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犧牲法治交換修補關係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面對近年日趨嚴重的社會撕裂,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當選後立即表示首先的工作是「修補撕裂和解開鬱結,團結大家向前」,並且釋出善意,提出與反對派政黨進行溝通,吸納反對派成員進入管治班子。林太的言行證明她是一位具備政治智慧和胸襟的領袖,然而,有兩點必須在此刻提出,第一,不能犧牲法治以換取修補關係的機會;第二,反對派政黨理應以善意行動作為回應。

香港是法治之都,不能為了修補撕裂而犧牲法治,無論是執法者還是抗議人士,違法都必須受到法律制裁。非法佔中已經結束兩年幾,去年的旺角暴動,源自有人利用小販問題作藉口,煽動群眾情緒,後來演變成警民衝突,發生襲擊及縱火等情況。因此,要修補社會撕裂,社會上必須先停止一切違法兼且暴力的行為,以法律制裁所有違法者。你無可能要求一個行政長官,對違法行為採取隻眼開隻眼閉的態度。

法治精神同樣適用於重啟政改的要求,希望大家想一想究竟責任在哪一方?「831框架」是情理法兼備的決定,只是有人覺得不合心意,就策劃行動衝擊政府。故此,只要依照《基本法》和「831框架」重啟政改,政府必定樂意儘快落實雙普選,令民主向前邁進。

當大家討論行政與立法及各政黨的關係,腦海中要記住一句話:一隻手掌拍不響。政府願意踏出一步,如果反對派要擺姿態,不肯同時地釋出善意,彼此間的距離就不能夠拉近。拉布問題必須解決,言語和暴力行為干擾立法會亦應消失。此外,要改善緊張的關係,必須要理解何謂底線。香港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絕不容許任何港獨主張。港獨份子當然不能接受,但是其他的政黨和議員,絕對不能同流合污,認同這些港獨份子。

一國兩制保障了回歸後的穩定繁榮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勇

春風秋雨間,香港經已回歸祖國20年。說實話,20是一個不長也不短的時間,奢求20年來一帆風順是不切實際的,何況過去20年是環球經濟狀況特別波動的20年,經濟危機此起彼落,先後爆發了亞洲金融風暴、科網股爆破、非典型肺炎侵襲、環球金融海嘯等。然而,在起起伏伏、進進退退之間,香港經濟始終平穩向上發展,港人的生活方式不但基本不變,事實上更享有較回歸前更大的民主自由。誠然,「一國兩制」的實踐是總體成功的,很值得世界不同地方深入學習和研究。

數據是會說話的。香港特別政行區成立20年來,本地生產總值增長了逾8成;人均生產總值增長約6成,增速較日本和歐盟更快;特區政府財政儲備增加了150%,是全球財政狀況最穩健的地方政府之一。此外,香港近年一直維持3.3%左右的超低失業率,相當於全民就業,失業綜援個案正處於20年來的最低水準。

在國家的積極支持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三大中心的地位愈來愈穩固,訪港旅客也愈來愈多。在2016年,共有5,665萬名旅客訪港,令香港成為全球最多旅客到訪的地方之一。金融業方面,截至2016年底,香港股票市場總值約3萬億美元,排名亞洲第4、全球第7;首次公開募股額再次榮登全球首位,超過紐約、倫敦;人民幣存款和存款證結餘超過6,250億元,成為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

上述客觀數據充份證明了,縱然在過去20年間,香港多次遭受外圍經濟的衝擊,但在國家積極支持下,香港並沒有一沉不起,反而繁榮穩定依舊,優勢甚至愈來愈鞏固,經濟更具活力。這難道還不算「一國兩制」的成功嗎?

處身於安樂的人是很容易忘掉憂患的。但筆者想指出,我們絕不應低估香港回歸祖國後,持續繁榮穩定的難度;絕不應低估資本主義「兩制」與社會主義「一國」之間的差異,以致融合過程所面對的挑戰;絕不應低估部份別有用心的勢力對「一國兩制」的敵視!可見,香港回歸後的繁榮穩定,絕非理所當然的,而是克服了重重難關的結果。然而,這恰恰證明了「一國兩制」的生命力及成功之處!

說實話,國家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後,國家對香港是擁有全面管治權的,絕對有權實行「一國一制」,不給予香港任何特殊待遇。可是,國家最終選擇了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最根本的目的除了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外,還不是為了保障港人的生活方式和香港的穩定繁榮?「一國兩制」的原意是顧及國家利益,也是為了顧及香港利益;「一國兩制」是國家與香港利益的最大公約數,20年的實踐經驗亦充份證明了,「一國兩制」經得起風浪,是行得通的一種創新性制度,也是香港的最大優勢,我們必須好好珍惜和守護!

