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美政府出言抹黑 美商人用腳表態
2023-04-04

文/陳術

昨日,筆者撰寫文章,批評美國國務院製造所謂「香港政策法」報告,抹黑特區政府甚至中央,但當中論述完全站不住陣腳。其實,香港的狀況,可以分為兩方面去審視,其一是社會治安穩定,其二是經濟狀況;對於前者,筆者深信香港國安法的效用有目共睹,至於經濟方面,相信美國一群在港商人,其意見絕對有說服力。最近香港美國商會就發布調查,超過七成受訪會員對香港目前的法治有信心,由此觀之,香港的狀況,不但比外國說的好,而且外國商人更用腳表態,支持香港的法治以至營商環境。

相關商會今年1月至2月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73%的受訪會員對香港目前的法治有信心,同樣重要的是,有62%的會員表示香港國安法對公司運作沒有負面影響;當受訪會員被問到如何看待香港未來一年的發展前景,48%表示樂觀,悲觀比例則由2022年的23%減至14%。另外,就是超過一半受訪會員表示,會繼續以香港作為全球或區域總部。

香港作為國際樞紐具有競爭力

香港美國商會總裁翁以登(EdenWoon)就指出,調查結果顯示受訪會員對來年的業務前景持謹慎樂觀態度,因此他們更確定留在香港發展,而且成員亦普遍認為香港作為國際樞紐仍具有競爭力。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陳勇在評論調查時,就認為美國商會今次調查結果是對於西方政客近年來抹黑香港民主法治的有力回應。

很多時候,政治、國際關係是不同事件的一個面向,經濟、貿易則是另一個面向,經濟及貿易的因素,往往是最為客觀,最為反映到一個社會實況的面向,因為一切皆有數字佐證,不容政客說三道四或扭曲;今次香港美國商會的調查,正好反映美國商界尤其是在港營商的美商會會員,普遍對香港充滿信心,香港法治運作良好,營商環境世界一流,仍然是具有競爭力的國際樞紐。美國香港商會的調查,與在美國本土的政客立場大相逕庭,我們亦由此可見,香港各方面條件理想,美國政客的抹黑,連美國商人都不願意相信。

美國在香港有貿易利益

翻查資料,美國由2010年至2019年間,對香港的貨物貿易順差有超過3000億美元,單是在2019年,也超過260億美元;換句話說,美國在香港有重大的商業利益(在華就更是天文數字),美國若一意孤行要搞亂香港,美國商人以至市民,其實利益都會受損。用較為淺白的情況說明,如果有人一邊在一個地方營商,但又一邊搞亂這個地方,這肯定是自相矛盾;但不知為何,美國政府以至政客,就是如此思緒混亂,令人難以捉摸。

全國兩會精神青年座談會 陳勇文頴怡冼漢迪等親身分享
2023-04-03
與會人士合影留念。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全國兩會的勝利召開在香港各界引起熱烈反響,為更好地引導廣大香港青年學深悟透全國「兩會」精神,4月2日,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聯合青研香港、青年民建聯、潤維創坊、香港浸會大學大灣區校友會舉辦「全國兩會與香港青年」分享座談會。

座談會邀請到全國人大代表陳勇、冼漢迪、文頴怡、林至頴以及全國政協委員羅卓堅就全國兩會精神作分享,與近百位青年共同了解國家最新方針政策,把握國家發展機遇,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香港繁榮發展凝聚磅礴的青春力量。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主席吳學明,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副主席、青研香港主席陳志豪等出席。

陳勇在致辭時談到親身出席全國兩會的感受,帶領現場青年重溫兩會現場,總結此次兩會多項重要內容,表示在兩會上深刻感受到了中央對香港的關心。他特別提到本屆兩會提出的發展指標,並且強調「GDP提升5%在世界範圍內已屬領先」。同時,他還呼籲在座青年為香港,更要為民族復興而奮鬥。

文頴怡在分享兩會精神時,特別提到了兩份報告。對於中國的法治建設,文頴怡說,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讓老百姓在每一宗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以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文頴怡指出,香港一直以來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功,是因為與時俱進,未來要繼續跟隨國家發展步伐,不能住在深山,要打開視野,挖掘發展潛力。

冼漢迪以創科主題分享兩會精神,指出過去五年,中國邁向高質量發展,經濟實力明顯提升,並強調本屆兩會的三個重要意義。他表示,此次兩會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可以讓部門更加聚焦科技創新,特別是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強化新型舉國體制、國家實驗室建設、重大科技專項等功能,在應對國際複雜形勢以及美西方對中國進行技術圍堵的局面下更好地發揮作用。

