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上周三至本周二 (4月13日至18日) 訪港考察六日,《集誌社》整理夏寶龍六日行程、30 多場活動,從考察主題、會面對象等,與 12 年前時任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訪港作比對。他的見與不見,傳遞了甚麼訊息?
值得留意的是,夏寶龍三度與司法界人士會見,包括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及各級法院領導;教育、創科發展也是考察重點,相關活動最少有五場。至於與商界的會面只有一場,與本地及外國商會座談,當中卻沒有地產建設商會代表;與王光亞訪港時有地產商出席午宴坐主家席、甚至陪同個別考察活動大相逕庭。
觀察:
1. 唯一公開講話強調國安風險 未有公開與市民互動
夏寶龍今次訪港,是事隔 12 年再有在任港澳辦主任來港考察。2011 年時任港澳辦主任王光亞來港考察三日,較多公開行程,包括出席青年座談會談到「上山下鄉」經歷;最後一日到天水圍街市與商販交流、「食蛋撻」,展現親民作風,又到天水圍公屋參觀,離開前也有舉行記者會、向傳媒總結考察。
比較之下,今次夏寶龍唯一公開講話,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的致辭,以「築牢國家安全防線」為主題,指 2019 年修例風波是「懸在頭上時時敲響的警鐘」,支持特區政府就基本法 23 條立法。夏其餘的「落區」行程都未有與市民公開互動,只曾與個別地區人士「飲早茶」、到訪地區醫療和安老服務中心。
2. 僅一場商界會面 獨地產建設商會無影
夏的行程今次涵蓋司法、法律、教育、創科、土地發展等範疇,與商界代表的會面只有一場,與本地和外國商會約 30 多人座談,包括中華總商會、中華廠商聯合會、工業總會、德國商會、印尼商會等,都獲邀出席,但地產建設商會無份。與 2011 年王光亞訪港比較,當年午餐會主家席上嘉賓包括新世界鄭裕彤和恒基地產李兆基,而新鴻基郭氏兄弟也曾陪同王參觀旗下的天際 100。
地建會主席梁志堅在夏離港當日,與傳媒飯聚時回應商會未獲邀指「唔緊要」,沒有失望,又指個別成員在不同場合、以不同身分與夏見面。他又指政府應「撤辣」,批評住宅稅辣招「阻住地球轉」。李家超則回應指夏寶龍行程緊密,每次考察都有行程、人數等考慮,又指現行針對樓市措施經評估後仍適用。
在土地、房屋發展問題上,今次除了考察新界北部都會區外,曾在 2021 年提出香港要在 2049 年「告別劏房」的夏寶龍,未有訪問基層住屋、以至特區政府新推出的簡約公屋或過渡性房屋項目。
3.籲立法會成「良性民主平台」 自由黨不獲安排發言
夏寶龍今次所有座談皆屬閉門進行,外界和公眾只能透過與會者轉述講話內容。今次是首次有中央領導人到立法會考察,各主要政黨包括民建聯、工聯會、經民聯、新民黨的議員,及建制派召集人廖長江獲指定發言,自由黨卻未獲安排,實政圓桌田北辰則舉手獲發言機會。
立法會議員陳勇在會後轉述夏的講話,提到「由愛國者組成的立法會,要成為良性民主平台」,強調議員要維護特區政府威信,行使監督權時不能「為博眼球而學反對派」。王光亞當年訪港、出席香港社會各界午餐會時,部分民主派議員包括公民黨梁家傑、余若薇、民主黨劉慧卿、李永達等人獲邀出席。今時今日,上述政黨已「絕跡」立法會。

夏寶龍是首位到立法會考察的中央領導人 (政府新聞網片段截圖) 。
夏寶龍離港前也未有公開發言,行政長官李家超總結夏寶龍考察時表示,夏提醒港人不能忘記 2019 年的「黑暴」所帶給香港的傷,社會仍僭伏很多風險,政府會嚴厲打擊危害國安行為,目標是今年內或最遲明年完成《基本法》第 23 條立法工作。

新一期《18社區逐個捉》社區點論壇今日(19日)舉行,由立法會議員陳勇主持,邀請中西區民政事務專員梁子琪、立法會議員陳學鋒、上環及西營盤分區委員會委員劉天正、中環及半山分區委員會委員馮家亮和中環時光主席彭舜玟,圍繞中西區海濱長廊、舊樓重建等問題展開熱烈討論。
上環及西營盤分區委員會委員劉天正表示,中西區的海濱長廊需要貫通。部分工程會影響海濱長廊,會持續關注最要緊的事。中西區重建問題,德輔道西和皇后大道西一帶多舊樓,數據顯示,即將有近千棟大廈樓齡超過三十年。市建局在中西區展開重建項目,惟資金有限,在翻新樓宇和受惠居民數量方面也有限,舊樓存在安全隱患和衞生問題,現時市建局和地區團體合作,調撥資源用以家居維修,讓居民在等待收樓過程中改善居家條件。