合作共贏才是出路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 勇

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與來華進行國事訪問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雙方見證中美企業簽署價值2535億美元的合作協議,刷新了世界經貿合作史上的新紀錄。習主席表明,太平洋之大,容得下中美兩國,深信中美合作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共贏才能通向更好的未來。

今次中美之間通過合作,穩定發展,符合了兩國和兩國人民的利益,也體現了中國文化向來推崇的和而不同的精神。事實上,在香港回歸祖國的問題上,「一國兩制」方針同樣是兼顧國家和香港人共同利益而制定的安排。習主席在今年中視察香港期間,也重申「一國兩制」是中華民族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的新貢獻,凝結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國智慧。

不過,在全球倡議和平協商、合作發展的歷史洪流中,偏偏香港的破壞派要逆水行舟。早前,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了中央治港新方略,並重申中央的「全面管治權」,破壞派旋即大造文章,宣稱「一國兩制」蕩然無存,甚至赴台出席「藏獨」研討會,誣衊中央正透過粵港澳大灣區計劃深化經濟整合,對香港「全面滲透、全面管控」云。

必須重申,香港是祖國一部分,中央擁有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只是根據香港基本法授予香港高度自治的權力。所謂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是「滲透」之說,更加是天方夜譚。環顧全球各地都力爭打開與中國合作的大門,難道他們都是自願「被滲透」嗎?事實擺在眼前,中美合作開創新篇章,只有合作共贏才是出路,儘管香港破壞派繼續大放厥辭,抹黑中央,但還有多少香港人會受騙上當呢?

盲反一地兩檢必遭唾棄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 勇

隨著特區政府及法律學者剖析「一地兩檢」方案的理據,愈來愈多市民明白到,在西九龍高鐵站劃出部分地方作「內地口岸區」實施內地法律,並在站內完成出入境手續,既不損港人法律權利,也能發揮高鐵的最大經濟效益。破壞派眼見所謂「割地削權」的謬論未能挑撥社會反響,近日試圖以「公眾諮詢」的花招,拖延高鐵上馬。

事實上,自高鐵工程開展以來,「一地兩檢」構思也在社會中經過反覆討論,如今再耍賴皮要求政府進行「公眾諮詢」,顯然是要把通關問題政治化。儘管政府以積極包容的態度回應破壞派的無理挑釁,惟破壞派變本加厲,繼續單憑臆測,空喊政治口號威嚇港人。

當港鐵邀請全體立法會議員參觀高鐵西九龍站時,破壞派竟集體杯葛考察,又要求負責高鐵的一司兩局官員應陪同解畫云。其後,當運房局局長邀請個別破壞派議員見面,對方又搬龍門,宣稱不能接受閉門會面而斷言拒絕。更可笑是,有「一地兩檢關注組」成員一邊高喊要政府諮詢公眾意見,一邊卻揚言即使民意最終支持「一地兩檢」,自己可以「繼續反對」。

香港與內地融合發展的潮流不可逆轉,當今每天上十萬計市民因工作及旅遊穿梭內地,高鐵通車將為他們帶來莫大裨益,而香港成功融入內地高鐵網,更為全港帶來更大的機遇。「一地兩檢」方案是在符合「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前提下的妥善安排,破壞派口裡說「為民請命」,實際上只看重一己政治私利,倘他們繼續違背民意,犧牲港人福祉,必為市民所唾棄。

依法判刑有助鞏固法治權威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 陳 勇

我們經常強調香港是個法治社會,但在不知不覺之間,有些基本的法治理念卻被敗壞、扭曲和變質了。

犯了法便須承擔法律責任,警務人員有責任執行法規,法官有責任依法裁判,律政司有責任維護法治公義,難道不是基本的法治理念嗎?但我們從反對派對立法會議員宣誓司法覆核案及激進派衝擊政府總部東翼前地案的反應可見,反對派基本上是不服判決的,把特區政府的訴訟一概視為政治打壓,這公道嗎?到底幾時開始,依法辦事和依法判刑也會遭受非議?難道特區政府不應對反對派的違法行為提出訴訟、法官不應對反對派成員依法判刑、警務人員要對反對派的違法行為「隻眼開,隻眼閉」,反對派的違法行為不需承擔法律責任,才算是公義?一些犧牲了法治的公義,還算是公義嗎?

相信大家都會同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治不應成為法治的擋箭牌。近日,很多被判刑的社運參與者都是年屆18歲的成年人了,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難道他們在爭取政治曝光的同時,又不應承擔違法衝擊的法律後果嗎?又想靠衝擊爭取鎂光燈的關注,又想逃避法律刑責,世上哪會如此便宜?他們應該承擔法律責任,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筆者認為,近日多名反對派人士被法院取消立法會議員資格,以及一些滋事者因衝擊政府總部東翼前地而判刑,產生了撥亂返正的作用,提振了本港司法體系的權威,遏止了反對派近年動輒擾亂社會秩序的氣燄。大家必須明白到,政治不是法律的免死金牌,抵觸法治必負上法律代價。

其實,香港作為現代的文明社會,講道理素來是香港人的核心價值,反對派真的需要以擾亂社會秩序,踐踏法治的形式來表達政治訴求嗎?香港過去幾年的政治衝突特別多,香港已夠折騰了,香港現時需要的是更多的法治和發展,更少政治,這才是香港最根本的利益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