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文端指夏寶龍冀深入了解香港實況 陳澤銘稱感到中央重視本港法律界
2023-04-14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下午到終審法院和律政中心,又到中聯辦與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全國政協委員會面。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認為,夏寶龍今次行程有意親自深入了解香港實際情況,而非只聽取中聯辦匯報。
夏寶龍下午約兩時抵達終審法院,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律政司司長林定國等在門外迎接,逗留了約兩小時,時間上相對上午的活動長。之後轉到律政中心,與律師會的代表會面。
律師會會長陳澤銘說:「(會上)大家熱烈討論議題,有問題亦有答案,也開放式討論。夏主任表明今次主要來是多聽意見,亦感覺到非常想聽我們的意見。短時間與港澳辦交流三次,感到中央對香港法律界重視,香港的法治與《普通法》,促進國家發展過程中重要性。」
夏寶龍之後在行政長官李家超的陪同下到中聯辦,多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全國政協委員先後抵達,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等。據了解他們會與夏寶龍會面約一個半小時。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考察多個地點期間,各區都未有特別實施封路措施,而警方布防方面,主要都是便衣警員,軍裝警員相對較少,亦未有停泊多部警車戒備。
夏寶龍未來幾天會繼續考察本港,消息指包括會探訪多間學校、金融、創科及文化機構等。
周日亦會到訪立法會,與全體立法會議員交流及午餐,據悉議員須於前一日及當日取得快測陰性結果,亦建議在進食時間以外佩戴口罩及避免握手。立法會秘書處則通知傳媒指,大樓周六下午五時起至周日下午約三時,只准議員及負責相關工作的秘書處職員進入。
香港社會各界認為夏寶龍來港考察體現中央關懷
2023-04-14

  香港中通社4月14日電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13日乘搭飛機抵港,開始為期6日的行程。香港社會各界人士紛紛表示,夏寶龍主任親臨香港全面考察,充分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特區的深切關懷。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認為,夏寶龍主任來港出席活動反映了中央對國家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視,他期待夏寶龍主任在這方面可以作出重要指示,為特區更好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工作指明方向。

  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林健鋒期望,夏寶龍主任通過此行,了解香港在完善選舉制度後落實“愛國者治港”的情況,以及通關復常後香港的社會面貌,並透過與各界會面,了解香港在經濟民生等各方面情況和面對的問題。

  香港立法會議員陳勇表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在即,夏寶龍主任來港考察並主禮開幕典禮,讓市民提高國家安全意識。民生經濟是香港由治及興的重要標誌,夏寶龍主任來到香港,可透過親身考察,更全面地掌握香港情況,可見他熱切地希望香港發展越來越好。

  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屠海鳴表示,夏寶龍主任專程來港考察,有6點深意,包括傳遞中央對港關懷重視;體現中央對港全面管治權;深入調研,與市民面對面交流;出席全民國安日,彰顯維護意志;與中央“合拍”,挺特首特區政府。

  《香港商報》發表時評表示,當前,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的新階段,夏寶龍主任親臨香港作全面考察,深入調研,對香港工作了解實情,聽取意見,作出指導,意義非凡,充分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深切關懷、高度重視和全力支持。六天行程時間不短,活動內容十分充實,涉及的面向也非常全面,相信夏主任考察會滿載而歸,達至預期目標,相信此行有利將中央關於港澳工作的決策部署更好地加以落實,有利於進一步提振開創香港良政善治新局面的士氣,推動“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完

國民教育|港台積極與央視商討頻道「落地」 加強中國文化節目
2023-04-14

【橙訊】立法會特別財委會今日繼續舉行會議,民建聯議員陳勇關注,政府會否在香港電台引入更多央視頻道或節目,達致國民教育目的及培養愛國情懷。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說,在港台31及32台,政府已做了很多功夫,包括與內地CGTN合作,加強國民教育等方面,現時亦有播放國劇,他自己亦有收看。

廣播處處長張國財表示,港台積極與中央電視台討論部分頻道「落地」的問題,但由於涉及版權及廣告要處理,因此需要一些時間。

在個別節目方面,張國財說,根據網上搜尋關鍵字,發現市民對中國文化、旅遊及飲食等方面都感到興趣,港台已加強相關節目內容,如「文化珠江」、「味之天下・中華色香味」,都很受觀眾歡迎,港台會適時引入本港觀眾感興趣的節目。

新聞鏈接:https://www.orangenews.hk/hongkong/1178168/%E5%9C%8B%E6%B0%91%E6%95%99%E8%82%B2%EF%BD%9C%E6%B8%AF%E5%8F%B0%E7%A9%8D%E6%A5%B5%E8%88%87%E5%A4%AE%E8%A6%96%E5%95%86%E8%A8%8E%E9%A0%BB%E9%81%93%E3%80%8C%E8%90%BD%E5%9C%B0%E3%80%8D%E3%80%80%E5%8A%A0%E5%BC%B7%E4%B8%AD%E5%9C%8B%E6%96%87%E5%8C%96%E7%AF%80%E7%9B%AE.jhtml
新聞来源: 橙新聞
著作權歸橙新聞平台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橙新聞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香港民建聯與各社團開展交流活動
2023-04-14