關於兩會與香港的關係,林至頴談到,全國兩會中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高達36名,按人口比例遠超內地各省份,體現中央對香港的關心和重視。他還提到了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講話中可以看出「一國兩制」與祖國繁榮的緊密關係,要扎實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和祖國統一大業。要努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並強調推進強國建設,離不開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羅卓堅亦分享參加全國兩會的感受,他關注到國務院總理李強對香港未來發展的展望。羅卓堅說,在國家大力支持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中心三大中心的地位得到加強和鞏固。他指出,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支持香港建設「八大中心」,說明目前香港仍須在創科、知識產權、文化交流、法律方面繼續努力。此外,羅卓堅分享參加港澳地區全國政協委員聯組會的經歷,親身感受體制高效有序,討論相當充實。

現場有青年就農村致富和組建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提出問題。林至頴解答說,振興農村最主要是堅持高質量發展,在這個大方向下農村經濟可得到進一步發展。關於組建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羅卓堅認為屬於「升格」,說明香港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地位上升,對本港居民更是好事,未來居民有機會將聲音直達中央。

座談會期間,吳學明表示,透過全國兩會精神的學習和分享,真切感受到了中央對香港發展的高度重視和深切關懷,以及對香港提升經濟、改善民生的強力支持。作為一名青年工作者,他將繼續奮發進取、勇擔時代責任與使命,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助力青年解決實際問題,團結帶領他們緊跟國家步伐。他亦希望更多青年朋友牢牢把握住歷史機遇、施展拳腳,積極投入到香港的繁榮穩定、大灣區和國家的發展建設中來,不負韶華。

在最後的交流階段,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主席吳學明,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副主席、青研香港主席陳志豪、青年民建聯主席施永泰、潤維創坊執行合夥人蔡達盟、香港浸會大學大灣區校友會會長何緯豐等嘉賓還針對香港青年關注的創新創業、大灣區發展等一系列問題進行闡述,並及時為青年答疑解惑。

社區點論壇|深水埗生活環境不理想 倡建法團幫助劏房戶
2023-04-03
住宅密集的深水埗。(點新聞資料圖)

《18社區逐個捉》社區點論壇今日(3日)請來了深水埗民政事務專員黃昕然和深水埗地區人士,一起來討論深水埗區的劏房和環境衞生問題。論壇由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陳勇主持。深水埗區的議員和地區工作者先提出問題和建議,隨後由當區政府人員進行回應。

立法會議員鄭泳舜表示,深水埗居民的生活環境不理想,以往可以用過渡性房屋來緩解,未來可考慮增派住房津貼。但長遠來看,還是要做好公屋建設和社區、屋邨的重建,在法律政策方面也要跟進配合。

立法會議員梁文廣認為,政府解決深水埗區的環境衞生問題已在打擊衞生黑點的行動中初見成效。在新冠疫情期間,政府也曾與大學院校合作,利用科技手段減弱深水埗的病毒傳播。

九龍社團聯會副理事長陳偉明提出,劏房不可避免地滋生衞生問題和居住安全問題。他建議,一方面加快建設簡約公屋,另一方面也引導居民樹立起保護環境衞生的意識。

深水埗民政事務專員黃昕然回應指,當區的劏房數量在2016-2021年間增長了40%,而全港的劏房平均增長率為17%。面對劏房的高增長,社區管理是極為欠缺的。他建議物業公司和熟悉居民網絡的地區團隊協力,幫助「三無大廈」成立法團,管理樓宇事務,改善居住環境。

深水埗區議員劉佩玉表示,劏房戶在接收公眾信息方面渠道較窄。此外,疫情期間,劏房兒童在線上學習時,因網絡設備不足,無法專心學習,導致成績普遍出現了倒退,甚至引發家庭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加快公屋建設,建立法團來增強唐樓密集處的社區管理,都是重中之重。

陳勇呼籲各部門、各社團組織齊心協力,解決深水埗民生問題,從0到1,迎來一個「新」的深水埗。

瓊港優勢互補 推動高質量發展
2023-04-02

【大公報訊】記者龔學鳴報道:多名立法會議員表示,海南島與香港優勢互補,相信海南自貿港建成將為香港帶來更多機遇,助力香港高質量提速。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陳勇認為,海南島的發展對香港而言是一個機遇。海南自貿港順利建成後,將吸引大量商務人士前往,了解內地市場潛力。香港作為世界城市,有着國際化規則流程,且是中國境內實行普通法的司法管轄區,料將吸引不少希望在內地發展的企業赴港簽約或從事商業活動。外貿方面,香港與海南各有優勢,特區政府應參考大灣區建設方式,與海南省有關部門保持溝通合作,形成優勢互補,為國家高質量發展作貢獻。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表示,海南發展非常迅速,也是旅遊熱點。香港需更加努力,日後發展一定要快,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好地做好大灣區的發展,對香港來說是非常必要的,政府和社會各界需一起努力,深入思考和謀劃全盤的戰略,用好香港「一國兩制」下的競爭優勢,更好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

