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兩會提增內地客免稅額
2024-03-01

民建聯港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即將舉行的全國兩會,提出31項建議和提案,包括建議放寬內地訪港旅客購物免稅額,由5000元增至3萬元。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周五(1日)指出,5000元免稅額在10多年前訂下來,有進一步上調空間。在兩會期間,有機會與財政部官員會面,將向對方反映。

民建聯提出的議案,涉及促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推動人心回歸、優化營商環境,以及推動兩地民生發展。當中包括爭取更多中央政策加快河套發展,例如容許內地生物樣本、相關數據跨境進入香港園區作科研用途,供合資格香港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使用;又建議推出改善外國人來華生活和旅遊措施,可用外國護照在網上辦理入境、銀行服務等。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勇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發展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建議爭取中央支持,讓更多體育、文化盛事在港舉行,或讓香港協辦。他另提出,深港合作共建「梧桐山—紅花嶺—八仙嶺」生態走廊,將有效促成兩地邊防開放、生態旅遊及青少年研學交流等多項深港融合工作。

兩會專訪:陳勇談釋放香港發展活力
2024-02-29

  中評社香港2月29日電(記者 林艷 袁曉麥)2024年全國兩會前夕,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香港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會長陳勇接受中評社記者專訪,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振興香港旅遊業、香港經濟復甦情況、“全面撤辣”穩樓市、愛國愛港政團發展等議題分享觀點。

  陳勇,香港中文大學法律與公共事務碩士,現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議員、民主建港協進聯盟副主席、新界社團聯會(新社聯)理事長、香港再出發大聯盟副秘書長。

  推動《基本法》第23條立法利於香港長治久安

  中評社記者:近來特區政府已經啟動基本法第23條的立法程序,您如何看待23條立法的必要性?以及對於香港長遠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陳勇:《基本法》第23條立法不但是特區政府責無旁貸的憲制責任,而且是維護國家安全、保障香港繁榮穩定的必要之舉。然而,這項立法工作被推遲了26年之久。在過去的咨詢過程中,有反對派表面認可23條立法是特區政府理應承擔的憲制責任,但實際上卻不願意採取行動,只因假如完成了相關立法工作將限制外部勢力和分裂勢力在香港的影響力,這些不法勢力更不希望香港擁有穩固的法律防線。而正是因為缺乏23條立法的保護,特區政府沒有合法手段打擊外部勢力煽動的“港獨”、“黑暴”行為,也無法有力制止一些人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最終釀成了2019年的政治風波。

  隨著中央政府的介入和香港國家安全法的實施,香港得以邁入“由亂到治”、“由治及興”的新階段。這就證明了國安法是守護香港、守護國家安全的“金鐘罩”。儘管香港國安法為香港提供了大框架的保護,但由於“一國兩制”政策,香港作為實施普通法體系的特別行政區,還需要在這個框架下進行本地立法以完善香港國家安全法律。23條立法相當於為每一個家庭加裝了防火防盜設施,可作為國安法的重要補充,為香港社會築起全方位的安全防線,從而真正實現國安、港安、家安、人人安。由此可見,完善國家安全法律體系不僅僅是國家安全,更是為了切實保障每一位香港市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從而為他們創造一個繁榮穩定的社會環境。

  各界通力合作振興香港旅遊業

  中評社記者:疫後全國旅遊業正在復甦,您認為,應該從哪幾個方面發力提升國內外遊客來港的吸引力,並進一步振興本地旅遊業呢?

  陳勇:香港作為亞洲重要的旅遊及金融中心,在亞洲金融風暴後通過中央政府的支持及開放政策,例如自由行和簽證便利化,有效地振興了經濟並加快了經濟復甦。但這也帶來了一系列挑戰,比如旅遊與居民生活空間的衝突、基礎設施的壓力以及由於不同利益群體和政治因素引起的社會糾紛。為進一步振興香港旅遊業,首先,香港需要更新和升級旅遊設施與服務,以吸引高端遊客。這就包括提供全新的旅遊產品和游覽體驗,比如創新娛樂設施和更新傳統的購物區。讓來港遊客不僅僅只是停留在傳統景點,而是創造更多獨特的購物和文化體驗,使旅遊業呈現一定新意。同時,要確保遊客感到賓至如歸,無論是商務旅遊還是休閑旅遊,都應得到專業和熱情的服務。