中環時光主席彭舜玟指,海濱長廊為居民提供運動場地、娛樂設施、周邊景色優美,中西區的居民希望有完善的連貫性海濱長廊,她發現海邊地方仍存在很多可以優化的地方。以西區副食品批發市場附近為例,發現存在安全隱患,若能增添警員巡邏會較為安心。另外,五號碼頭附近多處沒有欄桿,需要提示市民注意安全,又指希望在相應地點增添水電等設施,用以形成跳蚤市場,讓低收入家庭及年輕人擺檔增加收入。
對此,中西區民政事務專員梁子琪回應指,海濱長廊景色優美,是市民休閒的熱點地方。政府推出多項措施,民政事務總署正在進行延長海濱長度工程,希望明年完工,將海濱長廊的長度增加290米。另外,發展局亦針對中山紀念公園附近進行工程改善海濱長廊設施,增加特色設施例如大型彈床及適合傷健人士使用的設施。針對市民喜歡沿着海濱長廊跑步,民政事務處設立儲物櫃,便於市民擺放私人物品。他續指,中西區民政事務處樂於善用空間做各式展覽,正策劃其他活動。舊樓重建方面,中西區民政事務處將協助發展局舉行座談會,令受影響的居民了解詳情。衞生方面,中西區民政處早前針對部分「三無」大廈進行公眾地方免費清潔工作,亦曾於疫情期間聯同大學向劏房戶送出空氣淨化機及3D打印的扶手等。
中環及半山分區委員會委員馮家亮關注三隧分流問題,指紅隧和東隧在交通繁忙時段的車流量嚴重超出負荷,根據政府今年底將實施私家車第二階段收費方案,在繁忙時段,西隧費用將調整為60元,東隧和紅隧則將劃一收40元。他認為進一步降低收費,且三條隧道全部劃一收費,或將更利於達至三隧分流的目的。最後,他詢問政府在未來幾年修建新一條海底隧道或能讓人欣賞到美景的跨海大橋。
立法會議員陳學鋒關注交椅洲人工填海工程,面積約1000公頃,指未來會有公路及鐵路接駁中西區,屆時東邊將有沙中線,中邊高鐵線,西邊有香港大學接駁前海,是打通了中西部的交通經絡,方便港島市民更易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惟交椅洲居民或憂慮中西區車輛堵塞,政府正進行疏導車流方面相關的交通評估,陳學鋒希望做到交通分流,從而幫助中西區擴容。
對此,中西區民政事務專員梁子琪回應指,西隧,根據政府最新建議,已收窄西隧和其他兩條海底隧道的收費差額,具體如何收費需要科學處理,例如查看數據和咨詢專家。惟三條過海隧道的用量接近或超過飽和,「治本」的方法則需政府研究如何車輛增加速度,或興建新的海底隧道進行擴容。他又提到城市規劃問題,指市民若都在區內工作、生活,則有助緩解過海隧道的擠塞。針對交椅洲人工填海工程相關內容,梁子琪表示,長遠解決土地不足問題,政府提出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人工填海等建設工程,強調需要完善的交通配套設施,興建過程中無可避免對居民造成一定影響,政府有責任進行影響評估。中西區民政事務處將進行諮詢工作,總結居民和地區幹事的意見並反映給政府相關部門。
陳勇表示,中西區未來藍圖廣闊、潛力無限,在發展過程中勢必會產生一定影響,需要各界團結合力、齊心協力,通過短期投入達致中長期的發展。
[環球時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 環球時報記者 陳青青]中央港澳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18日下午結束6天的赴港考察。隨同夏寶龍的還包括港澳辦多位領導,港媒稱等於“半個港澳辦”赴港調查研究,規模之大相當罕見,引髮香港社會的高度關注。
規模之大相當罕見
據香港《明報》18日報導,夏寶龍當天結束6天訪港考察行程回京。本次行程重點會晤了整個香港管治系統的每一個環節,包括高層政府官員、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司法機構和兩個律師會代表,以及地方行政中的地區人士。有觀點認為,夏寶龍本次考察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督促整個管治團隊團結一致“做好”。