兩會觀察|“粵港澳大灣區”連續七年 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三地代表委員共話發展機遇
2023-03-31

鼓勵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尋找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重要講話指出,“青年興,則香港興;青年發展,則香港發展;青年有未來,則香港有未來。要引領青少年深刻認識國家和世界發展大勢,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識。要幫助廣大青年解決學業、就業、創業、置業面臨的實際困難,為他們成長成才創造更多機會”。

青年工作對國家未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回應青年人應該如何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的問題時,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李慧琼表示,國家和香港高度重視青年發展,希望香港特區政府繼續推動更多企業為香港青年提供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工作崗位。李慧琼同時鼓勵香港青年主動到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去看看。“年輕的時候要多嘗試不同的新事物。”她說,前不久香港與內地已經恢復通關,建議香港青年把握時機主動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尋找發展機遇。她相信只要香港青年融入內地的工作環境與生活圈,便會發現更多機遇,未來可能會有一些新的突破。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崔世平表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澳門兩個特區的居民帶來發展新機遇,尤其對青年一代來說,更是讓他們在升學、就業甚至是創業的路上有更多元的選擇。在澳門特區政府與廣東省各城市大力推動雙創發展的背景下,澳門青年人獲得了許多走出去的平台和機遇,透過如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等機構的組織和協調,青年對內地廣闊的發展空間、優越的政策紅利等有更為全面的認識,對進軍粵港澳大灣區、橫琴粵澳深合區發展的信念更為強烈。“隨著澳門青年開闊眼界、志存高遠、廣邁腳步,相信將更有力推動澳門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崔世平說。

廣東代表團全國人大代表黃西勤認為,廣東高校多,而且與內地頂級高校聯繫密切,這對有志於搞科研和學術研究的港澳青年來說就很有吸引力。隨著沙中線、蓮塘/香園圍口岸、香港西九龍高鐵站的建設和運營,“一小時生活圈”已經不再是夢想,從香港奧運站到深圳福田可能比到香港柴灣站還要快。灣區內地九市為港澳的賦能體現在科技成果的轉化、互聯網應用、製造業、文化旅遊等方面,歡迎那些熱愛祖國,對內地的經濟、文化、政策感興趣的港澳青年多來大灣區內地城市走動,拓寬視野,更上一層樓。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通行更便利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綜合立體交通網絡越織越密,隨著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等相繼落成通車,“一小時生活圈”的大格局基本形成。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陳亨利認為,透過加強機制對接、深化軟硬件聯通,讓出行更便捷、要素更流通,將會創造更多發展機遇,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促進人流和物流,推動大灣區內的經濟發展及地區合作。

對此,陳亨利建議取消香港私家車過境配額制度,加快推進“港車北上”政策。陳亨利說,廣東省政府去年12月公布“港珠澳大橋(大橋)港車北上不設配額計劃”,預計今年內實施。香港特區政府預計約45萬輛私家車的車主和乘客可受惠於“港車北上”計劃。陳亨利建議此計劃試點成功後,進一步取消其他港深陸路口岸的常規配額和一次性特別配額制度,讓港車可自由選擇適合的口岸過境,以推動大灣區加深融合,亦為因商務往來粵港兩地的人士提供更具彈性的交通時間和方式。此外,還應做好“港車北上”各項政策配套。

高鐵方面,陳亨利建議高鐵西九龍站來往深圳北站加密班次,並實施購票“地鐵化”,日後乘客購票後可自由選擇該路段的列車班次,增加出行靈活度,吸引更多人使用香港西九龍站來往深圳北。陳亨利還建議,推出廣深港高鐵月票,使之成為一種普遍的城際交通方式,以減輕出行成本,同時為香港市民在生活、居住或就業上提供更多選擇,催生更多每周甚至每日往返深港或穗港的跨境企業家或上班族,加深大灣區內融合進程。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何敬麟指出,粵港澳將成為全球最密集機場群的地區之一,為攜手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機場群,並避免重複設置、資源浪費,建議粵港澳機場群合作在區內各市設置異地共享城市候機樓,提供直達至區內任一機場的海、陸綜合交通運輸、辦理登機手續和行李直掛等一站式便捷服務。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勇稱,目前,居粵港人已超過50萬,而且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日趨成熟,“一小時生活圈”配套日益完善,預料愈來愈多香港居民會到內地及澳門工作、生活、升學和養老等。當中,醫療服務完善與否,是影響其進程的一大關鍵,而推動跨境醫療合作能促進兩地醫療服務良性互動、優勢互補,進一步提升大灣區醫療服務的整體水平,並讓香港市民有機會享用內地多樣化及實惠的醫療選擇。