香港新聞網4月14日電   香港民建聯人大政協辦事處近日,辦事處分別與香港深圳社團總會、香港東莞社團總會、香港佛山社團總會代表舉行交流會,就促進大灣區和香港在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的交流合作,令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等方面進行深入討論。  

與香港深圳社團總會交流(4月11日)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立法會議員以及民建聯主席李慧琼;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陳勇;全國政協委員呂堅;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劉國勳、郭玲麗會見了深圳社團總會鄧清河會長一行人,雙方就未來推動大灣區建設,特別是建立深港合作機制進行熱烈探討。  李慧琼提到,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離不開高質量發展,而廣東是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民建聯希望能在未來全力加強推動深港合作機制建設,精準解決深港協同發展中的問題,民建聯將會和深總密切合作,對接兩地政府,促進各項政策落實。

鄧清河亦表示,深總多年來為加強深港合作、實現高質量發展積極建言獻策。針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希望民建聯和深總持續保持溝通,繼續凝聚愛國愛港力量和智慧,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實現新飛躍作出貢獻。 

圖片來源:民建聯

 

圖片來源:民建聯

與香港東莞社團總會交流(4月12日)

李慧琼、陳勇、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仲尼、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李世榮、梁熙與東莞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僑務局局長張煒等東莞領導以及全國政協常委、東莞社團總會主席譚錦球率隊見面,探討莞港合作的構思。

張煒表示,東莞近年來以“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為城市特色,推動高質量發展,濱海灣新區是其中一個重點打造粵港合作的新平臺,正謀劃建設粵港先進製造開放創新合作區,希望未來能在科技成果轉換、現代服務業等方面加強和香港的合作,將“香港服務+東莞製造”、“香港研發+東莞轉化”潛力充分發揮出來。

李慧琼讚同張煒的意見,表示未來香港和東莞在青年交流、高端製造業發展方面有很多可以合作的地方,民建聯定會協助聯繫香港各界,推動兩地行業的融合。譚錦球主席非常感謝李慧琼主席安排此次會談,並期望此次會談將推動香港民建聯與東莞香港社團總會建立工作及溝通機制,共同促進莞港在經濟、科創、文化、青年等多領域的深化交流合作。 

圖片來源:民建聯

 

圖片來源:民建聯

與香港佛山社團總會交流(4月13日)

李慧琼、陳勇、陳仲尼、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朱立威、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克勤、陳學鋒、葛珮帆、劉國勳、李世榮、郭玲麗與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佛山社團總會主席鄧祐才以及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香港佛山社團總會會長蘇長榮的團隊進行交流。

鄧祐才支持民建聯約見灣區各市的不同團體,透過更多會面交流,推動香港與灣區各市的合作,並提出“大灣區專區”概念,期望灣區能統一招商引才的政策,避免各市出現同質化競爭,藉此做到更好的合作互補功能。

蘇長榮十分認同灣區各市與香港互補功能的重要性,並詳述佛山如何與香港合作。蘇會長舉例,香港推動創科發展方面,需有相關製造業產業鏈作支援,才能有效將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為產業應用,而佛山作為製造業大市,擁有健全和完善的產業供應鏈,民營經濟亦甚為發達,市場主體共有132.2萬戶,故此相信港佛在創科產業的合作,大有前景。

李慧琼表示,明白港企在內地營商時遇到不少困難,強調必會多聽港企意見,並會向中央如實反映。

圖片來源:民建聯

圖片來源:民建聯

 2023年是全面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開局之年,其中推動高質量發展屬最重要任務之一,也是新時代下香港政策的發展核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國家的重要戰略,民建聯高度重視有關工作,透過交流,辦事處認真聽取了各社團及社會賢達的意見和建議,並將繼續與不同團體聯絡溝通,全力協助和推動大灣區發展,推動更多合作機會,為大灣區和香港的共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完)

廣播處長張國財稱港台積極與央視討論頻道「落地」問題
2023-04-14

據香港電台報道,在立法會特別財委會會議上,民建聯議員陳勇關注,政府會否在香港電台引入更多央視頻道或節目,達致國民教育目的及培養愛國情懷。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說,在港台31及32台,政府已做了很多功夫,包括與內地CGTN合作,加強國民教育等方面,現時亦有播放國劇,他自己亦有收看。

廣播處長張國財表示,港台積極與中央電視台討論部分頻道「落地」的問題,但由於涉及版權及廣告要處理,因此需要一些時間。

在個別節目方面,張國財說,根據網上搜尋關鍵字,發現市民對中國文化、旅遊及飲食等方面都感到興趣,港台已加強相關節目內容,如「文化珠江」、「味之天下・中華色香味」,都很受觀眾歡迎,港台會適時引入本港觀眾感興趣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