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發表報告,建議將大嶼山打造成集商業、旅遊、交通、居住於一體的大型發展區,但基於大嶼山有七成面積為郊野公園,加上發展規劃問題牽涉複雜資訊及數據,當公眾還未來得及消化委員會的建議,有政客已借「發展規劃」大造文章,以「一無是處、荒謬絕倫」來扼殺委員會經年累月的研究成果,甚至拋出「毀滅香港論」,試圖觸動港人神經。
聲音大不代表理據足。守護大嶼山的青山綠水,是港人的共同願望,但保育與發展從來都不應是二元對立的關係,而單純的保存不一定是最好的保育,相反應秉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按實況加以優化善用。事實上,諮詢委員會無論在提出規劃原則以至主體建議時,均強調前提要在平衡保育需要的,並透過短中期改善措施,讓巿民親近到大嶼山美麗的一面。
香港缺乏可發展土地是不爭的事實,一旦大嶼山發展願景成真,不單有助解決港人關注的住屋問題,更能成為振興香港經濟的火車頭,為年青一代另闢發展新天地。特區政府將於今年上半年就大嶼山發展諮詢公眾,然後推出具體藍圖,期望當局能汲取以往推動大型基建的教訓,盡力平衡各持份者的利益,做好游說工作,凝聚支持聲音。
至於那些別有用心的破壞派政客,我們不奢望他們能以負責任的態度,為香港締造全民新空間出一分力,但奉勸他們至少應本著良心,不再為選票而犧牲香港的福祉,拖著土地開發的後腿。
成立兩年的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發表工作報告,在平衡保育與發展的基礎上,建議將大嶼山變身成為集旅遊、娛樂及商業兼備的重點地區。特首梁振英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亦重申,政府會擴大改劃土地工作,推動新界及大嶼山新發展,並將成立「大嶼山拓展處」,統籌大嶼山的規劃拓展工作。
香港近年發展牛步蝸行,大嶼山的規劃藍圖令人期待。大嶼山是本港最大島嶼,面積約為港島的兩倍,如果發展得宜,有利解決香港土地供應緊張及產業狹窄等老大難問題。此外,隨著港珠澳大橋、機場第三跑道,以及屯門至赤鱲角連接道路的落成,大嶼山更有望成為粵港澳三地的交匯點,有助提升香港與珠三角西部的融合發展。
但好事多磨難,近年香港社會矛盾尖銳,反對派政客事事政治化,更把保育與發展扭曲為二元對立的零和遊戲。過去的新界東北發展計劃被扣上「被規劃」、「割地賣港」的帽子,而應對雙跑道系統快將飽和的第三條跑道計劃,也捲入司法覆核漩渦。可以預見,大嶼山發展計劃同樣難逃被污名化的命運。
畢竟站在道德高地上,喊上兩三句「不遷不拆」、「守護香港」等口號,很容易贏得港人的掌聲與共鳴。為免「捱打」,特區政府必須掌握好未來公眾諮詢的機會,說清理據,共同規劃,凝聚共識,以免建設性的發展淹沒於政客的謾罵聲中。所謂巧婦難為無米炊,沒有土地,沒有全民新空間,再好的政策規劃也是坐而論道,紙上談兵。
上星期,立法會繼續二讀審議特區政府提交的《2014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在不足半天的會議中竟出現了16次點人數的不合理情況;在反對派最後一次提出點人數後,26名反對派議員更竟全數缺席,沒有任何一人在場,最終令議事堂法定人數不足,導致流會收場,反對派必須為流會負上最大責任!
近年立法會拉布、流會、擲物、叫囂成為常態,以往這種事情只屬特殊事件,但在今時今日的激進政治風氣下,立法會能夠正常暢順運作才教人意外!拉布、促使流會及點人數是一種政治手段,原意是抗衡不合理政策;但大家可以看到,反對派議員的拉布手段是濫用的,旨在阻撓特區政府依法施政,「係又拉,唔係又拉」,遠的有拖拉三年的創新科技局及新界東北發展計劃,近的有港珠澳大橋追加撥款及高鐵一地兩檢等,反對派議員一律以拉布甚至製造流會的手段來癱瘓立法會運作,完全不顧香港發展所受到的影響。在反對派濫用拉布的情況下,立法機關已失去應有的功能,長此下去,立法會何去何從?香港又何去何從?
立法會本應是嚴肅的議事場,立法會議員的工作與民生福祉息息相關。然而,市民看到的是反對派不但不議事,反而日日夜夜鑽議事規則的空子,千方百計擾亂立法會的正常運作。反對派這種行為,已實質地損害到香港競爭力,妨礙本港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近來,反對派議員更經常集體缺席會議,即使出席會議了,亦總不斷拉布和點人數,樂此不疲,完全不是為了議事。反對派議員不做事之餘,還要阻撓特區政府做事,導致了社會的巨大內耗。如斯局面,究竟會持續至何年何月呢?
下月28日的新界東補選及今年9月的立法會選舉,正是將立法會撥亂反正的大好良機。立法會內的反對派議員經已夠多,立法會老早難以有效運作,難道還要多一位反對派議員加入拉布嗎?今次補選,當選人雖然只有短短半年任期,卻大大地反映了市民的取態,以及提供了一次機會讓市民表達對反對派的不滿,所有反拉布、支持建設力量的市民絕不能錯過表態的機會!
