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諾貝爾和平獎昨日又有新得主。近年和平獎被美西方政客「政治化」早已人所皆知,多名美國國會議員早前竟然宣稱,提名黎智英、陳日君、鄒幸彤、何桂藍、李卓人、黃之鋒等反中亂港分子角逐該獎,雖然可笑,但用心惡毒。
本港政界人士批評,黎智英是觸犯多項刑事罪行被定罪的罪犯,卻被提名參選「和平獎」,美西方政客無所不用其極地干預香港事務,藉以打壓中國,十分荒謬,是對「和平」的侮辱。\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
諾貝爾在其有關諾貝爾和平獎的遺囑中這樣寫道:「最後一份獎給為促進民族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常備軍隊,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諾貝爾的本意是鼓勵對於人類發展作出和平貢獻的人,然而有美西方勢力早已將和平獎作為政治操弄工具,協助其在世界各地製造混亂,搞風搞雨。
政治凌駕真理公義 侮辱「和平」
近年來,西方政客已不只一次在和平獎上提名反中亂港者。今年2月,四名美國國會成員又揚言提名黎智英、陳日君、鄒幸彤、何桂藍、李卓人、黃之鋒等六名反中亂港分子,角逐今年諾貝爾和平獎。聲稱該六人是所謂「香港自治、人權及法治捍衛者」,提名他們角逐諾貝爾和平獎以表達敬意云云。
選委會界別立法會議員林琳表示,黎智英作為反中亂港事件的策劃者和煽動者、美西方反華勢力的代理人,公然挾洋自重,破壞政治體制,散布分裂言論,乞求外國制裁,美英部分政客每隔一段時間,就跳出來公然為黎智英塗脂抹粉,聯署提名他角逐諾貝爾和平獎,將組織策劃港版顏色革命的罪魁禍首,美化包裝成民主鬥士,充分暴露其勾結反中亂港分子破壞香港繁榮穩定、以港遏華的險惡用心。如果連黎智英這種分裂自己國家的人都能拿到「和平獎」,簡直是對「和平」二字的最大侮辱。她敦促美西方政客立即停止插手本港的司法制度。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首席副主席陳志豪說,美西方的行徑反映和平獎已經成為他們顛倒黑白、歪曲事實,干預別國內政的工具,同時也是對美西方所謂「民主與人權」的極大諷刺。一直以來,美西方的荒唐行徑為黎智英撐腰,黎更肆無忌憚勾結外部勢力,危害國家安全,利用旗下媒體大肆製造和傳播謠言,煽動和支持暴力,「反中亂港」抹黑攻擊特區政府。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法學教授傅健慈指出,今年初,美國政客提名黎智英、陳日君、鄒幸彤等人角逐諾貝爾和平獎的行徑,表明諾貝爾獎項已被西方政客操控,以宣揚他們的價值觀,「這些人政治凌駕真理公義,顛倒是非,混淆黑白,採用雙重標準,竟然提名『國安罪犯』拿諾貝爾和平獎,簡直荒謬絕倫!」他認為,這已完全違背諾貝爾和平獎的初心原意,令該獎項的公信力和認受性蕩然無存。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陳勇表示,近年來美西方國家企圖借用諾貝爾和平獎,影響政治世界格局,甚至企圖提名「港獨」分子,這種顛倒黑白的行為令該獎項公信力大幅下降。香港市民務必看清楚,「唱衰」香港的外國勢力仍然存在,對此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對分裂國家的行為堅決抵制。
民建聯原定9月初舉行的「感恩有您 同開新篇2023」晚宴,因受世紀暴雨來襲,延至昨晚在灣仔會展舉行,筵開80多席,由新任黨主席陳克勤主持,行政長官李家超、中聯辦主任鄭雁雄、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署理特派員李永勝、駐港國安公署局長鄧建偉等中央駐港機構及特區政府官員均應邀出席。
指中央一直是香港堅強後盾
陳克勤致辭時表示,民建聯成立31年以來,在社會各界朋友鼓勵和支持下,與大家並肩同行,一起建設國家和香港,見證了「一國兩制」的歷史性發展。回顧過去,民建聯充滿感恩之情,尤其是中央,一直都是香港發展的堅強後盾,過去數年才能「由亂到治」,重回正軌,走向「由治及興」新階段。
陳續稱,民建聯也感恩行政長官和他的團隊,在「由治及興」新階段積極作為,敢於擔當,克服各種困難挑戰,帶領香港社會全面復常,並努力重振經濟,破解矛盾,改善民生;同時亦感恩香港市民對民建聯的支持。
