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學生齊參與「謝謝您幫忙」填色比賽 以色彩感謝抗疫英雄
2023-02-20

 香港菁英會周日(19日)於九龍灣零碳天地舉行「謝謝您幫忙」填色比賽2022頒獎典禮,幼稚園及小學學生透過填色比賽活動,答謝中央政府、特區政府人員、醫護人員、環衛工、愛心司機及義工等在抗疫期間的辛勞,活動以「同心同行 一路有我」為主題,宣揚「謝謝您幫忙」及愛家愛國的正面訊息。

謝謝你01.jpg

 香港菁英會19日於九龍灣零碳天地舉行「謝謝您幫忙」填色比賽2022頒獎典禮。

 「謝謝您幫忙」填色比賽2022由香港菁英會聯同新家園協會合辦,並獲前海駐香港聯絡處贊助。比賽設幼稚園組、初小組、高小組及優秀組四個組別,選出獲獎同學。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香港菁英會主席凌俊傑表示,香港菁英會這兩年發起了「同心同行,一路有我——愛心車隊青年行動」及「菁準扶貧,送暖到基層」兩大計劃,以社區的力量向有需要人士派發防疫物資,同心抗疫,令社會資源物盡其用,與零碳天地宗旨互相呼應。愛心不單單可以是綠色低碳,在小朋友的畫筆下是多姿多彩、色彩繽紛。」凌俊傑補充,儘管年幼學生未能走上前線抗疫,可以透過創作向各前線無名英雄送上真摯祝福及敬意,表達「謝謝您幫忙」填色比賽的主旨。

謝謝你03.jpg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香港菁英會主席凌俊傑致辭。

 「謝謝您幫忙」填色比賽2022頒獎典禮獲第十三屆及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陳勇,中聯辦青年工作部處長黃承祖,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香港菁英會主席凌俊傑,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香港菁英會永遠榮譽主席洪爲民,救世軍教育服務總監何世孝,東華三院教育科高級服務主任(策劃及發展)黃子峰,香港菁英會副主席暨贊助單位前海國際聯絡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麗芳,香港菁英會副主席暨合辦單位新家園協會社區發展總監梁秉堅,香港菁英會常務副主席林智彬、副主席林力山,以及公關傳訊委員會主任暨「謝謝您幫忙」填色比賽召集人李鑒泉及梁凱喬出席。

謝謝你02.jpg

 第十三屆及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陳勇出席活動並致辭。

 頂圖:香港菁英會19日於九龍灣零碳天地舉行「謝謝您幫忙」填色比賽2022頒獎典禮。

全國兩會下月召開 民建聯提21項建議與提案
2023-02-19

全國兩會3月在北京召開,民建聯的全國人大及政協代表將會提出21項建議和提案,內容涉推動行業資格認可、加強兩地經貿及文化合作、推動港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三大範疇。民建聯黨主席李慧琼今日(19日)在記者會上指,今年兩會非常重要,因為是二十大召開後首次、也是國家邁向新階段及香港由治及興後的首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為全國兩會做了諸多準備、花了很多心思。今日先發布21項提案,將進一步收集意見,強調準備工作是長期進行。

2.jpg

李慧琼表示,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提案和建議的重要主題,尤其香港與內地已通關,香港要發揮所長,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建議涵蓋推動行業資格認可,如會計及其他專業資格、加強兩地技術人員培訓等。

4.jpg

本身會計師的李慧琼期望內地可放寬本地會計業到內地執業門檻。她解釋,基於稅法不同,有內地執業資格的香港會計師不多,建議參照本港律師大灣區執業安排,讓本地會計師通過一個考試即可於大灣區執業;加強年輕會計師交流和合作。同時,香港要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須讓兩地稅制銜接。

