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網址:特別財會:平機會開支逾3千萬 宣傳禁族內歧視無分項計算 | on.cc東網 | 港澳 https://hk.on.cc/cnt/news/20230406/bkn-20230406161150824-0406_00822_001.html

香港美國商會日前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有逾七成受訪會員對香港目前的法治有信心,另有逾六成會員認為香港國安法對公司在港運作無負面影響。商會認為,調查結果顯示,成員普遍認為香港作為國際樞紐,具有競爭力。
有立法會議員表示,今次調查結果是對於西方政客近年來抹黑香港民主法治的有力回應,反映商界是國安法的受益者;同時將為其他外國企業提供參考,增強他們對於在香港投資及發展的信心。\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
逾半會員續以香港作為總部
該調查於今年1月16日至2月26日進行,1300名香港美國商會會員中約10%會員回覆。結果顯示,有73%的受訪會員對香港目前的法治有信心,非常有信心和有信心佔29%,一般有信心佔44%。另外,有62%的會員表示香港國安法對公司運作無負面影響。
當被問及如何看待香港未來12個月的發展前景,48%的受訪者認為前景樂觀,相信香港未來前景與去年相比將有所改善,而悲觀比例亦由2022年的23%減至14%。此外,逾半受訪會員表示,會繼續以香港作為全球或區域總部。
有力反擊西方政客抹黑香港
香港美國商會總裁翁以登(Eden Woon)表示,調查結果顯示,受訪會員對來年的業務前景持謹慎樂觀態度,因此他們更確定留在香港發展。成員亦普遍認為香港作為國際樞紐仍具有競爭力。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陳勇表示,美國商會今次調查結果是對於西方政客近年來抹黑香港民主法治的有力回應。
陳勇續指,逾六成受訪者表示香港國安法對公司運作無負面影響,近一半受訪者看好香港發展前景,這些數據充分反映,商界人士亦是國安法的受益者,香港的安定、繁榮是他們選擇來香港發展的主要原因。
民聯建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指出,受訪者們在香港生活且營商多年,了解香港的真實情況,因此相信香港仍具有競爭力。相信今次調查結果將為其他希望來港發展的外國企業提供參考,增強他們對於香港未來的信心。
長遠來看,對於香港招商引才,實現高質量發展將發揮積極作用。
受到疫情影響,啟德體育園延至本年底竣工,2025年上半年才可進行初段營運期,為項目而設的兩個首長級編外職位也需要進一步延期,加上屬下的非首長級公務員輔助,預計每年開支達4,000萬元。有議員質疑早於2021年政府向立法會申請時已有疫情,為何仍以疫情為由延期;又指體育園項目重要,萬一出現「閃失」和「失誤」,兩個職位不是被「貶官」就是「殺頭」。
兩個編外職位分別為項目總監,任期延續至2025年6月30日,以繼續掌管體康科轄下的啟德體育園組及監督啟德體育園的工程項目;及首席助理秘書長,任期延續至2025年12月31日,以繼續掌管體康科轄下的體育及康樂部。
議員陸瀚民指啟德體育園項目非常重要,政府責任亦重大,因萬一體育園出現「閃失」和「失誤」,兩個編外職位不是被「貶官」就是「殺頭」,又詢問政府副場球場會否預先給市民開放。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回應指,因體育園主要是3個園地,有機會年底完成5,000人公眾體育場,室內運動場可能需要明年年中完成,而政府需要和啟德體育園商討,因為附近是工地,政府會考慮其環境及出入安全性,考慮是否適合予以公眾開放。
針對局方曾在2021年向立法會批准保留這兩個職位,並承諾在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啟德體育園項目,議員蘇長榮直指承諾「顯然依家唔得」,又指政府以新冠疫情為由,但可見2021年時疫情也是處於嚴重時候,質疑為何會有此結果。他續指首席助理秘書長職位以過渡至營運階段為由,任期較項目總監長半年,質疑項目將有20多年的營運時間,半年又如何處理?