  其次,香港需要通過更好的城市規劃和管理,解決遊客與本地居民之間的矛盾,包括合理規劃旅遊區和生活區的空間布局,避免擁堵和衝突。例如,提供免費的穿梭巴士服務,直接將遊客從關口送往旅遊或商業區,減少與本地居民生活區的交集。

  此外,政府應加強與旅遊業的溝通與協調,優化遊客在入境關口的體驗,以及在旅遊過程中的便利性。建議發展高效的交通網絡,比如海洋公園、迪士尼樂園等主要景點的直達交通工具,提升遊客的整體旅遊體驗。香港還應利用其獨特地理優勢,作為連接國際旅客與大灣區的橋梁。通過便利的簽證政策促進大灣區內的旅遊循環,包括澳門、珠海以及其他城市,形成區域旅遊協同效應。

  最後,香港可以通過文化旅遊增加其吸引力,例如推廣故宮博物館、紅色旅遊等,結合傳統與創新,讓遊客每次來香港都有新鮮感。同時,還可以爭取引入新的吉祥物,如國寶熊貓這樣頂級的親善大使,也可以成為未來香港吸引國際遊客的重要名片。

  堅信自身優勢 重塑經濟光明前景

  中評社記者:過去一年受地緣政治衝突、美國加息、全球經濟放緩等衝擊,香港股市、樓市也受到一定影響,一些西方媒體唱衰香港的經濟論調也影響了國際社會對香港的信心。您認為在這樣的形勢下,香港應該如何講好自身優勢的故事,重塑國際投資者對香港的信任和信心呢?

  陳勇:歷史已經證明,對香港持悲觀態度的人最終往往會後悔。在過去的一年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香港股市、樓市的基本盤是健康的。儘管短期內市場會出現波動,但從中長期來看,香港的市場表現總體上是向好的。目前,香港的市值和股價表現良好,盈利能力依然強勁。然而,由於所謂的金融戰,一些國家可能出於遏制中國發展的目的,針對香港的開放市場進行操作,通過沽空等手段壓低股價,迫使資金流向美國。這種策略旨在削弱香港的吸引力,使潛在的上市公司對在香港上市產生猶豫。

  為了保障股市的健康發展,香港特區政府的財經官員需要和社會各界通力合作。一方面,可以借鑒過去香港抗擊亞洲金融危機時期的經驗,採取合適的措施確保市場正常運行。例如,可以設立均衡基金,在股價被低估時買入,維持股價的真實價值。此外,香港可以參考美國的做法,制定措施防止市場操縱行為,但不必採用過激的手段,維持市場的正常運營就足夠了。同時,要確保上市公司的股票不被外部勢力濫用,將健康資產配置在真正符合香港利益的金融機構中。

  另一方面,香港也需要更好地講述自己的故事,突出自身國際化的優勢。這包括吸引更多央企、內企和有潛力的民營企業到香港上市,首先應該鼓勵那些考慮海外上市的公司優先選擇香港。這就需要金融管理局和香港交易所等相關部門需要展現更多的服務精神,突破單一的監管角色。與其簡單地告訴企業什麼不能做,不如更加積極主動地告訴企業應該怎麼做。比如指導企業如何成功上市,幫助他們展示盈利前景,同時使得上市公司能在合法、合情、合理的範圍內發揮自身優勢,吸引更多的全球資金,尤其是來自中東和東南亞的資本。

  及時調整策略 積極迎接挑戰

  中評社記者:政府統計處日前公布,2023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3.2%,第四季升幅更錄得4.3%。從這些數據可見,香港宏觀經濟正在恢復正常,然而社會上有很多聲音認為香港經濟體感溫度還是很冷的。請問您如何看待宏觀數據改善與社會感受落差?如何進一步增強經濟復甦給市民帶來的獲得感?