陳克勤形容,今天香港已進入全新發展階段,儘管面對不少困難,包括複雜的國際環境,以及香港經濟復甦的挑戰,但民建聯認為只要香港社會同心同德,一起拼經濟、促發展,在行政長官的帶領下,一定可「同為香港開新篇」。
昨晚出席的政府官員包括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等。民建聯監委會主席盧文端、民建聯元老葉國謙,5名民建聯副主席包括陳勇、周浩鼎、陳學鋒、葛珮帆及陳恒鑌亦有到場。
多涉「健康碼」回鄉證續期 亦有港人內地置業糾紛等事項
「民建聯人大政協辦事處」昨日公布自成立以來的工作報告,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團副團長陳勇表示,自今年2月辦事處成立起至9月中旬,共接獲查詢23,232宗求助及查詢,涉及內容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入境健康申明卡」、回鄉證續期、內地問題樓盤等方面。民建聯辦事處方面會繼續跟進求助個案,除盡可能協助他們解決問題外,也在兩會提出相關政策的建議。◆香港文匯報記者 林熹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琼表示,在兩萬多宗求助及查詢個案中,以協助申請健康碼和回鄉證續期居多。她說,海關總署於9月16日起,對「健康申明卡」的健康申報內容進行最佳化調整,民建聯歡迎國家海關總署的安排,認為是回應了港人訴求。例如,延長跨境學童和司機等人的健康碼有效期至一星期,未來會爭取單向申報,香港市民只需入境內地時申報,甚至獲豁免相關出入境要求。
李慧琼:難估計「黑碼」全面取消日期
不過,她又指,目前難以估計全面取消的日期,相信「健康碼」(黑碼)終有一日會完成歷史任務。據她了解,國家海關總署充分理解香港市民的想法,但考慮到健康申報有助監察包括猴痘在內的傳染病,所以目前仍須保留。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仲尼則提到匯款和內地置業糾紛兩類個案,指許多市民會透過找換店匯款及在內地置業,前者求助個案有50宗,總共涉及金額50萬元,最高涉款金額為15萬,後者則收到16宗問題樓盤,大部分位於大灣區城市。
他說,不少港人需要大額「轉錢」回內地,例如購買房產,往往會貪圖方便透過找換店「轉錢」至內地戶口。不過,這些找換店「轉錢」的方式,是透過第三方的個人或公司賬戶「轉錢」到港人指定的內地戶口,一旦這些資金來源有問題,例如涉嫌詐騙、洗黑錢或非法處理金錢等,就會被內地執法機關凍結相關賬戶,而港人透過找換店「轉錢」至內地戶口的資金也會連帶被凍結。
陳仲尼:買賣房產勿盡信中介
他又提到,辦事處收到港人內地置業遇到的問題及糾紛個案,涉及未能收樓、繳清全款購買的單位被拍賣等。民建聯提醒,港人如有意在內地或大灣區內地城市購置不動產前,需要留意兩地之間在買賣房產交易程序、限購政策、稅項、辦證等各方面的差異,了解當地政府建設規劃相關政策,不要完全聽信中介人員或售樓人員的說辭,盡可能做多資料收集及了解情況,以免誤墮陷阱。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朱立威表示,為持續做好服務市民工作,「民建聯人大政協辦事處」在全港各區舉行免費內地法律諮詢活動,與相關律師事務所攜手合作,為基層市民解答內地法律疑難。
截至目前為止,內地法律諮詢已舉辦7場,接收並跟進處理171位求助者個案。辦事處會繼續跟進市民個案,並協助他們解決問題。
記者會現場(中評社 盧哲攝) |
中評社香港10月4日電(記者 盧哲)民建聯人大政協辦事處3日舉行記者會,公布《民建聯人大政協辦事處工作報告(9月號)》。據介紹,民建聯於今年2月12日成立“民建聯人大政協辦事處”以來,截至9月15日共接獲求助23232宗個案,當中絕大部分是查詢類別,主要關於“健康申明卡”和回鄉證續期辦理事宜。辦事處還提醒,港人應留意透過找換店匯款的合法性及在內地置業的相關事宜。