當局指早前申請未有做評估
楊潤雄解釋,疫情主要在2020年尾開始對全球製造業、原材料有影響,因此2021年申請時未有做相關評估,而最近也和製造、承辦商討論,因此有信心按照現時時間表完成。至於首席助理秘書長職位,會在半年時間考慮營運模式等,到時將視乎情況選擇是否轉為恒常位。
議員陳勇表明立法會對政府開位很敏感,而啟德體育園的工程很重要,寧願工程早點完成,也不要推遲。他指體育盛事若有問題影響很大,建議當局要假設有危機,情願做了的議案不用,留給其他政策局做「滅火器」,而工程的整體開支及預算盡可能不要再追加,否則獲通過的難度會更大。
原文網址:啟德體育園 編外職位延任期 疫情為由不合理 | 東方日報 | 要聞港聞 https://orientaldaily.on.cc/content/news/odn-20230404-0404_00176_201/
民政事務總署表示,各區民政處至今共舉辦36場「全國兩會精神座談會」,學習今年全國兩會的重要內容及對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指示,約有7500人參加。
發言人稱,座談會邀請不同嘉賓主講和分享看法,包括全國人大常委、立法會議員李慧琼、全國人大代表和立法會議員陳勇和馬逢國,讓與會者積極學習並貫徹全國兩會精神,了解國家最新政策和方針,把握國家發展機遇,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文/陳術
昨日,筆者撰寫文章,批評美國國務院製造所謂「香港政策法」報告,抹黑特區政府甚至中央,但當中論述完全站不住陣腳。其實,香港的狀況,可以分為兩方面去審視,其一是社會治安穩定,其二是經濟狀況;對於前者,筆者深信香港國安法的效用有目共睹,至於經濟方面,相信美國一群在港商人,其意見絕對有說服力。最近香港美國商會就發布調查,超過七成受訪會員對香港目前的法治有信心,由此觀之,香港的狀況,不但比外國說的好,而且外國商人更用腳表態,支持香港的法治以至營商環境。
相關商會今年1月至2月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有73%的受訪會員對香港目前的法治有信心,同樣重要的是,有62%的會員表示香港國安法對公司運作沒有負面影響;當受訪會員被問到如何看待香港未來一年的發展前景,48%表示樂觀,悲觀比例則由2022年的23%減至14%。另外,就是超過一半受訪會員表示,會繼續以香港作為全球或區域總部。
香港作為國際樞紐具有競爭力
香港美國商會總裁翁以登(EdenWoon)就指出,調查結果顯示受訪會員對來年的業務前景持謹慎樂觀態度,因此他們更確定留在香港發展,而且成員亦普遍認為香港作為國際樞紐仍具有競爭力。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立法會議員陳勇在評論調查時,就認為美國商會今次調查結果是對於西方政客近年來抹黑香港民主法治的有力回應。
很多時候,政治、國際關係是不同事件的一個面向,經濟、貿易則是另一個面向,經濟及貿易的因素,往往是最為客觀,最為反映到一個社會實況的面向,因為一切皆有數字佐證,不容政客說三道四或扭曲;今次香港美國商會的調查,正好反映美國商界尤其是在港營商的美商會會員,普遍對香港充滿信心,香港法治運作良好,營商環境世界一流,仍然是具有競爭力的國際樞紐。美國香港商會的調查,與在美國本土的政客立場大相逕庭,我們亦由此可見,香港各方面條件理想,美國政客的抹黑,連美國商人都不願意相信。
美國在香港有貿易利益
翻查資料,美國由2010年至2019年間,對香港的貨物貿易順差有超過3000億美元,單是在2019年,也超過260億美元;換句話說,美國在香港有重大的商業利益(在華就更是天文數字),美國若一意孤行要搞亂香港,美國商人以至市民,其實利益都會受損。用較為淺白的情況說明,如果有人一邊在一個地方營商,但又一邊搞亂這個地方,這肯定是自相矛盾;但不知為何,美國政府以至政客,就是如此思緒混亂,令人難以捉摸。