  陳勇:這種感受的落差與短期數據和長期發展預期有關。我們必須認識到,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其經濟狀況受到國際環境的影響很大。例如,以美國為首的一些政治勢力可能出於遏制中國發展的目的,對香港進行了一些負面操作,這也對香港經濟產生了副作用。在國際資金流動方面的一些策略可能加劇了市場的波動,這種外部壓力對市民的感受有著直接的影響。再者,相較全球其他地區,包括遭遇政治衝突的國家,香港的狀況其實已經相對較好。但我們仍希望能在全球經濟“過冬”的情況下率先迎來復甦的“春天”。

  要增強經濟復甦的獲得感,首先需要建立市民的信心。我們寄希望於在李家超特首的帶領下,相關政府部門和負責官員拿出頑強拼搏精神,以優質服務推動金融市場、房地產市場以及其他行業的快速復甦。此外,政府應當深入瞭解市場和市民的需求,採取更為有效的措施來推動經濟的持續發展。舉例來說,在樓市低迷時,政府的相關“辣招”也應當有所調整,及時“撤辣”以刺激樓市需求。同時,在經濟下行階段,應該對原先重監管的模式進行調整,減輕企業負擔,讓更多企業輕裝上陣。此外,特區政府也可借鑒內地政府一站式服務模式,大幅提升審批速度,減少企業和市民在辦事過程中的時間、精力等成本。目前香港在公共服務和工程項目中,存在許多效率低下的問題。例如,項目審批過程中必須經過多個部門,每個部門分別用時,導致整個過程耗時過長。香港可以借鑒內地政府的經驗,多個部門同步進行審批,從而大幅縮短整個流程的時間。

  我們可以看到,近幾年來李家超特首的團隊在效率提升方面做出了顯著成績,將許多原本需要數年的工作縮短至一兩年內完成。但現在的經濟形勢要求更快的進度,希望每個季度都能讓公眾明顯感覺到的進步。這就需要更加合理的人才、資源配置方式以提高效率,就像不同的交通工具適合不同的速度和功能,政府部門也應該根據職員的能力和適合度進行合理安排。適合高速發展的人才應該被放在關鍵崗位上,以發揮他們的最大潛力,而不是讓所有人都做相同的工作,這樣能夠提高整個系統的效率。同時,政府應該大膽啟用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才,即便他們的職位並不高。在危機時刻,能夠解決問題的人才就是英雄。

  積極作為穩樓市 全面“撤辣”正當時

  中評社記者:日前,香港特區政府公佈了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並宣佈樓市“全面撤辣”,此前民建聯也曾提出樓市“全面撤辣”的有關建議,您如何看待此時全面撤辣的必要性?

  陳勇:民建聯提出的“全面撤辣”建議,主要是基於當前樓市的實際情況和對經濟生態的綜合考量。相關專家和商界人士,尤其是直接參與股市和樓市的人,對市場的感受最為直接和深刻。如果樓市繁榮,不僅對他們自身的企業和員工有利,也能帶動整個香港的經濟,惠及千家萬戶的家庭。反之,如果樓市不景氣,影響的將不僅僅是個別公司,而是整個社會。

  在之前,由於對樓市過熱和泡沫的擔憂,政府實施了“辣招”,這在當時得到了廣泛的支持。但現在,隨著樓市泡沫的逐漸減少,加之美國利率的持續上升,樓市已經進入自然降溫階段。在這種情況下,繼續維持“辣招”就像是在已經非常熱的天氣下開暖氣,或是已經飢餓的人士還要其減肥,這顯然是不合理的。眼下是經濟急救的關鍵時刻,特區政府根據當前樓市狀況靈活調整相關政策,採取積極果斷的措施讓樓市恢復正常,也有助於為香港經濟及時輸血。

  事實上,我們應該致力於吸引更多的人來香港置業,因為衹有更多的人願意來香港投資和購房,樓市和股市才會好轉。當樓股市行情看好時,人們消費意願也會提升。如果政策選擇對購房徵收高額稅費,但實際上沒有多少人進行交易,最終政府收入也將減少;而如果我們減輕稅負,歡迎大家來置業,從而帶動經濟整體繁榮,政府的整體收入反而會增加。無論是哪種方式,最終政府收到的都是稅收,關鍵是選擇正確的渠道。

  區議會重回正軌 堅持服務為本

  中評社記者:新一屆區議員已上任履職一個多月,根據您的觀察,新的地區治理體系運行如何?您曾有過從事地區工作的經驗,在您看來,現在地區工作的環境與過去有何不同?新選制下有聲音擔憂,委任區議員難以像直選區議員一樣“接地氣”,請問您對此如何看?

