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梁君彥表示,昨日的答問會有很多雙向的交流,一改以往答問會的舊有框架。\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昨日在社交網站發文表示,昨日的答問會上,議員與行政長官李家超有很多雙向的交流,討論內容十分充實。他形容,全新形式的互動交流答問會,一改以往行政長官答問會的舊有框架,短短個多小時內,議員反應踴躍,共有18位議員向行政長官提問或表達意見。
凸顯特區管治新局面
梁君彥表示,作為民意代言人,議員都有宏謀碩劃的心,並十分重視昨日的互動交流會。每一位議員做足功課,有備而來,大家都希望行政長官能夠吸納意見。他特別提到,行政長官今次出席答問會全程就坐,有別於以往站立的安排。他感謝建築署在短時間內搭建小平台,以放置椅子予行政長官就坐,方便與議員交流。
「李家超特首在交流會作了新嘗試,我認為今次交流提升到新層次。」新界西北立法會議員周浩鼎說,議員們可就預設專項發表建議,專項設定更是鼓勵大家從宏觀全局角度探討問題,做到「見樹木,更見森林」,進一步促進行政立法溝通,良政善治。
商界(第三)立法會議員嚴剛表示,是次改革將過往問答會單方面由議員提問、特首回答的模式,改成特首和議員就事先設定的宏觀主題開展交流,特首也可向議員提問,了解議員建議,凸顯行政立法良好互動的特區管治新局面。
立法會議員陳勇表示,互動答問與以往相比更生動,議題層次更高,牽涉國家和香港未來發展,以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高層次的理論和方向。
立法會議員陳克勤形容,今次互動交流會建立了溝通互動機制,相較過去行政長官答問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增加了交流互動環節「有來有往、有商有量」。 大公報記者龔學鳴
文:馮煒光
行政長官李家超於5月18日到立法會舉行首次「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既有傳統提問方式,行政長官也會詢問議員有關政策的建議。 這是體現行政主導下,行政長官和立法會議員以全局和宏觀視野共同議政,一起為香港未來出謀劃策。今時今日,立去會議員再也不應只是監察者和評議者,而是自覺成為治港者,以全局眼光去考慮香港問題。立法會議員既要肩負監察,指出施政紕漏,督促政府改善;也要建設性地思考,提出解決之道。當然行政機關擁有龐大行政資源,也掌握不少資料數據,行政機關會更知道如何去解決問題。但誠如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本年「兩會」後所言:高手在民間。立法會議員代表不同界別利益,較行政機關及公務員更貼近群眾或更掌握社會脈搏,應有不少真知灼見。
今次交流會主題是「二十大報告和兩會精神」,把交流會分為兩個環節:1)安全與穩定及 2)發展和幸福。李家超回應狄志遠議員提問時說:「《基本法》一個字也沒有改過」, 「在公立圖書館,政府有責任推動正確的價值觀」。特區政府近日的處理,有助激濁揚清,推動社會風清氣正。有報道說除了攬炒派的不良書籍被下架外,名著《1984》也被下架。筆者相信這是具體辦事人員為審慎計而為。
其實筆者去年在北京的書店也曾買到這本書,且是放在顯眼位置。內地並不如黃絲刻板印象般,對西方的名作一概否定。也有傳媒報道學校圖書館被勸喻不要存放魯迅著作,這真令人啼笑皆非。魯迅是一直受中國共產黨推崇的人物。魯迅也是在1936年逝世前一直不懼風險,支持中國共產黨的文壇巨匠。魯迅更是北京大學至今仍然沿用的校徽的設計者。若香港的學校要剔除魯迅作品,這和內地的一貫政策相違;特區教育局相關官員宜多點了解我國近代史,尤其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鬥史和其28年艱苦的建國史。
走筆至此,筆者更感陳勇議員一直倡議在香港成立《中國共產黨歷史館》的意義。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這正正是中國共產黨倡議、推動和落實的。至於在建黨百多年裏,海內外黨外朋友之多,更是超乎港人想像。港人由於歷史原因,始出現頗多誤解。今天要在全香港各部門落實國家安全,公務員尤其肩負決策權的官員更應多了解國家的歷史和現貌。
在提到弘揚以愛國愛港為核心和「一國兩制」相適應的價值觀時,行政長官問道於議員?陳建波回應說:「一定不是高壓式」、「國家對香港無微不至」、「為香港解決政治亂象」、「香港又不用交稅給國家」、「只要不是道聽途說,便會知道國家的好」。陳議員的回應是很對的。筆者狗尾續貂,建議把這些信息透過社交媒體發放,因為今天大家都不倚賴傳統媒體去吸收資訊。