3.jpg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勇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以及「一帶一路」都是國家重點推動的發展戰略,亦是新時代下國家經濟發展的核心之一。但由於大灣區各城市之間以及與「一帶一路」國家之間缺乏足夠的協調,所以未能將航空資源進行整合,無法體現其經濟效益。因此民建聯建議統籌粵港澳大灣區航空資源,將香港納入「空中絲路」聯盟、定期在香港舉辦有關航空業發展的高峰論壇以及中央支持民航總局能為香港航空發展在珠海設立航空學院,幫助香港培訓更多的飛行員。同時,可以研究在航空業建立資質互認,增加人員流動性,民心相通。

民建聯有7位成員當選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9位成員出任全國政協委員;除主席李慧琼外,今日出席記者會的代表和委員有黃英豪、劉江華、陳勇、陳仲尼、朱立威、黃冰芬、呂堅、李聖潑。(記者:李銘欣 攝影:蔡啟文)

兩會專訪:陳勇談如何落實香港藍圖
2023-02-17
陳勇(中評社 林艷攝)
陳勇(中評社 林艷攝)
陳勇(中評社 林艷攝)
中評社編委兼採訪主任林艷向陳勇贈送《兩岸求索--中國評論二十五年發展史概述》一書。

  中評社香港2月17日電(記者 林艷)2023年全國兩會即將在3月初召開,第三次連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陳勇日前在香港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就如何看待立法會加入全國人大政協及全國性團體代表界、香港如何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動力源、如何加強深港合作加速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建設、如何用好港珠澳大橋發展“橋頭經濟”、如何留住人才及為人才提供配套保障、新界在香港未來發展中的角色等問題進行了詳細解答。陳勇認為,現在香港的發展藍圖規劃已經很明確,最關鍵的是要“快”,要以只爭朝夕的心態去盡快落實藍圖。

  陳勇,香港中文大學法律與公共事務碩士,現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議員、民主建港協進聯盟副主席、新界社團聯會(新社聯)理事長、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副秘書長。

  代表委員進入立法會體現一國兩制 

  中評社記者:祝賀陳主席再次連任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我們知道,您在全國參政議政平台已經是一位非常資深的全國人大代表,同時也在去年當選成為第七屆立法會議員進入香港參政議政平台。您如何看待立法會加入港區全國人大政協及有關全國性團體代表界?

  陳勇:我們看到,2019年香港經歷了“黑暴”港獨事件,好在中央及時出台了港區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全面落實“港人治港”,香港才重回正軌,恢復今天的繁榮穩定。其中,完善選舉制度後,立法會加入了一個新的界別,即全國人大政協和全國性團體界別。這個界別需要兼顧一國,又要兼顧兩制,既要站在香港的角度為香港各界謀福祉、支持特區政府更好地施政,同時又要代表全國和國家民族的利益。因此,這個組別也體現了“一國兩制”的初心。

  同時,立法會有很多界別,但不論是代表其地區還是代表自己界別的利益,難免會出現一些爭拗,以及各界難以平衡的問題。比如簡約公屋,站在一個區的利益角度來看當然是不樂意的。這就需要跨越界別的組別來進行平衡,目前選委界別和全國人大代表及全國性團體界別都屬於超越界別利益的組別,他們要看的是整個香港利益,甚至是整個國家的利益。這也是為什麼說完善新選舉制度追求的是優質民主,如果大家都只按照各自的小範圍利益行動的話,香港就不可能有大共識。尤其是在香港某些利益和國家利益需要整合的時候,如果有的人只是片面強調個人利益或是短期利益,就容易損害香港利益、國家利益和長遠利益,最後導致人人受害。因此,新的制度也更能體現兼顧整個國家和香港以及市民的根本長遠利益,尤其是在面對短期局部利益的時候就更具有前瞻性,而且能夠更長遠地處理好。

  反映香港各界民心民意 希望融入大門越開越大

  中評社記者:您期待在未來的履職過程中為香港和國家做些什麼?