  陳勇:以前的區議會是泛政治化的,2019年區議會的混亂就是泛政治化的結果。比如當時出現的打砸搶燒等行為,這些都已經偏離了優質民主選舉的本質。現在我們已經糾正了這一局面,新的區議會恢復了其應有的軌道。根據《基本法》,區議會是一個咨詢機構,它的作用是輔助特區政府在地區治理上的完善。現在的區議會議員,無論是直選、建議選還是委任,他們都被稱為議員,而且都有明確的KPI要求,比如必須開辦事處,正常履行職責。我們不再容忍像過去反對派那樣,開會只坐十分鐘就離開,不做實事,還歧視不支持他們的市民。

  我們鼓勵區議員提出建言獻策,關心民生改善的具體措施。議員必須服務於市民,結合關愛與服務,參考新加坡和內地的模式,更有效地在社區中為民眾服務。議員定期進行家訪,關注弱勢群體,致力於讓社區服務回歸正軌。我們在愛國者陣營中秉持正能量,不再有任何推翻政府或搞事的政治化動作,這讓社區更加和諧。議員們還有責任疏導矛盾,不僅是緩解民怨,也要解決問題,並通過上情下達、下情上報的方式,改善與政府的溝通。

  在新的區議會制度下,區議會主席由擔任民政事務專員出任,他們雖然做兩份工作但只領取一份工資,這體現了他們的奉獻。他們的角色是凝聚智慧,幫助政府部門的施政更符合民意,並在政策制定前提出改進建議,扮演“紅隊”角色。他們幫助政府完善政策,確保政策更加接地氣,使政策不僅出發點良好,過程也順利,從而達到理想的結果。

  此外,我們也看到退休公務員和官員參與選舉,以及那些可能對直選沒有興趣的專業人士,如律師、會計師、測量師和醫生等,他們通過委任的方式參與到區議會的工作中。這樣,區議會不再是單一聲音的平台,而是變得多元化。我們不僅關注民生問題,還涵蓋了城市規劃等各個方面。這樣的結構使得議會能夠更有效地進行社會實驗。所以現在我們會看到這個區議會就沒有那種吵吵鬧鬧了,都是讓大家建言獻策,和政府的溝通也更加理性了,大家更願意心平氣和的去討論問題,和以前那種的劍拔弩張,人還沒發言先發火,那是不一樣的。

  愛國愛港政團展新風 建言獻策促發展

  中評社記者:我們知道,愛國者治港時代對愛國愛港政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前段時間民建聯高層也順利進行了換屆。作為民建聯副主席,請問您如何看待愛國愛港政團改革方向?民建聯在這方面有哪些考慮?

  陳勇:以前,我們主要是與反對派、港獨包括外國勢力代理人之間做鬥爭,但隨著香港恢復安全、平穩、法治,這種鬥爭方式已不能適應當前的需要,純粹的議會鬥爭、選舉或是示威遊行已經不符合現在市民的要求了。現在,我們更加注重於恢復和維護香港的安全和法治,在此基礎上致力於建設性的工作,積極提出建議,服務市民,體現我們的關懷。我們需要識別政府政策中的不足之處,強化其優勢,並更好地傳達政府的善政給市民。

  我認為我們可以在政府內部扮演“紅隊”的角色,相當於國家隊一隊分兩隊之間的對練,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確保政策制定和執行更符合民心,提高善政的效果。隨著香港逐漸恢復正軌,我們也見證了所謂“旋轉門”制度的成型。不少資深議員加入政府擔任政治助理、副局長甚至局長。以麥美娟局長為例,她曾經是委任議員、直選議員、功能組別的立法會議員,她的經歷就體現了這種制度是有利於培養復合型的政治人才的。

  中評社記者:在即將到來的兩會中,您準備提出哪些具體的建議或方案呢?

