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遊」倡議受忽略 認真籌劃推廣正當時
2023-05-22

行政長官李家超上周四到立法會,首次和議員舉行新形式的「互動交流答問大會」,議員們聚焦於出謀獻策,首重強化國家安全。其中陳勇發言時指出,愛國愛港就是擁護「一國兩制」,是香港始終要堅持的主流核心價值觀。香港現在回到正軌,民建聯和新社聯都提出了很多倡議,包括對國民教育、國家發展認識更多,希望在大、中、小學、幼稚園加大宣傳教育中國香港抗戰的歷史,以及國家發展的歷史,要知道「我是誰?由哪裏來、往哪裏去?」香港的發展才會更好。所以希望盡快設立高水準、全面的中國香港抗戰歷史紀念館、中國共產黨黨史館和國家發展資料館等,令港人更好地鞏固發展和傳承愛國愛港的核心主流價值觀,令香港有更好的平台和基礎,能夠助力國家的發展,和國家民族一起能夠再出發、再騰飛。但他的這一番發言,媒體只是輕輕帶過,未見廣泛的報道,其實當中有大意義,特區政府應當加以重視。

陳勇發言可概括為打造「紅色景點」或「紅色元素本地遊」,目的是加強向年輕人推廣香港抗戰歷史和近代國家走過的路,以提高國民教育的高度,同時亦為旅遊業加入新賣點,吸引更多旅客訪港。其實,相關的倡議,近年都有個別議員向政府提出。去年3月在立法會經濟事務委員會會議上,當時選委界的陳紹雄議員認為,香港應發展深度遊,改革景點內容,發展「港版紅色旅遊路綫」,推動具香港特色的歷史景點及中共領導人在港留下的足迹等,將歷史愛國教育融入其中,培養青年國民身分認同。時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回應說,政府一直推動香港歷史遺迹發展,包括活化孫中山史迹徑,並配合區內景點發展。寥寥數句的回答,意思是現在已有,毋須為「紅色旅遊」立項。邱的思維,正好反映旅發局長期以來的做法,就是把「紅色旅遊」或「紅色景點」分布在文化、古迹等多元化遊旅推介項目之中,例如宣傳香港島中西區有「孫中山史迹徑」,但未有以專項搜羅相關的景點和行程,拼湊在一起,成為本港的亮點。此外,在大灣區大格局之下,香港作為大灣區以至全中國對外窗口,在保持國際化定位的同時,亦要具備促進大灣區發展的戰略思維,須加大對香港在中國近代史中所擔當重要角色的推廣和宣傳。

除了政界之外,部分旅遊界也提倡「紅色旅遊」,為的不止是推廣國民教育,而是擴闊香港遊的深度。2021年,《香港國安法》實施一年多,這一年恰逢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香港愈來愈多的紅色遺址進入公眾視野,有個別旅行社推出「紅色本地遊」,反應不俗,可是熱度持續不久,曇花一現。

國安法實施之後,強化國民教育,尤其重要,這是一個長期積累下來而未完善解決的問題。在英治時期,學校教育不重視香港抗日的英雄事迹,亦不提近代中國發展歷史,更遑論緬懷和紀念抗日戰爭革命先列和推介中國走向強國之路。這一種長期忽略的心態,亦體現未有積極向學生推介相關景點的歷史典故,也沒有專門設計「紅色旅遊」成為香港深度遊之一。

忽視傳播中國近代史發展,在我們平時工作中也有體會,與讀者分享。星島新聞集團今年迎來85周年,編採團隊正埋首編撰一本85周年的紀念冊,在搜集資料時,發現早年《星島晚報》有很多獨家大新聞,例如國民黨軍隊在海南島撤退的消息,也是由星島首先報道的,向世界披露了國民黨軍隊撤走,退到台灣。然而,我發現,過去幾次星島新聞集團的周年紀念刊都沒有把這個重要事迹列出,可見新聞工作者也對自己在中國歷史發展的參與,不夠重視。