  陳勇:十年前剛擔任人大代表的時候誠惶誠恐,老怕自己做不好。後來在前輩們的指導下,逐漸開始成熟。現在每年自己擔綱的議案差不多有七八項,聯署的超過20項。我們將香港各界的民心民意更好地反映到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平台上,相關的意見建議受到了有關領導的重視,每一屆都有書面或是口頭上的答覆,這也令我們深刻地感覺到了參與治國理政。我們曾爭取香港專業界別可以更便利地進入大灣區,最終中央也同意法律界別可以優先在大灣區執業。這相當於是香港的法律界的服務市場擴大了十倍,對香港的法律專業尤其是年輕律師,無疑是一個非常大的福音。接下來,我們也希望今年可以繼續推動中醫師、會計師等專業界別更便利的融入大灣區,這樣我們的發展前景會更好。

  另外,不論是民建聯還是新社聯,我們平時也接觸很多市民,他們有什麼建議就找我們辦事處。因此,我們也會提煉市民們的意見或需求。雖然,我們不敢保證百分百達成市民的要求,但至少可以保證百分百的全力協助。比如,有很多市民反應現在回鄉證還不是很便利,尤其是在二三線城市訂酒店或是買高鐵票,因此我們也持續推動希望能夠繼續打通,希望讓香港的居民證和內地居民證合二為一,這樣才能夠真正體現一國。還有一點,我們也提了很多年,如果不是疫情的話應該早已經落實了。我們建議,香港的單牌車可以經過網上一個很簡單的程序,就可以隨時很方便地經過港珠澳大橋去粵西的珠海、中山;而如果在珠海要開車回來,也可以很方便。習主席親自謀劃推動的大灣區一個小時生活圈,可以給香港青年帶來很多的機遇和幸福感。尤其是那些城市的樓價相對低,很多香港年輕人也可以到那裡去買房。如果是在深圳工作就更方便了,深港兩地一家,20分鐘就能到。類似這樣的民生建議,我們還會繼續在推動,目的是希望能夠更好地促進香港融入大灣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分享國家發展的紅利。同時,也希望大門能夠逐步開通,小門開得更順,從而取得更好地成效,讓市民每一年都能夠感受到有進步,這樣對前景才會更有希望。

  美國難以保障盟友利益  星馬商界看好香港優勢

  中評社記者:我們知道,您去年曾作為團長率團出訪星馬並且取得了不少成果,今年1月初新加坡香港商會代表團也來港考察。您認為,應該如何向國際社會說好愛國者治港新時代下的香港故事?

  陳勇:當時,我們民建聯分派三隊出訪招商引資,我負責的團是去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我們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向當地講好中國故事和中國香港故事,從而幫助香港盡快復甦經濟。去之前也有人和我們說,你們政界去找商界會有效果嗎?沒想到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最頂級的商會都非常熱情,排著隊想和我們見面,尤其是他們很想瞭解香港最新的形勢。近幾年,西方有不少關於香港的謠傳,甚至把香港形容成“人間地獄”,好在這些頂級商界領袖以前經常來香港,有些甚至每週都來。之所以後來不敢來了,主要是因為擔心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很多商界領袖告訴我們說,2019年黑暴期間,由於他們的樣貌很像華人,加上普通話也不錯,所以經常在酒店樓下被恐嚇,他們對這種破壞法治的行為很是反對。

  對此,我們也和他們解釋了現在的最新情況,包括出台實施國安法和完善了選舉制度後,很多亂港分子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不少也都潛逃離港了,現在的香港已經恢復過去大家熟悉的樣子。他們聽完以後,極大增強信心,有幾個商界領袖的大公司本來要在新加坡上市的,也表示“再考慮來港上市”。雖然,新加坡和香港一樣都是國際金融中心,但畢竟香港的金融活力和面向大中華的優勢更強,而且將投資逐步面向大中華也是他們的計劃之一,尤其是全球經濟不景氣,美國很難保障盟友的利益,馬來西亞很多企業甚至受到了美國遏制。相反,在大中華地區尤其是香港,不僅沒有感覺到被歧視、溝通也方便,還可以通過香港更好地進入內地。同時,我們國家很多的資源投資也有相當一部分在東南亞,馬來西亞統計過去一年大中華區在馬來西亞的投資超過歷史總和,所以他們看到每一個中國人都感覺像財神爺。他們還提到,希望下一代來香港發展。他們的話也很讓我們受鼓舞,雖然過去政黨和商界交往不多,但通過此次交流交往,讓我們覺得可以通過做政府和商界的小蜜蜂,幫忙溝通協調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同時,也讓他們感覺到除了商會以外,還可以通過政黨渠道進行溝通,從而獲得政治便利。
用好“以僑為橋”有助於聯通世界

  中評社記者:香港對於國家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中央也十分珍視香港的獨特優勢。隨著兩地恢復通關,您認為香港應該如何更好地發揮“內聯外通”的獨特作用?