  陳勇:今年在兩會上,我們民建聯一共提出了超過30項建議與提案,這些提案旨在促進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我們的建議和提案在所有代表中名列前茅,雖然不能保證每一項都是質量最高,但我們確信它們涵蓋了廣泛的領域,並能反映出多方面的需求。

  經濟發展方面,我們特別關注促進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以加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吸引全球資金,促進股市和融資活動,這不僅有助於香港經濟,也是國家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一部分。我們還提議推動香港、上海和深圳金融市場的發展,建立規模更大的金融中心,並改善交易所和跨境企業征信系統。此外,我們關注大灣區的協同發展,包括跨境電商、綠色環保循環再造生態圈等領域。

  環保方面,我們看到高端焚化技術能夠有效處理城市廢物,避免廢氣和有害物質的排放。這些技術不僅能夠將廢物轉化為能源,還能生產可用於建築材料的結晶體。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將原本的垃圾填埋場變成可以恢復的可用土地,提升土地價值。對於香港這個土地有限的地方,我們認為可以與內地城市合作,共同投資建設,打造綠色生態產業鏈。例如,我們可以將香港的惰性固體廢料運到江門填海,利用那裡的廉價土地發展環保產業,如舊電池翻新利用和舊船修理分拆等。

  交通方面,我們建議加強港深兩地的聯繫,比如通過改善港車北上和北車南下的機制,以及擴大使用港珠澳大橋,使之更加有效地服務於大灣區的發展。目前,港澳與內地的車流量存在不平衡,香港尤其容易受到車流量的影響。我建議在港珠澳大橋香港一端建設超級轉乘車場,以分流車輛,減輕城市中心的交通壓力。同時,這種超級停車城也可以發展成為商業城,活化橋頭和大橋經濟。

  另外,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的落實是我們文化領域的重點建議。我們提議進一步豐富香港與內地的文物交流與展覽,例如借鑒國外成功的案例,互借珍貴文物進行展覽,以吸引全球遊客,提升國民教育及民族文化教育的水平。同時,我們也希望能從中央引進更多的文化符號,比如熊貓,以增強香港的文化吸引力。

  在民生方面,我們認為應優化外籍人士在港生活旅遊的便利性,如通過大橋經濟使其更易於進入大灣區的各個城市。最後,我們建議加強支持民營企業家的發展。在全球經濟逆勢中,政府應該提供更親商的環境,讓民營企業家在香港及內地大灣區有更穩定的發展,增加投資,吸引全球合作夥伴。這不僅能增強經濟活力,還能在不依賴政府資金的情況下,通過民間投資推動經濟增長。

陳勇答中評:全面撤辣為香港經濟及時輸血
2024-02-29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香港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陳勇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中評社 袁曉麥攝)

  中評社香港2月29日電(記者 林艷 袁曉麥)昨天上午,香港特區政府公佈了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並宣佈樓市“全面撤辣”,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香港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陳勇接受中評社記者採訪指出,在經濟急救的關鍵時刻,香港特區政府根據當前樓市狀況靈活調整相關政策,採取積極果斷措施幫助樓市恢復正常,有助於為香港經濟及時輸血。

  陳勇表示,在《財政預算案》發佈前,民建聯就曾提出有關“全面撤辣”建議,這主要是基於當前樓市的實際情況和對經濟生態的綜合考量。他說,相關專家和商界人士,尤其是直接參與股市和樓市的人,對市場的感受最為直接和深刻。如果樓市繁榮,不僅對他們自身的企業和員工有利,也能帶動整個香港的經濟,惠及千家萬戶的家庭。反之,如果樓市不景氣,影響的將不僅僅是個別公司,而是整個社會。