事實上,說起「紅色旅遊」,香港擁有豐富的資源,例如適廬,是位於元朗的客家大屋。抗日戰爭時期,這裏曾是營救文化界人士和愛國人士的一個根據地。又例如烏蛟騰烈士紀念園抗日英烈紀念碑,香港淪陷期間,日軍曾對烏蛟騰及鄰近村莊發動十餘次攻擊,不少村民為保障游擊隊安全而遭受酷刑,有的壯烈犧牲。為紀念這些抗日志士,村民於1951年建造一座烈士紀念碑。2015年,該紀念碑列入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還有位於西貢的斬竹灣抗日英烈紀念碑,日軍佔領香港期間,西貢是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抗日活動的主要地區,其後紀念碑被列入了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另外,鮮為人知的是,在愛國愛港人士努力下,香港首個抗戰專題紀念館「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正式開館,旨在讓更多人了解和銘記一段三年零八個月的香港抗戰史。

認真籌劃推廣「紅色旅遊」意義重大,將獨特的景點和行程精心設計,讓更多學生去走一走、看一看,深入了解香港與國家在抗戰時期所承受的苦難,有助香港民眾知道國家力量的重要性。有了「紅色旅遊」計畫,香港也可以向大灣區以至內地其他城市的學生和旅客招手,到來體驗香港這一段紅色歷史,不但有利旅遊業開拓客源,亦有助香港與內地的交流和認同加深。


蔡晋

民建聯考察“中檢”元朗驗車中心 建議完善預約系統
2023-05-22

“港車北上”將於7月1日起實施,全港只有“中國檢驗有限公司”汽車檢驗中心為唯一認可提供跨境車輛檢驗服務的機構。數位民建聯立法會議員5月20日考察中檢位於元朗的驗車中心,並與公司管理層交流。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陳勇、新界西南立法會議員陳恒鑌、選舉委員會界別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與林琳及漁農界立法會議員何俊賢一同考察一期、二期驗車中心和場地驗車情況,還聽取中檢公司對“港車北上”的介紹與演練。

中檢公司管理層稱,元朗一期驗車中心規劃有新建12條“港車北上”車檢線,二期規劃則建設“港車北上”報檢大廳和獨立交表處,另有8條“港車北上”車檢線。中檢更計劃在港島、九龍新增一處車檢場地,已現場考察港島和九龍9個地點,並多次召開會議研究新增場地事宜,以進一步便利車主、提升檢驗能力。

陳勇提到,疫情積壓和港車北上落實令中檢累積極大驗車量,公司未來有需要再加快驗車流程。他認為可增加驗車網點,方便有意駕車北上港人驗車,還建議中檢加強與內地相關部委溝通,為北上港車提供一站式服務。

陳恒鑌形容“港車北上”是大灣區融合的重要一步,中檢已做了大量準備工作,相信一二期驗車中心可基本應付相關的服務需求。他說,小汽車常規配額驗車仍有積壓的情況,希望能改善預約系統,把現時只能在辦公時間預約的電腦系統,提升為可天候預約系統,讓市民可更容易掌握名額和預約情況,減少不必要誤解。

葛珮帆指,不少查詢與投訴個案表示預約系統資訊不足,故建議完善預約系統和延長可供預約時間等。

中檢聽取民建聯意見後,透露未來會積極籌劃工作安排,改善預約系統並增聘人手,縮短驗車時間,提升市民的服務體驗。

來源:香港商報網

港車北上|民建聯引述中檢指增20條車檢線 研港島或九龍設驗車場讚好660000
2023-05-20

「港車北上」7月1日實施,最快5月29日可報名抽籤,運輸及物流局早前指香港唯一獲認證的驗車公司「中國檢驗有限公司」汽車檢驗中心,會為「港車北上」增設至每日700個驗車名額。民建聯多名立法會議員今(20日)到中檢位於元朗的驗車中心視察,並引述中檢管理層指,中心一、二期均會用作「港車北上」檢驗場地,當中一期有新建12條車檢線、二期則建設報檢大廳、獨立交表處及8條車檢線,中檢亦計劃在港島及九龍新增一處車檢場地,並已考察9個地點。

民建聯多名立法會議員參觀中檢驗車中心。(民建聯提供)
民建聯多名立法會議員參觀中檢驗車中心。(民建聯提供)
民建聯多名立法會議員參觀中檢驗車中心。(民建聯提供)
民建聯多名立法會議員參觀中檢驗車中心。(民建聯提供)
民建聯多名立法會議員參觀中檢驗車中心。(民建聯提供)