夏寶龍一行13日抵達香港,備受矚目的是15日出席“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開幕式,香港社會各界上千人出席。他在致辭中表示,香港正處在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這是中央全力支持得來的,是全體香港人民付出艱辛努力和巨大代價換來的,值得倍加珍惜、倍加嗬護。夏寶龍說,“修例風波”這場港版“顏色革命”雖然沒能得逞,但這是香港曆史上永遠抹不去的“傷疤”,“它是懸在我們頭上時時敲響的一口警鍾,每時每刻都在警醒著我們!”
香港特首、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李家超致辭時說,香港回歸以來,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逐步由萌芽潛伏、思想滲透到實際行動,近十多年來不斷升級。在危難情況下,中央果斷出手,頒布並實施香港國安法,即時立竿見影、止暴製亂,扭轉了“黑暴”亂象,香港國安法發揮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香港《星島日報》18日稱,這次隨同夏寶龍來港的包括港澳辦副主任王靈桂、黨組成員向斌以及多名司長。港澳辦目前只有兩位副主任,共設9個司,有觀察人士稱,這次等於“半個港澳辦”搬到香港,調研規模之大相當罕見。返京之後他們將完成調研報告和建議,供中央決策。
與各界人士進行交談
這趟赴港考察的行程頗為豐富。16日,夏寶龍一行與大律師公會見面後,又到特區政府總部,與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警務處處長蕭澤頤及海關關長何佩珊等多名紀律部隊首長會面。鄧炳強透露,夏寶龍在會面時提醒,需要警愓有不法分子危害香港,需要居安思危。
夏寶龍16日參訪香港立法會,更是引起媒體的諸多解讀。據港媒報導,夏寶龍16日到立法會與全體議員交流時,發表約20分鍾講話。他表示,議員要自覺維護特區政府施政威信,不像過往“拉布”、搶眼球,“不要覺得反對就是民主”,並主動澄清“遊行論”,強調不是要禁止遊行。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勇17日表示,“良性民主”是夏寶龍與各議員交談中多次提及的關鍵詞,並鼓勵議會與特區政府更多協商,多多提出意見、建議,行使監督權時不能“為博眼球而學反對派”,這是在“汙染眼球、汙染心靈”。陳勇說,夏寶龍提出要建立香港“良性民主”的平台,需要把握“三個關係”,即特區政府與市民良性互動關係、特區政府與立法會積極良好關係,二者共同認真為市民服務,以及立法會與香港市民有良性互動,積極反映民情。
17日,夏寶龍與商會代表見面,同一天,抵達港交所,港交所主席史美倫介紹了港交所近幾年的主要戰略和發展,以及不斷豐富的國際產品生態圈支持香港和內地資本市場的持續發展。之後夏寶龍到訪科學園,他還親自操作機器人,對機器人讚不絕口。
夏寶龍一行18日上午先到香港大學與師生代表座談,隨後參觀港大工程學院譚榮芬創科翼,包括港大醫科、實驗室等,下午到柴灣一所中學及紅磡一所小學參觀。在港大,夏寶龍參觀了本部的圖書館展覽,又到訪工程學院創科翼,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有份參與講解;夏寶龍中午到港大校長張翔的寓所出席午宴,聽取張翔介紹學校發展藍圖,下午4時離開香港。
據香港電台報導,李家超18日總結夏寶龍本次考察行程,認為充分反映中央關心和重視香港,他感謝夏寶龍充分肯定特區政府的工作和施政。李家超對夏寶龍提出的“六個相信”印象深刻,重申夏寶龍提醒香港市民勿忘2019年的“黑暴”,港版“顏色革命”的風險仍然存在。他認同夏寶龍所說,遊行不是唯一表達意見的方法。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將繼續堅定維護國家安全;團結各界凝聚及發揮好愛國者治港的力量;努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寄予厚望和支持
