府更應該加大提供場地、情感及資源上的支持。我們很高興見到對關愛隊的經費支持已經提上日程,並將會落實,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在未來見到特區政府為支持社區義工做出更多努力,包括提高資助額、提供情感支援、設立關愛隊支援中心、簡化行政程序、豁免活動場地租用費等。關愛隊向弱勢群體提供關愛服務,為“照顧者”分憂解難,而特區政府也要對關愛隊做出相應的關愛,這樣才能長期達致人人服務他人的正能量循環,令整個社會更加和諧,造福市民。

全民關愛照顧者——我們身邊的無名英雄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香港人有一種自嘲精神,不論是在社區還是中環工作,不論是朝九晚五還是斜杠一族,大家都愛笑稱自己是“底層打工仔”。如果我現在說,有一份工作要人隨叫隨到,全年無休,持續十數年,最重要的是沒有薪酬,諸位“底層打工仔”會否感到些許安慰?做這份工作的人可能就在你我身邊,甚至你我也可能成為他們。

香港現時估算有超過112萬名照顧者,承擔著照顧長者、病患、殘疾、或有其他特殊需求人士的責任,50%以上照顧者每周工時之外的照顧時數超過41小時,他們可能是我們的朋友、家人,尤其是我們的媽媽。

我們的傳統文化崇尚照顧子女、供養父母,甚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照顧親人被視為正常不過的事情,尤其是當家人患病時,照顧他們更覺得責無旁貸。然而,隨著經濟發展與社會結構的轉變,照顧者的壓力變得越來越大。他們做的事看似稀疏平常,其實一點也不簡單,照顧他人的生活起居不僅剝奪個人的休息時間,而且責任巨大。例如餵食、餵藥、扶抱,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就連專業社工都需要學習,若是哪個步驟出錯,可能會對被照顧者身體帶來影響。

無酬照顧也是工作,而且是一份偉大的工作,可以說,每一位照顧者都是一個家庭的無名英雄,尤其是我們偉大的母親。我們很高興見到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及將“關愛基金”長者和殘疾人士照顧者津貼恆常化,並優化現時嚴重不足的暫託服務,充分表現出對照顧者的關懷與肯定。但除了資源上的資助,我們更要從精神上認同、支持照顧者們的付出。照顧者照顧人不是理所應當,尊重他們的身份,對身邊的照顧者表達關懷與感激,適當地幫助他們分擔工作,也是對照顧者的精神支援。

如果照顧者的權益與福利不被重視,人們的關注與社會的支援又不足夠的話,那麼受影響的不僅是照顧者本人和被照顧者,可能是一個家庭、一個社區,最終影響到整個社會。我們希望所有人都能夠意識到照顧者的重要性,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為他們也撐起一片天。

維護國家安全刻不容緩 支持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6名前高層,被控「串謀勾結外國或者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早前獲法庭批准聘用英國御用大律師Tim Owen來港為其辯護。律政司不服判決,多次上訴不得直。至昨日,香港終審法院3名法官頒布書面裁決,駁回律政司反對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聘請海外律師Tim Owen的上訴許可申請,消息一出即刻引起社會各界的不滿。

根據終審法院的書面判辭,律政司提出新論點明顯有重要性,惟舊有案例定下原則規定,上訴方在終極上訴時,提出不曾在原訟庭及上訴庭探討的新論點,不應批出上訴許可。故此,終審法院的判決合法,只是不合情、不合理,也凸顯出司法機關並未考慮香港國安法的立法原意及主旨,行為失職,造成令人失望和憤怒的結果,由此亦顯示出,全國人大常委釋法的重要性。

反中亂港頭目黎智英勾結外國勢力被控違反香港國安法,可謂作惡多端,罪行罄竹難書,在確鑿的證據面前,即使聘請海外大律師為其辯護也難逃恢恢法網。但令人憤怒的是,香港國安法案件涉及國家安全機密,即使簽署保密協議,在Tim Owen離開香港後,所謂保密協議和職業操守都將形同虛設,屆時難以保證他不會洩露國家機密。為了避免此類重大風險,杜絕不利國安法執法的情況,理應避免讓非持有本港執業資格的海外司法人員插手香港國安法案件。反觀其他國家,在處理涉及國家安全案件時,只會允許本國律師參與,這是一個不成文的國際慣例,而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亦理應遵守這種國際慣例,不應「搞特殊」。

就在判決後不久,行政長官李家超緊急召開記者會,表示會盡快遞交報告,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釋法,釐清國安法的立法原意,又指相信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十分重視今次事件,希望盡快釋法。對此,筆者表示絕對讚同和支持,國家安全不容疏漏,對於違反香港國安法的反中亂港之人,更是要加倍小心。根據香港國安法第55條,案件涉及外國或者境外勢力介入的複雜情況,香港特別行政區管轄確有困難的情況下,有關案件可報中央人民政府,並依法送交國家司法機構審理。若是有了黎智英聘請無本地執業資格的海外大律師為其辯護這一先例,未來在處理相關國安法案件時恐後患無窮,因此必須立即促請人大釋法,中央不會坐視不理,必要時必須出手,維護國家安全,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