當天,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兼立法會議員李慧琼、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兼立法會議員陳勇、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兼立法會議員陳仲尼、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朱立威出席記者會,分享自辦事處成立以來,港人就內地問題的查詢及求助數字。各代表又分享了近月在內地的考察的體會。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陳勇表示,民建聯於今年2月12日成立“民建聯人大政協辦事處”,截至9月15日,“民建聯人大政協辦事處”共接獲求助23232宗個案,當中超過23000宗是查詢類別,內容主要關於“健康申明卡”(11366宗)和回鄉證續期辦理事宜(5375宗)。陳勇表示,市民若有涉及兩地事宜的查詢、意見及建議,都歡迎向民建聯各辦事處、支部反映,職員將盡力協助。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慧琼匯報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她說,會議經表決,通過了《行政覆議法》、《外國國家豁免法》及 《關於修改民事訴訟法》的決定;而《公司法》、《增值稅法》、《學前教育法草案》、《學位法》等,則未付表決,會繼續審議。對於港人關注的“健康申明卡”事宜,李慧琼表示,海關總署於9月16日起,對“健康申明卡”的健康申報內容進行最佳化調整,她表示歡迎海關總署的安排,認為是回應了港人訴求。李慧琼說,理解國家透過“健康申明卡”掌握境外傳染病資料及資訊,期望內地可考慮讓香港市民進行單邊申報,即入境內地時申報,離境時則無須使用“健康申明卡”,以減省過關時間;或豁免香港與澳門居民的健康申報。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陳仲尼分享了“民建聯人大政協辦事處”接獲的兩類關注個案,包括透過找換店匯款及內地置業事宜。陳仲尼指,不少港人需要大額“轉錢”回內地用於例如購買房產等私人事宜,往往會貪圖方便透過找換店“轉錢”至內地戶口。但很多市民不知道,這些找換店“轉錢”的方式,是透過第三方的個人或公司帳戶“轉錢”到港人指定的內地戶口,所以,一旦這些第三方的個人或公司帳戶的資金來源有問題,例如涉嫌詐騙、洗黑錢或非法處理金錢等,就會被內地執法機關凍結相關帳戶,而港人透過找換店“轉錢”至內地戶口的資金也會連帶被凍結。
此外,辦事處又收到港人內地置業遇到的問題及糾紛個案,涉及未能收樓、繳清全款購買的單位被拍賣等。民建聯提醒,港人如有意在內地或大灣區內地城市購置不動產前,需要留意兩地之間在買賣房產交易程序、限購政策、稅項、辦證等各方面的差異;瞭解當地政府建設規劃相關政策,不要完全聽信中介人員或售樓人員的說辭,盡可能做多資料收集及瞭解情況,以免誤墮陷阱。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朱立威表示,為持續做好服務市民工作,“民建聯人大政協辦事處”在全港各區舉行免費的內地法律諮詢活動,與中國法律律師事務所攜手合作,為基層市民解答內地法律疑難。截至目前為止,內地法律諮詢已舉辦7場,接收並跟進處理171位求助者個案。
李慧琼強調,香港與其他城市有不同定位,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鼓勵香港及港人要有大局意識,大灣區城市有不同優勢可以優勢互補,達致“共贏”才能長遠共同發展,否則很難創造更大的價值。而鼓勵香港人去大灣區發展不等於不在香港投資發展,“不只是流出,都是有流出流入,要有共贏思維才能共同進步。”李慧琼還對中評社記者表示,不打算參與即將舉行的區議會選舉。她說,自己服務九龍城區24年,是非常好的經歷、自己對此十分感恩,相信不同背景的人都願意參與地區管治。
另一方面,民建聯7名全國人大代表,上月參與第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甘肅省考察,整個行程視察了敦煌、酒泉、張掖、嘉峪關、武威、蘭州等河西走廊重要城市。李慧琼形容,本次視察工作收穫豐富,甘肅在光伏發電上發展領先,她鼓勵香港的兩家電力公司多認識甘肅的可再生能源發展,令香港能與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對接,最終令市民受惠。李慧琼表示,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甘肅是重要節點,香港市民不算非常認識當地旅遊資源,建議特區政府與甘肅省對接,例如在西九文化區舉辦展覽,推廣甘肅極具文化底蘊的旅遊資源。