2019年之亂給我們的教訓是敵對陣營善打網絡戰,在互聯網上廣泛傳播誤導的信息,正正是成功用「道聽途說」來鼓惑人心。 這也是為何筆者一直對《香港電台》沒有善用其每年12億元公帑出支,予以批評。《香港電台》有龐大的電視和電台製作團隊,但在社交媒體上卻是投放資源極少的。然而黃營在社交平台卻擁有大批群眾,且一直在發放歪理,鞏固黃絲群眾對 2019 年的錯誤認知。這其實是黃營的認知戰,是黃營在今天偃旗息鼓,積蓄實力,為他日東山再起作準備。因此,特區政府不應在社交媒體上拱手讓人,而應寸土不讓,短兵相接。在整個特區政府中,《香港電台》最適合肩負這角色。可惜在不接地氣的政務主任(Administrative Officer, AO)把持下,他們根本不吃人間煙火,不懂大國博弈的殘酷,更不懂社運人士如何應對今天之局。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訪港時提醒我們要注意潛藏的國家安全危機。《香港電台》更應衝在輿論第一線。 要在港人之間確立正確價值觀,有力的論述和有效的輿論傳播,涓涓點滴,方有所成。
行政機關好、立法會議員好、《香港電台》好都是治港者,只是他們扮演不同角色。但要香港長治久安,必須樹立正確價值觀,尤其在年輕人中間。否則,被敵對勢力暗地裡一直誤導的部分年輕人,隨時在某個不經意事件中,又被利用,貽害一生。
作者為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香港特區政府前新聞統籌專員
新聞鏈接:https://www.orangenews.hk/hkviews/1181231/%E9%A6%AE%E7%85%92%E5%85%89%EF%BD%9C%E4%B8%80%E5%A0%B4%E4%BA%92%E5%8B%95%E4%BA%A4%E6%B5%81%E7%AD%94%E5%95%8F%E6%9C%83%E5%B8%B6%E4%BE%86%E7%9A%84%E5%95%9F%E7%A4%BA.jhtml
新聞来源: 橙新聞
著作權歸橙新聞平台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橙新聞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點新聞報道】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8日)舉行首場「立法會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以「二十大及兩會精神」為主題,與議員從宏觀和大局觀的角度互動交流,共議香港的施政方向和目標。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在答問會結束後見記者。
立法會議員陳勇表示,互動答問與以往相比更生動,議題層次更高,牽涉國家及香港未來發展,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高層次的理論和方向。他指,答問會中,特首亦會反問議員問題,形容如同一場考試,要求議員提出的需求前應做足研究及提出更好的建議。陳勇希望各司局長亦能多用類似答問會的方法,多角度多元化互動交流。
立法會議員陳克勤表示,答問會建立溝通互動機制,比以往增加更多交流互動環節,以往多數是議員單向或直接向行政機關提問,但通過答問會特首能直接提問議員具體建議,體現立法機關對行政機關的監督,以及良性互動。
立法會議員何俊賢形容答問會是特首建立的行政與立法之間的新文化,希望從摸索過程中得到最好的效果。立法會議員周浩鼎認為,新的模式聚焦專項,更深入討論,答問會是良政善治的新層次。
(點新聞記者嚴璐瑶報道)
新聞鏈接:https://www.dotdotnews.com/s/202305/18/AP6465bd6de4b08eeabfd24ddc.html
新聞来源: 點新聞
本文著作權歸點新聞平台所有,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點新聞,商業轉載請聯繫點新聞info@dotdotnews.com
立法會舉行首次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行政長官李家超指,是繼前廳交流會後,第二個提升行政立法關係及議政質量的舉措,又指上任後的體會,是愛國者治港要發揮更大力量。 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以二十大及兩會精神為主題,行政長官李家超開場發言提到上任後對愛國者治港的體會。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最基本標準當然是不容許背叛國家及香港利益的叛徒或外國代理人,進入立法會,但愛國者治港原則應有更高層次,第一是團結做事、凝聚力量;第二是互動共識;第三是視野高度。