  陳勇:一方面是要推動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全國性團體的立法會議員等,透過自己的網絡,用海外所熟悉的語言對外講好香港故事和中國故事。比如所聯繫到的一些好的團體組織,比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回訪團在親身感受了當前的香港、大灣區以及中國以後,也會回去向他們的國家傳播分享,而且更加有說服力。

  另一方面,就是要更好地發揮好“以僑為橋”的作用,全球有幾千萬的華人華僑,這是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礎。事實上,華人華僑對國民教育和民族感情都有很深刻的感受,他們也覺得自己國家強大了,不論他們身處在何地也都會令他們很有面子。同時,也因為他們在當地工作生活,對當地非常熟悉,所以他們的講述也有助於當地人更好的理解。因此,如果能夠更好地團結全世界的華人華僑,則更能夠幫助香港走向全世界,進一步修復彼此的關係,幫助我們國家聯通全世界。過去,英國人為了方便殖民管治而推崇離心政策,並不注重華僑這塊工作。如今,在愛國者治港下,我們更應該講求人心回歸。因此,我在立法會也是特別提出特區政府應提升華僑政策,要成立僑辦、華僑事務工作統籌委員會,這也得到了跨部門的熱烈回應。

  上下思想都得通是發展關鍵 公務員團隊必須打破舊有觀念

  中評社記者:日前,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致辭中表示,依託粵港澳大灣區這一重要動力源,必定能再造一個新廣東。我們看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佈至今近四年,香港因各種原因在參與建設的速度和質量方面都有所耽誤。您認為,下一步香港應該如何積極融入大灣區建設?如何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動力源? 

  陳勇:正如以前毛澤東主席所講,“多、快、好、省”。說到“多”,中央對香港的關愛和政策是非常多的,比如像大灣區等這些政策都是優先優惠于香港。所以,新加坡、馬來西亞都很羨慕中央對香港的好,他們對大灣區和北部都會區也都非常有興趣,並且希望我們能夠帶他們來進一步參觀瞭解。他們甚至看得比較我們更深刻,認為北部都會區和香港新界北、深圳南加起來,單是這一塊的潛力就無限,有學者分析這一塊的GDP可以創造多幾萬億。

  其次,“快”字最關鍵。特首執政100天的成績有目共睹,這也恰恰說明只要爭分奪秒地努力,就可以有好成績。過去特區政府有官員講到要解決劏房、上樓等問題,最少得十幾二十年,而真正趕出來至少得二十年以後,講這番話的人已經不需要他來干了。現在,特區政府要求每一年得解決一些大問題,隨著簡約房屋、過渡性房屋、告別劏房計劃等推出,加上北部都會區發展和積極融入大灣區建設,和以前大不一樣,令大家很有信心一年會一個樣。

  我認為,不論是積極融入大灣區建設還是抓住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動力源,有兩點很重要:一是上下思想都得通,如中醫所言“通就不痛”。二是要清除所有障礙。我們看到,香港電台過去20多年解決不了的問題,在李百全接手廣播處長三個月後就解決了。事實證明,事在人為,不是做不到,關鍵是想不想做,敢不敢做。當然這個過程會付出一些代價,可能會被人罵或是被外國政府針對,但如果願意有擔當的話就可以做到。尤其是香港的制度有很多的酌情權,酌情權當然不是違例,而是要更好地使用這個制度符合香港發展,更符合香港市民大眾的根本利益。