元朗一期、二期驗車中心共同作「港車北上」檢驗場地

民建聯多名立法會議員今往中檢位於元朗的驗車中心視察,又引述中檢管理層介紹,稱中檢計劃將元朗一期、二期驗車中心共同作為「港車北上」檢驗場地。當中一期規劃有新建12條「港車北上」車檢線;二期規劃則建設「港車北上」報檢大廳及獨立交表處,以及8條車檢線。

民建聯:中檢已考察港島九龍9個地點研新增驗車場地

民建聯又指,中檢正計劃在港島或九龍新增一處車檢場地,該公司已現場考察港島和九龍的9個地點,並多次召開會議研究新增場地事宜。

議員陳恒鑌表示,「港車北上」是大灣區融合的重要一步,中檢已就此事做了大量預備工作,相信一二期驗車中心可以基本應付相關的服務需求。

陳勇則稱經過疫情積壓、及港車北上落實,令中檢累積極大的驗車量,未來中檢有需要再加快驗車流程,認為可以增加驗車網點,方便有意駕車北上港人驗車;葛珮帆則指接獲不少查詢及投訴,稱預約系統資訊不足,建議完善預約系統,及延長可供預約時間等。

原文網址: 港車北上|民建聯引述中檢指增20條車檢線 研港島或九龍設驗車場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900167?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議員暢言】議員聚焦獻策 首重強化國安觀念
2023-05-19
◆李慧琼
◆陳勇
◆容海恩
◆黃國

昨日的立法會「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為議員向特首建言獻策提供了又一途徑。不少議員在會上就說好香港故事、做好國民教育、加強重視人口政策等不同議題提出建議。

充分保障國安 社會穩步發展

民建聯議員李慧琼表示,「愛國者治港」最根本的目的和最高境界就是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強調只有在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得到充分保障下,社會才可穩步發展,故社會各界要努力強化香港市民對國家主權、國家安全的觀念和認知,了解國家的大政方針。

她認為,立法會議員都可以擔任使者,到不同的社區、學校宣揚愛國愛港的價值觀,期望行政機關和立法會可以緊密地「拍住上」,對內說好香港故事,對外說好中國故事、「一國兩制」的故事。

民建聯議員陳勇表示,黑暴差點令香港沉淪,香港需要做好國民教育,建議特區政府讓香港的大學、中學、小學、幼稚園都能夠加大宣傳教育中國香港抗戰的歷史,盡快設立高水準、全面的中國香港抗戰歷史紀念館、中國共產黨黨史館和國家發展資料館,鞏固發展和傳承愛國愛港的核心主流價值觀,使下一代能夠更好助力國家發展,和國家民族一起再出發、騰飛。

港才供應奇缺 放寬輸入非本地生

選委會界別議員周文港表示,香港面對少子化、老年化、人才外流、人口錯配等問題,香港未來的本地人才供應每況愈下,認為非本地本科生是香港能爭取的優秀人才,建議特區政府撤銷大專院校的相關非本地學額限制。

選委會界別議員容海恩建議特區政府加強重視人口政策,她並與議員梁毓偉製作人口政策和措施倡議書,提交予政務司司長,希望可交予特首參考,她希望政府和特首可以考慮將人口政策推廣提升至一個較高的層次,令各局、各司長也可以有參與的機會和給大家一個戰略發展。

進出口界議員黃英豪表示,香港的進出口貿易業正面臨很多挑戰,建議特區政府協助業界利用跨境電商連接內地和東盟等,拓展貿易新格局,並在相關政策局設立電子商貿專員,以便與內地政府進行溝通,以解決跨境電商涉及的海關、衞檢、商檢、物流配送、外匯結算等許多問題。

選委會界別議員黃國建議,將大型基建項目的發債和優化強積金計劃合併考慮,讓市民可選擇以強積金投資政府的基建債券,以獲得穩健安全的保證回報等。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北山彥

齊心為港/紓人才荒關注青年 議員發言到位
2023-05-19

在昨天的「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上,多名議員聚焦國家安全、國情教育等議題,分別給出意見或建議。也有不少議員就財政、人口、教育、基建等方面的政策提出質詢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