為吸引更多香港市民在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生活,陳勇建議把香港醫療券於內地的適用範圍,由港大深圳醫院擴展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三甲醫院和澳門主要醫院,讓港人能就地而及時求診,並享用內地較便宜的醫療服務。粵港澳三方政府更積極推動港資私營醫療機構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及澳門拓展業務,以充分發揮香港醫療衞生方面的優勢,通過技術交流來提升區內整體醫療水平,進一步銜接三地醫療服務——這亦有助香港醫療券擴展適用範圍至整個大灣區。

陳勇表示,要長遠實現醫療福利跨境可攜,資助內地港人購買內地醫保亦是必要之舉。目前,特定港人可自費購買內地醫保,而特區政府仍未提供資助。建議兩地政府合作謀劃,以先導計劃方式,優先資助居於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港人長者購買內地醫保,先覆蓋某些頑疾,然後逐步擴展至其他年齡組別及病症。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粵港澳的制度銜接是粵港澳上層建築發展的基礎。”黃西勤指出,在司法方面,內地與香港、澳門實行不同的法律制度,具有“一國兩制三法域”(法域是指法律生效的區域)的特點。所以訴訟、仲裁的規則銜接仍然是需要強化和細致的重點。在訴訟規則銜接方面,前海制定了《關於深入推進跨境商事訴訟規則銜接工作指引》,另有司法誠信體系、簡化涉港澳訴訟程序、專家協助查明域外法等8個配套制度。接下來還需要出台更多細致的指引。在產業測量和資產評估領域,已經完成了粵港澳銜接的新準則出台,並且在澳門落地。執業資格方面,已經在深圳前海試點了測量師、建築師的互認;廣東司法廳對合資格香港律師予以在大灣區內地九市的律師執業資質等,接下來還要積極推動和簡化現有的會計師、各類工程師等相關資質的互認。

陳勇也表示,現時香港專才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執業仍存在不少實際的困難和障礙,特別是兩地專業資格不相同,成為制約大灣區吸納香港專業人士的主要“瓶頸”。陳勇認為,推動香港專業資格到內地執業受認可,有助帶動香港專才融入內地、積極建設大灣區發展,還可通過香港專業人士為內地大企業帶來符合國際行業標準的服務、技術等,幫助企業走向國際化,可謂雙贏。香港特區政府應進一步擴大加快推進香港專業資格到內地執業受認可範圍安排。對於已經實行認受的專業資格,特區政府可考慮在大灣區成立跨境專業服務業協調小組,理順專業人士跨境考試、認證等執行機制,提供行政支持,提供更方便的辦證服務。

何敬麟建議,加快清除粵港澳大灣區“技術性貿易障礙”。他談到,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制度下,粵港澳大灣區存在三個單獨關稅區,在跨境貿易當中存在名目繁多的規定的情況。除通過推進降低關稅與開放市場外,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並促進特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建議加快清除粵港澳大灣區“技術性貿易障礙”,設立大灣區跨部門合作檢討機制,列出需排除和能排除的技術性貿易障礙清單,落實到具體負責部門按既定時程執行。

何敬麟稱,《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簡稱“《前海方案》”)的推出,是有利於推動更高水平的港深合作,發揮兩地在粵港澳大灣區內的“雙引擎”功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簡稱“《橫琴方案》”)的的公布,是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重大舉措,將為澳門長遠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建議在《前海方案》與《橫琴方案》實現階段性目標並總結經驗,探索把兩地的創新制度複製至全國適用的地區。

崔世平也指出,國家不斷出台各種優惠政策,為澳門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創新融合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推進澳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為大灣區各城市之間的探索創新融合發展的第一線試驗場。但在推進澳門與橫琴深度合作區、與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則銜接方面,仍存在很多“大門開、小門未開”的困難,必須由決策者、執行者、使用者等從各個層面逐步去理順和解決。

崔世平建議,做好規則銜接,可為一些讓大灣區居民增強獲得感的創新舉措奠定基礎。例如,可完善大灣區內機場之間的陸路連接,尤其考慮以軌道交通連通白雲機場至澳門國際機場,以進一步提升大灣區交通網路的國際運轉力;可出台制度化、系統化、便利化的救護車跨境醫療轉送服務操作流程;可在橫琴進一步優化“跨境理財通”機制,在投資門檻限制、理財產品類型和投資渠道等方面進行放寬;等等。

本文發布於《紫荊》雜誌2023年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