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區關愛隊今起接受申請 地區人士對實際操作細節仍有疑慮
2023-03-09

荃灣、南區先導計劃 料3月中有結果

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表示,要以小區為單位設立「關愛隊」,提供部份資源服務市民,而「關愛隊」要訂下關鍵績效指標(KPI)。政府早前表示,政府會按服務計劃每兩年撥款80萬至120萬元資助,預計每隊約10至12人,有需要時要動員義工,由當區民政專員做總指揮。

政府早前先荃灣及南區作為先導地點,兩區已經收到報名表格,正進行遴選程序,預計3月中會有結果。而其他16區則由今日起至3月底接受申請,有地區人士指已經有積極部署。

專款專用 惟新開銀行戶口非常難

有資深地區人士指,由於「關愛隊」先導計劃要求設立獨立銀行戶口,將關愛隊的資金專款專用,「該戶口如果有做其他政府Project都唔得嘅」,地區團體往往要開第三、四個戶口,「而家要開個新戶口係非常難,同埋好耐都開唔到」。

至於人手方面,由於不少地區人士一向有義工活動,「積極義工都幾多,但既然人哋都希望做義工,資格方面希望政府寬鬆一啲」。

亦有準備入紙申請的團體表示,團體本身完全符合愛國愛港和成立超過5年等資格,會員人數更超過3,000人,長期參與地區服務,故對成功申請充滿信心,惟對日後運作仍抱有疑慮。

政府資助不足 大型活動難以應付

政府早前表示,每支隊伍每兩年約有80萬至120萬元的經費,平均每月約有3萬至5萬元,惟申請團體表示經費是否足夠,很大程度視乎「關愛隊」成立後所需負責之工作範疇,倘若是要組織抗疫期間的大規模派發物資行動,或者冬日送暖等行動,物資採購將是一大難題。

其實不少團體都表示,每月3萬至5萬元絕對不足夠,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勇就曾經表示,該數目遠遠未能維持地區中心運作,「一個屋邨中心一個月開支都唔止呢個數」。

法定地位成疑 申請服務、資助情況未明

政府早前表示,希望承辦關愛隊的團隊凝聚各界資料,而尋求社區資源能力也是鄰選標準之一。然而有地區人士擔心,日後實際操作時會出現「自掏腰包」或無從申請資金的情況。他們認為「關愛隊」法定地位成疑會影響服務,例如協助業主立案法團申請付費場地開會,能否得到免費資助?籌備平日地區班組活動,又是否算是關愛活動?各區民政事務處日後又會向「關愛隊」提供哪些協助?凡此種種,政府皆未有定案,團體促請政府盡快落實細則安排,讓申請團體有更充份的準備。

至於KPI,有地區人士認為問題反而不大,因每個地區都是按實際需要來填寫,而相關服務一直有進行,因此問題不大。但亦部份人士則反映,在提交預算開支時較有困難。

也有地區人士指,一些全是甲級保安的屋苑或豪宅地區,仍未知如何家訪或接觸居民。對於這些關愛需求低的地區,有人提出「輸出關愛」的概念,在該區組織義工跨區服務,但未收到政府回應。

區議會未有定案 地區合作方式難以預料

根據政府構思,未來「關愛隊」是地區的服務機構,區議會則是諮詢機構,兩者功能「分家」。部份政圈人士認為,「關愛隊」的設立目的,明顯涵蓋現時區議會的部份職能,日後「關愛隊」和區議員工作上難免要有合作。今年將舉行區議會選舉,然而相關調整包括區議員職責、選區劃界等均未有定案,地區人士關心會否影響關愛隊的實際工作,「如果關愛隊和區議會界線不同,關愛隊服務嘅部份居民,涉及另一個團體代表區議員嘅選民,咁點合作呢?」

 

「關愛」以外政府額外工作仍然未明

另一方面,除了地區關愛工作,政府早前提出「關愛隊」要協助推廣普及法治教育。地區人士表示,目前未知這些額外工作的工作量和性質,擔心人手和資源能否應付。

據了解,地區團體近月已經達成共識,部份地區先由小團體及有志之士「認頭」,餘下則由該區大型社團申請,有社團人士直言,政府提出的資助額不足,對他們來說一定是「硬啃」,以繼續服務社區。同時,由於「關愛隊」是開放申請,不排除有其他地區團體未經協調而提交申請,特別是泛民也有不少有心服務地區的人士,預計一定會出現競爭。