陳勇表示,甘肅在光伏、光熱發電以及風力發電產能巨大,光伏太陽能板成本低,未來在儲電、及電力運輸上能進一步發展,估計其應用將更為廣泛。
陳仲尼表示,甘肅易地搬遷成果顯著,居民由“黃土山腳”、“沒水沒電”的住處,搬遷到1000呎的平房,可形容為“國家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朱立威稱,甘肅從一個全國最貧困的省份,發展至今,已發展出城市化、現代化體系,其城市綠化率更高達四成,認為其城市發展模式值得特區政府借鏡。
民建聯人大政協辦事處今日(3日)舉行記者會,公布《民建聯人大政協辦事處工作報告(9月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兼立法會議員李慧琼、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兼立法會議員陳勇、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兼立法會議員陳仲尼、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朱立威出席是次記者會,分享自辦事處成立以來,港人就內地問題的查詢及求助數字。各代表又分享了近月在內地的考察的體會。
陳勇表示,民建聯於今年2月12日成立民建聯人大政協辦事處,截至9月15日,民建聯人大政協辦事處共接獲求助23232宗個案,當中超過23000宗是查詢類別,查詢內容主要是「健康申明卡」(11366宗)和回鄉證續期辦理事宜(5375宗)。他指,市民若有涉及兩地事宜的查詢、意見及建議,都歡迎向民建聯各辦事處、支部反映,職員將盡力協助。
李慧琼匯報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她稱,會議經表決,通過了《行政覆議法》、《外國國家豁免法》及 《關於修改民事訴訟法》的決定。至於包括:《公司法》、《增值稅法》、《學前教育法草案》、《學位法》等,則未付表決,會繼續審議。
對於港人關注的「健康申明卡」事宜,李慧琼表示,海關總署於9月16日起,對「健康申明卡」的健康申報內容進行最佳化調整,歡迎海關總署的安排,認為是回應了港人訴求。她續指,理解國家仍透過「健康申明卡」,掌握境外傳染病資料及資訊,她期望內地可考慮讓香港市民進行單邊申報,即入境內地時申報,離境時則無須使用「健康申明卡」,以減省過關時間;或豁免香港與澳門居民的健康申報。
陳仲尼分享了民建聯人大政協辦事處接獲的兩類關注個案,包括透過找換店匯款及內地置業事宜。陳仲尼指,不少港人需要大額「轉錢」回內地,例如購買房產,往往會貪圖方便透過找換店「轉錢」至內地戶口。但普遍港人卻不知道,這些找換店「轉錢」的方式,是透過第三方的個人或公司賬戶「轉錢」到港人指定的內地戶口,所以,一旦這些第三方的個人或公司賬戶的資金來源有問題,例如涉嫌詐騙、洗黑錢或非法處理金錢等,就會被內地執法機關凍結相關賬戶,而港人透過找換店「轉錢」至內地戶口的資金也會連帶被凍結。
朱立威表示,為持續做好服務市民工作,民建聯人大政協辦事處在全港各區舉行免費內地法律諮詢活動,與中國法律律師事務所攜手合作,為基層市民解答內地法律疑難。截至目前為止,內地法律諮詢已舉辦7場,接收並跟進處理171位求助者個案。
民建聯7名人大代表,上月參與第十四屆港區全國人大甘肅省考察,整個行程視察了敦煌、酒泉、張掖、嘉峪關、武威、蘭州等河西走廊中的重要城市。李慧琼形容,本次視察工作收穫豐富,甘肅在光伏發電上發展領先,她鼓勵香港的兩家電力公司多認識甘肅的可再生能源發展,令香港能與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對接,最終令市民受惠。她又指,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10周年,甘肅是重要節點,香港市民不算非常認識當地旅遊資源,建議特區政府與甘肅省對接,例如在西九文化區舉辦展覽,推廣甘肅極具文化底蘊的旅遊資源。(記者 林駿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