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新聞報道】香港作為大灣區內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城市,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航空樞紐,在灣區的發展大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社區點論壇6月13日由立法會議員陳勇主持,邀請多位議員共同討論了香港如何深化大灣區合作,在創科賦能方面發揮所長服務國家所需,並從中發展自身。
陳勇表示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大量高新技術產業、有實力雄厚的傳統製造業,為先進技術與傳統工業結合奠定了基礎,人工智慧、智能製造、機器人、工業互聯網、新一代資訊技術等行業,都有望在大灣區率先實現突破和產業化應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經公布5年,港區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專題調研組早前到廣東省調研,了解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的最新動態。他早前亦作為港區人大代表與交流團前往灣區考察調研,參觀了大疆無人機、機器人、航天載人器等創科項目;前海、河套、南沙等粵港合作發展區域;參觀可供港人就醫的內地專科醫院;參觀了解MIC裝配式建築等一系列灣區的發展項目,感受到了灣區發展速度與廣度。
關於創新科技,西貢區議員李家良表示,許多內地遊客會到西貢遊玩,西貢跟大灣區的關係都很密切。現時內地大力發展「低空經濟」,特區政府在這一方面的支持性的發展政策卻比較少,相反早前還推出了針對無人機飛行的限制性政策。但科技始終要實驗才能創新發展,形成產業化。他建議,政府可以考慮在香港某些地區設定試點,在該地區內放寬相關政策,嘗試發展「低空經濟」,推動香港新質生產力發展。
離島區議員周元谷提到離島區就在港珠澳大橋下,有很大潛力發展「橋底經濟」,加上屯赤隧道通車,離島區與深圳關係亦十分密切。在他看來,香港深化與內地合作的關鍵是流動暢通的問題,只要確保港深園區人流暢通、物資的流動、以及創新鏈融合,人才就會自然而然的前往創新創業,兩地青年也能更好的融入灣區發展大局,創一番事業。
港區人大代表黃冰芬表示,此次去大灣區參觀,她切身感受到灣區尤其是深圳發展速度的迅捷,以及大灣區發展的良好態勢和活力,為她在香港發展落馬洲河套區域的方向得到啟發。大灣區有四大戰略平台,包括橫琴、南沙、前海、河套,其中香港與河套的合作最為密切,這也讓河套區成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着力點。黃冰芬指出,現時科技的創新日新月異,基建先行,建設要提速提效。在未來的發展當中,河套區匯聚兩地人才,落實一些便利人才流通的措施,是吸引人才落地的關鍵。此外,在園區的管理上也需要優勢互補,河套區內有很多獨角獸企業和初創企業,建設孵化支援平台,開放實驗室共用研發資源,提供牽線搭橋的服務,輔助優質初創企業發展,才能最大程度發揮河套區的協同效應。
大埔區議員麥成灝分享了自己創科的經歷,他最大的感受就是發展科技園區,交通便利和人才流通十分重要。他指出,發展河套區,匯集培養人才是關鍵。而只有先做好港深兩地的交通配套,才能吸引人才落地發展。同時他提出可以聯通河套區的創科園區與科技園,讓河套區的創科發展不僅有助香港本地科技產業發展,亦加速香港與大灣區創科的合作,惠及兩地。
西貢區議員陳志豪較多參與兩地交流,他在交流中發現大灣區許多應用並不是很高新的科技產品或服務,但應用的創意卻很值得香港學習。他指出,香港有很好的國際平台,在融資集資的工作,展示創科成果,人才培養方面有很大的優勢,但可惜市場卻不夠大,而大灣區擁有更便利的法制和市場環境,兩者有很大的合作空間。
沙田區議員鄧肇峰表示,城市往往在引入人才資本後,才按其要求鋪設交通網路設施,不僅浪費時間,配套也難以完善,所以基建先行是很必要的。此外,整個創新生態系統的建立也是不可或缺的。他提到,2020年有企業想在香港推廣氫能交通工具,但由於香港欠缺氫能交通工具牌照的法例,最後並未實現。如果政府推出政策支持鼓勵,並與業界通力合作,香港科創便能發展得更好更快。
北部都會區計劃至今已經超過兩年,將為本港帶來無限發展機遇。北區區議員潘孝汶認為,法規、基建、人才要先行。他指出,氫能站在創科風口非常有前景,但由於香港的法規對於批出相關安全牌照或是加氫站的欠缺,令香港的氫能發展落後三年,法規與創科的進度息息相關。其次,鐵路等對於創科發展的硬件設施規劃發展非常重要,只有基建到位才能吸引人才。此外,香港在市場主導的原則下,長周期回報的科創很難發展,加上多數的本地科創還停留在理論層面,整個環境難以培育或吸引創科人才。所以只有做好法規、基建、人才這三個要素,才能「多快好」的發展創科產業。
(點新聞記者鄭洢林報道)
新聞鏈接:
《社區點論壇|深化大灣區合作 議員強調基建先行很重要》
https://www.dotdotnews.com/a/202406/14/AP666b2170e4b096780aa7c283.html
新聞来源: 點新聞
本文著作權歸點新聞平台所有,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點新聞,商業轉載請聯繫點新聞info@dotdot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