對於這次“半個港澳辦”赴港考察,學者與媒體普遍認為,表現了中央對香港行使全面管治權。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監督權和指導權屬全面管治權中重要的兩點。他認為,夏寶龍就“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施情況,以及特區政府的工作表現作出監督;至於指導權,夏寶龍向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傳達了中央的信息,指明施政方向,表達了中央對香港的全方位支持及關心。劉兆佳認為,在中美關繫緊張的背景下,台海局勢不斷升級,香港所面臨的國家安全威脅只會越來越大。他特別提到,此次考察的訪問面廣闊,不僅包括從政人員,更有司法界人士、中資機構、中央駐港機構和政府官員、愛國人士以及各方面的團體等。
香港選舉委員會委員、港區全國青聯委員陳曉鋒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安”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面對日益複雜的國際環境和地緣政治,必須要補足國安漏洞。“夏主任特別提到‘香港司法及法律界專業素質高,責任心強,一定能擔負起維護國家安全,捍衛香港法治的光榮使命’,這其實體現中央對香港努力推動23條立法寄予厚望和支持,同時也是鼓勵,更是鞭策。”
滬港社團總會19日假會展中心舉辦成立典禮,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出席並致辭。中聯辦主任鄭雁雄發表視頻致辭。上海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陳通,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何靖等出席典禮。總會主席姚祖澤,會長關百豪和上海16區代表、在港滬籍鄉親、企業代表和商界人士等約600人參加典禮。
滬港社團總會成立典禮在港舉行,賓主合照。
李家超:滬港兩地合作空間無限
李家超致辭道,為配合國家構建新發展格局,滬港兩地均積極開拓高端產業。 李家超說,上海是長三角經濟城市群的引領城市,香港則是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個核心城市,今年更是上海和香港之間的滬港合作機制建立20周年的重要時刻,兩地合作空間無可限量。
鄭雁雄:冀總會繼續支持特區政府
鄭雁雄以視像形式致辭道,滬港兩地交流交往頻繁密切,香港滬籍鄉親長期以來為香港的繁榮穩定和內地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他希望滬港社團總會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繼續支持行政長官李家超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全力推動香港由治及興,護航「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陳通:滬港「同呼吸、共命運」
陳通表示,香港是最多上海鄉親定居的城市之一,亦是與上海開展經貿、金融、貿易、教育、文化交流最頻繁的城市之一,滬港社團、上海鄉親始終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是促進香港繁榮發展的重要力量。
姚祖澤:推動兩地發展及合作
姚祖澤致辭道,滬港經濟發展協會於1985年成立,為配合新形勢的發展需要,當前已經更名為滬港社團總會,38年間,總會始終秉持愛國愛港精神,推動滬港兩地經濟社會共同發展和合作交流。總會目前十分重視青年的成長與發展,在香港各大學創建「滬港明日領袖實習計劃」、「滬港同心青少年交流計劃」、「滬港澳青年經濟發展論壇」等品牌活動,組織港青到上海企業實習,增強青年對國家的認同感。
出席典禮的嘉賓包括: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中聯辦社團聯絡部部長鍾吉昌,國安公署聯絡局局長鄧建偉,中聯辦港島工作部副部長王卉、九龍工作部副部長郭長勇、新界工作部副部長李功勛,審計署署長林智遠,香港海關關長何珮珊,全國政協常委兼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勇、樓家強、冼漢迪,全國政協委員姚玨、立法會議員邵家輝、立法會議員邱達根、立法會議員梁毓偉、浦東區統戰部部長張峰、靜安區統戰部部長顧定鋆、普陀區統戰部部長魏靜、金山區統戰部部長張恂、松江區統戰部部長朱大章等。(記者 呂明霞)