  新一屆特區政府執政班底的努力打拼的新風氣,也令我們更加充滿信心。接下來需要20萬公務員尤其是政務官,打破以前那種“不做不錯、少做少錯,無過便是功”的舊有觀念,相反必須建立“無功便是過”,如果能力不行的即使是愛國者也應該調整崗位,如果能夠幹得好的就必須要重用。祗有所有政府部門、所有公務員能夠有只爭朝夕的心態去盡快落實整個藍圖,香港才會大不一樣。從過往的經歷來看,不是藍圖不好,不是做不到,而是人為的拖,每一個環節都拖一點累加起來就不得了。所以,現在特首強調每個部門每天幹好一件事,對此我們也要做好督促,哪怕一個部門一個月能夠幹好一件事,這麼多部門加起來就不得了,市民大眾的感受也不一樣。

  中評社記者:您剛剛提到一點很重要,上下思想得通,且要清除障礙。您認為,在愛國者治港下,這一點效果達到了嗎?

  陳勇:相比以前的進步,應該說是幾何級的,尤其是政府高層核心團隊。在宣誓之後,個別公務員不幹的就歡送,對香港沒有信心的人也歡送。畢竟很多資源是帶不走的,還可以給其他人向上的機會。接下來,我認為應該擺脫以前所謂的“政治中立”,所謂的積極不干預其實就是積極不作為。現在形勢變了,必須得積極作為。新一屆特區政府關於公務員政策已經很清楚地指明,現在不是鐵飯碗了,也不是養老院,不光可以調職,還可以炒魷魚。祗有如此,才能夠讓每一位公務員全力以赴地去工作,盡到應盡的職責。當然,我們對高層的公務員,尤其是執政團隊以及政務官有更高的要求。

  要對內對外廣納人才 給予人才必要的配套保障

  中評社記者:近年來,香港人才問題一直備受社會關注和熱議,特首李家超去年在其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及了多項“搶人才”舉措。我們都知道,香港由治及興的發展,不僅需要吸引大量人才,更需要思考如何留住人才。您認為,下一步香港應該要如何更好地留住外來人才?特區政府應該為外來人才留港發展提供哪些必要的政策配套保障? 

  陳勇:我們看到,特首施政報告中關於挽留和吸引人才部分用的是“搶”字,這足以反映特首內心的急切。要搶人才的的話,就要加快政策的推動和落實,我們作為立法會議員也會就此作出督促。事實上,特區政府也的確做到了,比如在吸引優才落戶香港方面,以前可能是盼星星盼月亮也申請不下來,現在最快當天或是半天就審批下來了。很多申請優才落戶香港的機構及公司也表示,從來沒有感受到政府能夠如此高效率,幾乎是以小時為單位的審批速度,這也再一次證明不是特區政府做不到。以前對特區政府公務員的褒獎是全世界最優秀的公務員隊伍之一,這並沒有說錯,只是以前很多千里馬不跑而已。當然,這和過去香港政壇的各種罵架亂象也有關係,尤其立法會也有責任。現在整個管治團隊包括議會都是堅定的愛國者且想做事,那麼就要恢復大家都是千里馬馬不停蹄努力的狀態。

  關於吸引和留住人才,我有幾點看法:

  一是給予人才必要的配套保障。他們來香港不會只是一個人來,因此最關心的除了自己以外,還有自己的配偶、子女,甚至是父母,這些都需要有一套解決的方案。比如,達到一定程度的話,就可以給予其人才政策優惠,包括子女、醫療教育,父母安老等。尤其是這種人才家庭出生的下一代,成為人才的機會更大。我認為,既然是人才,全世界都在搶,不會沒有發展前景,在其他地方也不會找不到工作。祗有留住他的心,才能真正留住他的人,甚至留住他的下一代。

  二是幫助人才對接大中華地區。很多人才的眼光不只是1000平方公里的香港,而是看背後的整個大中華地區,這對他們來說更具有吸引力。因此,要幫助這些人才對接大中華地區的事業,幫助他們融入大灣區發展。有很多人才和我們講,香港是衣食住行、吃喝玩樂最多姿多彩且最自由、最安全的地方,大灣區其他地方可以作為辦公室,但還是希望在香港安家。我認為,從更長遠來看,如果能夠讓人才在香港安家,把心留在香港,然後讓全球的人才像風箏一樣到處飛,那這個吸引人才計劃就會更成功。