愛國者治港看問題時,既看樹木更看森林。」 首節討論「安全和穩定」,李家超指外部勢力惡意破壞香港未有減退,政府提出完善地區治理方案,有必要性和緊逼性。 議員有兩分鐘發言,以往答問會只可以問問題,新安排是除了問,亦可以只表達意見。 民建聯九龍中議員李慧琼說:「我認為立法會議員都可擔任使者,到不同社區、學校中,宣揚愛國愛港價值觀。」 民建聯全國人大、政協及團體代表界議員陳勇稱:「希望能盡快設立高水準及全面的中國香港抗戰歷史紀念館,才有助於徹底根除政治病毒。」 特首亦有互動,向議員提問。 李家超提出:「想請問每一個人,特別是立法會議員,以及其他社會有影響力的人,應如何做去作貢獻,令我們可建立(愛國愛港)主流價值觀?」 保險界議員陳健波回應:「通常都不是用高壓式,而是一種心甘情願,接觸到內心,最重要是講出事實。」 第二節「發展和幸福」探討本港高等教育及北部都會區、交椅洲人工島等大型基建融資方案。
香港新聞網5月18日電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今天(18日)到立法會出席首次的“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他提及,“愛國者治港”除了是不容許損害國家和香港利益的叛徒或外國代理人進入議會等基本原則外,應該要有更高的層次,包括讓立法會議員和行政機關共建香港。
李家超指出,“愛國者治港”要發揮更大的力量和價值,有最少三個元素,包括團結匯聚力量為同一目標做事、議員和官員互動溝通凝聚共識,達致同一目標、以及從大局觀及國際觀出發,打拼致勝力量,強調治理香港時“既看樹木,更看森林”。
李家超指愛國者治港有三大元素。香港中通社記者 許其皓攝
今次的交流會以“二十大及兩會精神”為主題。李家超表示,二十大報告關於“一國兩制”及香港工作的論述,是對回歸後“一國兩制”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是新時代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必須遵從的重要原則,要深刻領會準確把握。他又說,今次以兩節議題討論相關主題,是希望透過二十大和兩會精神所得的啟示,與議員共議並融入香港施政。
李家超指,“安全和穩定”涵蓋二十大報告中的3個章節,包括法治、國家安全和堅持完善一國兩制。國家安全和“一國兩制”息息相關,“一國兩制”最高原則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落實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特區行政、立法和司法機關會全力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安的活動和行為,就《基本法》23條立法,並強化維護國安機制。
他又說,美國政客多次以不同藉口,對依法落實國安法的香港特區進行霸道攻擊,破壞法治、更“醜態畢露”對盡忠職守法官公然施壓,試圖干擾公平審訊,他予以最嚴厲譴責。
李家超續說,這些都表明外部勢力惡意破壞香港未有減退,中央和特區政府強烈支持和保障司法人員依法獨立公正履行職責。他強調,背叛國家和香港利益的人,絕不能容許進入香港治理體系。過往區議會被利用作為“黑暴”和“港獨”平台,明目張膽的外部勢力亦證明,特區政府完善地區治理的必要性及緊迫性。
他重申,香港在經歷2019年的“港版顔色革命”,現時的穩定是來之不易。在面對外部勢力不斷插手干預香港事務,社會時有複雜多變、似是而非的訊息,特區政府希望可以透過互動交流,與議員共議香港如何鞏固以愛國愛港為核心、與“一國兩制”方針相適應的主流價值觀。
在交流會上,立法會議員狄志遠提及公共圖書館部分書籍下架,李家超回應指,特區政府不會推薦具有不良意識、違法、侵犯版權等的圖書供市民閱讀,他強調,特區政府在推動市民閱讀時,有選擇書籍的責任。
民建聯主席李慧琼發言時表示,立法會議員可以擔任“使者”,前往社區、學校宣揚愛國愛港價值觀,並有更積極的角色說好香港故事。她又指出,早前的大灣區考察團是一個成功經驗,期望行政機關及立法會可以更緊密合作,對內說好香港故事、對外說好中國故事。
民建聯副主席陳勇建議,希望香港能夠盡快設立高水準的抗戰紀念館、中國共產黨黨史館、國家發展的資料館。他認為,此舉有助根除政治病毒,更好地鞏固發展香港。
至於保險界陳健波則是首位被李家超反問的議員。李家超提及現時很多議員提出國情教育的重要性,因此關注“如何做”,陳健波回應指,根據其個人經驗,最重要的是說出事實,令大家知道國家對香港無微不至,尤其香港經常為國家添煩添亂,亦未有向中央繳稅,但國家仍然非常關心香港,足見重視程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