  陳勇指出,在之前,由於對樓市過熱和泡沫的擔憂,政府實施了“辣招”,這在當時得到了廣泛的支持。但現在,隨著樓市泡沫的逐漸減少,加之美國利率的持續上升,樓市已經進入自然降溫階段。在這種情況下,繼續維持“辣招”就像是在已經非常熱的天氣下開暖氣,或是已經飢餓的人士還要其減肥,這顯然是不合理的。眼下是經濟急救的關鍵時刻,特區政府根據當前樓市狀況靈活調整相關政策,採取積極果斷的措施讓樓市恢復正常,也有助於為香港經濟及時輸血。

  陳勇認為,事實上,我們應該致力於吸引更多的人來香港置業,因為衹有更多的人願意來香港投資和購房,樓市和股市才會好轉。當樓股市行情看好時,人們消費意願也會提升。如果政策選擇對購房徵收高額稅費,但實際上沒有多少人進行交易,最終政府收入也將減少;而如果我們減輕稅負,歡迎大家來置業,從而帶動經濟整體繁榮,政府的整體收入反而會增加。無論是哪種方式,最終政府收到的都是稅收,關鍵是選擇正確的渠道。

陳勇:培育適應新時代人才
2024-02-28

【大公報訊】多名知名人士昨天在一個活動上表示,香港必須加強教育多元化、國際化,培育適應新時代新形勢優質人才,打造國際化教育樞紐,需要官方、民間以全社會力量協同努力。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陳勇表示,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考察香港,重視青少年成長和教育工作,重視人才培養,體現中央的特別關愛。

香港優才國際教育全球總部昨天舉行東九龍新址揭幕儀式。陳勇致辭表示,香港未來要「搶人才」,是指國際性的優秀人才,期望教育機構能培養更多適應新時代的優秀人才,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國人大代表胡曉明致辭表示,香港教育面臨為「一帶一路」培養人才的機遇,他希望香港優才國際教育這樣的機構再接再厲,繼續支持「帶路先鋒計劃」。原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也希望為來港學生做好適應、服務配套工作。

兩會前瞻|陳勇重點倡愛國教育 促港提效打造一流國家成就館
2024-02-28

【點新聞報道】2024年全國兩會即將召開,香港去年初實現與內地全面通關以來,着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今年全國兩會,港人呼聲最高的話題有哪些?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會帶哪些建議上京?點新聞記者近日專訪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會議員陳勇,他透露將進一步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法》在港落實,以及香港增加高水準國家成就館,助港人真實了解國家發展。

陳勇表示,今年兩會他希望着重推動更好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法,令香港盡快促成特首李家超提到的「令愛國愛港成為根深蒂固的主流價值觀」。自2013年第一次成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至今,陳勇每年兩會都會提出在香港興建中國香港抗戰歷史博物館、中國共產黨黨史館、國家成就展示資料館等。特區政府會於今年設立「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由「香港海防博物館」改設而成,重點介紹抗戰歷史。陳勇對此表示歡迎,並指是即時可見的「第一步」。

陳勇透露,他將進一步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法在港落實。(點新聞圖片)
陳勇指出,施政報告亦提出未來香港還會增加新的高水準博物館,相信會包括國家成就館,建議趁今年國慶75周年之際,將當中內容濃縮至「精華版」,並於全港派發,從而令香港市民更全面、科學、客觀、真實地了解國家和香港。

從首次提出建議到取得突破,陳勇坦言心情猶如「抗戰成功」。他指出,當年抗戰的歷史可歌可泣,當時世界各國一致反法西斯是人類正能量,由中國共產黨帶領的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當中大部分人民子弟兵是香港土生土長的熱血青年,發揚中華兒女不怕犧牲、保家衛國、守護香港的英勇精神,值得歌頌和廣傳。在未來日子,香港層面需要思考如何提升效能,將相關展館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博物館。

(點新聞記者李九歌報道 視頻攝製:林雋康、任青)

新聞鏈接:
《(有片)兩會前瞻|陳勇重點倡愛國教育 促港提效打造一流國家成就館》
https://www.dotdotnews.com/a/202402/28/AP65de0815e4b0737137a257c4.html

新聞来源: 點新聞
本文著作權歸點新聞平台所有,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點新聞,商業轉載請聯繫點新聞info@dotdot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