  三是要吸納美國等五眼國家驅趕的中國人才、亞洲裔人才。香港沒有種族歧視,不管什麼膚色的人才,在香港都可以很自由、很開心的生活。同時,我們不僅要搶成熟的人才、高端的人才,還要搶在讀的人才,搶人才的子弟(未來的優質股),比如東盟很多商界的領袖就希望他們的下一代或是當地優秀青年能夠來香港甚至到大灣區進修。總之,就是要像美國早期那樣廣納全世界的人才。

  四是除了對外吸引以外,也要對內吸引住更多內地優才。香港早期的繁榮富強最重要的是有人才基礎,全國各地的頂尖人才來到香港,才造就了香港的輝煌。新時代的香港發展更應該吸引更多優秀的內地人才在香港發展,他們既瞭解內地,又能夠溝通內地和香港。不管是成熟的人才,還是大學本科比較優秀的來港進修的,都應該吸引。尤其在美國對中國人的歧視下,現在有很多內地家長也不太希望自己優秀的子女去美國,而香港對他們來說也有很大的吸引力。同時,他們的到來也能夠帶動香港教學研各方面的提升。

  五是在大灣區建立港人子弟學校培養人才。現在大約有40萬的港人長期在內地經商、居住、就學、就讀,我們希望特區政府對這40萬人做研究,在大灣區有些城市建立更多的港人子弟學校,方便人才的往來及子女溝通無障礙。比如培僑中學就曾在深圳辦了一個培僑信義學校,建校時聘請教師管理人才,有10倍的應征者,很多還是香港名校教師,甚至是副校長級別,而且學校一開校就供不應求。這說明大家都看好大灣區,看好香港在內地辦學校,也看好香港本地的學校,尤其是香港大學大部分是排名世界前100強。不論是吸引來的國際教學級人才和研究人才,還是培養的人才,都能為香港所用,為大中華所用。

  人才買了房帶不走 置業稅應先免後罰

  中評社記者:根據現有的外來人才置業退稅政策,先要人才額外上繳30%的印花稅才能置業,比如800萬剛需房的印花稅加上最低首付,至少要拿出320萬港幣的現金才有機會在香港置業。雖然人才換永居身份之後可以退還這筆額外印花稅,但這樣的現金流門檻對很多人才而言是難以做到的。您認為,外來人才置業退稅政策是否有進一步完善的空間?

  陳勇:其實,這方面的建議民建聯已經在向特區政府提建議了。只要是願意變成永久性居民的,現在就應該先免印花稅。我們認為,並不用怕人才會走,因為他買的房子帶不走。到最後如果真的違反了人才政策規定,要賣房子提前走,就再補繳回印花稅即可。事實上,比起大灣區的澳門以及內地城市甚至是海外比如新加坡等,很多人才來的時候,不只是不用繳這筆“罰金”,還發“獎金”,這樣一對比,香港的吸引力明顯就不夠了。總而言之,搶人才就得快,否則過了一個浪潮,這些人才都定居在某個地方,已經有所屬之後,再去搶就不容易了。

  我們也建議,除了人才置業印花稅應“先免後征”之外,還應該建一些人才公寓。可能有些人才一開始不想買房,想先試一兩年看看,這樣就可以有一些房子作為過渡。這個過程也可以讓人才對香港更熟悉,熟悉之後也更容易在香港扎根。

  發展規劃明確關鍵要“快” 加速發展需開創思維

  中評社記者:2014年您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暢談新界發展的時候,非常大膽地提出一個論斷“香港未來50年靠新界”。從如今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規劃來看,您當時是非常有遠見的。現在來看,您認為新界有哪些獨特資源可以開發利用?新界在香港未來發展中可以發揮什麼樣的重要角色?