【政官莊】兩會繼續閉環 陳勇變人大網紅
2023-03-09

新一屆全國政協及全國人大會議已於北京召開,今年兩會繼續以閉環形式舉行,港區人大政協不能與媒體面對面接觸,只可透過網上舉行新聞發布會或受訪。剛獲選為今屆港區人大代表團副團長兼新聞發言人的陳勇,經歷過近年做直播時「撞板」及向記者取經後,今次帶齊裝備上京,實行化身人大網紅,務求隔着熒幕也做到聲影俱佳的效果。
陳勇指他其中一個大篋裝滿環形燈、長腳架及手機腳架等網紅拍片必備器材,他還特意租用wifi蛋,以便隨時與香港聯繫。
過去三年兩會都採閉環管理,陳勇早兩年協助人大常委譚耀宗準備線上發布會,由於當時經驗不足,於是借用酒店房間內的枱燈及牀頭燈替譚Sir打燈。他笑言當時曾有記者看了直播後,擔心譚Sir臉色不太好,其實是燈光問題。陳勇今次還隨身備有多份經常閱讀的文件,包括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七一」重要講話、中共二十大報告,以及特首李家超的《施政報告》,以便對照總理李克強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香港的部分。

陳勇在北京與港區人大同僚一同舉行線上記者會。
陳勇在北京與港區人大同僚一同舉行線上記者會。
【代表建言】增強發展動能 鞏固良政善治
2023-03-08

昨天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趙樂際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香港代表團審議,認真聽取馬逢國、吳秋北、陳勇、李慧琼、朱葉玉如、霍啟剛6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分別就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強香港發展動能;加快解決基層民生問題,鞏固香港良政善治新局面;貫徹實施香港國安法,堅定維護特區憲制責任;堅定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團結建設香港積極力量共同奮鬥;鞏固香港獨特地位優勢,加快打造創科中心;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合作,打造中外文化交流藝術中心6個方面為主題發言。

吳秋北:兩地緊密合作 改善基層民生

身為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我有以下四點思考:

第一,解決基層民生問題與實現高質量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我們要推動特區政府樹立大局觀,守正創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與內地緊密合作解決民生問題。

第二,以香港「八個中心」新定位,積極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

第三,提前部署好包括香港青年在內的大灣區勞工及高端人才的引流和培訓,支援中年勞動力升級轉型,為他們投身大灣區建設提供更寬泛和低門檻的吸引政策。

第四,以更開放的思維推動改革。通過溝通協商,推動香港與內地在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上取得實質性進展。

陳勇:時刻保持警惕 防黑暴死灰復燃

我們將全力支持特區法院依法審判,讓所有違法者承擔罪責。同時更要全力支持中央駐港國安公署、香港警務處國安處等執法部門繼續嚴厲打擊黑暴活動。同時,特區政府要嚴防外部敵對勢力繼續打「香港牌」。面對外部蓄意抹黑,必須嚴正反駁,堅決反擊。特區政府亦要加緊對青少年進行固本培元的愛國主義教育,歷史教育,傳承中華文化教育讓新一代百毒不侵。

李慧琼:發揮制度優勢 助力國家發展

香港和內地已實現全面通關,為香港重振經濟活力、融入國家發展創造了更有利條件。未來香港將全力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內地龐大市場的規模優勢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優勢,讓創新科技更好地推動金融及其他產業的發展,加快科研成果商品化,利用創新應用推動產業發展。

在實施香港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後,下一步的重要工作是完善特區的基層治理體系。這項工作必須同樣貫徹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確保特區管治有穩固的基層支撐。這樣才能有效抵禦外部勢力干預,防止反中亂港分子破壞。

朱葉玉如:灣區協同發展 建設創科高地

我覺得香港未來要繼續發揮好三方面的優勢,加快將香港建設成國際創科中心。

首先,發揮好「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香港創科要把握好國家戰略規劃帶來的機遇,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要將自身「國際化」的獨特優勢發揮出來,為國家培養和引入急需的高端科技人才和技術。

其次,發揮好香港高校在推動創科發展中的引領優勢。最後,發揮好粵港澳大灣區的協同發展優勢。香港可結合自身優勢,和大灣區內地城市形成雙向、互通的高科技產業鏈;積極連接國際資源,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