香港國安法實施近三年,一項最新調查結果發現,有80.4%受訪者認為香港的國安狀況有改善或十分有改善;76.8%受訪者認為香港國安法實施後,香港變得更加安全或十分更加安全;77.8%受訪者認為香港國安法實施後,香港的法治狀況有改善或十分有改善;70.6%受訪者認為香港仍有國安隱患或仍有較大國安隱患。\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
新界青年聯會與青研香港於4月13日至16日期間,進行了「香港國安法實施三周年」意見調查,成功收回逾2412份網絡問卷。調查結果還發現,69.4%受訪者認為市民的維護國安意識有提升或十分有提升;60.2%受訪者表示清楚或十分清楚香港國安法的內容;74.6%受訪者表示不擔憂或完全不擔憂觸犯香港國安法;77.8%受訪者認為基本法第23條有需要或十分需要盡快立法。
鞏固來之不易的由治及興局面
新界青年聯會副主席崔景恒認為,這份調查顯示了香港國安法實施三年來的成效。大部分市民認為香港在國安法生效後的國家安全和法治建設情況都得到改善,香港也變得更加安全,這表明國安法對香港社會穩定以及繁榮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市民應該珍惜國安法帶來的成果,政府亦應繼續從多方面推進國安教育的相關工作,增強大眾的維護國安意識。
青研香港發言人莊展銘表示,雖然香港已實施國安法接近三年,但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受訪者仍然認為基本法第23條十分需要或有需要盡快立法,顯示市民意識到香港仍然存在國安隱患,必須要堅定完善本港的相關法律,全面建設國家安全的「保護網」。近日,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來港考察,指出「亂港根源未除,治理基礎仍需鞏固」,就是提醒香港在穩定的環境中不能淡忘國家安全意識,應果斷及無畏無懼地維護國家安全,鞏固來之不易的由治及興局面,助「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青研香港發言人賴嘉汶認為,國安法實施三年來,被檢控人數只有約175人因涉嫌危害國家安全被捕,當中約112人及5間公司被正式檢控。可見香港國安法針對的只是極少數危害國安的極端分子。調查亦顯示了,約75%受訪者表示不擔憂或完全不擔憂觸犯香港國安法,可見絕大多數受訪者認為香港國安法並沒有對市民的日常生活構成影響,反而是更好的保障了法治和秩序,符合大多數市民的福祉。
形成國安人人有責的強大共識
青研香港召集人陳志豪表示,只有約六成受訪者表示清楚或十分清楚香港國安法的內容,約七成受訪者認為市民的維護國安意識有所提升,是一個相對偏低的數字。現時絕大多數疫情防控措施已結束,社會全面復常,建議特區政府全面加強國安教育的宣傳工作,除了入校園外,還要面向不同受眾在社區層面加強推廣,例如舉辦不同類型的比賽或研習班等,特區政府亦可培訓更多國安法的宣傳講解人員,在社區舉辦更多國安法講座,讓市民對國安法的條文更加清晰了解,並增強維護國安意識。
立法會議員、新界青年聯會會長陳恒鑌表示,國家安全是香港繁榮穩定的基石,維護國安是根本性的長期工作。相信經歷2019年黑暴事件後,全香港市民均知道,無國家安全則沒有香港繁榮穩定,特區政府必須加大力度在全社會層面推動維護國安工作,回應中央的期望,保障國家與香港的核心利益。
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新界青年聯會名譽會長陳勇指出,香港國安法的成效有目共睹,充分反映國家安全是民生穩定的前提,香港必須要形成維護國家安全,人人有責的強大共識。並且進一步完善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防護網,警惕反中亂港分子和國外敵對勢力破壞香港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各種企圖,杜絕分裂勢力死灰復燃的一切可能,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共同維護國安港安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