  陳勇:最早我為什麼說香港未來50年看新界,這是有歷史淵源的。過去,九龍和新界是英國人強租來的,因此在法理上他們不認為這是自己的地方。除非祗有港島爆滿了才會去發展九龍,九龍爆滿了才發展新界。英國人為了阻隔香港與內地,所以在新界設置了很大一塊地作為隔離帶,刻意製造成無人區。雖然,這塊地在歷史上有其動機,但回歸後我們也感慨,這不就是歷史留給香港的最後一塊風水寶地,上哪兒可以再找這麼一大片的熟地?所以,這塊地也變成了香港的未來發展。

  習主席在七一回歸重要講話中為香港指明了藍圖方向,特區政府也明確了“南金融、北創科”的定位,這也意味著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將支撐香港兩個重要中心的另外一個創科中心。這個創科中心又和全國科創中心之一深圳相連,香港的創科、大學的教學與國際一流水平接軌,深圳則有已經很成熟的產業發展,這兩個發動機加在一起無疑是無敵的。未來,這裡可以有現代化的大學、醫院、創科中心、人才公寓,還有能夠符合數以十萬計高端人才發展的職業等。關於未來這一篇的發展潛力,很多海外人士都很看好。我們在和東盟領事介紹時,他們就建議能否在北部都會區搞一個東盟大廈,他們要把所有領事館搬過去。

  現在整個規劃方向都很明確,接下來就是要“快”。我認為,現在還是太慢了,如果明年中央領導再來視察的時候,還只是一塊地就不行了,應該得像香港電台那樣,三個月解決一個重大問題。當然,要加快速度發展建設,還需要有開創思維。比如,把這塊畫一個圈,一半是香港,一半是深圳,那麼在這個區裡的可以同時實行大灣區更加超前的一些政策,就像澳門橫琴一樣,可以實施香港的法律政策,以最快速度吸納全球頂尖創科人才,從而爆發出更大的生產力,成為世界創科中心。這樣的話,香港就不只是依靠金融了。同時,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也能夠為世界最有潛力的創科中心提供成熟的金融服務。

  北部都會區發展好 對香港是革命性提升

  中評社記者:我們看到,新一屆特區政府成立了由行政長官親自領導的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同時還與深圳成立了有關專班。目前,兩地也已逐步有序恢復通關,您認為下一步兩地可以如何加強合作加速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建設?

  陳勇:我認為,可以進一步加強,可以參考澳門和橫琴合作模式,由廣東省省長和特首共同擔任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管理委員會主任,並且由常務副省長和政務司或財政司司長親自執行。所以,可以看到這個合作區的發展很快速,他們的法律可以為了發展需要一個月一個樣的進行設計,而且目前橫琴那邊的上網信號已經和世界接軌。北部都會區發展建設如果做好了,對香港是革命性的提升,因此一定要以結果為目標,用最優秀最合適的官員去干此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北部都會區的發展還可以輻射到周邊。比如,大欖隧道周邊的地可以造兩個太古城,再比如元朗那塊地以及一些工業用地和臨時村屋都可以重新規劃發展。新界有很多原居民的村屋大多是三層樓高,這是因為當時英國人的管治理念是要把整個新界變成軍事隔離帶用來打仗,所以不希望這裡有所發展。現在形勢已經變了,就可以把這些村屋拆了重新規劃,蓋成最少30層甚至50層的高樓,然後給村民每人一個單位的房,甚至多一個單位,這樣一座大廈就解決了一個村原本的居住需求,而且騰出來的地方重新規劃變成很多的新市鎮。每個人都希望發展,所在地區發展起來了,村民們自然也非常歡迎。如果照著這個思路發展,且不說700萬香港人,再多700萬都能夠容納的下。

  打造“橋頭城”有助香港經濟發展

  中評社記者:今年是港珠澳大橋落成開通第五年,日前港珠澳大橋往來港澳香港配額增發至1800個。我們知道,作為世界第一的跨海大橋,其能量遠不止是通行功能與“大橋經濟”,您認為,香港應該如何充分利用好港珠澳大橋推動“橋頭經濟”發展,為香港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您曾提及可在此區發展“經濟島”模式,能否具體介紹一下您的想法?