近年,某些破壞派不時炒作所謂「種票」抹黑建制派,甚至抱著「有殺錯,無放過」的心態來作出大量輕率的舉報,引起了社會上的一陣恐慌,導致很多選民人心惶惶。誠然,在一個公平公正的選舉制度下,我們絕不能夠容忍種票,特區政府有必要從制度上解決問題,甚至加重刑罰,提高阻嚇力,杜絕集體種票的蓄意違法行為發生。問題在於,倘政府或政黨不考慮社會的實際情況,制定了過於繁複的選民核實程序,或不考慮部份疑似個案的特殊性,則很容易會「殺錯良民」,長遠而言,反過來會扼殺了市民登記做選民的意欲,與本港的民主發展進程背道而馳。
舉例而言,香港有不少市民租住私樓,這些市民的流動性十分高,往往每過幾年便轉換一次居所,而基層市民的工作一般亦十分勞碌,未必能夠每次轉換居所都及時更改選民登記資料,以致被懷疑是選民住址不正確的種票個案。對於這類市民,是不適宜重罰的,政府反而應研究調整更改選民登記資料的制度,以配合市民大眾的實際需要。
事實上,選舉事務處現時依賴抽樣調查的方式向部份選民發出掛號信,並要求限時回郵的方式來核實選民身份,也是十分不方便的。尤其是對於一些基層打工仔來說,他們的上班時間幾乎與郵局的辦公時間完全重疊甚或更長,要他們到郵局取信件,難免也會令部份市民卻步。倘若當局以致電的形式向選民查核,要求他們提供身份證明等資料,又很可能被市民誤以為是電話騙案,或被騙徒乘虛而入。故此,無論是掛號信的方式,還是電話抽查的方式,均有很大的檢討空間。
在大數據應用愈趨普及的今天,特區政府作為最龐大資料庫的管理者,應妥善應用大數據科技,透過整合不同政府部門數據的方式,例如整合稅務局與選舉事務處的數據,以更準確地找出疑似種票的個案,並加以調查。較之於隨機抽查,大數據的方式只會更加準確,成本也會較低,也避免了太多「不好運」被抽中的市民受到太大打擾。此外,在市民申請成人身份證時,除可建議他們登記成為選民外,還可要求他們核實住址,亦可杜絕了大量種票的機會。
香港「種票」情況絕不普遍,個案寥寥無幾,破壞派不必誇大問題。何況,種票不等於種金,市民基本上是沒有任何得益的,卻可能會墮入法網,在誘因不大的情況下,蓄意「種票」試法的人其實少之又少。大家都記得,在今年區議會選舉前夕,有破壞派大量舉報所謂「疑似」種票個案,要求選舉事務處及法院介入調查裁決。結果導致多位被懷疑「種票」的長者聲淚俱下喊冤,反批評破壞派濫用投訴機制,造成了很壞的社會影響。筆者反對種票,也同樣反對濫用投訴機制。我們應切法鼓勵更多市民登記成為選民,而非施加重重枷鎖打擊市民行使公民權利!
新年新展望,先祝一眾讀者身體健康,事事進步!
2015年絕非風平浪靜的一年。上半年,建制派的精力幾乎都放在推動政改通過,雖然方案最終也是被否決了,但擾攘了兩年多的改政爭議總算劃上了句號,特區政府往後可更加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下半年,建制派又要密鑼緊鼓準備區議會選舉,並成功在18區贏取了多數議席,繼續保持各區區議會的主導權,對於地區問題的改善和社區發展無疑是個好消息。
展望2016年,立法會新界東補選在即,加上年底將會舉行全港立法會選舉,接著便是選舉委員會選舉和特首選舉,2016年是名副其實的選舉年,在破壞派的推波助瀾和煽動下,可以預期今年的政治衝突將會更加尖銳和激烈,社會更加不平靜。
日前,特首梁振英上京述職時,國家主席習近平明確指出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主要任務是「謀發展、保穩定、促和諧」,十分值得我們重視和好好思考。
無疑,每逢選舉年,香港社會的爭議總會特別多,內耗特別大,但港人亦應明白到,香港作為一個開放式的小型經濟體,我們不可能擺脫國際競爭的。而香港在內耗時,周遭其他地方只會繼續爭分奪秒地發展,所以鄰近的新加坡和南韓等地區才會快速地趕超香港,甚至乎連一河之隔的深圳,亦有愈來愈多研究顯示競爭力已超越香港,這都是香港沒有集中精力發展經濟,不斷內耗的現實結果。近年,國家與外國所簽署的自由貿易協議愈來愈多,國家也新增了愈來愈多的自貿試驗區,單單是在廣東,便已經有前海、橫琴、南沙等三個自貿試驗區,對香港構成了不少的競爭壓力,如我們繼續浸淫在政治內耗的溫水之中,恐怕再過不久便會被煮熟了。
習近平主席強調香港必須謀發展,筆者認為,香港必須把握好「一帶一路」及「十三五規劃」的機遇,充份發揮本港在金融業及專業服務業的領先優勢,滿足國家高速發展所帶來的融資需求,以及為國家服務業的升級和邁向國際化提供助力,為國家的深化改革開放作出貢獻,才能夠突出香港的價值,保持香港的經濟地位和競爭力。反之,在機遇不等人的情況下,如港人再不投入更多精力謀發展,香港的國際地位及競爭力只會每況愈下,市民的生活又如何改善?不少社會問題又如何解決呢?為了市民真正的福祉著想,各黨派實在應把更多心思放在「謀發展」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