霍啟剛:兩地相互配合 增文化影響力

內地和香港應從3個層面互相配合,包括採取「灣區共享」策略,支持內地與香港聯合創作,促成更多具中國特色的國際化作品供巡演,以及在互聯網傳播。

同時,促成國際文藝組織落戶香港,提升我國在國際文化圈的影響力。特區政府應主動出擊,為具影響力的組織提供便利和優惠,製造條件讓他們開設香港分部。

善用高效市場的力量,推動兩地文藝團體「拼船出海」。特別是在「一帶一路」的國家,可以實現長期巡演,培養更多喜歡中華文化的海外觀眾群。

兩會丨陳勇:完善職前培訓 讓香港成為大灣區人才庫
2023-03-08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於3月5日在北京開幕。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民建聯副主席陳勇表示,20歲至29歲青年最具創造力和活力,正是香港創新科技發展時期最需要的。陳勇樂見特首李家超在首份施政報告提出不少突破性舉措,並於近期相繼推出創新政策招攬人才,但他強調,香港亦應加強孵化香港本地人才,以進一步建設成為大灣區的國際化人才庫。

陳勇指,過去5年,香港總勞動人口沒有大波動,但由於出生率下降和人口遷出,20歲至29歲年齡層的勞動人口下降了10%,而且預計會進一步下降,形容情況令人擔憂。通過訪問和分析,陳勇發現曾接受高等教育的香港青年,大多明白內地有更多更好的事業發展機會,但求學期間他們往往缺乏機會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的企業參觀、交流和實習,三年疫情更使機會進一步減少,令他們無法緊貼祖國快速發展的情況。這些青年畢業後,大多喜愛留在本地工作,藉此吸收國際經驗,但也熱衷到設立於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母公司、子公司或分支機構工作,只是不得其門而入。即使少數人有機會在本地中資企業實習或就業,亦由於工作方式、企業文化有差異而需時適應。

陳勇相信,只要政府、商界,特別是中資企業,以及非政府機構及高校高度配合,便能一定程度化解這些問題。為了推動落實促進青年就業,陳勇呼籲各方應共同協助香港本地高校畢業生及持有「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IANG)簽證的青年人深化思想認知,完善職業生涯規劃,並提供更充足的職前培訓,增加他們回內地參觀、交流和實習的機會。各方的資源配對亦要更仔細和準確,以提升畢業生於大灣區創業、就業的成功率。

陳勇說,面對國家新征程與香港新階段相交匯的時代背景,若香港能運用自身優越條件,為畢業生提供更好的創業就業指導、配套和支持,各地人才便會視香港為青年發展事業的絕佳之地,持有IANG簽證青年的比例也會增加,長遠讓香港成為人力資源孵化中心。他認為,這既能「讓興的動能更強勁」,更能「做好發揮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這篇大文章」,支持國家和香港經濟更大發展。

【全國兩會】趙樂際:中央支持香港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 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營商環境
2023-03-08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趙樂際,昨日(3月7日)參加了全國人大香港代表團、澳門代表團審議。據新華社報道,趙樂際聽取港、澳全國人代發言後表示,過去5年,黨和國家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一國兩制」實踐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標誌性成果,香港進入「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港澳保持長期穩定發展良好態勢。實踐充分證明,「一國兩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創舉,是香港、澳門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須長期堅持。

趙樂際強調,推進「一國兩制」在香港、澳門的成功實踐,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香港、澳門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努力開創港澳繁榮發展新局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好發揮作用。他又指出,中央支持香港長期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維護自由開放規範的營商環境,不斷增強發展動能,切實排解民生憂難。希望香港同胞弘揚包容共濟、求同存異、自強不息、善拼敢贏的優良傳統,共同創造香港更加美好的生活。

另外,有傳媒報道引述港區人大代表葉玉如則指,趙樂際提出的「守正創新」,是指要發揮好「一國兩制」下,香港獨特的雙重優勢,並不斷塑造及發展新動力、新優勢,實現新突破。她又談到科技方面,指近年國際形勢複雜多變,新一輪技術革命及產業變革正加速發展,對國家科技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香港有良好的科創優勢,應該從國家及社會發展的戰略需求出發,認為香港科學家,可主動承擔更多的國家重要科技任務,推動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解決國家發展面臨的難題及挑戰。

港區人大代表團新聞發言人陳勇表示,除趙樂際外,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中聯辦主任鄭雁雄、以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春耀等人,亦有參與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