  陳勇:這是當時的一個初步構想,還需要靠特區政府和相關的專家去論證、推動,令我們比較鼓舞的是這種初步的構想也得到了各方認同。港澳珠澳大橋的橋頭是珠海、澳門和香港,後來香港也填了一個橋頭的位置。可以圍繞东涌橋頭這一塊作為一個輻射的環島,還可以在元朗、屯門這些邊境的經濟帶,打造幾個經濟會議的商務中心、購物城等等,遊客不僅如此市區也能滿足衣食住行、購物、旅遊、吃喝玩樂等一系列需求。這樣香港再容納幾百萬旅客都沒有問題,同時不僅可以促進經濟,也能大大舒緩對香港各居民區的影響。正如現在的機場,通過疫情三年時間打造了一個機場城市,變成一個超級的商業廣場,這樣不出機場也能買到在尖沙咀、旺角等地買到的東西,尤其是對於那些非常忙碌的商務人士來說非常方便。

  其實,澳門橫琴也是這個概念。澳門的每個賭場都是一個小的城鎮,到澳門後有專門的車接去賭場,然後幾乎可以不用出來就可以滿足需求。所以,澳門的街道很窄,但卻沒有那麼堵。香港則是缺乏整體佈局,我認為應該要像太空站一樣,把商務艙、旅遊艙、科研艙以及中央控制艙等都分開,互不干擾,這樣就可以不斷地擴建也沒有問題。

  此專訪為2023年全國兩會系列專訪之一,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立法會辦捐血日 20名議員參與
2023-02-15

立法會捐血日今日(15日)在立法會綜合大樓舉行,共有53人參與,包括20位立法會議員、19位議員的職員及14位立法會秘書處秘書處職員。

參與今次捐血日的議員包括謝偉俊、何俊賢、邵家輝、容海恩、陳振英、陸頌雄、劉業強、李惟宏、周文港、林振昇、邱達根、姚柏良、梁熙、陳勇、陳祖恒、陳家珮、陳穎欣、嚴剛、尚海龍和陳永光。

政情:立會模擬新議辦亮相 聆聽要求冬暖夏涼
2023-02-14

梁君彥話從表面上睇,新辦公室同現有辦公室嘅面積、間隔同樓底高度相若,但有唔少亮點係應議員多年嚟嘅要求,例如有唔少議員曾反映,現有辦公室嘅空調系統難以調校合適溫度,「冬涼夏暖」。新辦公室改善咗空調系統,將來喺「波士房」嘅議員或喺開放式空間嘅助理,都可按自身需要獨立調節有關範圍嘅室溫。

料後年先可以進駐

對於現時議辦之間要合併共用,須拆去整幅牆身,都好麻煩,佢話將來新辦公室兩邊已預留可供拆除嘅3.6米寬牆身,可減省拆牆嘅工序同成本; 鑑於每個組裝辦公室都屬於獨立單位,牆壁內藏隔音物料,隔音效果應較現時為佳,而牆身負載嘅物件重量最高可達15千克(約33磅),足以懸掛常用嘅電視機,亦可把較輕嘅物件磁貼喺牆身。

議辦由3個貨櫃組裝而成,佢話當中嘅冷氣、燈光等都係用環保同節能,趁今次機會仲將辦公室色調調淺啲「開心一啲」,讓議員同議員助理可以感覺舒適一啲,若行管會接受呢個標準,工程公司就會開始喺國內建造有關貨櫃,希望今年年底至明年初,可以將4層貨櫃安裝。工程進度理想,仲有少少超前,希望有機會超前使用,但暫時議員都要等到2025年初先可進駐。

多名議員尋日下晝都參觀咗示範單位,陳勇話新辦公室同原本立法會嘅間隔差唔多,地方四四方方,也比較實用,而且覺得用料比較好同實用,希望能夠按時完工,最好就提前完工啦,仲話千祈唔好延遲咁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